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12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场经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场经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场经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场经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场经济》答案.docx

《《市场经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场经济》答案.docx

《市场经济》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15玉沙路复习资料

1、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经济资源的涵义P215

资源配置:

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

就是以一定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经济资源:

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分为两大类:

一是自然资源,,天然存在一切可以为人们利用的土地、矿藏、水和生物、环境;二是社会资源。

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信息等。

2、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P215

经济运行机制又称经济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方式极其运行机理。

资源配置方式:

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

3、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P215—216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和决定性条件P216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

社会分工,由于社会分工,生产者之间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由此产生了交换的必要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因为是不同的所有者,彼此要得到对方的产品,就只能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别人的产品

5、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P216—217

三个阶段:

萌生阶段、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

市场经济也有三种:

早期市场经济、近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

6、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217—218

现代市场经济是指有宏观调控或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包含十个方面的一般特征

1.生产要素商品化2.资源配置市场化3.企业行为自主化4.产权关系明晰化5.市场体系完善化6.交易过程规范化7.宏观调控间接化8.保障制度社会化9.经济管理法制化10.经济运行国际化

7、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P218-219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要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其中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规律。

8、市场机制及其积极作用和缺陷P219★

市场机制:

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它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使经济运行趋于均衡状态。

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一是以市场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二是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与流向,实现产需衔接;三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四是发挥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性和特殊性P219—2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基础的,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市场经济。

一般性主要包括:

一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二是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和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完善的市场体系,五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特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除了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特殊性。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P220-2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区别则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反映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五个主要环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构成。

11、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做好哪几方面工作?

P222-223

 

 

12.我国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P22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12、我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P224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

2.多种经济成分的长期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3.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4.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也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13、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趋势P224

1.所谓所有制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所有制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3.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和结构是从总体上来说的。

1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P225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关系的基础。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制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三是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不同地方、不同产业会有所区别。

15、社会主义的非公有制经济P226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满足全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生力军,必须继续毫不动摇鼓励、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6、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构成与基本特征P226-227

就是指市场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总和以及这些主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构成:

企业和个人

基本特征:

平等性、自主性、逐利性和自发性等四个特征。

17、产权的含义、特征、产权界定P227

产权是由社会或法律规定保护的一组财产权力,这些权力包括财产的占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

特征:

一是排他性,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

二是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三是产权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四是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五是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

产权界定是指通过法律明确

18、市场和市场体系的概念P228

市场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一切交易关系的总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

市场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全方位、互相依存的、开放的市场系统。

19、市场体系的功能P229

对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而言,市场体系的作用在于:

一是市场体系是实现各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是市场体系是各微观经济主体发挥和展示活力的舞台,三是市场体系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化的重要条件。

从宏观上看,市场体系的作用表现在:

一是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二是市场体系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条件。

20、劳动力市场含义、分类、特点及作用P229-230

劳动力市场是交换劳动力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和各类专业人员市场

特点:

一是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的长速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的范围是广泛的,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就业的人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与劳动力需求方洽谈和签约。

二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流动和 交换实现的。

三是劳动报酬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劳动者在供求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就业。

四是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劳动者犹豫原有的劳动技能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2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P231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在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设中,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

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

要注重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所有市场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信用最为基本行为准则。

要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行、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服务体系。

要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对于不守信用的任何市场主体给予必要的惩罚。

要逐步开放和建设信用服务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22、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P232-233

按照SNA来划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形成各个要素所有制的收入,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劳动收入,指劳动者付出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二是资本收入,指资本所有者通过借出资本而获得的利息,三是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租金收入,四是技术、专利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收入,五是管理者报酬。

通过市场机制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不一样能完全符合国家、社会的普遍利益和意愿,政府处于控制收入差距、行使社会管理者只能、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需要的考虑,会采用征税、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最终被分割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分别占有的三部分。

2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内容、原因、意义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P233-234

 

24、理顺分配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P234-235

 

 

25、.社会保障制度含义、内容及功能P235-236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主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给予保障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包括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功能:

一是提供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三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26、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P236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

4.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范围、任务和目标P237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是间接调控,对象是市场,而不是企业。

2.宏观调控的范围是市场的主要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总体的供求关系,即通常所说的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努力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即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总量平衡是结构平衡的前提,结构平衡是总量平衡的基础。

在宏观调控中,不能把总量平衡和机构平衡割裂开来,必须结合进行

3.宏观调控的任务:

一是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二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三是确保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四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8、宏观调控的基础环节、层次P237-238

