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765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docx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全解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名称

1、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

材料

烧杯(透明杯)、水槽、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搅棒、漏斗、滤纸、铁架台、角匙等

1、取一小匙食盐,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透明杯内用搅棒轻轻搅拌,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2、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透明杯内,用搅棒轻轻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用滤纸过滤混合在水中的沙、面粉、食盐溶液,观察沙和面粉和水分离开了,盐、水却没有分离。

4、在两个透明杯里各装半杯水,分别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和砂糖,用搅棒轻轻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

现象

1、食盐、砂糖、高锰酸钾等在水中溶解了。

 

2、沙、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能用滤纸把沙、面粉从水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名称

2哪块肥皂溶解得快

材料

肥皂、玻璃棒、玻璃杯、热水、冷水、小刀、水槽等

实验

方法

和过

1、把大小和形状一样的两块肥皂同时分别放入半杯水中(50毫升),其中一杯用玻璃棒搅拌,另一杯静止不动(不搅拌),观察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2、把大小和形状一样的两块肥皂,把其中一块切碎,同时放入半杯水中(50毫升),观察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3、把大小和形状一样的两块肥皂同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实验

现象

1、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2、小的比大的溶解得快。

3、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

 

名称

3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

仪器

糖块4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方法

和过

1、糖块溶解的方法①含在嘴里不动②用舌头翻动搅拌

③把糖块咬碎④又咬碎又搅拌

2、体验糖的感受和溶解所用的时间

3、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①先想出一些可能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②再一一验证这些方法是否真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现象

经过搅拌、咬碎(小的)溶解快。

名称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材料

食盐、搅棒、塑料小匙、玻璃杯等

方法和过程

取一小匙食盐倒入水中(50毫升),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盐,搅拌一下,盐又溶解了,再加一小匙盐,再搅拌……不断地加盐,直到盐不能溶解。

现象

一杯水里能溶解       匙盐。

  

名称

5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实验

材料

饱和盐水溶液、搅棒、蒸发皿、三脚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放大镜、食盐等

实验

方法

和过

1、把饱和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然后观察盐水的变化。

(学生要注意:

在水分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否则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了影响后续观察)

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再用放大镜观察盐粒,比较白色颗粒的大小、颜色、形状与盐是否一样。

现象

白色颗粒的形状与盐一样,且也能溶于水。

 

名称

6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实验

材料

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清水、牛奶、醋、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一、观察液体之间溶解与不溶解

1、在装有水的玻璃杯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装有酒精的玻璃杯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2、在装有水的玻璃杯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食用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装有食用油的玻璃杯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食用油中溶解。

3、用牛奶、醋等液体是否能溶解在水里。

二、观察溶解在液体里的气体

1、轻轻地打开一瓶雪碧(汽水),用注射器吸1/3管雪碧,用一手指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雪碧有什么逸出。

再慢慢地往回推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用一试管装1/3的冷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水汽泡出现,这说明水里有溶解的空气。

实验

现象

1、水和酒精无限地混溶,且体积会小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

2、水和油不相混溶,油总是在水的上面。

3、水和牛奶、醋等液体能互相混溶。

4、水和气体可以混溶。

 

名称

7磁铁的磁性

实验

材料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1、磁铁能吸引(上述器材)哪些物体

2、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A    B   C   D   E 

用一根条形磁铁的       

不同位置吸引曲别针,

 

观察磁铁不同位置上的磁铁有什么区别

 

实验

现象

 

1、磁铁能吸引铁的物体

2、磁铁不同位置吸引曲别针

磁针的位置

 A

 B

 C

 D

 E

吸引曲别针数量

 

 

 

 

 

我的发现

 

 

   

 

 

 

 

 

 

名称

8磁铁的两极

材料

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二块等

 

实验

方法

 

1磁铁能指南北

 一条形磁铁中间用棉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实验多次,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位置,分别指着南北两个方向。

2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另一块磁铁的一端去靠近悬挂的磁铁的一端,观察悬挂磁铁的现象:

悬挂的磁针

手拿的磁铁

吸引

排斥

南极(S)

S

 

 

南极(S)

N

 

 

北极(N)

S

 

 

北极(N)

N

 

 

                                                                                    

注:

最好把图画出来。

         

 

名称

9做一辆磁力小车

材料

两块条形磁铁、小玩具车、直尺、两个环形磁铁、一塑料棒

方法和

过程

 

 

1当磁铁的N极与磁力小车的S(N)极相愚时,

磁铁使小车开始移动的最大(小)距离是多少?

