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择题统计图表类四年模拟试题精选.docx
《高三地理选择题统计图表类四年模拟试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选择题统计图表类四年模拟试题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选择题统计图表类四年模拟试题精选
荷山中学高三地理选择题统计图表类四年模拟试题精选
(12泉州3-4)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集中了多数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图2示意1979-2008年全球500强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演化。
读图2回答1~2题。
1.我国城市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潜力B.劳动力数量C.交通运输条件D.内部交易成本
2.2002-2008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功能增大的原因是
①缩短新产品的更新周期②产品研发的价值链高
③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④劳动工资高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泉州8-9)图4为我国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TFEE)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能源投入的目标就是TFEE指数接近于1。
据图判断
A.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全国、东部、西部、中部
B.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分别代表东部、中部、全国、西部
C.与全国能源利用效率曲线正相关最明显的是西部地区
D.12年间能源利用效率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4.指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正确做法:
①东部地区能源效率的稳步提高是关键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⑤加大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力度
A.①⑧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
(10泉州5-6)土壤盐渍化是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由于不合理灌溉与管理不当产生的可溶性盐类在地表积累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
阅读表一,回答5~6题。
表一:
1986~1999年我国西部部分省(区)土壤盐渍化面积变化统计资料(单位:
l04km2)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盐渍化土地
1986年
0.1378
1.O33
1.1332
0.5158
0.525
5.9143
1999年
0.1319
1.O23
2.2582
0.4511
2.1000
5.1457
次生盐渍化
耕地
1986年
0.O549
0.1165
0.Ol99
0.3005
0.0467
0.4649
1999年
0.0444
0.1143
0.0199
0.3068
0.O547
0.3383
5.据表一信息,西部各省盐渍化土地的变化情况是()
A.西部各省(区)盐渍化土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
B.西部各省(区)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均有所下降
C.内蒙古盐渍化土地面积和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幅最大
D.新疆土壤盐渍化最严重,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下降比例降幅最小
6.据材料信息推测,我国最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是()
A.高原地区B.平原地区C.内陆盆地D.丘陵地区
(12福建质检6-7)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图3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7~8题。
图3
7.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
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4月B.6月
C.7月D.8月
8.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12福建质检8-9)读下表,完成9~10题。
2009年甲、乙、丙三个国家的统计资料
国家
人口增长率(%)
老龄人口比重(%)
婴儿死亡率(%)
城市人口比重(%)
人均耗能量(吨标准油)
甲
1.3
4.9
5.03
29.8
0.385
乙
0.9
6.7
1.73
86.0
0.823
丙
2.1
13.6
0.32
77.6
5.677
9.下列指标呈负相关的是
A.婴儿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B.老龄人口比重、婴儿死亡率
C.人口增长率、人均耗能量D.城市人口比重、人均耗能量
10.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
A.甲国能源利用率最高B.乙国人口死亡率最高
C.丙国能源消费量最多D.丙国人口迁入率最高
(11福建质检1-2)读2009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对比表,回答11~12题。
东部
中部
西部
增速(%)
比重(%)
增速(%)
比重(%)
增速(%)
比重(%)
销售产值
1.5
91.7
24.1
5.1
25.6
3.2
投资
1.4
60.0
46.6
26.5
72.3
13.5
11.引起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技术B.交通C.政策D.环境
12.投资增速快的地区,资金主要流入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
A.硬件制造B.品牌营销C.信息传输D.软件设计
(11福建质检5-6)图2为中国某市城区1980年和2007年日均车流量(部分路口)及趋势分布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最有可能位于该市市中心的路口是
A.①B.②C.③D.④
14.比较该市两个年份的日均车流量变化趋势。
判断该市主要扩展方向是
A.向西、向北B.向东、向南C.向东、向北D.向西、向南
(10福建质检1-2)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
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
读表完成15~16题。
表l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
万吨)
1999年
2002年
2006年
甲
-31
-435
-540
乙
87
-32
193
安徽
2
-30
39
广东
-82
-269
-302
15.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B.稻米供过于求
C.劳动力流失D.城市用地扩大
16.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福建、黑龙江B.江苏、西藏C.湖北、云南D.浙江、江西
(09福建质检9-10)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
图4中O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
E,34。
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
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
据图回答17~18题。
17.0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面积锐减
D.生态用水紧张
18.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从0点移到P1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0点移到P2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12厦门1-12)表1示意我国某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能耗和碳排放结构。
完成19~20题。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占交通工具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
80.15%
10.24%
0.02%
9.59%
占交通工具碳排放总量的比重
74.82%
16.10%
0.02%
9.08%
19.该地区各种运输方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
20.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
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
交通工具碳排放的是
①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②建设低耗能、零排放的城市轨道交通
③降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④提高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比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1厦门1-2)图1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2l~22题。
21.1978—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10厦门1-2)图1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981~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
读图完成23~24题。
23.关于1981~2005年该地区农业产值的叙述,正确的
A.种植业产值持续下降
B.畜牧业比重变化最大
C.渔业产值增加最少
D.农业产值结构逐步优化
24.导致该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技术
C.市场D.交通
(10厦门5-6)表l示意2005~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
完成25~26题。
年份
出口额(亿美元)
能源消耗量(百万吨标煤)
CO2排放量(百万吨)
NOx排放量(万吨)
SO2排放量(万吨)
2005
167
56.9
135.6
35
80
2007
677
104.7
307.8
69
