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精品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8-2019年高考备考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年高三期终调研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考历史的考生加30分钟40分。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但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的。
这种“有序”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当然也是难以向前发展的社会。
A.死气沉沉束缚墨守成规B.死水一潭束缚按部就班
C.死水一潭制约按部就班D.死气沉沉制约墨守成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都与古典小说、戏曲或传说有关,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我“七十二变”,爱漂亮没有终点,麻雀也能飞上青天。
(《西游记》)
B.又没有“红娘”式的人物,要理解对方的心思是多么困难啊!
(《西厢记》)
C.老听人家夸赞你,我还以为你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女英雄呢。
(《水浒传》)
D.你看看你,开了水龙头不记得关,家里都“水漫金山”了。
(《白蛇传》)
3.填入下面唐诗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是一项()(3分)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
▲,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A.细水浮花归别浦B.淡烟浮照明星楼
C.清露已凋秦塞柳D.绣户夜攒红烛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
▲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①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
②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
③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
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
④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
⑤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
A.③⑤②④①B.①⑤②④③
C.③⑤④②①D.①⑤④②③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起源于春秋时期。
B.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
C.“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前句说的是诸葛亮,后句说的是司马相如。
D.“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黛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为“避讳”之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
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以致其严。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①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
况巩也哉?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
①衋然:
伤痛的样子。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者得以致其严严:
敬意B.而不本乎理本:
探究
C.意奸而外淑淑:
善良D.其传世行后无疑也传:
传播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铭与史不同,墓志铭应写贤者,而史则善恶皆书。
B.文中的庙指宗庙,而不是寺庙,是祭祖的房屋,铭文可置于其中。
C.公卿大夫在文中泛指为官做宰的人,他们都有墓志铭,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
D.欧阳修在给作者的信中厘清了曾氏家族世系,作者表示会对世系增加充实扩展。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
(5分)
▲
(2)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4分)
▲
9.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曾巩认为墓志铭少有流传的原因。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0-11题。
蝶恋花
【清】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
压髯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
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10.词的上阕前三句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分)
▲
11.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
(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无良媒。
(《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4)▲,黄芦苦竹绕宅生。
(白居易《琵琶行》)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8)▲,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江底之夜
艾芜
走下十里多路的山坡,阻挡在面前的,正是一条水势汹汹的江流和排立在江边的一列街屋,都在暮色中渐渐朦胧起来。
街口吐出一大群回到远山去的村人,荷着土洋炮和带着红缨子的长矛,倘不看见另一只手还提有竹筐及布口袋,那会把他们这些赶街的人疑为土匪的。
。
“真是幸运!
”这样想着。
因为一个人,又没带武器,却安然地走到了一个可以暂时住宿的地方。
这儿叫江底,我住在一家临江的马店。
兼做店老板和小伙计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粗女人,衣衫已经补了好些块不配色的疤,三个高矮不齐的孩子和一个尚未满岁的婴儿,时常吵闹着她。
我的装有书和衣衫的包袱,就由她拿去放着。
等我和大孩子小猪一块坐在火堆旁边用心烧吃包谷时,她便走进她那间小屋子,把房门紧关,她的第二个孩子,在屋门口急嚷着“妈妈”。
“这一包烧黄的,先给你。
”
我一面把刚从火堆里取出来的包谷,撕去一层层的皮,一面招呼着那个快哭的孩子,便听见里面有几本书那样的东西“突地”跌落在地上。
我猜疑她在检查我的包袱。
该没有东西使她看上吧?
她那样健壮,不会把我从后门掀下江去吗?
她的丈夫呢?
一面胡猜乱想着,一面问小猪:
“你爸爸呢?
”
他嘟起小嘴巴说道:
“没有爸爸,只有个叔叔!
”
“叔叔呢?
”
“叔叔没有住在这里,半夜才……。
呵哟,烧焦了!
”他赶忙用铁火钳拨开火堆,将一块冒着烟的包谷挟了出来。
门呀的一声,女主人生气地出现在门口,“看你一刻也离不开,鬼东西!
