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模拟18.docx
《88模拟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8模拟18.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8模拟18
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十八)
一、概念题
1.均衡价格
2.外部性
3.成本递减行业
4.串谋
5.寻租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税收负担与弹性的关系?
2.怎样正确认识寡头市场上的串谋现象?
3.整个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试考察:
(1)在X商品市场上,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4.如何实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三、计算题
1.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P)=300-P,供给函数为S(P)=-30+0.5P。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收9元的销售税,均衡价格和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实际上谁支付税款?
征税总额是多少?
(3)如果政府给予生产者12元的补贴,均衡价格和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2.假设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函数为:
,
。
W为工资(单位:
元),L为工人数(单位:
万人)。
求:
(1)当劳动供求均衡时的均衡工资和均衡劳动量。
(2)若政府规定最低工资为9元,有多少人愿意工作?
(3)假定代替最低工资规定的是政府同意厂商每雇佣一个工人就向厂商补贴3元,计算均衡条件下新的均衡工资和均衡劳动量及政府的补贴额。
3.在英国,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
=-1.2,需求的收入弹性
=3.0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灵敏的数据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4.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
K
,劳动价格为W=2,资本价格为i=1,求:
(1)当成本为C=3000时,该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投入量L和K与产出量Q分别是多少?
(2)当产量为Q=800时,该厂商要实现成本最小时的劳动L、资本K与成本C分别是多少?
5.双胞胎“形”和“影”住在一起,每月共有800元的收入。
她们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公共消费,如家具、房租等,一部分用于各自的私人消费,如服装、娱乐等。
以G代表公共消费开支,S代表各自的私人消费,“形”的效用函数为UX=2SX+G,影的效用函数为UY=SYG。
(1)“形”和“影”的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各为多少?
(2)写出决定公共消费量的帕累托优化条件。
(3)如果“形”和“影”的消费均为200元,而公共消费为400元,这是否是一个帕累托优化分配?
(4)写出“形”的私人消费高于200元、而“影”的私人消费低于200元的帕累托优化分配?
(5)写出决定全部帕累托最优分配的方程式。
四、论述题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民要歉收。
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要涨价,收入会增加。
对这两种说法你有何评价?
2.为什么说市场的垄断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均衡价格:
指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也即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指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或市场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这种商品的价格,需求量与价格的运动呈反向关系;同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对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也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供给量与价格的运动呈正向关系。
均衡价格便由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商品全部销售出去,或所有需要这种商品的人都购得了这种商品。
因为一部分厂商可能嫌均衡价格太低而把商品储存起来;也可能有一部分消费者嫌均衡价格太高而不愿意购买或不愿买足自己所需要的数量。
2.外部性:
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
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纠正的办法:
(1)使用税收和津贴;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
3.成本递减行业:
指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的行业。
行业成本递减的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
这主要可能是因为生产生产要素行业的产量的增加,使得行业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得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图1
图(a)中的E1点和图(b)中的A点,分别是初始的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点。
当市场的需求增加时,市场的需求曲线移至D2,市场的均衡价格较高,单个厂商获得利润。
