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习题解答.docx
《《有机化学》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习题解答.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习题解答
32
《有机化学》习题解答
主
编
贺敏强
副主编
赵红韦正友黄勤安
科学出版社第1章烷烃
1.解: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化合物数目多、易燃、熔点低、易溶于有机溶剂、反应速率慢且副反应多等方面。
2.解:
布朗斯特酸碱概念为:
凡能释放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碱。
而路易斯酸碱概念则为:
凡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是酸;凡能给予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是碱。
3.解:
(2),(3),(4)有极性。
4.解:
路易斯酸:
H
+
,R+
,AlCl,SnCl,+
32
NO。
路易斯碱:
OH2
―
,X―,HOH,RO
―
,ROR,
ROH。
5.解:
O
O
CHCH
OHCH
3
CH
3
6.解: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
样品中碳质量样品质量
100%
20.47mg
6.51mg
12
44
100%85.8%
氢的质量分数=
2
8.34mg
18
6.51mg
100%14.2%
碳氢质量分数之和为100%,故不含其他元素。
C:
H=
85.814.2
:
1:
2
121
实验式为CH
2
实验式量=12×1+1×2=14。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84,故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
612
第2章链烃
1.解:
(1)4,6-二甲基-3-乙基辛烷
(2)3-甲基-6-乙基辛烷
(3)5,6-二甲基-2-庚烯
(4)5-甲基-4-乙基-3-辛烯
(5)2-甲基-6-乙基-4-辛烯
(6)(E
)-3-甲基-4-乙基-3-庚烯
(7)3-戊烯-1-炔
(8)2-己烯-4-炔
25
3
25
25
3
25
CHCCCH
(9)(2E,4E)-2,4-己二烯
(10)(5Z)-2,6-二甲基-5-乙基-2CH,35-辛二烯
(11)
CH
CH
C=C
CH
CHCH
3
CH
CH
C=C
CHCH
CH
3
CH
3
2.解:
(1)
(2)
3.解:
CH
3
(1)3
(2)
CH
3
H
CH
3
3
4.解:
(1)自由基是一个缺电子体(不满足八电子结构),有得到电子的倾向。
分子中凡是有满足这一要求的因素存在,均可使自由基的稳定性增大。
因烷基是给电子基团,自由基所在碳上连接的烷基越多,给电子能力越强,相应的自由基越稳定。
(2)决定碳正离子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电荷的分散程度。
能使正电荷分散的因素,均可使其稳定性增大。
因烷基是给电子基团,给电子的结果中和了正电荷,即正电荷得到了分散。
正电荷所在碳上连的烷基越多,电荷越分散,相应的碳正离子就越稳定。
烯丙基型正碳离子由于存在p-π共轭效应,其稳定性比一般正碳离子
甚至比3oC
5.解:
6.解:
+稳定得多。
(2)
3
2
3
2
2
2
3
7.解:
8.解:
(1)CH=CH—CH=CH
2
2
CHCHCCHCHCH322
CH
3
3
CHCH
2
CHCH
3
9.解:
CHCHCCCHCH
3
H/LindlarPd
2
(1)Na,NH
3
H
H
H
CHCH
3
10.解:
(2)NH,HO32
CHCH
2
H
11.解:
(1)
