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071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7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某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XX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图件目录

01.区位分析图

02.资源分析图

03.市场定位图

04.空间结构规划图

05.重点项目布局图

06.旅游交通规划图

07.项目开发时序图

08.特色系统规划图一

09.特色系统规划图二

10.特色系统规划图三

11.星级酒店布局图

12.旅游线路规划图一

13.旅游线路规划图二

14.旅游线路规划图三

15.滨河新区规划图

16.贺兰山东麓旅游带规划图

17.黄河金岸旅游带规划图

18.银川市都市旅游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论

第一条规划范围和期限

(一)规划范围

XX市域全部行政区域,面积9579平方公里,包括所辖一市、两县、三区。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3年-2025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5年。

第二条规划编制背景

XX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兴工强市、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决定,从各个方面大力推进“两宜”城市建设。

XX旅游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观光旅游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下一阶段应前瞻性地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将旅游业向更高层次的休闲度假产业引导,推进XX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搞好各方面的配套建设,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XX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次规划将在这些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充分发挥XX区位、交通、经济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按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拓展产业功能,在新的旅游发展起点上进行科学谋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一)立足中国西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XX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并不完善,还不是一个旅游产业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XX市将服务业定位为“现代物流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以及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即“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因此,本次规划要立足于把XX规划建设成为中国西北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宁蒙陕甘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二)立足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中心城市功能的强化

XX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XX作为首府城市,在旅游方面的带动性不强、服务性不足。

因此,本次规划就是要特别研究以旅游休闲为主体的新型产业的发展,强化XX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

第四条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坚持以城市为主导、以人为本、创新创异、文化为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多元化组合优势等五个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依据

(一)国际相关规章

《关于保护景观和遗产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1962)、《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1964)、《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1972)、《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1972)、《世界自然宪章》(1982)、《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1990)、《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1995)、《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1995)。

(二)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2007)、《风景区管理条例》(国务院)(1995)、《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200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物局)(2006)。

(三)国家标准规范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建设部)(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9)、《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旅游局)(2003)、《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国家旅游局)(2003)。

(四)区域规划、资料依据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10年)、《宁夏沿黄城市带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0)》、《XX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8-202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XX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2010年)、《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年)、《XX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0年)、《XX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2010年)、《XX市服务业总体规划》、《XX市志》、《XX年鉴》(2009年)。

第二章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第六条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一)审势而行,把握形势

国家战略,西部第二轮大开发:

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XX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宁夏提出建设“三大中心”,即中国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的经贸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穆斯林金融中心;搭建“五大平台”,即建设综合性的世界穆斯林文化城、承办中(宁夏)阿论坛、建设世界穆斯林商品贸易中心和综合保税区、组建国家人才和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一座穆斯林大厦;创建“一个目的地”,即将宁夏打造成面向穆斯林世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政策惠及,凸显“宁夏速度”: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宁夏紧抓新的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宁夏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43亿元,是2005年的2.7倍。

地缘优势,对接中东部:

从地理位置看,宁夏位于西部各省区的东部地带,近邻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以XX为核心的“宁夏沿黄经济区”正在发挥整体竞争力,将宁夏带入下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二)度势而思,认清区情

区域特征:

一是地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四季分明;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广大西部地区推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三是区域内城市化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四是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极具震撼力,但丰富度略显不足。

区情特点:

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面积较小,行政管理和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这成为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快速形成城市群合力的基础条件;二是宁夏是资源大省,更拥有中国“生态盆景”之称;三是宁夏位于西部各省区的东部地带,这为宁夏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地缘基础。

(三)谋势而为,加快发展

与周边地市构建区域经济圈,发挥XX市的中心带动作用。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全面展开沿黄城市带建设成为宁夏自治区的重点工作,要以金岸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水系为主线,点轴发展、线面结合,突出新特色、塑造新形象。

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加快同城步伐,打造以XX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四个地级市为次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

