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77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docx

公务员考试语文知识词汇

Gongkao

(2)

二、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而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流的。

(一)词汇单位

1.语素

人们交流思想,就是用语音表示意义。

语言可以分出大大小小的有意义的片段——意义单位,最小的意义单位是语素。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构词单位。

例如:

∣我∣是∣大∣学∣的∣学∣生∣

可以分成7个意义单位,而任何一个意义单位再分析就成了没有意义的单位——语音(音素)。

所以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2)语素只有构成词之后才能在句子中起作用,记录它们的书写符号,则是字。

(3)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天、地、人、而、呢、啥”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徘徊、参差、窈窕、摩托、尼龙”等。

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法西斯、哈尔滨、巧克力、奥林匹克、呼和浩特、齐齐哈尔、达累斯萨拉姆、英特纳雄耐尔”等。

2.词

比语素高一级或大一点的意义单位是词。

词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或者说,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3.词和语素的关系与区别

(1)词是造句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

“我”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

“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

“大学”是一个词,但有两个语素,“大”和“学”各有意义,但在句子中不能单用,不是词,合起来才能自由运用,才是词。

(2)语素能单说的,就是词(如“我”),语素能单用却不能单说的,也是词(如“的”)。

(3)有些双音词是由一个单用语素和一个非单用语素合成的。

例如“美丽”,其中一个语素“美”在别的场合能单说单用(“这幅画美不美?

”“美。

”),但在“美丽”里不是一个词。

“丽”在一般场合不能单说单用,它与“美”结合起来才是词。

又如“火车”是由两个单用语素组成的一个意义单位,它是一个词,不是词组,不是“火的车”、“有火的车”,而是“由机车牵引若干车厢在铁路上行驶的特定的运输工具”。

(4)语素有单义的,如“岛”、“笑”、“枇杷”、“布尔什维克”。

也有多义的,如“把”有“把守”义(“把门”),是一个语素;有介词的语法意义(“把东西扔了”),也是一个语素;有量词的意义(“一把米”)。

(5)词、语素都表示意义,但词表示的意义比较固定、明确,而语素表示的意义往往不具体,不固定,不明确。

例如“政治”的意义明确而固定,但作为语素的“政”和“治”的意义却不大明确固定,并随着构成不同的词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6)词和语素都是语言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

例如“他喜欢吃枇杷”,共6个字。

四个词。

5个语素。

性质

举例

他、吃

语素

枇杷

喜欢

一个字记录的,有时是一个词(“他”)。

有时是一个语素(“喜”)。

有时既非词,亦非语素(“枇”)。

4.词组(短语)

比词大的单位的词组(短语),词组也表示一定意义,也是造句单位,但不是最小的单位。

(二)词的构成

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构词语素分两种,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一直叫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例如“鞋子”中的“鞋”是词根语素,“子”是词缀语素。

1.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单纯词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天、地、人、而、呢、啥”等。

多音节的则有连绵词、叠音词和音译词。

(1)连绵词

连绵词是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例如“崎岖、忐忑、琵琶、蟑螂、哆嗦、蝴蝶、鸳鸯“等。

(2)叠音词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构成的词,例如“猩猩、姥姥、饽饽、蝈蝈、皑皑”等。

(3)音译词

音译词是指音译的外来词。

例如“沙发、巧克力、咖啡、歇斯底里”等。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合成有复合式、重叠式和附加式三种构词方式。

(1)复合式

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语素结合在一起构成。

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五种类型:

A.联合型(并列型)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语素并列组合而成。

例如:

a.途径体制汇集寒冷收获兴起

两个词根意义并列,可以互相说明。

b.骨肉尺寸领袖买卖开关眉目

两个词根语素结合以后产生新的意义,如“骨肉”是至亲的意思,“眉目”是头绪、条理的意思。

c.国家质量忘记动静窗户人物

两个词根语素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

如“国家”只有“国”的意思,“人物”只有“人”的意思。

这类词又叫“偏义词”。

B.偏正型

前一个词根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语素。

例如:

