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药总结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42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中药总结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3中药总结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3中药总结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3中药总结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3中药总结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中药总结3.docx

《3中药总结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中药总结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中药总结3.docx

3中药总结3

三天背完全部中药

导言

  备战策略——熟背考点,灵活应变

  如何讲?

——紧扣大纲,讲练结合

  如何学?

——抓住重点,博闻强记

第一部分总论

(一)中药的药性

●四气:

寒,热,温,凉

1.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2.平性是相对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偏凉、偏温的不同,因此仍称四气(性)而不称五气(性)。

●五味:

辛,苦,甘,酸,咸

1.甘:

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2. 酸:

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3.苦:

能泄、能燥、能坚。

4.咸:

能软、能下

5.淡:

能渗、能利

6.涩:

能收敛固涩

7.《素问*五脏生成编》中: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骶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毒性:

毒性反应原因和注意事项

(二)中药的配伍

1.“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2.七情配伍总结

  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相使有主次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相畏被杀,相杀是主动去杀)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相恶破效,相反产毒)

(三)中药的用药禁忌

1. 用药禁忌主要包括:

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

2. 十八反歌诀: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4.《妊娠禁忌歌》:

元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鹿,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5.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6.服药饮食禁忌:

 服中药时通常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四)中药剂量

1.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

它主要是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

2.除了剧毒药、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l0g;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l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

3.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均应严格掌握用量,详见各药。

4.儿科用药剂量:

新生儿期(新生儿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出生28天后至1周岁用成人量的1/3,幼儿1周岁后至3周岁用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用量。

(五)中药的用法 ①先煎 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毒药应先入煎20~30分钟再纳入其它药同煎

 ②后下,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③包煎:

质地过轻药材较细药材有毛④另煎 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不浪费⑤烊化;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⑥冲服 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时⑦煎汤代水:

如灶心土

(六)服药时间 1.汤剂一般每日l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时左右。

2.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日l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时左右。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

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

  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也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第二部分中药各论

(一)解表药(共28味药,重点掌握22味药,两味药有毒)

(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苏叶长于发散风寒,苏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解毒)

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白芷+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

细辛++温肺化饮,通窍醒神(有小毒)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有毒)

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散结通络下乳

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祛风除湿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

蝉蜕+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

升麻+透疹,清热解毒

葛根+透疹,生津止渴,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主治风热上攻于目所致的目疾,又能止血。

(解表药其中细辛有小毒,辛不过钱,用量汤剂1-3g,散剂每次服用0.5-1g;苍耳子有毒3-10g过量易中毒。

(二)清热药(89味药,其中54味是重点掌握的药,有三味药有毒)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寒水石清热泻火

芦根+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

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

决明子+润肠通便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清心泻火除烦之力较淡竹叶强,并能生津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长于清热利尿

栀子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清热泻火解毒之力强,善于清泻心肺胃三焦之火而除,又能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清解兼透利,利水消肿之力较强,又能透散表邪)

谷精草明目退翳,主治目疾

密蒙花明目退翳,主治目疾

青箱子明目退翳,主治目疾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退热除蒸,解毒疗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

秦皮清热燥湿,又能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豆子清热燥湿,又能止痛,杀虫。

马尾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颗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凉血

穿心莲+凉血,燥湿

野菊花清热解毒,清热消肿,兼能清泻肝火,散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

板蓝根+利咽

青黛+清肝泻火,熄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

金荞麦

大血藤(红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半边莲

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

千里光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

山豆根+消肿(有毒)

马勃+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

鸦胆子+截疟,腐蚀赘疣

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

山慈菇消痈散结

漏芦消痈散结

白蔹敛疮

四季青敛疮

青果利咽

锦灯笼利咽

金果榄利咽

木蝴蝶利咽

地锦草凉血止痢,止血

委陵菜

翻白草

熊胆清肝明目

千里光清肝明目

蚤休(有小毒)

穿心莲

贯众(有小毒)

土茯苓

绿豆

重楼消散痈肿,凉肝熄风,定惊

拳参消散痈肿,凉肝熄风,定惊

(4)清热凉血药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泻火解毒,消痈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

赤芍+止痛,清泻肝火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定惊

(5)清虚热药

青蒿清虚热,退骨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

银柴胡+除疳热

胡黄连+除疳热,清湿热

柴胡

银柴胡

地骨皮退蒸,凉血止血+清泻肺热

丹皮+清热活血

胡黄连清热燥湿(下焦)+退虚热,除疳热

黄连(中焦)+清心胃实火,清热解毒

(清热药中山豆根有毒,过量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剂量不宜过大,一般3-6g,外用适量。

贯众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煎服4.5-9g。

蚤休有小毒,煎服3-9g。

鸦胆子有小毒。

(三)泻下药(12味药,其中有毒的药有6味)