(2)
(3)
(4)
12.解:
13.解:
由分子组成可知该化合物可能为炔烃或二烯烃。
因该化合物能与银氨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为端基炔烃。
分子组成为CH的端基炔结构式为:
58
含氧化合物的结构为:
14.解:
3
3
3
25
3
32
A:
CHCHCH=CH322
CHCH=CHCH
3
3
CH=C(CH)
23
2
B:
CHCHCH(OH)CH(OH)CHCH(OH)CH(OH)CH3223
3
CH(OH)C(CH)OH
232
C:
CHCHClCH=CH
3
15.解:
2
CHCH=CHCHClCH=C(CH)CHCl
32232
A.1-戊炔CH3CH2CH2CCH
B.2-戊炔CH3CH2CCCH
3
C.1,3-戊二CH烯3CHCHCHCH2
第3章脂环烃
1.解:
(1)1-甲基-3-乙基环戊烷
(2)1,1-二甲基-3-异丙基环戊烷(3)3-甲基-1-环丁基戊烷(4)2-甲基-3-环丙基庚烷(5)顺-1,3-二甲基环戊烷(6)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7)螺[2.5]辛烷(8)螺[3.4]辛烷(9)二环[3.3.0]辛烷(10)6-甲基二环[3.2.0]庚烷(11)二环[2.1.1]己烷(12)2-乙基二环[2.2.1]庚烷(13)1,2,4-三甲基二环[4.4.0]癸烷(14)1,5-二甲基环己烯(15)1,3,4-三甲基二环[4.4.0]-3-癸烯
2.解:
(1)
(2)(3)(4)(5)(6)
(7)(8)
H
CH
(
CH
3
)(9)
CH
H
(
CH
CH
)(10)
CH
H
CH
3
CHCH
H
3
3
3
3
33
32
3
CH
H
CH
3
(
CH
3
)(11)(12)(13)(14)
H
CH
(15)(16)
3.解:
构造异构体共有5种:
(1)环戊烷
烷,(4)1,1-二甲基环丙烷
,
(2)甲基环丁烷
,(5)1,2-二甲基环丙烷
,(3)乙基环丙
。
(1)–(4)都没有顺反异构体;(5)有,分别是
H
CH
H
CH
,顺式构型;
H
CH
3
CH
H
3
,
反式构型。
4.解:
顺-1-甲基-4-叔丁基环己烷:
CH
3
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
C(CH)
CH(CH)
CH
5.解:
两种:
6.解:
和
八种顺反异构体的构造式及其最稳定的构象式分别如下:
3
(1)
ClCl
ClCl
ClCl
、
Cl
Cl
Cl
Cl
Cl
Cl
,
(2)
ClCl
Cl
ClCl
Cl
、
Cl
Cl
Cl
Cl
Cl
Cl
,(3)
ClCl
Cl
Cl
Cl
Cl
、
Cl
Cl
Cl
Cl
Cl
Cl
,(4)
ClCl
Cl
Cl
Cl
Cl
、
Cl
Cl
Cl
Cl
Cl
Cl
,(5)
ClCl
ClCl
ClCl
、
Cl
Cl
Cl
Cl
Cl
Cl
,
ClCl
Cl
Cl
Cl
ClCl
Cl
Cl
Cl
Cl
(6)、
Cl
Cl
,(7)
Cl
、
Cl
Cl
,(8)
Cl
Cl
、
Cl
ClCl
Cl
Cl
ClCl
Cl
Cl
Cl
Cl
Cl
Cl
ClCl
ClCl
Cl
7.解:
。
最后一种,Cl全处在e键上,是最稳定的。
(1)
(2)(3)
8.解:
(1)
(2)
+Cl
2
+Cl
2
300℃
300℃
Cl
+HCl
Cl+HCl
(3)
+Cl
2
FeCl
ClCl+HCl
(4)
(5)
+HCl
+HBr
Cl
Br
2
2
653
4
22
(6)
+Br
2
CCl
4
Br
Br
H
+
Br
H
Br
H
Br
Br
H
Br
(7)
+Br
2
300℃
+HBr
(8)
+HCl
Cl
(9)
+HBr
过氧化物
Br
(10)
+KMnO
4
H
+
HO
HO
OH
OO
(11)
+O
3
Zn,HO
H
H
(12)
CHCOH
CCl
OO
O
(13)
+HCl
Cl
(14)
9.解:
10.解:
+CHI
Zn(Cu)
乙醚
2