实现社会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至关重要的是要抓住两个基本环节:

一是确定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合理调整产业机构。

宏观调控的层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应是分层调控体系。

其中,中央调控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制定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计划,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二是根据国力的可能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消费基金的增长速度,货币发行量和信贷总规模。

三是制定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四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适度倾斜、协调发展的原则,安排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把区域经济发展、部分经济发展同全国总体经济发展目标衔接起来;五是通过立法和必要的行政干预,打破地区封锁和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地方调控的主要内容:

一是根据国家的统一法律规定,进行地方性立法;二是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计划,三是从地区优势出发,制定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衔接的地区产业政策及其试试细则。

四是根据本地区经济运行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

五是完善地区监督检查体系,保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等。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P238

  宏观调控手段是指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工具。

主要是指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P239

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和 行为准则,它通过各种调控手段的具体运行而体现。

宏观调控政策是一个体系,其中最基本的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运用财政调节手段以促进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原则及措施。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规定和实现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是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主要包括:

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和财政投资。

财政政策按其在社会总供求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收入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压缩财政支出和 增加财政收入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各种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的原则和措施。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

货币政策按其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31、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P240-241

宏观调控体系就是由政府制定的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执行这些政策所采用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计划任务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601985机整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当前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推动科技进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财税体制。

二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健全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三是推进国家规划改革,完善国家规划体系,使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地方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3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联系与区别P242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

经济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数量的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经济质量的提高。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数量上的变化和增加,即指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增长。

经济增长包含在经济发展之中,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物质保障。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区别:

经济增长只是指一国经济更多的产出,其增长程度仅仅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以及他们的人均值的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进展,其发展程度需要用能反映这种变化的综合性指标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内容较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在质和量的统一中更注重经济质态的升级和优化。

虽然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一切经济增长都能带来经济发展。

3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P242-243

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4、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及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P243

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

但是还要看到,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的。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

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35、城市化发展(也叫城镇化发展)P243-244

城市化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

解决农村问题,必须统筹城乡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化,相应地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民人数,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逐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

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我国的城镇化要实行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36、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含义、划分方法、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性、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概念及特点)P246

3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P247-248

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P248-249

对外经济开放,是把一个国家的经济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作为世界经济运动的一个部分,鼓励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或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达到本国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本国经济的高效发展。

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政策保障。

一是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对外开放意味着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商品和生产要素方面保持广泛的联系。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出过节形成国际分工,由此形成世界市场。

当世界市场形成以后,一国生产力的发展就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依赖性,离开了世界市场生产力就很难得到迅速发展。

二是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这是因为,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社会分工发展过程,社会分工必然走向国际分工,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走向不断开放。

二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要求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资源配置。

任何一个国家,总是存在一些资源丰富,而另一些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就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通过国际市场实现优化配置。

三是在市场经济中,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以不断开放的市场为条件。

三是对外开放是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说:

一是实行对外开放,同国外进行交流,互通有无,调节余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二是实行对外开放,可以使我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

三是实行对外开放,可以使我国获得后发性利益。

实行对外开放,尽量利用国外已有的成果,以较小的代价引进国外技术,可以避免开发过程,节约时间,节约费用,在较短的时期内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国外的科学管理方法也可供我们借鉴。

这将大大加快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使我国获得后发性利益。

四是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求得进步。

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对外贸易含义、战略,我国不能单纯采用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征)P249-250

1.对外贸易

含义:

对外贸易是国家之间的商品流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的商品交换活动,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一国每年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成为贸易平衡;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外贸顺差;如果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外贸逆差。

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的最基本形式。

对外贸易战略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目标、方针和主要政策手段的总体构想。

发展中国家采用的对外贸易战略主要有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

我国不能单纯采用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

一是我国是经济落后的农业国,资本少,技术低,人均收入少,发展工业困难。

二是进口替代工业超出了一般工业消费品生产的范围时,投资品大豆需要进口,这会碰到外汇短缺的难题,使产业结构很难向高一级转化。

三是单纯的进口替代容易对国内生产保护过头,导致生产成本偏高,缺乏效率的企业普遍存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是出口产品在全部产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有的可以达到一半以上。

二是具有较强的创汇能力,外汇收支应平衡或平衡有余。

三是经济效益较高,换汇成本较低。

四是具有较强的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利用外资的能力。

五是体制和政策有利于出口贸易。

2.对外资金交流

3.对外技术交流

4.外对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5.发展国际旅游业

40、对外投资含义、作用P251

对外投资是向国外进行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