(1)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荡涤肠胃,有将军之称。

川军治阳明腑实证

芒硝+润燥软坚

番泻叶泻下通便+

芦荟+清肝,杀虫

(2)润下药

火麻仁润畅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利水消肿

松子仁+润肺止咳

(3)峻下逐水药

甘遂泻水逐饮,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逐经髓痰涎(有毒)

京大戟+外用消痈散结,泻脏腑水湿(有毒)

芫花+杀虫疗疮,祛痰止咳(有毒)

牵牛子泻下逐水,通利二便+去积杀虫(有毒)

巴豆+峻下冷积,祛痰利咽,外用蚀疮(有毒)

商陆泻下逐水,消肿散结(有毒)

(泻下药中甘遂,有毒,散剂一次0.5-1g,内服醋制以减轻毒性,反甘草;巴豆有大毒,入丸散剂,每次0.1到0,3g大多制成巴豆霜,以减轻毒性,外用适量。

不与牵牛子同用,牵牛子有毒,煎服3-9g,入丸散每次1.5到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大戟有毒,煎服1.5-3g入丸散,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减轻毒性。

芫花有毒,煎服1.5-3g,入丸散每次0.6g,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减轻毒性。

商路有毒)

(四)祛风湿药(共有20味药,其中五味药有毒,四味药有大毒)

(1)祛风湿药

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威灵仙+通经络,消骨鲠,行痰水

羌活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独活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川乌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大毒)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

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

草乌祛风湿,温经止痛(有大毒)

(2)祛风湿热药

秦艽祛风湿止痛+通络,退虚热,清虚热

防己+利水消肿

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雷公藤孕妇忌用,熬1-2小时(有大毒)

(3)祛风湿强筋骨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尿

桑寄生+养血安胎

狗脊+温补固射,绒毛外用止血

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昆仑山海棠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止血,解毒杀虫(有大毒)

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桑枝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海风藤祛风湿,通络止痛

海桐皮祛风湿,用络止痛,杀虫止痒

川乌(有大毒)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

草乌(有大毒)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

(祛风湿药中蕲蛇有毒,煎服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

川乌草乌昆仑山海棠雷公藤有大毒)

(五)化湿药(共8种,均无毒)

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化内湿

苍术燥湿运脾+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厚朴+行气消痰,下气除满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中下二焦)+止泻,安胎

豆蔻(中上二焦)+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白豆蔻温中行气(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豆蔻温中行气(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肉豆蔻温中行气(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六)利水渗湿药(共24味中药,其中两味有毒)

(1)利水消肿药

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利而兼补,宁心安神

薏苡仁+健脾,利而兼补,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

泽泻+泻热

香加皮有毒,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强心利尿(有毒)

(2)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

滑石+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海金沙+止尿道痛,利水消肿(包煎)

木通+清心火,痛经下乳(有毒)关木通大剂量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通草+清肺热,通气下乳

石韦+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逐痹

萹蓄

冬葵子

灯芯草

(3)利湿退黄

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疗疮

金钱草+消肿,利尿通淋

虎杖+活血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地耳草

垂盆草

鸡骨草

珍珠草

(利水渗湿药中,木通有毒,煎服,3-6g,关木通大剂量可导致急性肾衰竭。

香加皮有毒)常用通乳药有木通,通草,冬葵子,刺蒺藜,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路路通。

(七)温里药(共11味中药,其中两味药有毒)

附子补火助阳(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有毒)

肉桂(命火)+温通经脉,引火归原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高良姜+温中止呕,止痛

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有毒)

小茴香+理气和中

丁香+温肾助阳,降逆止呕

花椒+杀虫止痒

胡椒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开胃进食

荜茇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荜澄茄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温里药中附子有毒,煎服3-15g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吴茱萸有小毒,煎服1.5-4.5g,外用适量。

(八)理气药(总共23味中药,均无毒)

陈皮行气(升脾肺之气)消滞+燥湿化痰,健脾

青皮(降肝胆之气)+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脾胃)+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肝胃)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脾)

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肝)

乌药+温肾散寒(肾)

沉香+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川楝子

荔枝核

佛手

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檀香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沉香

川楝子行气止痛+清肝火,泻郁热,杀虫,疗癣

荔枝核+驱寒散结

薤白行气导滞,通阳散结

柿蒂降气止呕

柿蒂

刀豆降气止呕,温肾助阳

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绿萼梅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婆罗子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天仙藤

甘松

九香虫

(九)消食药(总共10种中药,均无毒)

山楂消食化积(油腻)健胃+行气散瘀

神曲(面食)+和胃,解表

麦芽(淀粉)+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稻芽(淀粉)+开胃

莱菔子(气滞)+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完谷)+涩精止遗,通淋

谷芽

鸡矢藤

隔山消

阿魏

(十)驱虫药(总共9味中药,其中两味中药有毒)

