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302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教案.docx

《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教案.docx

第七单元教案

总第(48)课时

22、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互动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

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

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

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

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

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

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作业

小练习册本课1、2、3题。

小兵张嘎小嘎子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提议摔跤————想使巧招————

摔了个仰面朝天

总第(49)课时

22、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互动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

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

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

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

他在想什么?

(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

“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

说说你的见解。

(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作业

大练习册本课1、2、3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

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

总第(50)课时

22、“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互动

 

 

 

一、激趣导入:

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生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

  ①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②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

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

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

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

(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

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3)指导学生朗读。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1)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放诞无礼)

  (3)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

”“敛声屏气”什么意思?

“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1)“真”去掉有什么不同?

(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2)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相见恨晚之意。

  

作业

小练习册本课1、2、3题。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凤辣子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品其音,识其人

总第(51)课时

23、刷子李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重点

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互动

 

 

 

一、解课题,初识“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

(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

(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

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

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

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

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

5、选择最有兴趣,认为写的最好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三、悟语言,体会韵味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独特的感觉。

2、通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刷子李”的形象,刷墙时的样子。

把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作业

大练习册本课1、2、3题。

23*刷子李

(刷子李:

手艺高超)

  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

(曹小三:

亲眼见证)

总第(52)课时

24、金钱的魔力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教学难点

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互动

 

 

 

一、新课导入

1.谈话:

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

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

3.揭题:

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畅谈体会

1.静心读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

(在书上作批注。

2.交流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

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

  例:

  老板:

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

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3.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关于“托德”:

  

(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

“啊,是吗?

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抓住:

“刻薄的嘴脸”读出“刻薄的语气”。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

“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关于“老板”:

  

(1)动作描写: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课文12~1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试读十二自然段,谈谈感受。

分角色朗读。

(较快的语速,体现人物的金钱的奴隶媚态。

作业

小练习册本课1、2、3题。

金钱的魔力

丑老板惟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

总第(53)课时

口语交际七讲人物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习讲人物故事,能把话说明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同时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

教学重点

能把话说明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

同时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互动

 

 

 

一、回顾总结,顺势导入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出示:

()的小兵张嘎,()的严监生,()的王熙凤,()的刷子李,()的托德,()的老板,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说出人物的特点。

2.其实,同学们平时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听故事和评书,还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3.出示人名:

周恩来、黄继光、钱学森、居里夫人、岳飞、任长霞、徐飞鸿、梅兰芳……

4.同学们是否了解他们中某个人?

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对他的了解。

5.其实,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不仅仅有这些书中、电影电视中的人,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不少人让你印象深刻。

你对身边的什么人印象深刻?

6.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

二、紧扣一例,领悟方法

1.你最想把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在这位同学讲之前,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学生讲故事。

   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

三、运用方法,讲述故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讲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

2.小组比赛。

四、激烈角逐,全班展示

1.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2.小组讨论,用一句最能吸引听众的话简要介绍获胜者所讲解的故事,谁的话最能吸引全班同学,谁将是全班的“人物故事大王”,将有幸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他的故事。

作业

大练习册本课1、2、3题。

抓住: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

总第(54)课时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过程

师生互动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1、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

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

 

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

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三、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

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

(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

(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

课文第几小节介绍?

(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作业

小练习册本课1、2、3题。

一、交流平台

二、日积月累

三、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