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03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

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错误;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2.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生物只属于一个营养级

B.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都是同种生物

C.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

D.肉食性动物都归属于第三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同一种群的生物所处的食物链不同,营养级可能不同,A错误;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可能是同种生物,也可能不是,B错误;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正确;肉食性动物最低属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

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 D

解析 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只营腐生生活,不营寄生生活,B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错误;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D正确。

4.(2018·湖南长沙一模)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需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

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

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

答案 A

解析 由于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重金属镉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并引发“痛痛病”,所以人类要预防该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A正确;丙营养级所含镉浓度最高,说明丙营养级最高,而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B错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必须有分解者,C错误;四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丁>甲+乙+丙,D错误。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所有的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B.所有的生产者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C.有的分解者是原核生物,有的分解者是真核生物

D.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是生产者或分解者

答案 C

解析 蓝藻和化能合成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它们都是原核生物,部分动物如蚯蚓和蜣螂等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但不属于微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的,B错误;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

6.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

C.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三个物种的数量变化趋势及个体数量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A正确;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原因是光照不同,B错误;由于物种乙是物种丙的食物,所以当物种乙数量突然增加,则在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C正确;物种丙属于第三营养级,相比第一、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较少,D正确。

7.(2018·河北正定月考)图示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不会引起(  )

A.水华现象

B.a和b的数量增长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答案 D

解析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现象发生,A正确;a和b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植物增加,a、b食物来源增加,数量增长,B正确;若发生水华,水体缺氧,导致水中鱼类大量死亡,数量减少,C正确;c和d摄取食物不同,不会在食物上形成竞争关系,D错误。

8.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

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

D.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答案 B

解析 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而终点一定是处在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猫头鹰并非处在最高营养级,A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两者在图中并未体现,B正确;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只有青蛙,所以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应下降,C错误;由题图可知,蛇(次级消费者)与鹰(三级消费者)之间、鹰(三级消费者)与猫头鹰(次级消费者)之间,除具有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D错误。

9.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答案 A

解析 a生产者包括d蓝藻和其他自养原核生物,分解者包含e腐生细菌,d蓝藻和e腐生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10.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答案 C

解析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受到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11.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B.图1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腐生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图2中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

a→b→c

D.图2中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在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

草→兔→狐及草→昆虫→鸟→狐,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图1中腐生细菌为分解者不占有营养级,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图2的a、b、c中有一种是草,草是生产者,草的数量增加(减少),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据此判断c是草,食物链关系是c→b→a,C错误;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a、b、c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正确。

12.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④中包括某些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答案 A

解析 分析概念图可知,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A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和食物链、食物网(③),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④)、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某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其他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

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见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体现,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应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除鲤鱼条件下,浮游藻类生物量变化的曲线为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生物量变化的曲线为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答案 

(1)垂直 竞争

(2)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放出CO2

(3)C D

解析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呈分层分布,这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所以藻类与沉水植物是竞争关系。

(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必须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放出CO2。

(3)该湖泊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

浮游藻类→螺→鲤鱼。

去除鲤鱼后,由于螺的大量繁殖,会使浮游藻类大量减少,即图中曲线C可代表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由于螺被捕食减少,会使浮游藻类数量大量增加,其遮挡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大减少,可用图中的D曲线表示。

1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_______。

(2)上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____营养级。

(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绿色植物 分解者

(2)3 三、五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

解析 

(1)题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

(2)题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

(3)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题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15.为了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未列出的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3)乙与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庚的同化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庚为外来物种,当其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已知庚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在图乙中画出庚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

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缺一不可)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缺一不可)

(2)4 丙、己、戊、庚 庚

(3)捕食与竞争 呼吸消耗 未利用

(4)如下图

解析 

(1)表中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2)由表格提供的信息,甲为生产者,被捕食者中无庚,庚处于最高营养级。

表中包含的食物链有:

①甲→乙→丙→己→庚;②甲→丙→己→庚;③甲→丁→戊→庚;④甲→戊→庚。

从而得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己、戊、庚;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庚。

(3)乙和丙都能以甲为食,为竞争关系;丙又能以乙为食,两者之间又存在捕食关系。

庚的同化量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呼吸消耗及未利用三部分。

(4)图中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变为0,意味着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