使君子杀虫(蛔虫,蛲虫)+健脾除疳

苦楝(蛔虫,钩虫,蛲虫)+疗癣(有毒)

槟榔(绦虫)+行气消积,利水,截疟,缓泻通便

雷丸(绦虫)+消积(有小毒)

榧子+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南瓜子杀绦虫血吸虫

鹤草芽杀虫

鹤虱

(驱虫药中苦楝皮有毒,煎服4.5-9g,鲜品15到30g,外用适量。

雷丸有小毒,入丸散一次5-7g饭后温开水服,一日三次,连服三天。

(十一)止血药(总共23种中药,其中一味中药有小毒)

(1)凉血止血药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胆退黄,降血压+作用强

小蓟+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下焦)+解毒敛疮

槐花(肝)+清肝泻火

侧柏叶+收敛止血,化痰止咳,助补肝肾,生发乌发

白茅根+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2)化瘀止血药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

茜草+凉血止血,活血痛经

蒲黄+利尿通淋,活血祛瘀

(3)收敛止血药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强壮

棕榈炭+止泻止带

血余炭+散瘀止血,利尿

(4)温经止血药

艾叶温经止血(下焦)+散寒调经,安胎(有小毒)

炮姜(中焦)+温中止痛

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羊蹄

花蕊石化瘀止血

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藕节

紫珠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檵木

灶心土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止血药中艾叶有小毒,煎服3-10g)

(十二)活血化瘀药(总共33味中药,有毒中药6味)

(1)活血止痛药

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

延胡索+行气

五灵脂+化瘀止血(包煎),人参畏五灵脂

郁金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解郁

姜黄(性温)+通经止痛,外散风寒湿邪行肢臂活血除痹

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

没药+散血化瘀

风香脂

夏天无

(2)活血调经药

丹参活血调经(性寒)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川芎(性温)+行气,血中气药,祛风止痛,上行头目

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少用活血,多用破血,长于通利血脉

桃仁+润畅通便,消内痈,止咳平喘(有小毒)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牛膝+通经(祛瘀力强),利水通淋,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

鸡血藤+补血,舒经活络

泽兰

怀牛膝

川牛膝

王不留行

凌霄花

月季花

(3)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有小毒)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有大毒),0.3~0.6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苏木

刘寄奴

儿茶

(4)破血消癥药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

水蛭同学通经,逐瘀消癥(有小毒)

虻虫(有小毒)

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癥疮(有大毒)

穿山甲

(活血化瘀药中有毒药有六种,分别是桃仁,土鳖虫,马钱子,水蛭,虻虫,斑蝥他们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总共40味中药,八味中药有毒)

(1)温化寒痰药

法夏燥湿化痰(脏腑脾胃湿痰),外用消肿止痛+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有毒)

天南星(经络风痰)+祛风解痉(有毒)

禹白附(祛风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有毒)

白芥子祛痰(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旋覆花(下气祛痰)+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

白前降气化痰,性微温

皂荚(有小毒)

猫爪草

(2)清化热痰药

川贝清化热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微寒)

浙贝+(寒)清热

瓜蒌清化热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畅通便

竹茹+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竹沥

天竺黄+清心定惊

前胡祛痰(降气祛痰)+疏散风热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宣肺气通二便

胖大海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有毒)

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海蛤壳

瓦楞子

礞石

(3)止咳平喘药

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肺降逆,长于宣肺(有小毒)

苏子+降气化痰,长于降气

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长于化痰

款冬花+长于止咳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上可清肺热降肺气,中可清胃热降胃气

马兜铃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在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凉血清肝

葶苈子+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兼泻大便

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有毒)

矮地茶

洋金花(有毒)

华山参

满山红

胡颓子叶

罗汉果

(化痰止咳平喘药中有八味药是有毒的,分别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苦杏仁,白果,皂荚,黄药子,洋金花:

(十四)安神药(总共十味中药,一味药有毒)

(1)重镇安神

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忌火煅,毒

磁石+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无毒

龙骨+平肝潜阳(生用),收涩顾敛(煅用)

琥珀+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忌火煅

(2)养心安神

酸枣仁安神(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养心阴,益心肝之血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畅通便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交通心肾

灵芝

夜交藤

(安神药中朱砂有毒,内服只宜入丸散剂,每次0.1-0.5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十五)平肝熄风药(共18味中药,其中4味中药有毒)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安神定惊,外用燥湿收敛

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

龙骨+收湿敛疮生肌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打碎)

刺蒺藜+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有小毒)

罗布麻+清热,利尿(有小毒)

紫贝齿

生铁落

(2)熄风止痉药

羚羊角平肝熄风止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肺止咳(性寒)

钩藤+清热,定惊(后下)

天麻+祛风通络(性平)

牛黄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性凉)

地龙熄风止痉定惊,无毒力缓+通络,平喘,利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