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7788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9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docx

服装企业管理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修改

第六章针织成型织物与服装编织设计

针织成型服装要求手感柔软,尺寸稳定,设计其生产工艺时应综合考虑针织物组织结构、成衣尺寸、后整理工艺,以及纱线种类和机型等多种影响因素。

第一节编织设备与编织技术

针织成型服装生产的主要设备是横机,横机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

横机可以适应编织不同类型的原料,通过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能编织出种类繁多、风格迥异的针织成型服装。

一、编织设备

横机的针床成片状,除能编织各种形状的成形片状织物外,还能编织成形管状织物。

横机通常采用被动式送纱机构,以重锤式牵拉为主。

横机的种类较多,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分类。

1、按横机形式分类

横机按其形式分为手摇横机(一级手摇横机、二级手摇横机、三级手摇横机、手摇花式横机等)、半自动机械横机、全自动机械横机、半自动电脑横机和全自动电脑横机等。

2、按横机传动方式分类

横机按其按传动方式分为手摇式、摆杆式、链轮式、普通皮带式和齿型皮带式五种。

国外横机以链轮式和齿型皮带式为主,国内横机主要采用四连杆式和手摇式。

3、按横机性能和用途分类

横机按其性能和用途分为手套编织机(俗称小横机),一般毛衫编织机(俗称大横机),双反面横机(俗称平板机)和全成形平形钩针机(俗称柯登机)。

4、按横机针床数目分类

横机按其针床数目分为单针床横机、双针床横机、三针床横机和四针床横机等。

纯嵌花横机为单针床,其余多数为双针床,三针床和四针床主要用在电脑横机上,在原有双针床横机的基础上增加1~2个辅助移圈的针床而成。

5、按横机成圈系统数分类

横机按其按成圈系统数分为单系统横机、双系统横机等。

国外先进横机的成圈系统数一般为2~6个系统。

6、按织针的形式分类

横机按其所用织针的形式可分为舌针横机、钩针横机和复合针横机三类。

多数横机采用舌针,柯登机采用钩针,复合针横机正在推广中。

7、按横机导纱器数量分类

横机按其按导纱器数量分为单梭横机、双梭横机、三梭横机和多梭横机等。

目前国内通用横机应用最广的是双梭,电脑横机一般有6~30梭。

8、按横机针床的有效长度分类

横机按其针床的有效长度为小横机、大横机和宽幅横机。

小横机针床的有效长度为660mm((26英寸)以下;大横机针床的有效长度为660mm~1016mm(26~40英寸),以针床有效长度为813mm~915mm(32~36英寸)的横机为主;宽幅横机针床的有效长度为10l6mm(40英寸)及以上,其中以2286mm(90英寸)左右的宽幅横机为多数。

9、按横机机号分类

横机机号是针床上规定长度内所具有的针数(针槽数),又称为级数。

机号G和针距T的关系式如下:

式中:

G——机号,针/规定长度(mm);

E——针床上规定长度,mm;

T——针距,mm。

在横机中,柯登机的规定长度为38.lmm(1.5英寸),其余针织横机的规定长度均为25.4mm(1英寸)。

机号越高,针床上的针越密,针也越细。

横机有粗机号(低机号)与细机号(高机号)之分。

通常情况下,把8针/25.4mm以下的称为粗针横机,把8针/25.4mm及以上的称为细针横机。

目前针织成型服装生产中横机常用的机号有3针/25.4mm、5针/25.4mm、7针/25.4mm、9针/25.4mm、12针/25.4mm、14针/25.4mm和16针/25.4mm。

