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35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docx

马哲考试重点答案

1、(2008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2009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2005年考研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C)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C)

A、形而上学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0、(2011年考研题)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

“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1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12、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D)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纯粹偶然的现象

C、人的主观错觉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13、(2007年考研试题)“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4.(2007年考研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16、(2008年考研试题)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D)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1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18.(2009年考研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9、(2005年考研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2006年考研题)“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2008年考研题)“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

(A)

A、文化具有培养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22、(2008年考研题)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23、(2011年考研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D)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24、经济基础是指(A)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5.(2009年考研题)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有理性的外化

26、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7、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B)

A、阿奎那B、培根C、霍布斯D、洛克

28、20世纪哲学的两大潮流是人文主义和(D)

A、生命伦理学B、逻辑实证主义C、证伪主义D、科学主义

29、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或核心范畴是(A)

A、范式B、结构C、科学革命D、科学发展模式

30、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人及其代表作是(B)

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B、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C、萨特的《存在与虚无》D、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

31、代表美国现代精神的民族哲学思潮或本土哲学思潮的理论党派是(A)

A、美国实用主义B、美国新黑格尔主义C、美国新实在主义D、美国人格主义

32、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B)

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3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34、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A)

A.生产  B.交换  C.消费  D.分配

35、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C)

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C、商品生产D、产品生产

3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B)

A.劳动产品B.生产工具C.劳动技能D.劳动对象

37、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汽车是(D)

A.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C.劳动产品D.劳动对象

38、商品是(D)

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40、(2005年考研题)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C)

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

4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D)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42、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

A.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平均劳动为尺度的D.熟练劳动为尺度的

44、简单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是(A)

A、社会分工和个体私有制B、社会分工和奴隶主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封建主私有制D、社会分工和资本家私有制

45、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C)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生产商品耗费的物质资料量决定的

C、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商品的用途决定的

46、(2010年考题)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47、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8、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有(C)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49、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50、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51、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D)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

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52、利润的本质是(A)

A、剩余价值B、血汗工资

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

5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54、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D)

A.商品价值B.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剩余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55、(2006年考研题)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A)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56、(2006年考研题)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D)

A.股份制B.股份C.合伙制D.公司制

57、(2008年考研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D)

A、生产使用价值和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时间和创新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58、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被称为(B)

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资本循环D.资本周转

5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D)

A.生产急剧下降B.大批企业倒闭

C.大量工人失业D.生产相对过剩

60.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B)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61、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C)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62、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B)

A.是否符合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

B.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要求

D.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

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是(D)

A.任意选择的

B.由政府的经济行为决定的

C.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决定的

D.由多层次结构的生产力状况和其他经济条件决定的

64、在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作为领导力量的是(B)

A、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B、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C、城乡联合经济D、股份制经济

65、按劳分配的对象是(B)

A.生产资料B.消费资料

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D.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和发展资料

66、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C.实现共同富裕D.发展社会生产力

6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最有利于(B) 

A.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B.资源有效配置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

D.快速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关系

68、实施宏观间接调控方式所采取的计划手段是(A)

A.指导性计划B.指令性计划

C.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D.企业必须执行的计划

6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范畴

7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7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D)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7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D)

A、生产价值B、生产使用价值

C、生产交换价值D、生产剩余价值

7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B)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价值增值过程

C、劳动过程D、生产使用价值过程

74、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是(D)

A、货币资本B、实物资本

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

7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B)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重复进行的生产D、获得剩余价值

7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

A、货币工资B、劳动的价格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77、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A、价值如何增值问题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问题

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8、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B)

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国际分工的发展

C、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79、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动因是(A)

A、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B、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C、争夺国外市场D、生产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80、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D)

A、获取超额剩余价值B、获取平均利润

C、获取超额利润D、获取垄断利润

81、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购买生产要素时多采取(C)

A、市场价格B、生产价格

C、垄断低价D、垄断高价

8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A)

A、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B、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

C、合作与竞争的关系D、经济领域的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8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C)

A、平等互利合作关系

B、发达国家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C、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D、发达国家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关系

84、下列工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B)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B、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

B、高等院校教师的工资D、文艺工作者的工资

85、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剩余产品是(B)

A、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由劳动者共同占有

C、由国家占有D、由集体共同占有

86、(07年考研题)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D)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87、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B)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88、18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89、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这说明:

(C)

A、无产阶级革命不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一定会失败

B、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

C、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同一时期发动革命

D、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一起同时发动革命

90、“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

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

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

”表明:

(B)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立场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9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论断是在(D)中提出来的

A、《共产党宣言》B、《法兰西内战》

C、《国家与革命》D、《哥达纲领批判》

92、以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A)

A、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认为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93、马克思指出: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武器”是指(C)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

9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D、以社会化大生产作为物质前提

95、马克思、恩格斯说: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指(B)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

96、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D)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97、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包括(D)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C、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D、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待于充分论证

98、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

“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