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628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群落Word版含答案

1.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集合体)。

2.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3.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是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

4.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才会终止。

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在裸岩、沙丘和湖底上发生的演替)和次生演替(洪水、火灾、人为破坏以及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原生演替时间比较长,次生演替时间比较短。

5.顶极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多为顶极群落。

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群落与群落结构

1.群落概述

(1)群落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2.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A处反映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2)B处反映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C处反映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光照的不同。

因此,在海平面-200m~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同时动物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群落的时间结构

(1)概念:

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表现:

①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是明显的。

②群落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

1.下列对生物群落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1)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3)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4)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5)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可以构成群落

提示:

(2)(4)正确。

2.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吗?

提示:

不是。

竹林中竹子是种群,而不是群落,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

3.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的垂直结构有何关系?

提示:

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现象取决阳光等因素,动物的分层则是由于植物给其提供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

  

1.对群落概念的理解

(1)同一时间内(至少在种群没有太大变化的时间段内):

如某环境中的某种动物在全部迁走时,在此前与此后的这个环境中的生物种群不一样,这两种情况下的生物群落特点就不一样。

(2)一定空间内:

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

(3)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特点与意义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植物的分布(垂直、水平、时间)动物的分布(垂直、水平、时间)。

(2)群落结构形成的特点与意义:

①生物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和时间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③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

如:

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

3.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表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镶嵌分布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2)群落镶嵌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

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弱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4.群落时间结构的规律性变化

(1)群落物种组成昼夜性变化明显。

例如蝶类、蜂类和大多数鸟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和猫头鹰在夜晚活动。

(2)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

①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不同季节季相不同,温度决定季相。

②许多鸟类有随季节不同进行迁徙的习性;一些变温动物有冬眠的习性等。

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1.识别下列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填图]

2.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终止的依次取代现象。

(2)群落演替的实例——从湖泊到森林群落的演替

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3)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①原生演替:

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的演替。

原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

②次生演替:

由于火灾、洪水和人为破坏等把原有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

一般来说次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因为原有群落毁灭后,总会留下大量有机质和生命的胚种,如孢子和种子等。

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短。

(4)顶极群落:

①顶极群落的概念:

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即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②实例:

a.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

b.低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

c.中温中湿条件下的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

d.低温低湿条件下的顶极群落是苔原。

E.极端缺水条件下的顶极群落是沙漠。

1.浙江省分布的陆地群落类型主要是何种?

提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群落演替主要标志是什么?

提示: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3.弃耕农田上一定能演替成森林吗?

提示:

不一定。

只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会演替成森林。

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弃耕的农田就很难演替成森林,或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4.火山爆发后发生的群落演替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试分析原因。

提示:

不能。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灭绝,在恢复过程中,外来物种可能会侵入。

群落结构因此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1.群落的主要类型

陆地生物群落

2.群落演替的原因、过程和特点

(1)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③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④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如种、亚种、生态型)不断发生。

⑤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因此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2)群落演替的特点:

①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②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③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顶极群落并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3.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任何植被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来有过群落,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地方

时间

经历的时间较长

经历的时间较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在裸岩、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火灾、洪水及人为破坏后的群落基质上进行的演替

以信息或图示为载体,考查群落和群落结构

[例1]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主要树种对群落会产生重大影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精讲精析] 群落结构是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反映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而林下不同生物种类的差别则是反映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

群落的这种结构特点的生态意义体现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上。

答案为A。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而不是“同种生物个体”垂直高度上的差异。

如竹林中的竹子有高有矮,不可称垂直结构。

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

选C 图中表示的是森林中植物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决定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光照,也与温度、湿度有关。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如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但C项的逻辑关系不对,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而没有涉及群落的结构。

以图表信息为载体,考查群落的演替

[例2] (海南高考)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群落结构与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提取、转换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由表中数据知,移栽植物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的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一直逐渐加剧,D项错误。

答案为B。

(1)群落演替的主要特征: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是最重要的特征。

(2)顶极群落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最稳定的群落结构。

(3)顶极群落在受到外力干扰时,也会发生改变。

(4)根据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可判断群落的稳定程度,生物种类、数目越多的群落越稳定,反之则越容易被破坏。

(5)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

2.关于顶极群落及其实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且永恒延续的过程

B.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C.演替至顶极群落时,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

D.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如在低温高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

解析:

选A 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非永恒延续的过程,演替达到顶极群落后可在无外力干扰时保持原状。

以具体信息为依托,考查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例3]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