人流气功冰箱雪亮火红蜡黄

C.补充型

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例如:

a.提高说服推翻延长阐明扩大

前一词根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语素表示动作的结果。

b.车辆枪支人口纸张房间马匹

前一词根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语素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

这类词又叫“集合词”,前面不能用量词。

D.动宾型

前一词根语素不是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或支配的事物,例如:

司机管家动员达标失业站岗

E.主谓型

前一词根语素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个语素词根陈述前一词根,例如:

地震霜降心酸口吃肉麻年轻

民主耳鸣海啸日食自动胆怯

(2)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成。

例如:

姐姐哥哥仅仅刚刚爸爸爹爹

(3)附加式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构成。

词缀在词根前的叫前缀,词缀在词根后的叫后缀。

A.前缀

老虎老乡老板

小王小周小偷

第一第二第八

阿姨阿毛阿三

B.后缀

刀子斧子凳子

石头木头念头

花儿鸟儿歌儿

红彤彤绿油油干巴巴笑嘻嘻水汪汪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科学术语、专有名词、常见事物的名称多半是单义词,不会产生歧义。

如“仿生学”、“人文主义”、“北京大学”等。

2.多义词

有的词同时存在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的意义,这些词就是多义词。

例如:

打字打牌打人打酒打电话

打鱼打的打水打主意打草稿

打手势“打”一物打井打官腔

打成右派打柴打官司打家具……

(1)多义词的基本义和转义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的地位并不是平等并列的,其中必有一个意义是基本的、常用的,其他意义一般是由这个意义发展转化而来的。

前者叫基本义,后者叫转义。

基本义是对转义而言,并不一定都是词源学上说的词的原始意义(即本义)。

例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基本义是“战士”。

(2)多义词的转义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A.在基本义或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多为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香”的基本义是“气味好闻”,后有了“食物味道好”的意义(饭很香),“吃东西胃口好”的意义(吃饭不香),“睡得塌实”的意义(睡得香),“受欢迎”的意义(这种货物在农村很吃香)等。

B.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多为名词)。

例如“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做装饰的用品”,后用来比喻“罪名和坏的名义”(乱扣“帽子”中的“帽子”就是比喻义)

(3)多义词在具体运用中,靠上下文和语言环境来确定其中某一个意义,如:

这口井很深。

(深度)

这本书很深。

(深奥)

我们的友谊很深。

(深厚)

夜已经很深了。

(时间久)

这布的颜色很深。

(浓重)

(四)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1)等义词

等义词是不论从哪一方面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可以换用的一组词。

例如:

太阳——日头力气——气力情感——感情

马铃薯——洋山芋——土豆——地蛋

玉米——棒子——苞谷——芦黍——苞芦

馄饨——抄手——云吞——扁肉

等义词同时存在而在表达事物上没有更多的积极意义,所以是词汇规范的对象。

(2)近义词

近义词是意义相近但有差别,用法也有差别的一组词。

通常所说的同义词,主要是指近义词。

A.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差别是次要的。

例如:

思念——怀念愤怒——愤慨

坚决——坚定

B.有的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同,但用法有差别。

例如:

犹豫——迟疑

都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但犹豫可以和“不定”、“不决”连用,而“迟疑”则不能。

刚刚——刚才

都是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但“刚刚”能用来说明数量,而“刚才”不能。

(例如:

来了几个人?

