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05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结Word版含答案

政治模块线索

线索1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

(1)阶段特征

①1840~1894年:

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②1894~1931年:

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③1931~1945年:

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④1945~1949年:

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2)双重性影响

①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②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线索2反侵略——对外民族战争

(1)清政府爱国将领的抵抗

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

①鸦片战争中定海、三元里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

①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概况:

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③作用: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全民族抗战(1937~1945)

①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

③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④1945年8月,日军投降,抗战胜利。

线索3求独立、求民主——民主革命与国内战争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①条件:

鸦片战争激化国内矛盾;连年自然灾害;拜上帝教创立。

②过程

金田起义→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

③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传统礼教,强调平均主义,具有革命性、落后性。

《资政新篇》:

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评价:

中国历史农民斗争最高峰,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辛亥革命(20世纪初)

①条件:

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三民主义提出;同盟会成立;武装起义;人民反帝运动高涨。

②过程:

武昌起义→建立民国→制定约法→袁世凯迁都北平。

③意义:

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3)中共创立

①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③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革命)

①开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高潮: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③失败: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

①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②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③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④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

⑤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6)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①1945年,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③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转折)。

④1948~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略总决战完成。

⑤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线索4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

(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抗西方议会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对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抗西方的多党制,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抗西方的民族自决原则。

(2)中国现代政治建设也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国家统一模式,即“一国两制”。

(3)新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战争外交、和平建设外交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以国内思想、政治和经济任务而改变。

这种剧烈频繁的转型过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4)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确立了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等结盟获得外交依靠,另一方面不断打开外交局面;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中苏关系恶化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下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需要,中国外交实现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以更加独立自信的姿态谋划外交舞台,呈现出全面性局面。

经济模块线索

线索1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发展历程

(1)1840年中国大门被迫打开(1840~1842),纺织分离——织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生产。

(3)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的舞台。

(5)一战期间,利用帝国主义大战之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个短暂发展的机会,为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9~1927),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

(7)国共十年对峙期间(1927~1937),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改运动,农民分得土地,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

(8)抗战期间(1937~1945),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

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新民主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9)解放战争期间(1945~1949),美国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处于独占地位。

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破产。

国民经济凋敝。

(10)过渡时期(1949~1956),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1953~1957),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五”计划制定,一化三改,经济结构由多种所有制并存变为单一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1)探索时期(1956~1976),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探索良好开端。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困难。

1961年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

(12)“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工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1973年和1975年在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主持下,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回升。

(1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经济结构由单一公有制再次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1978~1983年改革重心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1992年改革重心在城市,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权力,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线索2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

领导人片面强调农业合作化的规模和公有化程度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左”倾错误泛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

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文化模块线索

线索1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1)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绝大部分官民依然保守。

(2)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中国教育开始改变,由培养统治人才,逐渐转向培养军事、经济、翻译等实用人才,开始向英美官派留学生,民间留学风气也因而兴起。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新篇章。

(3)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

众多的报刊出版,推动了社会教育。

(4)1919~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革命,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在思想战线展开激烈斗争。

国民党统治区内,文化事业有所发展。

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化比较突出。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中国革命。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和苏联斯大林模式下建设成就也影响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5)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

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团结抗日是文化主流。

(6)1945~1949年——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民主、和平、团结是这个时期主流的社会思潮。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7)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8)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创作一度出现繁荣,但发展曲折。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线索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激进民主主义者

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

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针对训练

1.(列强侵略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答案D

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与英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需同英国商定的条款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入,故A项错误;英国商品的输入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故B项错误;英国商品的入侵给我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带来了诱因,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促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故D项正确。

2.(资产阶级共和梦)

(2019·菏泽一中期中)中国梦的出现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的,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人人共享的人民梦,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的认识应该是()

A.农民阶级的天国梦

B.洋务派自强求富梦

C.维新派的改良梦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

答案D

解析由信息“现代化的政府”取代“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即可判断此时的“有识之士”当是戊戌变法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进步人士,“推翻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此时的主流思潮,故选D项。

3.(中国外交)

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

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正确的是()

年份

1950

1956

1960

1966

1970

1971

票数

10

24

34

47

51

76

A.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B.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上升

C.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

答案A

解析从图表材料来看1950~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逐年增加。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是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因此图表材料体现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故A项正确;表格无法体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大国并没有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4.(国民革命)

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参加者多为学生、工人、商人,与苏俄、军人无关,且当时政府是北洋政府,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在苏俄的帮助下实行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各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具有较为广泛的基础,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国民政府领导,与群众基础无关,故D项错误。

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答案B

解析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是“一战”时期,图中所示1936年增长最快,故A项错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建设运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B项正确;1936年当时中国面临日本的威胁,社会并不安定,故C项错误;反帝爱国运动主要发生在1919年,故D项错误。

6.(学习西方历程)

近代思想家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1882年出版)中指出“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

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这段话反映出()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已经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以进化论思想作为理论武器

D.借助法家思想宣传变法理论

答案B

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指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材料“君民共治,上下相通”则是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得知,作者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故B项正确;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介绍西方的进化论,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推行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

7.(中国近现代史综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江南制造总局

《申报》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答案示例1:

主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救国历程

关键词: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

简要解释:

在十月革命、一战及巴黎和会等影响之下,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取得初步胜利。

在苏俄的帮助之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狂妄计划。

示例2:

主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化历程

关键词:

江南制造总局,《时务报》,《青年杂志》

简要解释:

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打破了清政府唯我独尊的天朝帝国的迷梦。

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的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设备,主建江南制造总局等,开启了中国器物层面的近代化;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洋务运动的破产,以《时务报》为宣传媒介的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这是制度层面近代化的尝试;随着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

的先后失败,加之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以《青年杂志》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思想解放,将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推进到了思想层面的近代化。

示例3:

主题:

上海见证了中国工业近代化

关键词:

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发昌机器厂

简要解释:

19世纪六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展了新一轮的对华扩张侵略;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权也形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局,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洋务派早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民用工业;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一批早期民族工业兴起,他们一步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工业的发展。

解析首先联系近代中国历史的知识,将上述关键词归入相应历史事件概念中,如洋务运动、思想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提取该事件概念及相应关键词背后反映的中国近代社会某个侧面变迁的趋势,然后联系所选三个关键词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及相关背景,来论证说明近代社会该方面的变化趋势即可。

热考点1交流与碰撞——不同文明的约会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产生了激烈碰撞与交流。

gkstk知识链接]

(1)甲午中日战争前学习西方船坚炮利为核心的物质文明。

(2)五四运动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但均没有形成与国情相结合的成熟理论体系。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武器。

(4)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大潮中不同文明交流中共融共生。

gkstk针对训练]

(2019·天津高考)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开眼看世界”是鸦片战争后,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坚持“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材料中李鸿章所询问的正是当时西方的先进科技成就。

故应选D。

热考点2中国梦

中国梦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实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gkstk知识链接]

(1)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追求“坚船利炮”之梦;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追求“自强”“求富”之梦。

(2)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追求“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3)资产阶级:

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西方寻求复兴之梦。

(4)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三大改造实现社会主义之梦;“一五”计划、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之梦;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之梦。

gkstk针对训练]

1.(中国梦)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要称霸世界,这与中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梦是截然不同的,排除含②的选项。

2.每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祖国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

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

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

……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

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材料二10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曾有一个欧洲统一的梦想。

雨果在住处的庭院里种下一棵橡树。

雨果说,当这棵树长大之后,由欧洲各国统一而成立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来。

——摘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三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

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

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