”一边大声叱骂站在门前的二儿子,一边迅速地瞥视我一下。
“哇——”,她先前抱进屋的孩子在里面哭起来,背在背上的婴儿也跟着哭了起来。
她跑进屋里去,把哭着的第三个小孩子提了出来,给他一个耳光之后,随即把大孩子手中啃了一半的包谷抢去,硬塞在小儿子的嘴上,将那张发出哭声的嘴洞,莽撞地堵住。
这第三的孩子真的不哭了,但背上那个却更加哭得凶横了。
小猪躲在黑角落里小声地抽噎,不敢哭出来。
睡的时候,我被引进店后一间小屋子,里面发出久无人住的霉气。
蜘蛛网像吊着许多流苏一样地,现在屋顶下边和四只角上。
两条长凳上横放着三四块松木板子,没有草席,没有棉枝。
“这样怎么好睡呢?
老板娘。
”
“真没法呵,将就点吧,客人!
”女主人板着面孔。
“怎么能够将就?
谁愿意出钱睡这样的客店?
”
“到了我们这地方,是要受点委屈的哪。
”接着冷冷地笑着。
“难道这地方会穷到这样子吗?
”
见我稍露讥刺,她便吊下两只嘴角,气愤地说道:
“哪里穷?
这样好的地方!
那些天杀的东西接二连三来抢,还有你们那些保商队……哼,过一回,光一回……”
我早已非常疲倦:
“算了,算了,就这样睡吧。
”
光板的床上不好睡,壁板缝里又钻入江风,约到半夜以后就醒了,听着江涛打岸。
“笃笃笃……”店外响起敲门的声音,起初小而低沉,渐渐便大起来:
“砰砰砰……”女主人喂喂地急应着去开门。
“睡死了!
老子晚上走这样远来!
”
“呵呵!
这是你们山上种的南瓜吗?
……小声点,小声点,今晚有过路的人。
”
“包袱大吗?
”
男子突然很小声,女人的回答却低微到听不见。
我轻坐起来,带着些微的恐怖。
壁板缝里望江上,月色正好,黑油油的江水,碰在江中突出的大石上,溅射出无数灿然的银花。
一个旅人,晚上来到这儿息宿,半夜被人推下江去,谁也不会察觉。
呵,可怖的地方!
我不安地躺着,直到天微明才昏迷迷地睡去。
天光大亮醒来,觉得自己还在着,便非常喜悦地做着早上要吃的东西。
那男子已不见了。
女主人将一个壮大黄圆的南瓜连皮切在瓦罐内,三个高矮不齐的孩子围在她身边,睁大贪食的眼睛,舐着带有唾液的嘴唇。
忽然看见壁上挂着一张小小的像片,就着窗外透进的鲜朗晨光,能从薄尘中分辨出两个年轻军人的雄健姿影。
倒边隐约有字,细看始明白:
“民国八年与徐排长摄于四川之泸州,后徐君阵亡于成都龙泉驿一役,即将此仅存之遗影,敬赠君之夫人惠存。
陈长元谨赠”
字迹粗劣,大概是一个排老二之之流写的罢。
回头去看见孩子们和母亲还在那里热心地弄煮着南瓜,心里便禁不住黯然起来。
(选自《漂泊杂记》,有删改)
13.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
14.试推断文章划线句中女主人生气的原因。
(4分)
▲
15.简要概括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
(6分)
▲
16.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心里便禁不住黯然起来”的意蕴。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回答第17-19题。
网络使我们变笨了吗?
几年前,畅销书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出版了《浅薄》,副标题是“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显然,他认为两络使我们变笨了。
因为我们在网络时代被信息包裹得喘不过气、选择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深度思考?
那么,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来聊一聊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网络时代知识的处境。
但戴维·温伯格拒绝技术决定论,他在这本书里所做的更多是在梳理知识网络化的过程和现状。
如果我们把网络时代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