23
3
3
323
24
322
A为环己烯。
有关反应式如下:
11.解:
12.解:
A:
,B:
CH
CHCHCH
或
CHCHCHCH
,C:
Br
CHCHCHCH
。
反应式:
Br/CCl
Br
BrBr
(CHCHCHCHBr)
13.解:
H
A的结构:
,名称:
顺-二环[4.4.0]-2,4-癸二烯
H
第4章芳香烃
1.解:
乙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2.解:
(1)对异丙基甲苯
(2)2-硝基-4-氯甲苯(3)1-苯基丙烯(4)溴化苄
(5)3-间甲苯基丙炔(6)β-萘磺酸
3.解:
2
**
2
4.解:
5.解:
6.解:
7.解:
8.解:
9.解:
(1)有,
(2)无,(3)有,(4)无,(5)有,(6)无,(7)无,(8)有,(9)有,(10)有。
10.解:
第5章对映异构
1.解:
2.解:
ON
O
NHCCHCl
CHCHCHOH
OH
2
(1)不正确。
如内消旋酒石酸含两个手性碳原子,但分子内存在一个对称面,整个分子不具有手性,没有旋光活性。
(2)不正确。
如2,3–戊二烯(丙二烯型化合物),整个分子没有对称面,也无对称中心,为手性分子,无旋光活性。
(3)正确。
旋光活性起因于分子与其镜像不能重叠即手性现象,分子的手性是对映异构体存在的必要条件。
3.解:
(1)(3R)-3,4-二甲基-1-戊烯
(2)(2R,3R)-2,3-二羟基丁二酸
(3)(S)-1-氯-1-溴丙烷
(4)(1S,2R)-1,2-二溴环戊烷
(5)(2S)-2-溴丁烷
4.解:
(2),(3)相同物质。
(4)对映体,等量混合是外消旋体。
(1)非对映体5.解:
(2),(4)有手性。
6.解:
CH
3
CH
3
(1)
CH
25
CHCHCH
322
HH
CH
25
CHCHCH
223
外消旋体,无旋光性。
对映体
CH
3
CH
3
(2)
HOHHO
CHCH
32
H
CHCH
23
外消旋体,无旋光性。
对映体
HBr
BrH
(3)
Br
HHBr
外消旋体,无旋光性。
对映体
(4)
内消旋体,无旋光性。
CHCH
2
3
7.解:
不变。
尽管产物的旋光方向发生改变,但与C*相连的键均未发生断裂,因而其构型不变。
8.解:
20
D
9.解:
=+130.8°,1L溶液中含麦芽糖325克。
(A)
(B)32
CH
3
10.解:
C
CHCH
23
C
CH
3
CHCH
冷KMnO
OH
4
CH
3
CH
3
CHCH
CHCH
23
OH
OH
CHCH
23
2
H
CH
3
HCH
3
A为
CH
25
或
CH
25
有旋光性。
B为
或
11.解:
根据C的分子式CH可知为烷烃,C有旋光活性,又具有两个叔碳原子,
716
CH
故C为:
CHCHCHCH
32
CH
3
CH
3
由于A、B分子式为CH是烯烃,且均有旋光性,因此,
714
A:
B:
*
CHCHCHCCH32
CHCH
33
2
第6章卤代烃
1.解:
(1)2-甲基-5-氯甲基庚烷
(2)1-苯基-1-溴丙烷(3)异丙基溴化镁
652
32
(4)(E)-2-甲基-3-乙基-1,4-二氯-2-戊烯-1-溴-4-碘环己烷
2.解:
3.解:
4.解:
5.解:
(5)(S)-2-溴丁烷(6)
反
(1)S1历程,决定反应速率的因素是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生成的碳正离子越稳N
定,则反应速率就越大。
碳正离子正电荷的分散程度越大则越稳定。
两个反应生成
的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是:
(CH)CH>>(CH)CH
。
前者存在p-?
共轭。
(2)RCHCl水解成RCHOH是S2反应。
这里是利用I?
先与底物中的氯发生交换,
22N
将底物转化为碘代烷再进一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I-比HO亲核性强,I-又比Cl-离
2
去倾向大,所以加了碘化钾后反应速度比加之前快得多。
生成的I?
