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7695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docx

NEW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图书借阅公约”是二年级下册第三次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小贴士提出了两个要求:

其一,主动发表意见;其二,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统编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编排的口语交际中,有关于“说”、“听”、“应对”的要求,还有关于交际礼仪和态度的要求,而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则着重体现在对学生交际习惯的培养。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学情,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1.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班级图书借阅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问题,如何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图书借阅相关要求?

教材提出了本次交际话题——“图书借阅公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讨论的内容教材以举例的方式呈现了班级图书角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怎样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

这些问题也是老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关键。

此次交际形式是小组讨论,在第二次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出现过,但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在讨论“图书借阅公约”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轮流发言,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意见。

2.教材指出要通过学生小组讨论,逐步达到共识,形成共同遵守的图书借阅班级公约,并张贴在班里的图书角,时刻提醒大家按规定借阅书籍。

3.教材还配有一幅插图,图画中两位学生坐姿端正地在阅读书籍,身后是摆放有序的图书角,图书角的旁边张贴着图书借阅公约。

意在让学生知道《图书借阅公约》是大家共同制定,需要共同遵守的约定,也能让学生明白《图书借阅公约》在班级图书角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

学生通过参与《图书借阅公约》的制定,学会在讨论过程中主动说,认真听,耐心等,从而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乐于与同学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交际不够主动,语言不够完整,想法不够合理的问题。

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天性活泼,家庭教育对交际习惯培养方面又有所缺失,讨论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只顾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去认真听别人发言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别人说完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序地发表意见,。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1.和同学讨论时,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聚焦常见问题

导语: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的图书角,大家都把自己喜欢的书捐赠到了这里,很多同学在这里借阅书籍,留下了自己的美好时光。

那你最喜欢哪些书?

指名说(交流2——3名学生)。

看来,阅读让你们变得快乐!

可是昨天老师发现一名同学因为没有借到书而非常苦恼!

那你们在借阅图书时有什么烦恼吗?

请大家来说说吧!

1.指名说烦恼。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借阅问题:

怎样借书?

怎样爱惜书?

怎样还书?

过渡语:

那怎样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开心地借到书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吧!

二、案例回放,引出交际要求

课件出示视频:

刚一下课,一群同学就跑来借书,有几个同学你争我抢的,场面混乱嘈杂……

1.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

2.我们应该怎么借书呢?

指名说。

(老师梳理出关键词“有序”、“排队”,并相机板书)

评价语:

你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棒!

(板书:

主动说)

3.谁听清楚这位同学的办法了?

指名说

评价语:

你听清楚了这位同学说的办法,你是在认真听,你也很棒!

(板书:

认真听)

4.谁还有其它的妙招呢?

评价语:

你耐心地等别人说完了再说,真有礼貌!

(板书:

耐心等)

5.你们觉得哪个办法好呢?

指名说。

评价语:

大家排队有序来借书,不争也不抢,真是文明的好孩子!

(相机板书第一条公约:

排队有序来借书)

三、实践体验,指导发表意见

过渡语:

大家的办法可真好!

我们就来借借书吧!

老师来当图书管理员,邀请几位“小书虫”,看看他们怎样借书?

“小书虫”们要想好自己打算借几本,读几天?

(课前老师准备一个小书架。

实践活动:

叮铃铃,下课了!

“小书虫”们来借书。

大家排队有序借书,学生借的本数一本、两本、三本不等,到了最后一名学生,书架上的书已被借完!

1.反馈评价:

说说刚才这些“小书虫”们是怎样来借书的?

(排队有序、有礼貌)

评价语:

他们能排队有序地来借书,不争也不抢,还能礼貌待人,看来,大家制定的第一条公约就很有效!

2.采访互动。

问“小书虫”1:

“你为什么一次借X本书呀?

”(学生借多本书的理由很多,有的是因为喜欢阅读,读书快,有的是怕以后借不到而囤书……这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主动说,对回答不评价对错。

问“小书虫”2:

“你没有借到书,此时想说什么?

”(懊恼,生气……)

3.同学们,你们看,因为有人多借了几本书,后边的同学就没有书可以借了?

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指名说。

(每一个人可以少借几本书,借书的时间也可以短一些)

4.那你们认为一次借几本,最多借多长时间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借到书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吧!

在讨论过程中做到主动说、认真听、耐心等的同学就会被评选“合作星”哟!

