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43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docx

二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导学案

《1找春天》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内容

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

《找春天》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郭秋芬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后士郭小学

目标制定

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

(3)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解读: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

他们能够把自己对春天的体验带到文本中并和文本中描写的春天产生共鸣。

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用心感受春天,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愿意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中画面景物丰富、色彩明丽,充满生机蓬勃的春天气息。

这样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但能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趁机渗透审美教育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羞”、书写“脱”等12个生字。

任务二:

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活动一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如果会唱的可以跟着唱哦:

2、谈话:

春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细心的同学才能发现它。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同学们都讲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讲了感受,那来看看你们书中的小伙伴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的发现和他们的有什么不同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奠定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读中认字

活动一

1自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

2.找出生字

(学生自由试读课文。

找出生字。

读准字音:

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1)重点读准:

探、嫩、触。

(2)教师检测,了解识字情况,表扬会灵活识字的学生。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学习生字

1、小组同学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说说自己的认字方法。

2、认读生字并练习组词。

环节三

书写生字

活动一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注意一下生字的书写。

1、自己读帖,想想:

“溪、摇”的笔顺、笔画,并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个别指点,特别注意指点书写不太好的学生)。

2、写得好的学生在黑板上范写。

其余在书上描红、临写,自评写得最好的一个字,总结经验。

点评,适时范写。

帮助自评,总结经验:

重点指导:

溪、摇。

3、小组同学互评互学,各自擦掉写得不好的字,重新写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1.写字

写字:

看清字形,注意笔顺,找出关键笔画,照样子书写。

2、“开火车”认读生词、生字。

3、同桌相互听写:

    脱掉、溪水、棉衣、探头、摇头。

(完成目标一)

在田字格中写完字后,从字形和笔画看谁写的好(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初读感悟

活动一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完成目标二)

自由朗读,分小组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流利、最整齐。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根据画面,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的意思,看谁描述的最形象(评价目标二)

环节五

巩固练习

活动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后的生字抄写三遍。

(评价目标一、二)

附:

板书设计

1.找春天

 

2.《古诗两首》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

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

《古诗两首》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郭秋芬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后士郭小学

目标制定

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

(3)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2.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同时,在“感受阅读的兴趣”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真真切切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引领他们走进春天、融入春天,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已 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在朗读感悟上很肤浅,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

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生字。

任务二:

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活动一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

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奠定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初读感悟

活动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教师以开火车等方式检测生字掌握情况,及时表扬字音读得比较正确的学生。

(完成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

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图片,说说草长得怎么样?

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

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

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

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环节三

巩固练习,

书写生字

活动一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烧 荣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

活动二1.写字

写字:

看清字形,注意笔顺,找出关键笔画,照样子书写。

2、“开火车”认读生词、生字。

3、同桌相互听写:

    (完成目标一)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

重点指导:

荣:

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

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初读感悟

活动一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完成目标二)

自由朗读,分小组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流利、最整齐。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根据画面,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的意思,看谁描述的最形象(评价目标二)

环节五

巩固练习

活动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后的生字抄写三遍。

(评价目标一、二)

附: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笋芽儿》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

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

《笋芽儿》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郭秋芬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后士郭小学

目标制定

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

(3)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解读: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情分析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

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通过读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

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

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

教学目标

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春天图和文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我能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任务二:

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

展示收集有关春天的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活动一

(一)谜语导入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猜猜看这是什么?

(笋)见过吗?

(出示笋芽儿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创设情境:

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开心愉快地进入新课学习。

活动二

板书课题:

笋芽儿

活动三

写字:

看清字形,注意笔顺,找出关键笔画,照样子书写。

在田字格中写完字后,从字形和笔画看谁写的好

环节二

识记生字词

活动一

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二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词语中的生字。

在学生认读的过程中,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

笋钻滋翘舌音:

揉润

鼻香:

扭边音:

唠(完成目标一)

活动三

同桌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

(及时肯定或推荐好的识记办法)(完成目标一)

活动四

老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学生认字的情况。

先轮读,后提问检查整体识字情况和个别学生认读情况。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巩固练习

活动一

出示图片写词语。

会正确的填写词语。

(评价目标一、二)

活动二

根据拼音填空

笋芽山冈扭动钻出唠叨滋润

会正确书写,并能读准字音。

(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积累拓展

活动三

展示自己收集有关竹笋、竹子的图文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收集的图片。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笋芽儿

笋芽儿(春雨、雷公、太阳、妈妈)竹子

4《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

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

《小鹿的玫瑰花》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郭秋芬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后士郭小学

目标制定

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

(3)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2、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解读: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生字新词的学习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第四课。

本文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课文结局以“你没有白栽”引起思考。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思。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书写骨、微等12个生字。

任务二:

