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701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docx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篇一:

幼儿园集中活动教案】

第八周

活动一:

科学活动《树叶宝宝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天气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感受秋季的明显特点。

2.通过捡拾树叶,辨别几种常见树叶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场景选择:

选择一片树种不同、落叶缤纷、安全便于观察的小树林。

2.《幼儿习得手册》(玩一玩做一做)上学期Ⅱ第一页。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特征(边走边谈)。

1.老师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参观提问:

你们觉得现在天气怎么样?

2.大家穿的是什么衣服?

3.种植园里什么样?

4.小草树木和前些日子有什么不一样?

二、捡拾树叶

1.提出要求:

每人捡几片不一样的叶子,来到老师身边。

2.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是拾的叶子都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3.分分类:

大家把手中相同种类的叶子放到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试着说一说它们都是些什么树上的叶子。

什么树叶大些,老师:

树叶宝宝从妈妈身上落下来就再也找不到妈妈了,咱们帮帮它们好吗?

三、帮树叶宝宝找妈妈。

按老师出示的叶子,大家一起围到相应的树下,并确认是否为树叶

宝宝找妈妈。

四、老师和幼儿一起找一找地上还有哪些树叶刚才没有找到,大家为它们也找一找妈妈在哪里。

五、让幼儿在林子里自由玩耍。

六、说说自己玩耍时的发现。

活动延伸:

1、完成《幼儿习得手册》中的内容。

为图中的树叶宝宝找到妈妈。

2、发动家长带领幼儿去寻找收集其他种类的树叶,做成标本带到幼儿园大家分享。

3、开展有关小树叶的其他活动:

在语言、艺术领域里开展或是开展关于小树叶的各种游戏。

活动二:

《帮助小鸟找家》

活动目标:

1、知道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在欣赏故事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同伴间关爱的愉悦情感。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幅,磁性教具:

小鸟、星星、月亮、萤火虫2、玩具若干(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师:

有只小鸟在森林里迷路了,天黑了,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伤心地哭了它好想妈妈,你们愿意帮助它回家吗?

怎么帮助它呢?

2、幼儿围绕这个主题,想像如何去帮助小鸟。

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帮助小鸟找回家。

3、老师讲述故事:

小鸟找家。

师:

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帮助小鸟,让我们听听有谁也来帮助小鸟,它们是怎么样帮助小鸟

老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建议提以下问题:

(1)谁帮助了小鸟?

(2)小星星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3)月亮奶奶听到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4)萤火虫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帮助小鸟的?

4、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之间应怎么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师:

小朋友之间需要关心和帮助吗?

什么时候?

师:

你是怎么关心别人的?

别人又是怎么关心你的?

5、幼儿两两合作玩玩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老师发玩具给单数幼儿,另一半幼儿没有玩具,让幼儿想想怎么玩?

启发有玩具的幼儿找没玩具的幼儿,两人一起玩。

在后面的环节中给幼儿展示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图片,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中还增加了表演故事情节。

【篇二:

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的制定】

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的制定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向高一层次提升的重要手段。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教学活动如何达到有效性?

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其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的关键。

一、活动名称的取法要规范化

活动名称的取法,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活动名称应反映该活动的内容,一般包含有课程模式(主题活动、领域活动、综合活动)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两个部分。

主题活动的活动计划,写法较为简单,可直接点出其主题,如“主题活动:

水果”、“主题活动:

秋天”等,其二级网络的具体活动可以写为“活动一:

……、活动二:

……”等等。

如主题活动:

秋天,其二级网络的具体活动可以写为活动一:

秋天的天气、活动二:

秋天的水果、活动三:

秋天的叶子等。

领域活动的活动计划,要先说明该活动属于哪个领域,最好直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五个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来命名。

但在幼儿园教育实际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还是比较习惯于沿用以前的“六科教学法”来命名,如将活动直接命名为体育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

二是命名不规范:

如将社会领域的活动命名为“社会性活动”、数学活动命名为“计算活动”,三是命名非常零乱、多样,有的以内容类别来命名,如语言活动直接命名为儿歌:

……、故事:

……;音乐活动直接命名为歌曲:

《大树妈妈》;有的以活动类别来命名:

如听说活动:

……、看图讲述:

……、早期阅读活动:

……;美工活动直接命名为:

绘画活动:

……泥工活动:

……;音乐活动直接命名为:

歌唱活动:

……、打击乐活动:

……等。

下面列举几个案例进行对比:

◎案例1

不适宜的取法——歌曲:

《大树妈妈》、歌唱活动:

大树妈妈、音乐活动:

《大树妈妈》

适宜的取法——艺术活动:

《大树妈妈》(歌曲)、艺术活动:

《大树妈妈》(歌唱活动)

◎案例2

不适宜的取法——故事:

《春天的电话》

适宜的取法——语言活动:

《春天的电话》(故事)

◎案例3

不适宜的取法——讲述活动:

小猫生病了

适宜的取法——语言活动:

《小猫生病了》(讲述活动)

◎案例4

不适宜的取法——计算活动:

5的组成、数学活动:

5的组成

适宜的取法——科学活动:

5的组成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

活动目标,是指这一教育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它包含有认知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的掌握、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这样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

如中班数学活动《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bb、bba、aabb排序;2、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当前,幼儿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都能考虑到目标的三维性,但活动目标的制定总体还存在着在实际活动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笼统、抽象。

如小班语言活动“改错”(听说活动)的活动目标为:

1、对听说游戏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游戏。

2、初步尝试纠正简单的语言错误。

3、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观察力。

二是关于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大班社会活动“合作真快乐”的活动目标为: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又如大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的活动目标二为:

通过活动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下面列举几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5】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小海龟》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

解,体验小海龟的情感世界。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大胆表达的愿望。

分析:

该活动目标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1和目标

3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目标2以幼儿为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活动中,表述的方式不统一是不恰当的。

二是出现关于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目标1的“通过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等多种形式……”。

三是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抽象,如目标3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案例6】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化装》

活动目标: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感受亲子阅读、化装舞会所带来的快乐,进一步加深对读本的理解和体

验。

分析:

该活动目标存在二个问题:

一是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1和目标

2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目标3以幼儿为行为主体。

二是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抽象,如目标2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的考虑要全面性

活动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活动实施前所要做的工作。

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活动材料的投放;二是知识经验的准备;三是学习情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一般只考虑到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和学习情境的创设这两个方面。

一是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

活动材料在幼儿的学习中,往往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抽象的知识能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此外,活动材料还可以让幼儿实际动手操作,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获得感性经验。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更多地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

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二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儿独立操作和自主学习;三是节省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四是节约了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二是知识经验的准备。

经验,即“经历、体验,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人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象的初步认识”。

教师准确地找到新的“经验点”,即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而要找准新的经验点,要求教师在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并了解幼儿经验准备情况,并做好相关的经验准备。

如小班语言活动“猜猜我是谁?

”,该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安静倾听,熟悉同伴的声音,学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在活动前教师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了解、熟悉同伴的名字。

又如,小班语言活动学习儿歌《轻轻地》,活动目标之一为“初步懂得爱护青草的道理”,教师在活动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草地,教育幼儿不可随便踩草地。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有效性

活动过程,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学习流程。

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活动过程,从形式上看只是表现了某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但实际上却深含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

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要追求活动过程的有效性。

我们认为,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达到什么?

”“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

”,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大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活动过程为:

欣赏春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以及桃花盛开的美景,导入活动;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贴绒教具进行分段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迁移作品的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并表述“你会把桃花瓣当成什么?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从这一活动案例可以看出,该活动在活动步骤的设计和表述上是较为有效和明确的。

“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

只有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大班社会活动:

《与弟弟妹妹交朋友》(情感体验)

【篇三: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准备】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科学、数学、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

它是以主题的形式统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发展进程,要求老师选择和整合相关的教育内容,关注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活动为载体,以环境为依托,以游戏为手段,充分利用周边资源,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的核心内容,亲历过程、整体感知、主体体验、表现表达,促进认知、情感、能力多方面的发展。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其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其一,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践上具有延续性,内容和组织上具有综合性。

其二,幼儿园主题活动更能体现生活化,将主题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

其三,幼儿园主题活动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准备

现行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既不是以前的单元主题教学,也不是正在被界内借鉴的项目教学或生成课程。

“主题活动的特点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项目教学的特点。

这一论断涵盖这样的内容:

在现行主题活动中一方面要学习项目教学追随幼儿兴趣需要而形成的动态设计特点,同时也要适当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

既然主题活动中存在着幼儿的动态设计,就意味着活动中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所以在做主题活动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与幼儿的自然学习特点吻合。

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

对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很有利的准备工作的补充,但年轻教师正缺少这一点,准备工作就是积累。