温馨提示:

小组内可以由组长先说,意见不统一时可以举手表决,最后由组长宣布决定。

(1)小组讨论。

(老师巡视,相机颁发“合作星”奖牌)

(2)哪一小组的组员都得到了合作星?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介绍他们的好办法,并说说理由。

(3)大家同意吗?

还有其它的好办法吗?

通过举手表决,选出大部分都认同的好办法。

(相机板书公约,如:

一次借1本最多借5天)

四、创设情境,学会发表意见

◆情境一:

这本书怎么啦?

怎么在哭呢?

播放微课:

《书哭了》,通过一本书的自述,讲述了一本崭新的书,由于借书的同学不爱惜,随意涂画、乱扔乱放,变成一本被撕破、书页上有涂画痕迹、书角卷起、有污渍的书。

1.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2.这本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3.借到这样的书你心里会怎样想?

(不开心;想批评做这样事情的同学;觉得这些书很可惜……)

4.那我们如何爱护书呢?

同位讨论,注意做到主动说、认真听、耐心等哟!

5.指名说。

(相机板书第三条公约:

轻拿轻放摆放好、不撕不扯不乱画)

小结: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惜它哟!

◆情境二:

同学们,看!

(出示图片)这位同学愁眉苦脸地拿着一本书,他是怎么啦?

听听他的烦恼吧!

播放录音:

我的书看完了想还书,可是,课间有的同学借书,有的还书,还要到管理员那登记,课间休息又短,我借的书一上午都没还回去,想看这本书的同学该有多着急呀!

1.谁来说说这位同学为什么发愁?

评价语:

你听清楚他是在为借书、还书的时间而发愁呀!

说明你是在认真听!

2.那借书、还书有什么好办法呢?

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这次我们要评选“最佳合作小组”,看哪个小组能做到主动说,认真听,耐心等,刚才的“合作星”要做榜样哟!

(1)小组讨论。

(老师巡视,相机颁发奖牌。

(2)请得到奖牌的两组同学说说好办法,组长发言,组员补充,把理由说充分。

(3)你们觉得哪个办法好呢?

说说自己的看法。

(相机板书第四条公约,如:

上午借书下午还)

小结:

合理安排了借书、还书的时间,我们借书就更方便了!

五、补充公约,巩固交际习惯

同学们,刚才针对你们平时图书借阅出现的问题,我们想出了这几条办法,那你们还有其他的好办法吗?

1.小组讨论。

(提示:

做到主动说、认真听、耐心等。

老师巡视,随时关注有问题的学生)

2.采访“被提醒”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再次强化交际要求)

3.指名说。

(老师相机板书学生所说的好办法)

六、归纳总结,课外拓展延伸

同学们,把这些办法整理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图书借阅公约!

1.出示:

图书借阅公约,指名读题。

2.谁愿意将这个公约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公约。

过渡语:

公约是大家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约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

课后老师将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张贴在图书角旁边,如果今后在图书借阅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会随时修改、完善我们的公约!

3拓展延伸:

在今后图书借阅过程中,老师、图书管理员会随时检查大家借阅书籍的情况,对自觉遵守公约的同学,我们就推举他担任一周的图书管理员。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制定出了班级图书借阅公约,还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主动说、认真听、耐心等,老师为你们点赞!

板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小马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

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去试试,最终小马过了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

第1、2自然段写老马和小马住在马棚里,一天,老马请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愉快地答应了。

第3至6自然段写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他去问老牛,老牛说小河“水很浅”“能蹚过去”,松鼠却说“深得很哩”,小马很为难,只好回家问妈妈。

第7、8自然段写妈妈耐心地引导小马,最终小马勇敢地尝试,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

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

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课文配有3幅插图。

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对话的场景,对应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

小马微笑着询问,老牛也是笑眯眯地回答,可见小河在老牛心目中是很浅的,所以表情轻松。

第二幅图画的是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对应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

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难怪松鼠会说小河“深得很哩”,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第三幅图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对应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

此时小马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表情虽然还是很紧张,但能够看出小马在小心翼翼地尝试过河。

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正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的小马一样。

小河挡住去路,老牛和松鼠给了小马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小马就不知道如何取舍了,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本单元的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得到启发,那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并且去试一试”。

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对单元重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一定能更加清楚、流畅地表达。

同时,本课人物对话丰富有特点,因此教学时也可以围绕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引发思考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入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

小马为什么过河?

小马过河了吗?

