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13.docx
《《台阶》教案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阶》教案1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阶》教案13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集合5篇
《台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复述法和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这个家是你避风的港湾,是你生活的根。
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我们的家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我想都与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了你美好的回忆。
那下面哪位同学能够打开你的心扉给我们讲讲你的家的故事呢?
二、展示课标及基础训练
1.在大屏幕展示本课课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检查生字词。
(多媒体投放)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快速自读课文
(1)父亲为什么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子?
(2)父亲是怎么造成的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的?
(3)新屋子造好了父亲发生怎么的变化?
2.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以上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
1.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就文中内容提出问题。
2.学生将提出的问题拿到班级同学中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
3.教师就同学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进行指导总结。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时解决。
)
五、合作研讨,把握父亲形象
小组研讨,后把结果在全班交流。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深入品读,体会写法
同学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节。
七、问题研究,把握主题
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八、拓展延伸
说一说我们自己的父亲。
《台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导入激趣:
钢琴曲《雨的印记》下,教师朗诵《写给父亲》导入:
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这是一首赞美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任劳任怨的一生。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
2、检查预习,辨音识义。
凹凼(āodàng)涎水(xián)淌汗(t?
ng)揩汗(kāi)嘎嘎(gā)
黏性(nián)掺水(chān)蹿上(cuān)胯骨(kuà)舀米(y?
o)
尴尬(gān’gà)聊天(liáo)撬石板(qiào)硌(gè)了一下
3、生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①生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阅读要点: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成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②提问: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人物呢?
(板书:
线索――台阶、人物――父亲)
我们可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故事情节:
叹台阶――造台阶――坐台阶
③追问:
建新屋,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详细,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明确:
文章的详略由中心定。
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略写,造台阶详写。
二、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悟父亲。
(师: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
怎样的父亲形象。
)跳读课文,合作讨论父亲的形象,找出你印象深刻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一)叹台阶
提问:
1、父亲造屋原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这,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人?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也就高――文眼。
台阶――地位――尊重,父亲――要强、不甘人后)。
板书:
叹台阶――有志气、不甘不后
(二)造台阶
提问:
1、父亲为建九级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拾瓦、塞角票,积铢累寸。
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
2、出示图片一、二,猜猜内容,与课文造台阶部分的哪个段有关。
图一:
渴慕图,写了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
提问:
这是什么描写?
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
你来说说父亲的心理。
明确:
神态描写。
专注的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早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传神。
分析人物描写,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瞧瞧人家的,那才叫气派。
这辈子,我也要建一栋九级台阶的房子,叫大人小孩都神气神气。
咱身体好,有的是力气,拼命干,早晚都有攒够钱的那天!
图二:
高兴图。
动工时,父亲忙前忙后,干到半夜,不辞劳苦,乐在其中。
台阶造好了,他那个高兴劲当然是别提了。
提问:
不过,课文写的高兴与这幅图相同吗?
课文是怎样写的?
(尴尬的笑)。
体会一下,他的这种神情有什么特色?
(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了,新屋就要完工了,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
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
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
情感体验・模仿秀:
哪个同学愿意来模仿一下父亲的笑?
板书:
造台阶――不怕艰辛乐在其中
(三)坐台阶:
1、提问:
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
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
不对劲、不自在。
台阶低、地位低,父亲因此形成了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感到处处不习惯、不对劲了。
)
追问:
那他最后坐到了哪?
(门槛上――多朴实的人啊,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农民,特谦卑。
)
2、提问:
那他的身体呢?
(累跨了)。
有什么表现?
(挑水闪腰,很少跨了家门,若有所失)
3、出示图三:
失落图。
品析:
若有所失这人怎么了?
明确: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不所失。
这人怎么了?
――没怎么,奋斗一生,愿望实现,心满意足,但不经意间,曾经体壮如牛的自己却老了,从不知苦累的自己竟不能干活了,连水也挑不动了,一时间,精神支柱也倒了,内心有着许多的失落、惆怅、沮丧,真是无法言说。
但从中,我们分明可看到父亲的倔强、不服老!
――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板书:
坐台阶――不自在若有所失。
4、总结父亲形象:
父亲
(不自在)
踏黄泥
编草鞋
坚
吹柴韧
生不
种田命拔
的
塞角票高艰
度苦
捡卵石创
业
拾瓦
捡砖
父亲
(觉太低)地位尊重
一生勤劳平凡伟大
三、深入挖掘――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师:
的确,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发展中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为了台阶,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但他一辈子的奋斗,所得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子,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
1、提问:
造房子为何用了大半辈子?
(穷――创业艰难)
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勤劳、要强的父亲这么艰难?
(建一栋房子建到人老,说明经济发展缓慢,建材是捡来的,钱是一角角存起来的,辛苦卖一担柴1.5元,这一切说明经济落后。
)
2、师总结: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的创业之所以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局面,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3、那么作者在这篇小说里寄予了什么感情?
(对父亲的优秀品质――崇敬。
对父亲一辈子的艰辛和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怜悯。
对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寄予了希望。
)
4、写作技巧探究:
(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的重要)
提问:
对老屋三级青石板的描写能删去吗?
明确:
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粗糙――经济条件差
我跳上跳下――年幼,盖好新屋时,已长大。
说明建屋所用时间长。
脚板――终年辛劳,家庭贫困。
四、拓展延伸――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师:
好的文章具有感染力,能打动人,亲爱的同学们,你被课文里的父亲感动了吗?
你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了吗?
老师不由自主的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1、我说我父:
①师说自己的父亲。
②引导生说自己的父亲,了解父亲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能体现父亲的追求、品格、做人原则,或是讲讲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要求:
抓住父亲某个令你感动难忘的特点,讲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
2、作业:
日记《我的父亲》。
注意选材立意。
3、总结全文: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眼里,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让我们说声:
父亲,您辛苦了,感谢您。
把这首歌送给他们,好吗?
音乐:
刘和刚《父亲》。
《台阶》教案篇3
●学习目的:
课堂练习
1、第五段中:
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
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
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
2、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提示:
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
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提示:
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
4、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提示:
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
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
5、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提示:
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
所以说“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义?
(提示:
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
《台阶》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3)《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4)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2、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
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
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
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1)开端:
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2)发展:
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3)高潮:
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4)结局:
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
理解人物形象;与《背影》比较分析。
(二)教学过程:
1、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
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
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
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
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
《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2、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
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3、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
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体会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
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
三、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
(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
“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文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四、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
(2)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
为什麽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不对劲。
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
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
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
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
(7)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
五、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父亲“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
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同学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加以引导: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
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
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
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
”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
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
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
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
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
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
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六、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
XX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
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
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
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七、说话延伸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八、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
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
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