10、按横机织物组织分类

横机按其按织物组织分为普通横机与花式横机。

普通横机只能编织基本组织,如平针、双层平针、罗纹、罗纹半空气层(三平)、罗纹空气层(四平空转)、半畦编(单鱼鳞)、畦编(双鱼鳞)等,普通横机主要为一级手摇横机。

花式横机是在普通横机的基础上通过添置一些机构和零件而成,如二级、三级手摇横机及其他提花横机等,花式横机能编织基本组织和大量的变化组织及花色组织。

二、编织技术

针织成型织物在编织过程中,主要有揿罗纹、起口、翻针、放针、减针(收针或拷针)、落片等编织技术。

这些编织技术和所用机件的完善程度,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关系。

全自动横机可由其自动化装置来完成这些操作。

1、揿罗纹

编织罗纹时,在起口前对针床上的织针进行的排针工作,俗称揿罗纹(或称括罗纹)操作。

揿罗纹时,先将编织幅宽内的织针用推其针踵的方法推到工作位置,然后采用与罗纹相配的起针板,将前后针床上不参加罗纹编织的织针揿到停针区,其操作方式如图6-1所示。

在半自动和全自动横机上,揿罗纹常采用高低针踵或底脚片来进行选针。

图6-1揿1+1罗纹的操作

2、起口

编织和穿套第一横列线圈的过程称为起口。

图6-2所示为1+1罗纹的起口状态。

当完成起口横列的编织后,用定幅梳栉从针床下部串过起口横列的纱线,升出于针床隙口,然后穿入梳栉钢丝将沉降弧套住,如图6-3所示。

最后在梳栉下面挂上适量的牵拉重锤,到此完成了织物的起口操作。

起口分为毛起头和纱起头两种。

毛起头是用毛纱直接编织起口横列。

纱起头是先用起头纱在织针上编织一段起始横列,然后再换用毛纱编织起口横列,待衣片下机后拆除起头纱即成为光边罗纹口。

图6-21+1罗纹的起口

图6-3挂上定幅梳栉时的1+1罗纹起口状态

3、起口空转

在完成起口操作后,按照工艺要求编织几个横列的管状组织的操作,俗称打空转。

一般织物的正面空转横列数应比反面的多一个横列,如2:

1、3:

2等,也有采用1:

1、2:

2、3:

1和3:

3空转编织的。

织有空转的起口边具有圆滑、饱满、光洁、平整、美观、坚牢等特点,其还能防止起口时起口横列纱线的断裂和防止在穿着过程中出现荷叶边现象。

1+1罗纹组织的不经空转起口和2+2罗纹组织的起口经3:

2空转操作的线圈结构分别如图6-4和图6-5所示。

图6-41+1罗纹不经空转的起口线圈结构

图6-52+2罗纹经3:

2空转的起口线圈结构

4、翻针

在横机上将一个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个针床织针上的过程,称为翻针。

对于局部翻针可采用单针式双头眼子针,如果是数量较多的翻针则采用组列式翻针工具,即翻针板,如图6-6所示。

其翻针效率大大高于单针翻针。

图6-6翻针板

5、放针

放针又称加针或添针,利用增加工作针数来完成增宽衣片门幅的过程称为放针。

手工放针有明放针和暗放针之分。

(1)明放针将需放的织针直接推入编织区,不进行移圈而使其参加编织的放针方法叫明放针。

放一枚针时,可直接将织针推入编织区,移动机头垫纱来完成放针。

放针后的线圈结构如图6-7所示。

当一次进行多枚针的放针工作时,需将机头边需放的那几枚织针推入工作位置,先用编织纱线逐一绕过每一只针,使纱线交叉点在针背处,然后才能推动机头编织。

多针放针后,需挂边锤进行牵拉,以便使编织顺利进行。

(2)暗放针将需放的织针推入编织区域,然后将衣片边缘织针的一组线圈,整列地横移,使被放的织针挂上旧线圈的放针方法叫暗放针,其放针操作如图6-8所示。

暗放针后,会在空针处产生小小的孔眼,可将空针所对应的前一横列线圈的圈弧,套于空针上来消除孔眼。

图6-7明放1针后的线圈结构

图6-8暗放针的操作

6、收针

减针是利用减少工作针数来完成变窄衣片门幅的过程,其分为收针和拷针两种。

收针的实质是移圈,其是将衣片横向相联的边缘针圈,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并合移圈,再将并合移圈后的空针退出编织区域,使衣片的横向编织针数逐渐减少,以达到减幅的目的。