此时,新厂商会加入,行业的供给会增加,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SS1向右移动。
假定行业产量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单个厂商的整个成本曲线的位置就会向下移动。
最后,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移至SS2的位置,厂商的成本下降到LAC2和SMC2曲线的位置,单个厂商在E2点实现长期均衡,整个行业B点实现长期均衡。
此时,市场的长期均衡价格下降为P2,它等于企业的最低长期平均成本E2Qi2;行业的供给量为Q2,它等于行业内所有厂商的供给量Qi2之和;行业内的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连结A、B这两点的直线LS,便是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4.串谋:
指寡头厂商以某种形式勾结在一起,使其利润最大化。
串谋者即寡头通常就价格、产量、市场等内容达成协议,以便协调行动。
串谋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卡特尔),也可以是非公开的(价格领导)。
串谋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上的厂商不能太多,并且产品差别不能太大。
串谋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当其中一厂商采用秘密削价的方法来扩大销售时,就破坏了串谋的协议,串谋也就结束了。
5.寻租:
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
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
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这一概念由戈登、图洛克于1967年最早阐述,并由克鲁格于1974年正式引入经济学。
传统理论认为垄断的形成本身没有成本,而寻租理论则认为形成垄断是由于利用了一部分的实际资源。
有关寻租的大部分讨论一般集中在由政府培养或保护的垄断上,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强有力的垄断形式。
寻租理论说明:
存在一个确定的个人寻租而引起的净社会损失领域。
图洛克和克鲁格认为,寻求利润的厂商会努力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垄断,其间完全由个人进行或由政府资助,这样投资的结果一美元正好与获得垄断而增加的盈利相等。
于是代表垄断高价造成的超额利润的部分资源就被耗费掉了,而不是由消费者向垄断者转移。
这种资源的耗费是用于取得垄断这种非生产性的活动。
形成垄断的活动也是一种竞争性产业,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投入寻租活动的所有资源等于所有的垄断利润。
由于垄断会产生类似租金的垄断利润,追求利润的动机总会使—些人进行争取垄断地位的活动,这样形成垄断的活动就吸引了许多资源投入,结果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实际上,对市场过程的许多干预也会产生寻租问题。
简单的最大化或最小化价格就有非常明显的再分配效应,而且受益者为了获得这种益处而可能投入大量的资源。
寻租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简单的直接转让,对A征税是为了支付给B,这就会导致游说活动:
对B方征税而不是对A方征税或阻止这种转化的形成。
这种游说活动的耗费会正好等于转移的数量或阻止的被转移的数量,尽管一个或其他的游说者会因其游说活动取得成功而获益。
如果存在许多这样的利益,且对政府花费时间的人能很快实现利益,那么社会就有一个从事寻租活动的产业。
寻租活动和政治腐败有类似之处。
寻租理论要求人们进行经验研究和对适合于寻租的生产函数进行测度,从而解决寻租问题;因为,寻租活动的社会成本十分高昂,政府干预形成某种垄断并带来租金,就会导致寻租现象。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税收负担与弹性的关系?
答:
政府征收销售税对供求和市场价格都有影响。
在弹性不同的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所受影响不同,税收负担也不一样。
第一,当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税收全部由消费者承担。
如火葬场的收费就是毫无弹性的,不管价格高低,需求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价格高而不火葬,也不会因为价格低而多火葬。
原价100元,要征税50元,收费便增加为150元,消费者承担了全部税收。
第二,当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税收全部由生产者承担。
比如天然矿泉水市场的价格是无弹性的,天然矿泉水每天按固定流量流出,且无法控制,厂商只管装瓶出售。
如果每周可装l0000瓶,而且市场需求也是10000瓶,均衡价格是2元,厂商的销售收入有20000元。
若政府对每瓶矿泉水征税0.5元,厂商如果提价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按2.5元卖,消费者不买账,需求将会减少一半,厂商的销售收入也会减少一半;厂商如果按原来的价格销售,而且承担全部税收,销售收入还多于提价。
第三,当需求富有弹性时,税收大部分由生产者承担。
比如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征税,厂商不能将税收全部加入价格,因为价格太高将使消费者大量减少需求,从而使厂商减少收益;如果将税收的一小部分加入价格,厂商承担大部分税收,薄利多销肯定比大幅度提价的销售收入要多。
第四,当需求缺乏弹性时,税收大部分由消费者承担。
比如对油、盐、柴、米等需求弹性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征税,可将大部分税收加入销价,因为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价格较大幅度提高,需求量也只是小幅度减少,对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影响不大,故消费者可承担大部分税收。
第五,当需求弹性无穷大时,税收全部由生产者承担。
因为价格既定,生产者不能通过提价将税收转嫁给消费者,只能承担全部税收。
可见,需求弹性等于0时,税收全部由消费者承担;当需求弹性小于l时,税收大部分由消费者承担;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税收大部分由生产者承担;当需求弹性趋于无穷大、供给弹性等于0时,税收全部由生产者承担。
2.怎样正确认识寡头市场上的串谋现象?