那么,如何做好幼儿园主题活动前的设计与准备呢?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前的宏观设计

(一)这个主题怎样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设计的内容偏重于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该班幼儿的年龄层偏大,幼儿能够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中设计了做幼儿园保洁员、拣垃圾、植树、社区宣传的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提供给幼儿优质的学习内容。

例如该班一幼儿吐吐本是个粗枝大叶、做什么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环保教育“做垃圾清洁员”活动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最后捡了一块脏脏的冰棒纸,因为马上就上公共汽车了,没时间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紧紧摄着这张冰棒纸,一直下了车到家里认真地扔到了家里的垃圾筒。

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在“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中,有一个大型环保宣传活动的设计,这一活动来源于该班幼儿家长对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标。

一直有家长和该班教师谈:

“为什么孩子见了陌生人那么不爱讲话?

”,“我的孩子遇到困难不善于向人求助。

”“孩子一遭到拒绝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鉴于家长的想法,这次活动确立了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的活动目标,实践证明了这一活动的教育价值。

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儿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来的遇到问题不善于求助,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的那个孩子。

当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请叔叔阿姨签名时,他就藏在别人后面。

爸爸鼓励他,他不肯去,但后来他从小伙伴那儿感受到了力量,与爸爸商量他也去当邀请员。

爸爸提了要求,请到5个人就回家。

小小经过努力,向同伴学习并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回家了。

(三)合理的设计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

即有没有相应的材料和机会实现活动设计。

因为有时候教师的设想很好,但真正实施起来时却经常因为某些原因实现不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年轻教师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活动的不连续性。

该活动设计之初,原本包括一个参观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动。

教师和该中心联系了两次,但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时把这一活动删掉,换成了“垃圾分类”活动作连接。

否则到时活动断档,很容易造成脱节,因此说考虑到资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计划也包括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要把握主题中每一个活动之间的联系,这样才不至于导致整个活动象“一日几游”的旅游团。

在主题“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设计上,每一小主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与幼儿所感兴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都是为后面的大型环保社区宣传做准备的。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前的微观设计

(一)对幼儿的表现给以及时反馈。

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教师及时给以反馈,就能生成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这些内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

例如在环保活动进行到电池污染这一环节时,幼儿在清洁幼儿园的同时发现了很多被随手扔掉的旧电池。

午后的一个起床时间,教师听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乱扔电池的人真环!

“也许他们不知道电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们去告诉他们吧。

“我们怎么去告诉他们呀?

教师顺势作了思路调整,下午与幼儿继续讨论起电池一事,按照幼儿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几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几个活动:

设计电池娃娃的家,回收废旧电池等一系列与电池相关的活动。

可见,对幼儿的所思所想作及时的反馈使主题进一步丰富、细致起来。

总之,无论是什么内容的主题活动,有关活动设计所应考虑到的几点都是很基本的。

(二)随时抓住教育契机,不拘泥于原有计划。

“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原来是从“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一则新闻开始,但正巧当时一个下午赶上沙尘暴,教师及时地把幼儿带到户外,让幼儿直接体验了由沙尘暴带来的不良感受。

这样,环境问题自然引出该环保主题。

这样修改了原定计划,更灵活适当地抓住了教育契机,教育效果更好。

因此,不拘泥于原定计划,教师善于抓住契机是在每一活动前的要求。

(三)尽量照顾到不同兴趣需要的幼儿,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

在“大型社区宣传”活动中,教师在做活动细节设计时考虑到了这一点。

分配幼儿工作角色时,教师根据幼儿情况安排了签名板前的工作人员、邀请员、宣传画讲解员、剪报讲解员等岗位,还有一个小朋友提出要做发笔的服务人员,这些角色由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主要协助幼儿完成这一过程。

这种由幼儿自主完成、教师参与的形式极大地照顾到了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幼儿,使活动开展得很顺利。

在宣传时,一直有两个大班年龄段孩子在旁观,我们不反对,因为他们的旁观可能是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主题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一)备幼儿

首先要随时记录幼儿的活动行为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以及行为,可以用文字资料或照片等工具记录,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设计活动来了解幼儿。

例如,当教师发现对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不准时就进行“环保知识竞赛”,从中知道幼儿已有的经验是广泛但不科学的,以此为基础作下一步的工作。

其次,要进一步反思幼儿的行为。

以对幼儿的了解为基础来进一步反思幼儿的行为是很必要的。

幼儿的行为有语言、行动、情绪,包括孩子的作品都要认真对待。

还可以通过教师之间分享、看家园联系册、和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最近情况来反思幼儿的行为。