收针又分为明收针和暗收针两种。

(1)明收针将需要收的织针上的线圈直接移于相邻近的织针上,使其成为重叠线圈的收针过程,称为明收针。

收针后的线圈结构形态如图6-9所示。

(2)暗收针将需要收针的织针上的线圈连同边部其他织针上的线圈一起平移,使收针后衣片最边缘织针上不呈现重叠线圈的收针方式,称为暗收针。

暗收针的收针操作也是借助收针柄来完成的,其收针操作过程与明收针相似。

暗收针的收针情况常用“nl×n2”来表示,其中nl代表套针枚数,n2代表收掉的织针数,即重叠的线圈数。

暗收针的收针情况如图6-10所示。

暗收针能使衣片边部平整、美观,留有收针辫子。

图6-9明收针后的线圈结构形态

图6-10暗收针后的线圈结构形态

7、拷针

根据工艺要求使需减针的织针上的旧线圈脱落,不进行线圈的转移,并将这些织针揿下,退出织针位置,使衣片由宽变窄的操作称为拷针。

手工拷针借助拷针括板将织针针踵推起使织针退圈,然后再将织针揿下使织针上的旧线圈脱落,织针退到不工作位置来实现拷针的。

拷针的编织工艺,一般在细针横机上采用较广泛,其下机衣片大部分需要经过裁剪后成衣。

拷针比收针操作方便,产量高,同样能达到减幅的目的,但原料消耗较大。

8、落片

落片又称塌片,其实质为脱套来落取衣片。

落片时先卸掉重锤和挂边重锤,用手握住衣片,给衣片以适当的牵拉力,然后推动机头,进行一次无垫纱的编织,使织针上的线圈全部从针钩上脱落下来。

第二节针织成型织物编织设计

针织成型织物表面的纹理效应由组织(线圈结构)决定,不同的组织在针织物表面可形成平面或立体效应。

多种组织进行搭配可以在针织物表面形成不同的图案,如横条、纵条、波纹和几何形等。

当三角的弯纱深度有规律变化时可出现稀疏和紧密交替的横条效应。

如果再配以纱线的种类或颜色的变化,就产生丰富多彩的针织成型织物。

一、基本针织成型织物编织设计

基本针织成型织物采用简单的基本组织或变化基本组织编织而成,织物表面比较平整。

1、单层纬平针织物

单层纬平针织物(如彩图9所示)在单针床上编织,织针满针排列,机头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

单层纬平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如图2-7所示,其排针与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11所示。

图6-11单层纬平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2、双层纬平针织物

双层纬平针织物也称为管状或筒状纬平针织物,如彩图10所示,由横机的前、后针床轮流编织而成,机头来回一次编织一个横列。

织针满针排列,前、后针槽相间配置,前、后机头的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

双层纬平针织物的排针与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12所示。

②①

图6-12双层纬平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3、变化纬平针织物

变化纬平针织物(如彩图11所示)由单针床编织而成,其线圈结构如图2-10所示,编织时织针1隔1交替编织纬平针组织,机头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机头来回一次编织一个横列,变化纬平针织物的排针与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13所示。

②①

图6-13变化纬平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4、1+1单针罗纹针织物

编织1+1单针罗纹针织物(如彩图12所示)时,横机前、后针床的针槽呈相对配置状态,每个针床上的织针是1隔1参加编织,前、后针床上参加工作的织针呈相间配置,前、后机头上的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

1+1单针罗纹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如图2-8所示,其排针与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14所示。

图6-141+1单针罗纹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5、1+1满针罗纹针织物

1+1满针罗纹针织物又称为四平针织物,如彩图13所示,编织时横机前、后针床的针槽相间配置,所有针均参加编织,前、后机头的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

1+1满针罗纹针织物的排针与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15所示。

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1满针罗纹比1+1单针罗纹紧密,厚度较厚,横向拉伸性小,尺寸稳定性和保型性较好。

图6-151+1满针罗纹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6、变化满针罗纹针织物

变化满针罗纹针织物(如彩图14所示)采用1+1满针罗纹的排针方式,将其中一个针床上的织针采用1隔1交替成圈,其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16所示。