答:
(1)串谋是指寡头厂商以某种方式勾结在一起,使其共同利润最大化。
串谋的目的是使共同的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串谋者即寡头厂商通常就价格、产量、市场等内容达成协议,以便协调行动,共同对付消费者。
(2)在寡头市场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厂商,因此,每个厂商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每个厂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往往会采取降低价格的竞争手段。
但是,当某一个厂商首先采取降价的竞争手段后,其他厂商也会采取相应的降价手段作为回应或报复,以保住甚至扩大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
于是。
在经过寡头厂商们相互之间的这种轮番降价的竞争过程后,市场的价格会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而每个寡头厂商都会受到惨重的损失,或者说,最终形成一种类似“两败俱伤”的局面。
面对这种由于竞相削价的恶性竞争造成损失的结局,寡头厂商们自然都会意识到与其相互激烈的进行价格竞争而招致惨重的损失,还不如相互之间达成协议使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格水平上,这样,每个厂商都可以在一个稳定的高价格水平上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而避免了由于价格竞争所带来的损失。
这便是在寡头市场上串谋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事实上,在西方经济社会中,寡头市场上大量的卡特尔组织和其他的一些串谋(或合作)组织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3)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寡头市场上的串谋现象是很普遍的,但是,寡头厂商们之间的共谋却是很脆弱的。
当寡头厂商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达成串谋协议之后,这种合作协议随时都有可能被破坏。
3.整个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试考察:
(1)在X商品市场上,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答:
(1)如果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则其价格PX下降,供给量QX增加。
由于实际生活中,各个部门、各个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X商品市场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越大,就越不适用局部均衡分析。
因此,需用一般均衡分析来考察X商品市场的变化与经济其他部门的相互影响,由于商品X的价格下降,人们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上升,而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
(2)在商品市场中的上述变化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
因为它导致生产X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和数量的上升。
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
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
(3)由于
(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
商品X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获增加。
商品,X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的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这样,所有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影响。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
4.如何实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答:
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没有外力控制的市场结构。
这种市场结构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价格既定,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所有人都面对一个既定的价格,任何人都无法通过自己的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价格;二是产品同质,所有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产品,任何厂商都无法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别来控制价格。
三是要素自由,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转移,没有人为的限制。
四是信息充分,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能充分展开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是指厂商在其既定的厂房设备规模下,通过调整其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选择一个产出水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状况。
当供不应求时,即使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短期内也无法马上扩大生产,增加供给,供不应求会使价格上升,厂商便可获得超额利润。
如图2所示。
图2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时的盈利状态
图中,厂商按MC=MR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出OM的产量,厂商的总收益OMEN大于总成本OMFG,便可获得GFEN的超额利润。
当供过于求时,即使供给过剩,短期内也无法缩减生产,减少供给,供过于求必然会使价格下跌,厂商就会出现亏损。
如图3所示。
图3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时的亏损状态
图中,厂商还是按照MC=MR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出OM的产量,厂商的总收益OMEN小于总成本OMFG,出现了NEFG的经济亏损。
厂商面对亏损如何决策?
必须权衡利弊,使亏损最小化。
如果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厂商必然亏损;但如果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继续生产不仅可补偿全部可变成本,而且能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
如果停产,短期内照样要支付HWFG的固定成本,生产则可减少固定成本的损失,如图3中HWEN部分即所减少的损失。
但是,如果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而且小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只能停止营业。
长期内,厂商可以调整一切生产要素,可以适应市场需求来决定自己的产量。
当供不应求时,厂商可以得到超额利润,他会自动扩大生产,其他厂商看到有利可图,也会纷纷改行生产这种产品,从而使该产品供给增多;如果供过于求,价格会下降,厂商会出现亏损,便会缩减生产,或改行生产他认为有利可图的产品,结果使该产品供给减少,供不应求时价格又上升。
通过不断的自由竞争和资本转移,逐步使供给需求趋于一致,使生产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如图4所示。
图4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图中,厂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出OM的产量,总成本和总收益都是OMEN,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经济亏损。
这样,厂商既不会扩大生产,也不会缩减生产,整个市场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可见,在完全竞争市场,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C=MR,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C=MR=AC=AR,即和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重合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E点,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平均收益、平均成本四个量一致,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三、计算题
1.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P)=300-P,供给函数为S(P)=-30+0.5P。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收9元的销售税,均衡价格和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实际上谁支付税款?
征税总额是多少?
(3)如果政府给予生产者12元的补贴,均衡价格和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解:
(1)D(P)=300-P,S(P)=-30+0.5P,满足市场均衡条件D(P)=S(P),得到:
300-P=-30+0.5P,
解得P=220,Q=80。
(2)征收销售税使供给曲线上移,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9元,供给函数变为
=-30+0.5(P-9)
解得P=223,Q=77。
这就是说,征税使得均衡价格由220元上升为223元,均衡数量由80单位减少为77单位。
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了税款,消费者承担了(223-220)=3元的税款,生产者承担了[220-(223-9)]=6元的税款。
征税总额T=9×77=693元。
(3)补贴会引起供给曲线向下移动,新的供给曲线成为
=-30+0.5(P+12)
由D(P)=
,即300-P=-30+0.5(P+12),得到P=216,Q=84。
这就是说,补贴将使均衡价格由220下降为216元,均衡数量由80单位增加为84单位。
2.假设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函数为:
,
。
W为工资(单位:
元),L为工人数(单位:
万人)。
求:
(1)当劳动供求均衡时的均衡工资和均衡劳动量。
(2)若政府规定最低工资为9元,有多少人愿意工作?