 

悬挂的磁针

手拿的磁铁

最大距离

最小距离

北极(N)

  S

 

 

北极(N)

  N

 

 

南极(S)

  S

 

 

南极(S)

  N

 

 

2用两环形磁铁用一塑料棒串起来,感受磁力之间的排斥作用;推断两个磁铁的南北极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现象

1两磁铁的磁极之间有一股排斥(吸引)的力

2两磁极排斥作用有两种

 

名称

10做一个小磁铁

材料

磁铁、小铁钉、钢针、大头针、线、泡沫塑料、水槽等

 

实验

方法

和过

 

1小铁钉磁化

用一磁铁去吸铁钉,被磁化的铁钉也能吸其他的小铁钉。

2做个小磁铁

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和,重复做20——30次。

3小磁铁的南北极

①取一枚磁化后的小钢针,用线把它悬挂起来,等旋转停止后,根据方向判断。

②用已知磁极的磁铁(磁性不可太强)去吸,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判断。

③把磁化的小钢针嵌在泡沫塑料里、浮在水面上,让其自由飘动,停止后同样根据方向来判断。

现象

1铁钉能被磁铁磁化。

2磁化后的钢针就成小磁铁。

3小磁铁有南北两极。

                          

名称

1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

材料

锣、鼓、槌子、钢尺(废钢条)、橡皮筋、二胡、音叉、水槽、口琴(钢琴、风琴)、收录机等

1想办法使锣、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

研究物体

研究方法

发声

鼓(锣)

压(放几粒粉笔头)

 

鼓(锣)

敲(放几粒粉笔头)

 

钢 尺

弯曲

 

钢 尺

拨动

 

橡皮筋

拉长

 

橡皮筋

拨动

 

2观察音叉的振动:

①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

②观察音叉在水里的振动。

3观察其他物体的振动:

①听听钢琴、风琴、口琴、二胡等乐器发出的声音,观察它们什么地方在振动。

②观察收录机喇叭的振动。

现象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名称

1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

材料

漏斗、胶管(听诊器)、碰铃(石头)、水槽、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铅笔、纸杯、线、火柴梗等

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研究方法和物体

物体状态

是否发声

写字      桌子

 

 

土电话    纸杯、线、火柴梗

 

 

听诊器     (漏斗、胶管)

 

 

碰铃   水槽

 

 

钟罩、闹钟、两用气筒

 

 

现象或论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

实验仪器:

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

实验仪器:

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2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内,看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

实验一现象:

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

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

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

(没有变化)

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

(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实验二结论:

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

实验仪器:

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

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实验结论: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4、在太阳周围的八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试验方案

通过验证试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16、空气是我们生命中生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大气中的飘尘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

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二、问答题:

5、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仪器:

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长短不一的木板、小车、木块。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挂在测力计下垂直提起。

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7、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

2、用短木板搭成一个斜面,再用测力计把小车沿着斜面向上拉,观察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3、通过比较可以知道:

把小车沿着斜面向上拉,比把小车垂直提起省力。

4、用长木板搭成一个高度不变、坡度变小的斜面。

再用测力计沿斜面把小车向上拉,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实验的要小。

这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

它其实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实验结论: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6、杠杆的作用实验

2、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P29)实验仪器:

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

在杠杆尺一边挂重物,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

测量用多少力。

量出重物到支点的距离及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观察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14、在太阳周围的八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实验结论:

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7、定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仪器:

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

1、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套在定滑轮的槽中。

2、先把代表重物的钩码挂在定滑轮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一个一个地加挂钩码,直到平衡。

这是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分别是多少?

实验现象:

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是一样的。

实验结论:

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8、动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仪器:

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的重量。

2、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中,一端挂在支架上,另一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3将用手拉的一端挂在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的高度,观察用多少力?

实验结论:

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9、齿轮的作用实验实验

实验仪器:

齿轮

实验步骤:

1、组装齿轮。

2、转动齿轮,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论:

齿轮具有传递动力、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的作用。

 

五年级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学生实验报告单

1、实验课题:

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

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2、实验课题:

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

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距离与重点距支点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3、实验课题:

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

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4、实验课题:

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

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

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5、实验课题:

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

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

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

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现象:

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果:

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

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6、实验课题:

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7、实验课题: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

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8、实验课题:

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目的:

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

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原理: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

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9、实验课题: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

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

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10、实验课题:

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

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

实验器材: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原理:

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

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11、实验课题:

自制显微镜

实验目的:

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

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

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

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

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

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12、实验课题:

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

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

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3.制作月相规律图

实验现象:

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

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

经历: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

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13、实验课题:

“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验器材:

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