308
表l
25.与2005年相比,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
A.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B.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
C.能源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减少D.能源消耗量减少,污物排放量上升
26.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越大,碳排放()
A.转出越多B.转入越多C.转入越少D.转出越少
(09厦门1-3)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
图1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
读图回答27~29题。
图1
27.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28.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B.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若该区域变暖,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D.若该区域变暖,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下降
29.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09厦门4-5)图2示意2009年4月6~15日福建省同纬度沿海某地和内陆某地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读图回答30~31题。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
B.该时间段内,甲地气温日较差都大于乙地
C.该时间段内,甲地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D.该时间段内,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大于乙地
31.关于乙地4月13日天气的预报,最有可能的是
A.阴有小雨B.多云转阴C.午后有雷阵雨D.小雨转中雨
(09厦门11-12)2008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在2009年伦敦G20峰会及国际社会上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图6示意“金砖四国”2008年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GDP,读图回答32~33题。
图6
32.2008年,“金砖四国”人均GDP从大到小依次为
A.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B.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
C.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D.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
33.“金砖四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
①水热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好②土地、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④临海,对外交通便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2福州1-2)2012年春节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仍出现“民工荒”现象。
表1为我国2005-2010年部分产业工资年均增长率(%)表。
完成34~35题。
农业雇工日工资年均增长率(%)
非农产业雇工月工资年均增长率(%)
粮食种植
15.l
制造业
10.5
棉花种植
11.7
建筑业
9.8
规模养猪
21.4
服务业
10.2
34.下列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农民工工资增长慢,农民收入增长快②流人地区经济发展快③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工就近打工④流出地就业机会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A.重工业B.高新技术企业
C.医疗、卫生行业D.劳动密集型企业
(12福州7-8)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据研究表明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
图4示意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读图完成36~37题。
36.据图判断
A.北半球山地林线北坡高于南坡
B.南半球山地林线高于北半球
C.同一纬度山地林线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D.同一纬度山地林线沿海高于内陆
37.影响全球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A.山地海拔B.光照强度C.年平均气温D.最热月平均气温
(11福州1-2)图1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38~39题。
38.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39.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10福州5-6)图4和图5是我国某县2009年农业发展的部分基本数据。
读图完成40~41题。
40.若图4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9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为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
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
41.若图4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果蔬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5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
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10福州9-10)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真含能量。
图8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
读图完成回答第42~43题。
42.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43.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09福州1-2)读某地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回答44~45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6
23
18
13
7
8
X
9
13
19
23
24
降水(mm)
22
26
30
50
132
164
191
126
76
4l
38
40
44.表中X的数值可能是
A.-4B.0C.4D.12
45.该地可能位于
A.我国江南丘陵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美国太平洋沿岸D.南非南部沿海
(09福州9-10)图5的甲乙两图表示某电子工业企业发展阶段在日本和东南亚某国的产销情况,A、B两曲线表示产品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读图回答46~47题。
46.根据产品生产周期的规律,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曲线表示产品的消费量变化情况
B.甲图表示东南亚某国电子产品的产销情况
C.日本电子产品在阶段l、阶段Ⅱ均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D.东南亚某国电子产品在阶段Ⅲ后期出现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47.有关该电子工业企业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企业由乙国向甲国转移
B.该企业大规模产业转移出现在阶段Ⅱ
C.该企业大规模产业转移出现在阶段Ⅲ
D.该产业转移主要是为了改善环境污染状况
(12福建高考3-4)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48~49题
48.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
C.丙D.丁
49.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11福建高考3-4)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50~51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50.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51.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10福建高考3-4)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52~53题
52.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53.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K^S*5U.C#
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
(10福建高考5-6)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54~55题
54.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①③
55.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
(09福建高考3-4)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56~57题。
56.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B.Ⅱ
C.ⅢD.Ⅳ
57.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1-10:
ACBCCCDABD11-20:
CACBCDBDBA21-30:
BDDCABDCBD31-40:
CCBBDCDCDC41-50BABCDCCDAC51-57BDBADCD
p11:
1-10ABCACCBCDB11-15DC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