②①

图6-16变化满针罗纹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7、满针罗纹抽条针织物

抽条针织物表面有明显的纵向条纹,条纹是因为部分织针没有进入工作状态而形成的,条纹的宽度由抽针数和间隔的工作针数决定。

常采用抽条的组织有满针罗纹(四平)、畦编、胖花和波纹等。

满针罗纹抽条针织物(如彩图22所示)以1+1满针罗纹(四平)针织物为基础,在双针床上编织,机头上的三角处于成圈位置,按照设计要求使在形成凹纹处的织针不参加工作,其排针和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17所示。

满针罗纹抽条针织物与四平针织物相比,宽度变大,横向延伸性增大。

图6-17满针罗纹抽条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8、其他罗纹针织物

罗纹针织物的种类很多,根据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的不同配置,就可以形成3+2罗纹、3+3罗纹、5+3罗纹等。

编织这些正、反面线圈数较多的罗纹针织物时,一般先按1+1罗纹排针并起口,至少编织一横列的1+1罗纹后,再按要求的正、反面纵行数进行移圈、翻针,然后编织所设计的罗纹。

2+2罗纹针织物(如彩图16所示)的横向延伸性较大,一般用于满针罗纹衣片或四平空转衣片的袖口和下摆。

2+2罗纹针织物编织时横机前、后针床的针槽相间配置,前、后机头的三角都处于成圈工作位置。

编织起口横列时,前、后针床的织针按2隔1的排针方式参加编织1+1罗纹(如图6-18所示),起口横列编织结束后,针床移位1针距,前、后针床的织针仍以2隔1的排针方式参加编织2+2罗纹(如图6-19所示)。

图6-182+2罗纹针织物起口排针和编织方式

图6-192+2罗纹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二、花色针织成型织物编织设计

花色针织成型织物采用花色组织编织而成,织物表面有孔眼、凸起和波纹等花色效应。

1、移圈针织物

移圈针织物,通常是在基本组织的针织物基础上将某些线圈进行移圈形成的。

移圈处会形成孔眼或线圈扭曲的效应,若将这些孔眼或扭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针织物上,就可形成各种图案。

当某些织针上的线圈被转移到其它织针上,并进行成圈编织后,移圈处的线圈纵行会中断,针织物外观呈现孔眼效应,这类针织物称为纱罗针织物,如彩图17和18所示。

双面纱罗针织物的孔眼效应没有单面纱罗针织物的孔眼效应明显,因而常在抽针的双面针织物基础上编织纱罗针织物。

单面纱罗针织物的排针和编织方式与单层纬平针织物相同,当某根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相邻织针上后,继续编织就会形成孔眼,其线圈结构如图6-20所示,编织意匠图如图6-21所示。

在编织完第三横列后,将第四针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五针上,继续编织,在编织完第六横列后,将第二针和第六针上的线圈分别转移到第三针和第七针上,然后再正常编织,这样就会在第三行第四列、第六行第二列和第六列处形成孔眼。

当某些织针上的线圈被相互交换,并进行成圈编织后,针织物外观在移圈处呈现出线圈扭曲效应,这类针织物称为绞花针织物,如彩图19和20所示。

图6-22所示的绞花针织物是以单层纬平针织物为基础,将相邻两根织针上的线圈交换后,成圈编织而形成的,其排针方式与单层纬平针织物相同,图6-23为该绞花针织物的编织意匠图。

在编织完第二横列、第四横列和第六横列后,均将第三针和第四针上的线圈互换,这样就会在第三列、第四列的第二行、第四行和第六行处分别形成一个绞花。

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1234567

图6-20纱罗针织物线圈结构图6-21纱罗针织物意匠图

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123456

图6-22绞花针织物线圈结构图6-23绞花针织物意匠图

2、提花针织物

单面提花针织物(如彩图23所示)的工艺正面有色纱形成的图案,工艺反面有较长的浮线,浮线限制了针织物的横向伸长,同时容易被钩挂,图6-24所示为其意匠图,其中有叉方格表示编织白色纱,空白方格表示编织紫色纱。

编织时使用单针床,机头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织针满针排列,通过选针机构和人工方式完成选针,使织针按照设计要求钩取纱线。