可反复利用,所以碘化钾的用量并不多。
(3)1,2-二甲基-4-溴环戊烷消除后只生成一种产物3,4-二甲基环戊烯,而1,2-二甲基-3-溴环戊烷消除后除了会生成少量的3,4-二甲基环戊烯,主要生成2,3-二甲基环戊烯。
6.解:
(4)、(5)、(6)属S1机理,
(1)、
(2)、(3)属S2机理
NN
7.解:
(1)CHCHCHCHBr>CHCHCH(CH)Br>(CH)CBr
322232333
(2)CHCHCHBr>(CH)CHCHBr>(CH)CCHBr
322322332
3
2
22
3
3
2
2
25
2
3
2
2
25
2
2
24
(3)(CH)CBr>CHCHCH(CH)Br>CHCHCHCHBr
333233222
(4)
8.解:
CH(CH)Br>CHBr>CHCHBr
(1)
(a)
Cl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
(b)
Cl
AgNO
EtOH
放置几分钟后产生白色沉淀
(b)
(c)Cl
室温下无沉淀产生,加热才产生沉淀
(a)
(2)
(a)
(b)
(c)
CH
3
Br
CHBr
2
CHCHBr
22
AgNO
3
EtOH
立即产生浅黄色沉淀
(b)
室温下无沉淀产生,加热才产生浅黄色沉淀
(c)
室温下无沉淀产生,加热也不产生沉淀
(a)
9.解:
10.解:
(3)CHCHCHBr
KOH
CHOH,
CHCHCH
32
Cl
h
ClCHCHCH
22
HOCl
ClCHCHCHCl
22
OH
(4)CHCHCHBr
KOH
CHOH,
CHCHCH
3
2
Cl
h
ClCHCHCH
2
2
HO
HOCHCHCH
22
11.解:
Cl/CCl
HOCHCHCHCl
22
Cl
第7章波谱知识简介
1.解:
化合物A有共扼二烯系统,在200~400nm区间有吸收,其λ
max
(实际)≈235nm;
CHOCHCH
而化合物B有两个孤立双键,故在近紫外区无吸收。
2.解:
NHR
OCH
3
(A)32(B)(C)
3.解:
?
?
?
*跃迁引起。
因为乙醇的极性比正己烷强,在极性溶剂中λ
max
跃迁的特征。
4.解:
红移是?
?
?
*
(A)在3500~3100cm
-1
没有吸收,但在3000~2500cm
-1
有缔合?
OH(?
COOH)的特
征吸收,同时在1900~1650cm
-1
处有羰基吸收。
(B)在3450~3200cm
-1
有一强的?
OH吸
收峰,在1900~1650cm
-1
处没有羰基吸收。
(C)1900~1650cm
-1
处有强的羰基吸收,没
有?
OH吸收。
5.解:
(1)因为在3000cm
-1
以上无ν吸收峰,在1600±20cmC-H
-1
,1500±15cm
-1
之间无
芳核特征吸收峰,可认为不是芳香化合物;
(2)在3350cm-1有一强宽峰示有?
OH基缔
CH
合峰,在3000~2850cm
-1
区域的吸收峰示有亚甲基?
CH?
及(或)甲基?
CH或次甲
23
基。
2970cm-1及1380cm-1峰足以说明有?
CH存在。
没有?
C≡CH、
3
O
CCH
、
Ar?
H、?
C≡N、
C
及不对称?
C≡C?
基存在。
综上,该化合物可能为饱和脂肪醇类
化合物。
6.解:
A:
B:
3222
2
4
32
2
3222
.
