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29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docx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第四稿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更好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使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西南交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有利于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各类创新型人才,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我校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制订和修订工作。

一、修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

(一)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

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1号)以及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和制订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以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有利于人才培养。

3、培养方案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和学科交叉性,加强基础、拓宽知识,精炼课程。

注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充分体现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4、把握学科内涵、突出学科特色、体现学科水平。

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原则上应按一级学科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无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修订培养方案。

5、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构建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三者和谐发展、协同创新的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

6、明确体现博士、硕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术型、应用型等)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7、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鼓励与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使我校研究生教育在可比方面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8、多个培养单位在同一学科招生,其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工作由学科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9、本次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统招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修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组织工作

1、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制订工作,在研究生院统一安排下,由各学科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学科(专业)进行。

2、在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各学科建设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本学科(专业)各位教师的意见。

对跨学院的学科,牵头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注意听取相关学院的意见。

各学科应对国内外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广泛调研,调研具有可比性的国内培养机构不少于五个、国外培养机构不少于三个,认真分析各培养方案的特点,为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制订提供借鉴。

调研报告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作为本次修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成果之一。

3、应组织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成员、教授、研究员,对修订后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初步审查。

4、经各学科建设单位审定通过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上报研究生院。

5、制订/修订的培养方案,经校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予以实施。

(三)工作日程

2011年6月15日---2011年7月10日,由研究生院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相关文件,通过总结研讨,初步形成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30日,完善“西南交通大学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并以校文的形式下发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1年10月1日—2011年11月15日,各学院(部、中心)组织修订和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2011年11月16日,将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打印稿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同时将电子文稿发送至:

pyb@;

2011年11月17日—2011年12月10日,研究生院组织人员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按格式要求、文件要求和内容进行审核;

2011年12月11日—2011年12月25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将修改后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上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2011年12月26日—2012年1月10日,校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30日,各单位在网上录入新开课程和2012年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30日,研究生院完成网上培养方案的审定工作;

2012年9月1日,在2012年入学的新生中启用新的培养方案。

(四)上报材料要求

1、上报材料时间:

2011年11月16日之前;

2、上报材料地点: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逸夫楼4107);

3、上报材料内容:

按规定格式上交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文档(详见附件二)。

(五)附件

附件一:

西南交通大学授权学科和西南交通大学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附件二: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附件三: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编号说明》。

(六)其他

1.基础课是本学科学生必须选学的课程,主要指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2.专业课是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跨学科在全校范围内选修专业课程;

3.各学科(专业)按本文规定制定的培养方案除特别注明外,均从2012年9月1日后入学的新生起开始执行;

4.对在我校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参照该意见执行。

 

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根据学科特点提出具体目标)

培养具备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发展、能组织实施相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项目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潜能的行业领军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通晓学科发展前沿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或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三)学制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直博生、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

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

(四)研究方向

各学科研究方向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密切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

(2)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趋势,使研究生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3)能反映本学科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

(4)按一级学科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研究方向数以4-6个为宜;

(5)按二级学科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研究方向不超过4个。

(五)课程设置

⑴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以创新能力为主线,理顺各类课程模块之间以及模块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统筹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践行学思结合,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考问式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重视批判性与创造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⑵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结合研究领域和所需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原创能力的需要来确定。

⑶对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制定具体培养方案,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做出课程设置规定。

其个人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全校各学科范围内选择课程。

⑷各学科的专业课只按本学科的范围设置,不要设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

⑸各学科都要求至少开设2门以外文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并在实施中要求学生至少选学一门。

⑹各学科的专业课程要求设置1-2门核心课程,学生必须选学。

⑺专业课程学分设置以2学分为宜。

⑻按二级学科制订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门,且专业课学分不超过12个;按一级学科制订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其所涵盖的二级学科数量的4倍。

⑼按二级学科制订的直博生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2门,且专业课学分不超过24个;按一级学科制订的直博生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其所涵盖二级学科数量的6倍。

⑽课程设置中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考试”或“考查”。

研究生课程设置规定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

(1)公共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现代数学类课程2学分

(2)专业课(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9学分

(3)必修环节: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4个,每个4~10学时)2学分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8次,其中本人主讲1次)1学分

(4)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

(1)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博士生课程)2学分

第一外国语(硕士研究生课程)3学分

现代数学类课程(为博士生课程)2学分

(2)基础课:

≥6学分

(3)专业课:

(其中博士生课程不低于8学分)

(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20学分

(4)必修环节:

科研实践1学分

形势与政策0学分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4个,每个4~10学时)1学分

学术报告:

至少参加8次,本人主讲1次1学分

(5)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

注: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直博生的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