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活动一

1、观看花儿盛开的春天。

2、诵读并积累关于描写画的短语或诗句。

奠定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读中认字

活动一找出生字

学生自由试读课文。

找出生字。

读准字音:

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1)多音字:

(2)后鼻韵母:

终于黄莺

(3)前鼻韵母:

惋惜

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根据字形分析找出写的字的规律。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学习生字

1、小组同学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说说自己的认字方法。

2、认读玫瑰花上的生字并练习组词。

环节三

书写生字

活动一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注意一下生字的书写。

哥:

第五笔的笔画名称是竖,第六笔横要拉长。

骨:

第三笔不要漏掉,下面是月字底,月字底第一笔是竖。

浇:

与“烧”区别,不要多加一笔点。

静:

注意右边“争”字的横要长一点。

躺、谢:

注意“身”字旁的写法,撇不出头。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写字

写字:

看清字形,注意笔顺,找出关键笔画,照样子书写。

(完成目标一)

在田字格中写完字后,从字形和笔画看谁写的好(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

初读感悟

活动一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完成目标二)

自由朗读,分小组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流利、最整齐。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根据画面,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的意思,看谁描述的最形象(评价目标二)

环节五

巩固练习

活动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后的生字抄写三遍。

(评价目标一、二)

附:

板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

弟哥骨抽拐浇

终静躺谢渐微

 

《语文园地一》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

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

《语文园地一》春天里的发现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郭秋芬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后士郭小学

目标制定

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2)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

(3)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

的、想到的写下来。

2.学情分析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年级教学重点。

二年级识字教学应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巩固识

字,同时感受形声字的特点。

词句的积累将成为本课的重点。

3.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和宽带网组成,“我的发现”

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

言中的比喻。

在日积月累中,本组安排了读读认认的练习,要求学生能自读自认生字新词,

通过组词等练习来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安排了中华传

统文化中的春联,文辞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我会说”中,需要

学生通过填空运用,从而积累词语。

口语交际以本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为题,让学

生进行讨论交流,并将交流内容写下来。

展示台和宽带网的设计则可以为口语交际的开展

提供素材或者作为口语交际的延续。

教学目标

1、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

2、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认识生字,通过组词练习分辨同音字和读音相近的字;

3、通过读背和填空来积累和学习运用语言。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任务二:

能通过组词练习分辨同音字和读音相近的字。

任务三:

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发现相似

感知比喻

活动一

1、出示银杏叶图片,说一说:

仔细观察这片叶子,想一想,它像什么?

2、引导使用灵活的句式来表达。

银杏叶像()。

()像银杏叶。

银杏叶像()一样。

()像银杏叶一样。

银杏叶像()似的。

()像银杏叶似的。

活动二

1、出示蘑菇、燕子、蜻蜓的图片,分为三组讨论它们分别像什么。

2、各组发言,注意引导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活动三

1、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非常相似么?

2、小结:

如果两种事物有相似之处,我们就用什么像什么的句式来描述它们。

 

鼓励孩子新奇大胆的想象;

引导孩子采用灵活的句式来表达。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自主识字

积累语言

 

活动一

1、自由读一读“读读认认”中的字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2、交流发现:

每一组的第二个字都是由第一个字加上偏旁组成的。

除了最后三组,其他组的两个字读音相同。

3、小游戏:

组词辨字。

(1)同桌两人为一组,分别给一组中的两个字组词。

(2)在班级内开火车进行新字组词比赛,通过评价引导孩子发现新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一定关系。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1、自由读“读读背背”。

2、指名读,正音,指导停顿。

3、齐读,师简单讲解春联大意。

4、男女生合作读,发现春联什么特点?

5、师生合作,对对子。

例:

杨柳对()绿千里对()

杨柳绿千里,()。

6、同桌两人用对对子的方式来练习朗读。

7、试着背诵。

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评价目标三

活动三

1、出示:

美好的春光

谁能再换一个词?

2、指名口头填空。

3、完成课本上练习。

及时表扬出现的新鲜词汇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像()。

()像()一样。

()像()似的。

 

5《泉水》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

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

《泉水》

课时:

课时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郭秋芬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后士郭小学

目标制定

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58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

品行。

解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

学内容。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

二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

“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

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此类童话体裁的文章很感兴趣,更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班学习朗读水平进步较大,可以带领孩子通过多种朗读感受泉水助人后的快乐,同时应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课堂的深度,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

3.教材分析

《泉水》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片童话散文,以泉水的口吻诉说着,在奔流大海的路途上所欲所见和所感。

课文文笔清新,节奏轻快,读后让我们仿佛看到泉水路途中乐于助人和倾心奉献的影子。

旨在让孩子感受泉水心态的乐观与豁达,更重要的学习泉水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在优美的童话语言中,感受这一至真至纯的道理,同时又能联系生活,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