小马过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

过渡语: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吧!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圈画出本课生字。

2.合作读。

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

提示学生“坊”是多音字,在“磨坊”中读第二声,还有一个读音,读第一声,在“街坊”这个词中变调,读轻声。

“棚”是后鼻音,注意韵母是“eng”。

“挡”读第三声,不易读准,可组词“阻挡、挡住”。

(二)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1.第一组:

生字“棚、磨、坊、蹄”,看图识字。

观察“马棚”、“磨坊”、“马蹄”的图片,识记生字。

2.第二组:

生字“驮、突”,编口诀识字。

如:

“驮”(大马驮东西),“突”(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第三组:

生字“哎、哩”,语气词归类识字。

复习拓展:

吗、呀、呢、啊,开火车读。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紧扣提示语朗读,了解小马过河的起因

(一)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1.指名回答:

小马答应帮老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2.老马是怎么跟小马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三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一人读老马的话,一人读小马的话,一人读旁白。

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二)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老马和小马的话

要点1:

欣赏老马的朗读

(1)“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读出了老马不是命令小马干活,而是十分和蔼可亲,和小马说话是商量、询问的语气。

(2)“高兴”这个词读得好,表现了老马为小马的懂事感到十分开心。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2:

欣赏小马的朗读

(1)小马“连蹦带跳”这个词读得好,读出了小马非常乐意帮妈妈做事的语气。

(2)“怎么不能?

”引导学生换个说法“我能帮妈妈做事”。

读出了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的肯定语气。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3:

不欣赏老马和小马的朗读

可参照“要点1”和“要点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三)师生合作读第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至6自然段,抓住人物语言朗读,了解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

(一)自由朗读第3至6自然段,并思考:

那小马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了吗?

指名回答:

小马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因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二)围绕小马“为难”的心情,指导朗读

1.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小马的心情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找到“为难”一词。

2.你从第3至6自然段的哪些词句读出了小马的“为难”,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三)学生反馈

1.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第一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

(1)指名答:

小马为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

(2)采访小马:

此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通过“河水哗哗地流着”体会小河水流湍急,小马不敢尝试,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

(3)引导学生关注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中“?

”和“!

”这两个标点符号,体会小马内心为难。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习第4至6自然段,通过第二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指名答:

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深得很哩,他们俩对小河不同的看法也让小马很为难。

(2)通过观察第一幅插图,体会老牛和小马的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老牛表情轻松,笑眯眯的。

指导读好老牛的话,读出简洁、干脆的语气来。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小马面带微笑,因为他面对“不知道小河能不能蹚过去”的问题时,知道去请教老牛(此处可联系前文“小马嗒嗒嗒跑过去”,也能体会出小马的心情轻松),而且老牛的回答,也让小马很开心,他可以过河,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了。

指导读好小马的话。

(3)通过观察第二幅插图,体会松鼠的人物形象和小马的心理变化。

◇请学生观察图画上的小马和松鼠,和同桌演一演。

图画上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抓住松鼠和小马的表情与动作,指导学生表演。

◇指名表演反馈,结合插图来评价,指导学生抓住小马“吃惊”和松鼠“认真”这两个关键词,读好人物的对话。

指名朗读。

(4)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思考:

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小马决定怎么做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6自然段。

◇指名回答:

小马决定还是回家问问妈妈。

◇小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指导学生体会小马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抓住“叹了口气”和两个“!

”体会小马的为难,再次带着感受朗读。

(四)师生分角色朗读第3至6自然段

过渡语:

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送麦子的去路,小马十分为难,不知道是过河好,还是不过河好,最后只能十分为难地回家找妈妈,后来小马过河了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小马过河》这个故事。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愿”半包围结构,“意”上下结构,这两个字都有“心字底”;“该”和“刻”都是左右结构,一个左窄右宽,一个左宽右窄,这两个字都有“亥字部”。

(二)重点指导。

师生合作发现“愿”的重点笔画,“厂”的“一撇”要写长,写舒展,给里面部分留出足够的空间。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愿意、为难、四周、立刻、吃惊、认真、脚步、难为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引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小马带着词语向我们跑来了,同学们还会读吗?

(一)“小马过河”游戏。

巩固词语:

愿意、麦子、应该、立刻、磨坊、街坊。

(二)指名朗读词语

1.愿意麦子(都是轻声词)

2.应该立刻(“该”和“刻”字形相近,注意区分)

3.磨坊街坊(“坊”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过渡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马没能将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

因为岸边的老牛说水很浅,可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

到底能不能过河呢?

小马很为难,决定回家问妈妈。

后来小马到底过河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读好人物对话,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引导语: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语文书64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妈妈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马说的话。

(一)指名反馈

(二)读完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第7自然段都是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哦!

