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636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docx

79年级61篇必考古诗文

7~9年级(61篇必考必背古诗词、古文)

 

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⒀。

词句注释

⑴关关:

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jiū):

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

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

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

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

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

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

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

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

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

“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⑻思服:

思念。

服,想。

《毛传》:

“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

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

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

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

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

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

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1]  [2]  [3] 

白话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作品赏析

本篇选自《诗经》,全名为《国风·周南·关雎》。

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关雎》的内容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⑹。

溯游从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⒄。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⒅。

词句注释

⑴蒹(jiān):

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

初生的芦苇。

苍苍:

茂盛的样子。

⑵为:

凝结成。

⑶所谓:

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

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⑷一方:

那一边。

⑸溯(sù):

逆流而上。

洄:

水流迂回之处。

溯洄:

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

阻:

险阻,(道路)难走。

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

从:

追寻。

⑹溯游:

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宛:

宛然,好像。

宛在水中央:

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

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

宛然,好像。

⑼萋萋:

茂盛的样子。

⑽晞(xī):

干,晒干。

⑾湄:

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⑿跻(jī):

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chí):

水中的沙滩。

⒁采采:

繁盛的样子。

⒂已:

止。

⒃涘(sì):

水边。

⒄右:

迂回曲折。

⒅沚(zhǐ):

水中的沙滩。

[2]  [3]  [4] 

白话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品赏析

本篇选自《诗经》,全名为《国风·秦风·蒹葭》。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秦风》是秦地收集的歌谣。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⑴得归⑵。

道逢⑶乡里人:

“家中有阿(ē)⑷谁?

“遥看⑸是君⑹家,松柏⑺(bǎi)冢⑻(zhǒng)累累⑼。

兔从狗窦⑽(dòu)入,雉⑾(zhì)从梁上飞。

中庭⑿生⒀旅谷⒁,井上生旅葵(kuí)。

舂⒂(chōng)谷持⒃作⒄饭,采葵(kuí)持作羹⒅(gēng)。

羹(gēng)饭一时⒆熟,不知贻⒇(yí)阿(ē)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词句注释

⑴始:

才。

  ⑵归:

回家。

   ⑶道逢:

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⑷阿(a):

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⑸遥看:

远远的看

⑹君:

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⑺柏(bǎi):

松树。

⑻冢(zhǒng):

坟墓。

⑼累累:

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⑽狗窦(gǒudòu):

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⑾雉(zhì):

野鸡   ⑿中庭:

屋前的院子⒀生:

⒁旅谷:

旅,野的。

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

即野葵。

⒂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⒃持:

用。

   ⒄作:

当作 ⒅羹(gēng):

糊状的菜。

⒆一时:

一会儿就 ⒇贻(yí):

送,赠送   (21)沾:

渗入

白话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作品赏析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4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

东临⑴碣⑵石,以观沧⑶海⑷。

水何⑸澹澹⑹,山岛竦峙⑺。

树木丛生⑻,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⑼,洪波⑽涌起。

日月⑾之行,若⑿出其中。

星汉⒀灿烂,若出其里。

幸⒁甚⒂至⒃哉,歌以咏⒄志⒅。

词句注释

1.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

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

通“苍”,青绿色。

4.海:

渤海。

5.何:

多么。

6.澹澹(dàndàn):

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zhì):

耸立。

竦,通耸,高。

8.丛生:

指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丰茂:

指茂盛,茂密。

9.萧瑟:

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

太阳和月亮。

12.若:

如同.好像是。

13.星汉:

银河,天河。

14.幸:

庆幸。

15.甚:

非常。

16.至:

极点。

幸甚至哉:

真是庆幸。

17.咏:

歌吟。

18.志:

理想。

咏志:

即表达心志。

歌以咏志:

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作品赏析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词句注释

(1)结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

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

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

为什么能这样。

尔:

如此、这样。

(5)悠然:

自得的样子。

(6)见:

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

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

傍晚。

相与:

相交,结伴。

(9)相与还:

结伴而归。

白话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词句注释

(1)唧唧(jījī):

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dānghù):

对着门。

(3)机杼(zhù)声: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机:

指织布机。

杼:

织布梭(suō)子。

(4)惟:

只。

(5)何:

什么。

(6)忆:

思念,惦记。

(7)军帖(tiě):

征兵的文书。

(8)可汗(kèhán):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9)军书十二卷: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0)爷: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1)愿为市鞍(ān)马:

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2)鞯(jiān):

马鞍下的垫子。

(13)辔(pèi)头: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4)辞:

离开,辞行。

(15)溅溅(jiānjiān):

水流激射的声音。

(16)旦:

早晨。

(17)但闻:

只听见。

(18)胡骑(jì):

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9)啾啾(jiūjiū):

马叫的声音。

(20)天子:

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1)万里赴戎机: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

指战争。

(22)关山度若飞:

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越过。

(23)朔(shuò)气传金柝(tuò):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

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4)寒光照铁衣:

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5)明堂:

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6)策勋十二转:

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十二转:

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7)赏赐百千强(qiáng):

赏赐很多的财物。

百千:

形容数量多。

强,有余。

(28)问所欲:

问(木兰)想要什么。

(29)不用:

不愿意做。

(30)尚书郎:

尚书省的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1)愿驰千里足:

希望骑上千里马。

(32)郭:

外城。

(33)扶将:

扶持。

将:

助词,不译。

(34)姊(zǐ):

姐姐。

(35)理:

梳理。

(36)红妆(zhuāng):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7)霍霍(huòhuò):

模拟磨刀的声音。

(38)著(zhuó):

通假字通“着”,穿。

(39)云鬓(bìn):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40)帖(tiē)花黄:

帖,通假字,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爬搔。

迷离,眯着眼。

(4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3)火:

通“伙”。

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4)行:

读háng。

(45)傍(bàng)地走:

贴着地面并排跑。

白话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

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作品赏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王勃

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是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词句注释

⑴少府:

官名。

之:

到、往。

蜀州:

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

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

一作“俱”。

宦(huàn)游:

出外做官。

⑹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

并邻,近邻。

⑻无为:

无须、不必。

歧(qí)路:

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

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白话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作品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8       登幽州⑴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者⑶。

念天地之悠悠⑷,独怆然而涕下⑸。

词句注释

⑴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

过去。

古人: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

未来。

来者: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

想到。

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

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

古时指眼泪。

白话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9       次北固山下⑴  王湾

客路青山外⑵,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⑶,风正一帆悬⑷。

海日生残夜⑸,江春入旧年⑹。

乡书何处达⑺?

归雁洛阳边⑻

词句注释

⑴次:

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

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

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

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风正;风顺。

悬:

挂。

⑸海日:

海上的旭日。

生:

升起。

残夜:

夜将尽之时。

⑹入:

到。

⑺乡书:

家信。

⑻归雁:

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白话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

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太阳。

作品赏析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10     使至塞上⑴  王维

单车欲问边⑵,属国过居延⑶。

征蓬出汉塞⑷,归雁入胡天⑸。

大漠孤烟直⑹,长河落日圆⑺。

萧关逢候骑⑻,都护在燕然⑼。

词句注释

⑴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使:

出使。

⑵单车:

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

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

有几种解释:

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

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

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

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

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

赵殿成注有二解:

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

“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

“《六典》:

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

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

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