刚刚五个,正好。

C.有的近义词在某一个意义上基本相同,另一个意义则完全不相同。

例如:

骄傲——自豪骄傲——自满

在荣誉感意义上可以构成同义词(褒义),但在“自高自大”意义上,“骄傲”则与“自满”构成同义(贬义)。

寒碜——难看(这家伙长得太寒碜)

寒碜——丢脸(穿一身破衣裳,也不嫌寒碜)

寒碜——讥笑(叫人寒碜了一顿)

(3)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大都是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精密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者是为了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而不断创造出来的,大量同义词的存在可以使语言更丰富,更精密。

善于使用语言是和掌握大量同义词分不开的,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词,关键在于辨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求同,辨异,找出共性和个性。

辨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理性意义方面

a.意义的轻重

例如:

希望——盼望——渴望

b.范围的大小

例如:

事件——事变——事故

c.具体和概括的不同

例如:

枪——枪支马——马匹船——船只

树——树木人——人口年——年岁

d.方式的不同(主要指动作方式,以动词为多)

例如:

“拿”是一个最基本、最常见的动作,但“拿”的方式有许多差别,于是产生一系列意义相近的同义词,分别对应“拿”的不同姿态和状态:

握——手指弯曲合拢着拿。

抓——手指弯曲,把东西拿在手里。

把——用手握住(侧重于控制、护持)。

端——用手拿,手心向上,小臂呈水平状。

掂——手拿而臂下垂。

捏——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住。

……

B..感情、语体色彩方面

a.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

成果——结果——后果

↓↓↓

指取得的成绩、成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指不好的结果、结

就,褒义词最后状态,中性词局,贬义词

b.语体色彩不同

同义词中,有的比较庄重、文雅,适用于庄重的场合或相关文体;有的比较通俗、活泼,适用于一般场合或通俗作品。

例如:

臀部——屁股配偶——爱人

头部——脑袋届时——到时候

拟——打算收悉——收到

C.用法方面

a.搭配对象不同

例如:

充足——充分——充沛

↓↓↓

搭配对象多是自然界搭配对象多是比较搭配对象多是概念,

或物质方面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如如“精力”、“感情”;

如“阳光”、“水分”、“理由”、“条件”也有物质方面的东西,

“粮食”等等如“雨量”、“雨水”等

b.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见书)

例如:

格外——分外(都表示程度高)

↓↓

可修饰形容词、心理状态一般不能修饰动词或动词

动词,还能修饰一些动词或结构。

“分外卖力”、“分外

动词结构。

如“格外卖力”、关心他”,不通。

“格外关心他”。

又如:

突然——忽然——骤然

↓↓↓

是副词,有时用做形容词是副词,可以用做状是副词,可做容词,可以做谓语、定语语,不能做谓语、定状语,但不能

和补语,如“事情太突语、补语。

用做形容词。

然了”,“突然事件”、“事

情发生得太突然”。

2.反义词

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

(1)反义词所表现出来的意义的矛盾对立,往往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的反映。

两个词意义绝对相反,肯定甲就必然否定乙,肯定乙就必然否定甲,没有中间状态,这是绝对反义词。

例如:

有——无动——静生——死继续——停止

但有的反义词所反映的事物本身,孤立地看,并不相互矛盾对立。

如:

红——白手——脚冬——夏公——私

它们构成反义关系,主要是由社会习惯决定的,也就是在社会交际中常常把它们同一范畴中相互对立的事物看待,久而久之,成了相对的反义词。

(2)构成反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例如:

“长——短”都属度量范畴

“快——慢”都属速度范畴

“甜——苦”都属味觉范畴都具有可比性

“明——暗”都属光度范畴

“多——少”都属数量范畴

不同范畴的词不能构成反义。

例如:

“痛苦”与“漫长”。

一个属于心理感觉范畴,一个属于时间范畴,不能构成反义,缺乏可比性。

(3)反义词是就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说的,不是就词与短语的关系说的。

例如“对”与“不对”、“高”与“不高”等虽然构成反义,但不是反义词,因为“不对”、“不高”是短语(词组)。

“对”与“错”、“高”与“矮”(“低”)才是反义词。

(4)反义词的词性必须相同,不同词性的词不能构成反义词。

例如:

朋友——敌人,都是名词

插——拔,都是动词

潮湿——干燥,都是形容词

一——百(万),都是数词(百密一疏、挂一漏万)