(二)备环境

这里指的是物质环境。

人为的物质环境要精心准备,发动一切人员包括教师、教师、家长们,一起创设一个时时刻刻能为幼儿所关注,并能随时引起幼儿思考和探索的物质环境。

1、活动区的材料和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有关。

该班在进行回收废旧物品的活动时,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很认真地对班上教师说:

老师,怎么咱么班都变成大垃圾场了。

当时教师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各种手工创作,做完之后幼儿对此过程进行分析,他们会从自己的活动中感受到“垃圾”的巨大作用。

自此以后到学期末,该班幼儿一直从家里往幼儿园带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乐此不疲,并且班上老师也坚持带着幼儿作各种各样精彩的的手工作品。

2、也可以在幼儿的玩具或蒙氏工作中加入主题内容。

该班的环保活动在班级环境设置上注意了这一点。

教师及时在语言区添加了剪环保新闻报纸、环保的字卡,美术区添加了中国环保标志的描画等等。

孩子们在平时的玩具时间或工作时间可以专心致志地去研究这些日子一直围绕他们的知识,孩子们做起来很认真。

总之,物质环境的准备为孩子发现知识、接受知识、建构知识奠定了基础,备环境这一点尤其重要。

(三)备教师

教师其实与幼儿身边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但因为她具要对幼儿的很强烈的影响作用,这一独特位置使得我们把教师放在单独位置上谈。

首先,容易被大家意识到的是,教师应该尽可能了解所有相关知识。

这是准备教师的第一点。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但是作为幼儿教师,作为这种主题活动中的教师,必须要设法使自己成为相关主题下的专才,这样才可以面对充满着好奇的生机勃勃的幼儿。

在这一点上,教师如何准备自己呢?

你可以去问,向有经验的老教师问,向所有你觉得了解这一知识的人去问,也可以查资料。

例如当该班幼儿对电池一事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及时去找各方面的资料,甚至到有电池回收箱的超市去收集一切有关信息。

最后,教师了解了关于电池的很多知识,完成了尽可能的充分准备。

其次,教师要做活动的爱好者和幼儿活动的承认者。

教师的热情和兴趣可以激发儿童探究的欲望。

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作为重要他人而存在的,就是说他们会对你的兴趣感兴趣。

当教师对所作的主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时,幼儿自然也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此时教师要与幼儿融为一体。

例如在环保主题开展过程中,每一位老师对环保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老师将从报纸上了解到的信息及时介绍给孩子。

班上老师经常会为某件事情绪激昂地谈论起来,这样,当孩子们看到的是教师的热情以及对这些活动的赞誉和表扬的时候,孩子们自然而然会投入更大的兴趣。

老师的热情一定要是真诚的,因为孩子纯洁的眼睛是会分辨出真伪的。

结语:

总之,做好幼儿园主题活动前的设计与准备必须抓住的一点就是:

认定幼儿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轨道。

当然,这句经典的总结不是笔者个人的话,这是瑞古欧教育经验的本质。

为什么必须要在主题活动前做好适当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呢?

原因是,现行的主题活动既不是以前的单元主题教学,也不是正在被界内借鉴的项目教学或生成课程。

“主题活动的特点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项目教学的特点。

”这一论断涵盖这样的内容:

在现行主题活动中一方面要学习项目教学追随幼儿兴趣需要而形成的动态设计特点,同时也要适当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

既然主题活动中存在着幼儿的动态设计,就意味着活动中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所以在做主题活动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与幼儿的自然学习特点吻合。

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

对于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很有利的准备工作的补充,但年轻教师正缺少这一点,准备工作就是积累。

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设计与准备呢?

一、主题活动前的宏观设计

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教师首先要做好主题活动的宏观设计,关于这一问题基本上要考虑到以下四点:

(一)这个主题怎样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给地球妈妈一点爱”的主题,设计的内容偏重于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该班幼儿的年龄层偏大,幼儿能够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中设计了做幼儿园保洁员、拣垃圾、植树、社区宣传的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提供给幼儿优质的学习内容。

例如该班一幼儿吐吐本是个粗枝大叶、做什么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环保教育“做垃圾清洁员”活动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最后捡了一块脏脏的冰棒纸,因为马上就上公共汽车了,没时间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紧紧摄着这张冰棒纸,一直下了车到家里认真地扔到了家里的垃圾筒。

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