图6-24单面提花针织物意匠图

嵌线针织物(如彩图1所示)的工艺反面没有浮线。

编织时使用单针床,机头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织针满针排列,在图案衔接处有色纱发生交接互换。

3、胖花集圈针织物

胖花类集圈花型变化较多,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花色组织之一。

单面胖花类集圈针织物俗称平针胖花针织物,如彩图24、25和26所示。

由于织针的工作方式有成圈和集圈,因此织针在工作时会根据其工作方式选择处于不同的针道,而对应于不同针道的横机机头三角的排列位置分别是成圈和集圈。

三针三次集圈针织物(如彩图26所示)的织针对位和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25所示。

⑥⑤④③②①

图6-25单面胖花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4、半畦编针织物

半畦编针织物也叫单鱼鳞针织物,俗称单元宝针织物(如彩图27所示)。

半畦编针织物也属于罗纹集圈针织物,织物只在一面形成单列集圈,因此横机只有一个机头的三角交替变换成圈和集圈工作状态,而另一个机头的三角则始终处于成圈工作位置。

半畦编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如图2-16(4)所示,织针排列及编织方式如图6-26所示。

②①

图6-26畦编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5、畦编针织物

畦编针织物也叫双鱼鳞针织物,俗称双元宝针织物(如彩图28所示)。

畦编针织物属于罗纹型集圈针织物,其两面都有集圈,所有的线圈上都有一只悬弧,横机前、后针床的针分别交替全部成圈和集圈,横机前、后机头的三角分别交替处于成圈和集圈工作位置,即每编织一路前、后三角均变换一次工作位置。

畦编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如图2-16(5)所示,织针对位及编织方式如图6-27所示。

②①

图6-27畦编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6、波纹针织物

波纹针织物也称为扳花针织物,表面有倾斜线圈形成的波纹,如彩图29、30、31和32所示。

倾斜线圈是通过针床的移动形成的。

波纹组织可以分为罗纹波纹组织和集圈波纹组织两大类,常用的有四平抽针波纹和畦编波纹组织。

四平抽针波纹针织物如彩图29所示,编织时横机后针床呈满针排列,前针床采用3隔5排针,其编织意匠图如图6-28所示,其中有叉方格表示正面线圈,空白方格表示反面线圈。

机头上的三角处于成圈工作位置,每编织两个横列后,前针床向右横移一个针距(即一转一扳),共5次,然后前针床再向左横移5次,一转横移一次,每次一针距,以此循环,形成纵向波纹。