(3)假定代替最低工资规定的是政府同意厂商每雇佣一个工人就向厂商补贴3元,计算均衡条件下新的均衡工资和均衡劳动量及政府的补贴额。
解:
(1)由
,即
得:
均衡工资W=6元,均衡劳动量L=6万人。
(2)若政府规定最低工资9元,
即有12万人愿意工作。
(3)在政府同意厂商每雇佣一个工人就向厂商补贴3元的条件下,
由
,得:
新的均衡工资
,均衡劳动量
政府的补贴额=3×7.2=21.6(万元)。
3.在英国,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
=-1.2,需求的收入弹性
=3.0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灵敏的数据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解:
由题设,
=-1.2,
=3.0
(1)由于
=1.2×3%=-3.6%,
即价格提高3%将导致需求减少3.6%。
(2)由于
=3.0×2%=6.0%,
即收入增加2%将导致需求增加6.0%。
(3)由
=8%,
=10%及Q=800,得
Q1=
=
=(1.2×8%+3.0×10%+1)×800
=(-9.6%+30%+1)×800=963.2(万辆)
4.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
K
,劳动价格为W=2,资本价格为i=1,求:
(1)当成本为C=3000时,该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投入量L和K与产出量Q分别是多少?
(2)当产量为Q=800时,该厂商要实现成本最小时的劳动L、资本K与成本C分别是多少?
解:
已知W=2,i=1,从Q=L
K
分别求出MPL和MPK:
(1)当C=3000时,代入:
3000=2L+K
因为:
K=L,3L=3000,
所以,L=K=
=1000;
(2)同理,当Q=800时,因为Q=L=K=800,
所以C=2L+K=3L=3×800=2400
故当企业成本C=3000时,企业的产量Q与投入的劳动L、资本K都是1000单位;
当企业产量Q=800时,耗费的成本为2400单位。
5.双胞胎“形”和“影”住在一起,每月共有800元的收入。
她们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公共消费,如家具、房租等,一部分用于各自的私人消费,如服装、娱乐等。
以G代表公共消费开支,S代表各自的私人消费,“形”的效用函数为UX=2SX+G,影的效用函数为UY=SYG。
(1)“形”和“影”的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各为多少?
(2)写出决定公共消费量的帕累托优化条件。
(3)如果“形”和“影”的消费均为200元,而公共消费为400元,这是否是一个帕累托优化分配?
(4)写出“形”的私人消费高于200元、而“影”的私人消费低于200元的帕累托优化分配?
(5)写出决定全部帕累托最优分配的方程式。
解:
(1)
(2)这里公共和私人消费都用货币量来表示,所以两种消费的价格都是1。
决定公共消费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
(3)是。
(4)、(5)帕累托最优配置一定满足
,即
。
给定
,
也被确定,因此
的水平也确定了。
此时我们只要将余下的资源分配给“形”而使
为最大。
依照“形”的效用函数,那就是将余下的资源全部给她作私人消费。
给定总资源800,
可取值于[0,
],所以,决定帕累托最优配置的一般公式为:
当
=0时,我们遇到边界解,一阶条件不适用,所以应该检验一下。
四、论述题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民要歉收。
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要涨价,收入会增加。
对这两种说法你有何评价?
答:
气候的好坏对农民是有利还是不利要结合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需求状况来具体分析。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告诉我们,当商品的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的变动究竟有多大。
于是,我们完全可以设想:
当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的变化率可能大于1%,这时有ed>1;需求量的变化率也可能小于1%,这时,有ed<1;需求量率的变化也可能恰好等于1%,这时有ed=1。
进一步讲,由于ed>1的情况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所以,此时的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ed>1被称为富有弹性。
由于ed<1的情况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所以,此时的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欠敏感,ed<1被称为缺乏弹性。
ed=1是一种巧合的情况,它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刚好相等。
ed=1被称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结合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和供求的情况,我们可以推知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
即农产品是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