322
7.解:
8.解:
9.解:
10.解:
第8章醇酚醚
1.解:
(1)3-甲基-1-丁醇
(2)乙基正丁基醚
(3)乙二醇(4)3-甲基-2-乙基戊醇(5)苯乙醚(6)对-异丁基苯酚
(7)5-甲基-4-己烯-2-醇(8)1-甲基-2-环戊烯-1-醇(9)3-甲氧基-2-戊醇
2.解:
3.解:
4.解:
5.解:
CHCHCHCHOH
(1)
HSO
CHCHCH=CH
O
CHCHCHCHOH
CrO(CHN)
3532
CHCHCHC
H
(2)
(3)
3
CHCHCHCHOH3222
+
Na
CHCHCHONa
322
CHCHCHCHONa
3222
+
Cl
OCHCHCHCH
2223
6.解:
卤代烃与稀碱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7.解:
8.解:
若A不能溶于NaOH溶液中,A可能结构是:
9.解:
第9章醛酮醌
1.解:
(1)2,3-二甲基丁醛
(2)苄基异丙基甲酮或3-甲基-1-苯基-2-丁酮(3)1,4-戊二烯-3-酮(4)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
(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6)二苄基甲酮或1,3-二苯基丙酮(7)3-己烯-2,5-二酮(8)2-甲基-1,4-萘醌
(9)反-2-甲基环己基甲醛(10)顺-2,5-二甲基环己酮
2.解:
O
CHO
(1)
HOCCH
(2)
OCH
3
2
32
3
32
22
2
3
2
3
CHCHCHCHCHO
3
32
3
32
33
3
223
32
32
23
2
2
23
32
(3)
CH
O
C
(4)
(CH)C
O
CHCCH
O
CH
3
CHO
(5)
(6)
CC
(7)
CH
3
CH
3
(8)
(CH)CCHCHCH
CHO
H
CH
2
CCHCHO
CHO
(9)
ClO
(10)
CH
3
CH
CH
CH
CCH
CH
3
3.解:
共7种,4种醛,3种酮,分别为:
,戊醛;
3222
CH
CHCHCHCHO
,2-甲
基丁醛;
CH
CHCHCHCHO
,3-甲基丁醛;(CH)CCHO,2,2-二甲基丙醛;
CH
O
CCHCHCH
,
2-戊酮;
O
,3-甲基-2-丁酮;
O
,3-戊酮。
CH
3
CCH(CH)
CHCH
CCHCH
4.解:
OH
CHCHOH
(1)(伯醇);
CHCH
3
(仲醇)
OHOH
(2)
CHCHCH
(仲醇);
C(CH)
(叔醇)
2
32
3
32
2
2
2
2
2
42
+
3
2
3
CHCH(OCH)
(3)(缩醛);
CH
C(OCH)
(缩醛或缩酮)
CH
3
(4)
CHCHNNH
(苯腙);
CNNH
(苯腙)
OH
(5)
CHCHCN
(α-氰醇);
苯乙酮不反应
(6)
CHCOOH
(羧酸);
苯乙酮不反应
5.解:
(1)
(2)
O+HCN
O+HOCHCHOH
OH
CN
干燥HCl
O
O
(3)
O
O
CHO
1.KMnO,HO2.H
HOCOOH
HO
+HCHO
O
OH
(4)
O
稀OH
Δ
-
NaBH
4
(5)
COCH+NaOH+I
COONa+CHI
(6)
+H
2
Pt
OOH
3
2
3
32
32
3
NaCN,HCN
CHCHCHCCH
3
3
2
2
2
O
24
(7)
+HCN
1,4-加成
OO
CN
(8)
(9)
CHOCHO+HCHO
浓NaOH
CHOCHOH+HCOONa
Br
(CH)CCHCHO+HBr(CH)CHCHCHO
(10)
6.解:
O
CHCHCHCCH
CNO
3323
CFCHO>CClCHO>CHCHO>CHCOCH3333
3
7.解:
可能的反应物有如下两种组合:
(1)OCH
3
CCHN+XMg
8.解:
OCH
C+XMgCHN
;
(2)
(1)
9.解:
O
CHCCHCHCHCHO
O
;
(2);(3)。
CHO
O
甲醛
银镜
紫红色
(1)
丁醛
Tollens试剂
银镜
Schiff试剂
HSO
(-)
2
-丁酮
(-)
2
3
2
2
3
32
32
322
322
2
-戊酮
黄色沉淀
(2)
3-戊酮
环戊酮
I,NaOH
(-)
(-)
饱和NaHSO溶液3
(-)
结晶
(3)
苯甲醛
苯乙酮1-苯基-2-丙酮
Tollens试剂
银镜
(-)结晶饱和NaHSO溶液
3
(-)(-)
10.解:
A
CH
3
CH
2
O
CCH
3
,B
C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