图6-28四平抽针波纹针织物意匠图

半畦编波纹针织物也称单鱼鳞扳花针织物(如彩图30所示),是在编织半畦编组织的基础上,配以针床有规律的横移形成的。

横机排针和编织方式与半畦编针织物相同,但在每编织一转后,针床需向左或右横移一次(一转一扳),两转一循环。

如果在畦编组织的基础上,配以针床一转一扳,两转一循环的扳针方式,就可以得到全畦编波纹针织物,也称双鱼鳞扳花针织物,如彩图31所示。

7、立体效应针织物

架空花针织物利用浮线在针织物表面形成具有架空效应的图案,如彩图37所示,其编织意匠图如图6-29所示,其中空白方格表示成圈编织,有叉方格表示不编织(浮线)。

图6-29架空花针织物意匠图

浮雕纹针织物利用衬垫编织方式,将衬垫纱线有规律的嵌入单面针织物中,使衬垫纱在针织物表面形成浮雕状图案,如彩图38所示。

衬垫纱较粗,不参入成圈编织,其浮线能凸显在织物表面。

将单面针织物的沉降弧挑进针钩中正常编织,能形成褶裥针织物,如彩图39所示,其褶裥宽10针、高8个横列。

编织时,将与编织线圈间距8个横列的10个沉降弧挑进10个织针钩中,即可形成一个褶裥。

在满针罗纹的基础上,将其中一个针床上的某些线圈脱散,使得与之相邻的由另一针床形成的线圈变大,从而形成具有松紧效应的立体针织物。

波纹状松紧针织物(如彩图40所示)是将满针罗纹波纹针织物的背面波纹线圈脱散而成。

将单面针织物某几针上的线圈连续多编织几个横列,即可在针织物表面形成凸起点,将凸起点有规律的排列或分散,可得到凸花针织物,如彩图41所示。

把单面针织物的织针分成若干段,顺序地连续编织多个横列线圈,可形成波纹状的凸条针织物,如彩图42所示。

将双面针织物的前或后针床单独连续编织多个横列线圈后释放,利用纬平针织物的卷边形可形成卷曲凸条针织物,如彩图43所示。

三、复合针织成型织物编织设计

复合针织成型织物采用复合组织编织而成,多采用空气层组织,织物较厚实。

1、罗纹半空气层针织物

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又称为三平组织,是由一横列满针罗纹组织和一横列平针组织复合而成,如彩图33所示。

罗纹半空气层针织物一面呈现一隔一交替编织的罗纹组织和平针组织,另一面则全部是罗纹组织。

罗纹半空气层针织物比较厚实,手感柔软,其编织方式如图6-30所示。

②①

图6-30罗纹半空气层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2、罗纹空气层针织物

罗纹空气层针织物又称为四平空转针织物(如彩图34所示),针织物的正、反面均呈现一隔一交替编织的满针罗纹线圈和平针线圈横列。

罗纹空气层针织物紧密,横向延伸性小,尺寸稳定性好。

其排针和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31所示。

③②①

图6-31罗纹空气层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3、全畦编空气层针织物

全畦编空气层针织物(如彩图35所示)是在全畦编针织物中添加了空气层组织,其排针和编织方式设计如图6-32所示。

④③②①

图6-32全畦编空气层针织物排针和编织方式

 

第三节针织成型服装编织设计

针织成型服装由成型的片状织物缝合而成,其编织设计包括设计服装结构、选定编织设备、设计与计算编织工艺参数、设计编织工艺操作图等。

一、针织成型上装编织设计

(一)V领女套衫

V领女套衫造型宽松,为平肩直腰平袖型。

其腰部与胸部等宽,肩部没有倾斜度,袖子宽大,袖中线呈水平状态,其款式如图6-33所示。

V领女套衫采用羊绒双股纱,衣身、袖身组织为纬平针;下摆、袖口组织为2+2罗纹;领为纬平针双层包。

图6-33V领女套衫款式示意图

V领女套衫的前片肩部向后折1cm,前片两侧部位共向后折1cm,其规格如表6-1所示,其中袖长测量从肩缝至袖口,领口宽和领口深均在领接缝处取值。

表6-1V领女套衫规格表单位:

cm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部位

胸围

衣长

肩宽

挂肩

袖长

袖肥

领口宽

前领

口深

后领

口深

领高

下摆高

袖口高

袖口宽

规格

88

57

41.5

20

50

40

15

17

2

2

5

5

10.5

1、服装结构设计

根据V领女套衫的款式和规格,设计其结构,如图6-34所示,并测量得到领口围尺寸为56cm。

(前片)(后片)

(袖片)(领片)

图6-34V领女套衫结构图

2、编织生产工艺单参数

V领女套衫的编织工艺参数主要有纱线种类及细度、织物密度等,如表6-2所示。

表6-2V领女套衫编织工艺单参数

项目

纱线

密度

针(转)/10cm

横向

拉密

cm/10支

纤维

种类

线密度

(tex)

下机密度

成品密度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衣身

袖身

衣身

袖身

领口

衣身

袖身

领口

下摆

袖口

衣身

袖身

领口

衣身

袖身

领口

下摆

袖口

参数

羊绒

41.7×2

61

43.5

50

63

46

55

3.8

3、确定机号

(1)横机机号

因为

,K=7000~11000

所以

≤G≤

则,9≤G≤12,取机号G=12(针/25.4mm)

(2)套口机机号

确定套口机机号为16针/25.4mm。

4、编织工艺参数计算

A、衣片工艺参数计算

(1)后身胸宽针数=(88/2-1)×63/10+4=275针

(2)后身起针数=后身胸宽针数=275针

(3)后身肩宽针数=41.5×63/10+4=265针,取263针

(4)后身领宽针数=15×63/10-4=91针

(5)后身身长转数=(57-5-1)×46/10+1=236转

其中,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