南——北,都是方位词

不时——偶尔,都是副词

(5)反义词(短语)的字数应当相等,结构应当相同或相近,语体风格相同。

例如:

香喷喷——臭烘烘出家——还俗

东南——西北雪白——墨黑

天上——地下及时雨——饭后钟

泰山——鸿毛旧交——今雨

开门见山——拐弯抹角

冰炭不容——水乳交融

落井下石——拔刀相助

安分守己——惹是生非

多如牛毛——寥若晨星

比比皆是——寥寥可数

(6)相对反义词意义相对,肯定甲就否定乙,但否定甲,不一定就肯定乙因为还有丙、丁等意义。

例如:

“高”与“低”相反,是“高”就不是“低”,是“低”就不是“高”,但“不高”却不一定就“低”,“不低”也不一定就“高”,因为这还有“不高不低”的状态存在。

(7)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于是就出现一个词有几个反义词的现象。

例如:

好——坏(好人——坏人)

好——烂(好果子——烂果子)

好——难(好吃——难吃)

好——孬(好汉——孬种)

好——糟(好极了——糟透了)

(8)有些词如果脱离语境,并没有相反或相对的关系,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对举时,就具有了反义关系,这是临时反义词,是一种修辞现象。

例如:

这事办好了,给你请功;办砸了,拿你是问。

“好”与“砸”本来不是反义词,而且词性不同,但在这里构成反义。

(五)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如:

精卫填海(《山海经》)

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守株待兔(《韩非子》)

(2)历史故事。

如: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

完璧归赵(《史记》)

夜郎自大(《史记》)

闻鸡起舞(《晋书》)

(3)诗文名句。

如:

学而不厌(《论语》)

舍生取义(《孟子》)

短兵相接(屈原《九歌》)

一视同仁(韩愈《原人》)

(4)口头俗语。

如:

一干二净三长两短

千方百计乱七八糟

指手画脚狼子野心

牛头不对马嘴

2.成语的特点

(1)意义的特定性

成语中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不是表面上的意义,而是特定的意义。

例如:

“狐假虎威”的表面意义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依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破釜沉舟”的表面意义上“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含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危言危行”的意思不是“危险的话语危险的行为”,而是“说正直话,做正直事”。

此外成语还有语体色彩方面的区别,例如:

“处心积虑”和“殚精竭虑”意思相近,但前者是贬义,后者是褒义。

“变本加厉”和“再接再厉”

“自食其力”和“自食其果”

“夸夸其谈”和“侃侃而谈”等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是定型的、凝固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例如:

“任重道远”不能变更为“道远任重”、“任重路远”。

“说三道四”不能变更为“说五道六”、“说七道八”。

(3)字音的确定性

有些成语的字音是确定的,例如“虚与委蛇”的“蛇”读yí,“博闻强识”的“识”读zhì。

又如“名副其实”不能写成“名符其实”,“流连忘返”不能写成“流恋忘返”。

3.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精卫填海(《山海经》)

愚公移山(《列子》)

守株待兔(《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2)历史故事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

完璧归赵(《史记》)

闻鸡起舞(《晋书》)

四面楚歌(《史记》)

(3)诗文语句

发号施令(《尚书》)

学而不厌(《论语》)

短兵相接(《楚辞》)

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4)口头俗语

狼子野心乱七八糟一干二净指手画脚

4.成语的结构

(1)短语结构

并列结构:

光明磊落珠联璧合说三道四

偏正结构:

后起之秀世外桃源不速之客

动宾结构:

包罗万象顾全大局拾人牙慧

补充结构:

重于泰山逍遥法外任人唯亲

主谓结构:

毛遂自荐百花齐放夜郎自大

连谓结构:

画蛇添足见风使舵放任自流

兼语结构:

引狼入室请君入瓮

 

(2)复句结构(紧缩句)