(1)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博士生课程)2学分

第一外国语(硕士研究生课程)3学分

现代数学类课程(为博士生课程)2学分

(2)基础课:

≥6学分

(3)专业课:

(其中博士生课程不低于8学分)

(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20学分

(4)必修环节:

科研实践1学分

形势与政策0学分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4个,每个4~10学时)1学分

学术报告:

至少参加8次,本人主讲1次1学分

(5)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

注: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六)论文工作

本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学术创新为主线,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复杂或前沿科技问题,鼓励自由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瞄准国际水平,创新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建立高水平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机制。

论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选题、开题报告、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评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

1、选题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要鼓励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该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2、开题报告

(1)内容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供,开题报告必须用计算机编辑、打印。

(2)开题报告的审议

开题报告的审议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应张贴海报)。

由各学院聘请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

应同时邀请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相关专家参加。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

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

凡开题报告未能提出创新点的,不予通过。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成绩,该成绩作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成绩。

对“不通过”者允许半年内修改、补充,再次申请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4)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专家审议意见、结论,分别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题目经学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论证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拟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

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必要措施。

博士生的科研及其论文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

由学校下达的博士生业务费,只能解决部分少量器材、调研、上机、试验等费用。

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

(1)中期考核时间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

(2)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等内容。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送交。

导师对该生的中期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

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

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和导师的评价,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博士生培养。

(4)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制。

考核报告及其评价、结论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5、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团队作用的培养机制。

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应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博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践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八)科研实践环节

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应积极营造创新、合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

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将课内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国内外企业实训、科研实战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

(九)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把博士研究生的实训活动融合到国际工程项目中;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科竞赛、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海外高校的暑期课程或学术暑假;加强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和指导研究生;承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

(十)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要求填写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教学大纲。

(十一)能力目标矩阵和能力实现矩阵

能力目标矩阵和能力实现矩阵附于培养方案之后。

 

三、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根据学科特点提出具体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强调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应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四)研究方向

各学科研究方向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密切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学科领域;

(2)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趋势,使研究生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3)能反映本学科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

(4)按一级学科制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科,研究方向数一般以4-6个为宜;按二级学科制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科,研究方向数不超过4个。

(5)该学科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研究方向应与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

(五)课程设置

(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术型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

(2)各学科的专业课只按本学科的范围设置,不要设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

(3)各学科都要求至少开设2门以上的外文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并在实施中要求学生选学一门。

(4)各学科要求设置2-3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学。

(5)各学科的课程学分不要设置太高,以2学分为宜。

为避免重复设置课程,基础课原则上使用公共课,需要单独开设基础课程的学科,其数量不超过3门。

(6)按一级学科制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其所涵盖的二级学科数量的6倍;按二级学科制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0门,且专业课学分不超过20个。

(7)课程设置中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考试”或“考查”。

研究生课程设置规定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

(1)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第一外国语(通过六级,免修)3学分

(2)基础课:

≥4学分

(3)专业课:

≥14学分

(必选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4)必修环节:

科研实践1学分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5次)1学分

形势与政策0学分

(5)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注: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六)论文工作

(1)选题

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

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围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理工类学科的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九)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在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规模,有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十)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要求填写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教学大纲。

(十一)能力目标矩阵和能力实现矩阵

能力目标矩阵和能力实现矩阵附于培养方案之后。

 

附件一

西南交通大学授权学科

一级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学位类别

牵头学院

1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

艺传学院

2

0802

机械工程

博士

机械学院

3

0801

力学

博士

力学学院

4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

材料学院

5

0808

电气工程

博士

电气学院

6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

信息学院

7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

电气学院

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

信息学院

9

0814

土木工程

博士

土木学院

10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博士

地学学院

11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博士

地学学院

12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博士

按原单位

13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

管理学院

14

1202

工商管理

博士

管理学院

15

0101

哲学

硕士

公管学院

16

0201

理论经济学

硕士

公管学院

17

0202

应用经济学

硕士

管理学院

18

0301

法学

硕士

政治学院

19

0302

政治学

硕士

政治学院

20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

政治学院

21

0403

体育学

硕士

体育部

22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硕士

外语学院

23

0503

新闻传播学

硕士

艺传学院

24

0504

艺术学

硕士

艺传学院

25

0701

数学

硕士

数学学院

26

0702

物理学

硕士

物理学院

27

0711

系统科学

硕士

交运学院

28

0803

光学工程

硕士

物理学院

29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硕士

机械学院

30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

信息学院

31

0813

建筑学

硕士

建筑学院

32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

生命学院

33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

地学学院

34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

材料学院

35

1007

药学

硕士

生命学院

36

1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