(三)怎样才能读出恰当的语气,读好对话呢,和你的同桌合作着读读吧!

同桌练读对话。

(四)品读人物对话,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组对话

妈妈问他:

“怎么回来啦?

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1.指名两人合作朗读。

2.通过学生评价来指导朗读。

你喜欢小马的朗读吗?

要点

(1):

喜欢。

因为他读出了小马难为情的语气。

◇小马为什么会难为情呀?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小马之前是兴致勃勃地答应帮妈妈做事,现在不仅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而且还返回了家,心里是十分不好意思的。

◇所以文中用——“难为情”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出示“难为情”的词卡。

指名读,齐读。

要点

(2):

喜欢。

因为他读出了小马说话结结巴巴的语气。

◇从“……”和两个“我”字看出来小马很不好意思,所以说话都吞吞吐吐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要点(3):

不欣赏妈妈和小马的朗读,可参照“要点

(1)”和“要点

(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3.妈妈的朗读,有人喜欢吗?

要点

(1):

喜欢。

小马没能将麦子驮到磨坊,妈妈却没有责怪小马,反而关心地问他为什么回来了,说明妈妈很爱小马,读起来要很温柔。

要点

(2):

喜欢。

她读出了问句的语气。

要点(3):

不喜欢,可参照“要点

(1)”和“要点

(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4.抓住“难为情”这样的关键词,我们就可以读出恰当的语气了。

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小马的话,合作朗读。

第二组对话

妈妈说:

“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

“是啊!

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1.通过师生互动和评价的方式指导朗读。

你欣赏谁的朗读?

要点

(1):

老马妈妈,你的这个问句读得特别好。

其实这是个反问句,你是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那条河是很(浅的)!

谁再来读一读。

要点

(2):

小马,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

(很纠结,很委屈)是啊!

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可松鼠偏要说河水很深。

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谁再来读读看。

要点(3):

小马,你在说“是啊”的时候,心里其实是认同谁的意见的呀?

(牛伯伯)。

明白了,所以你才用很肯定的语气来说,还用上了“!

”呢!

2.关注句子中的标点,也能帮助我们读出妈妈和小马恰当的语气呢!

男生读妈妈的话,女孩读小马的话。

第三组对话

妈妈说:

“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小马低下了头,说:

“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通过采访的方式指导朗读。

谁的朗读更打动你?

要点

(1):

我喜欢妈妈的朗读,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马答案,而是连着问了小马两个问题,我觉得妈妈是个非常聪明的妈妈,善于引导孩子思考,妈妈说话语气十分温和与慈祥。

要点

(2):

我喜欢小马的朗读,他读出了结结巴巴的感觉。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是本段第二次出现省略号,但小马的心情还和第一次说话结结巴巴时,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体会出小马两次说话结结巴巴心情不一样!

他更难为情了,因为妈妈连着问了两个问题,他都没有思考过。

2.对呀!

所以,小马这次不仅说话的语气结结巴巴,而且还——(低下了头)。

看,准确的动作描写,也能帮助我们读好小马说话时的语气呢!

谁再来读一读。

3.其实小马低下了头说的这句话正是回答了妈妈问他的“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而妈妈问的“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小马是没有回答的,所以妈妈继续引导——(指名读妈妈最后说的那句话)

4.请大家再去读读妈妈的话,看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读——指名反馈,读出妈妈“亲切”的语气。

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小马的关心与鼓励。

(2)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妈妈要小马怎么做呢?

体会“光”在句子中是“只”的意思,“别人”指的是老牛和松鼠。

(3)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妈妈说得对不对呢?

(4)再读——齐读妈妈的话,感受她的这份亲切和智慧。

5.师生分角色朗读第7自然段,整体回顾妈妈和小马的三组对话。

(五)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体会故事内涵

1.采访小马:

听了妈妈说的话,现在你准备怎么做呢?

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出示第三幅插图,观察小马的表情是谨慎小心的,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相机指导朗读。

3.指名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8自然段。

师引读:

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他发现——(生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河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再想想之前妈妈曾说过“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很显然妈妈是赞同老牛意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动物图片,让学生明白:

原来老牛说水深,松鼠说水浅,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不同。

老马和老牛说法一致,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一样。

小马说河水不深不浅,是因为他的身高在他们之间。

这些动物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的。

小结:

有了妈妈亲切地指导,小马开动脑筋,并且亲自试一试,终于蹚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