A.并列结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即不离不伦不类

满招损,谦受益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东食西宿

彼竭我盈

有过之而无不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投桃报李

非驴非马

非亲非故

B.转折结构

弄巧成拙

哀而不伤

犯而不校

不寒而栗

不劳而获

北辕适楚

避坑落井

周而不比

不翼而飞

大而无当

口惠而实不至

可望而不可即

咫尺天涯

苗而不秀

麻雀虽下,五脏俱全

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眼不识泰山

无根而固

引而不发

三户亡秦

C.因果结构

理直气壮

本小利微

爱屋及乌

谷贱伤农

乐不思蜀

理屈词穷

母以子贵

做贼心虚

哀毁骨立

积毁销骨

睹物思人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因小失大

有恃无恐

D.顺承结构

屦及剑及

苦尽甘来

自卖自夸

否极泰来

挟山超海

悖入悖出

卜昼卜夜

量体裁衣

乘风破浪

拔来报往

升堂入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E.假设结构

百身莫赎

插翅难逃

百读不厌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F.选择结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不自由,毋宁死

G.条件结构

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破不立

聚蚊成雷

集腋成裘

积羽沉舟

无事不登三宝殿

饥不择食

唇亡齿寒

不平则鸣

泥多佛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长袖善舞

孤掌难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树大招风

水落石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水涨船高

无官一身轻

H.目的结构

抽薪止沸

吹萧乞食

敲山震虎

丢卒保车

开柙出虎

毁家纾难

假途灭虢

凿壁偷光

挟天子以令诸侯

杀一儆百

围魏救赵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饮鸩止渴

剜肉补疮

L.排除结构

舍我其谁

5.成语的修辞方式

(1)比喻

A.明喻

稳如泰山不绝如缕抱头鼠窜

如花似锦如火如荼呆若木鸡

多如牛毛军令如山

洞若观火门庭若市

一言九鼎

B.暗喻

草木皆兵作鸟兽散作金石声众志成城一寸光阴一寸金

为鬼为蜮为国柱石化腐朽为神奇化鸱为凤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借喻

暗送秋波白璧微瑕蚕食鲸吞冰山难靠胸有成竹

狐假虎威鸦雀无声鹤立鸡群鬼哭狼嚎一箭双雕

D.较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苛政猛于虎

重于泰山

E.引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F.对喻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G.反喻

非驴非马非熊非罴非池中物匪石匪席不伦不类

人非木石,孰能无情

(2)对比

佛口蛇心绠短汲深沧海一粟虎头蛇尾淡妆浓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江山易改,秉性难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众人皆醉我独醒

(3)反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舍我其谁

岂有此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生何处不相逢

杀鸡焉用牛刀

何足挂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既生瑜,何生亮

人非木石,谁能无情

(4)顶真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夏雨雨人

一而再,再而三

言必行,行必果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

(5)夸张

拔山扛鼎

白驹过隙

床下牛动

一口吸尽西江水

(6)设问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何见之晚

何许人也

何去何从

(7)对偶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一子成道,九族升天

才有余,量不足

飞鸟尽,良弓藏

(8)反复

此一时,彼一时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渡人渡己

源清流清

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9)拈连

人老心不老

(10)省藏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相鼠有皮

(11)象声

嗷嗷待哺铮铮有声饥肠辘辘咄咄逼人喏喏连声

 

6.相近成语的辨析

未雨绸缪:

绸缪,修补,捆绑。

趁天还没下雨,先捆绑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有备无患:

事先有准备,可以避免祸患。

一用比喻,一未用比喻。

迫在眉睫:

眉睫,眼前。

比喻事情已到眼前,非常紧迫。

(情况尚未发生)

燃眉之急:

像火烧眉毛那样紧急。

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情况已经发生)

名不虚传:

流传的名声不是虚假的。

名副其实:

名声和实际相符。

一写名家,一写人或事。

乐此不疲:

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

流连忘返:

流连,留恋。

形容留恋某些景物或地方,不忍离去。

络绎不绝:

接连不断。

触目皆是:

眼睛看到的都是。

形容很多。

一含时间概念,一写空间。

和衷共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