第七条城市化发展背景分析

(一)XX城市“集聚力”分析

一方面,城市化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宁夏自治区经济发展、快速提高区域竞争力和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财富集聚的“巨大瓶颈”,没有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宁夏的经济将最终失去载体和动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宁夏现阶段现实的选择;另一方面,从全国版图上看XX,以XX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只有XX是省会城市,XX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逐渐显现,宁夏自治区和XX市决策者在历史转折关头,作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建设大XX”的战略部署。

(二)XX城市“辐射力”分析

XX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自然成为沿黄城市带的中心和龙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其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第八条区位条件分析

XX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是宁蒙陕甘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九条交通条件分析

XX市是中国西部的南北交通要冲和东西交通的门户。

目前,XX市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

4条国道和4条省道从境内穿越,XX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在XX汇聚贯通,XX河东机场是国家4D级现代化机场。

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使XX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已初现规模。

第十条历史文脉分析

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文化多元、特色鲜明是XX历史文化的特点。

XX拥有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湖城,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XX”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了“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

第十一条XX跨越式发展路径选择

以工业为龙头:

在XX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大亮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核心,加大投资力度,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工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进作用。

以文化为内涵:

挖掘文化根基,理顺文化脉络,找准优势文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XX在未来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和必由之路。

以生态为依托:

在新一轮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过程中,XX市正在全力打造“塞上湖城”,营造“绿色XX”。

因此,在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需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以旅游为突破口:

首先,发展旅游业是XX实现科学发展的最佳途径。

发展旅游业,既可以解决民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为XX市工业发展提供减排的空间,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加快推进XX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再次,发展旅游业是发挥XX比较优势实现两宜城市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XX的优势产业是第三产业,巩固XX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必须靠第三产业,XX打造“两宜”城市的核心在于发展第三产业。

而旅游产业因为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必然成为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因此说旅游产业必将成为XX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优先突破口。

第三章XX旅游发展的总体判断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阶段分析

XX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

XX旅游正面临着第二次快速发展的关键历史机遇时期,旅游相关产业要素急需提升完善。

XX旅游处在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转型为增长方式转型,由“简单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型;第二个转型为旅游产品转型,由“传统观光旅游”向“运动休闲度假”的转型;第三个转型为旅游产业转型,由“景区门票经济”向“目的地产业经济”转型;第四个转型为竞争关系转型,由“区域竞争关系”向“区域合作关系”的转型。

第十三条主要成绩

1、明确旅游发展思路,逐步深化运动休闲作为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XX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做出了建设“旅游目的地”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推动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旅游业呈现出逐年加快的增长态势。

2、扎实推进旅游产品项目建设,初步实现了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要素的配套。

截止2010年,全市国家A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有18家,2011年1月,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被正式授予5A级景区。

全市共有旅行社59家,星级酒店35家,住宿接待床位达到8000余张,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19家,旅游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

3、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客源空间逐步从周边市场向中远程市场扩展,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

截止2010年,XX旅游接待客源地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外省游客占国内游客的比例达到59.3%,来自华北地区的游客比例占16.6%,华东游客占8.2%;北京、上海、广州、山东、山西、四川等成为XX旅游的重要客源地;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4000人,增速高达30%以上。

4、招商引资向纵深推进。

XX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有限资金发展重点项目,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开发XX旅游资源的热情,通过加大招商引资,使得国内外民营资本已成为XX市旅游投资的主体。

5、开展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接待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近几年XX市以各级旅游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导游人员、服务人员为重点,大力开展了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了XX旅游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十四条存在问题

1、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

XX的旅游业发展存在城市个性、旅游主题、主打文化三者均不明确的问题。

2、旅游业地位不突出,投入不足,市场主体弱小。

XX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分配、政策倾斜、财政资金支持等方面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缺乏龙头带动企业,产业竞争力不足。

3、旅游核心吸引物竞争力不足。

对核心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与整合不够,现有旅游景区无论在体量、知名度、综合效益等方面都与国内知名景区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力推的西夏文化、回乡文化、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其辐射力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

4、旅游目的地功能未能体现。

XX城区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目前只起到了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而城区本身应该承担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没能体现,也没有相应的旅游产品和设施做支撑。

5、旅游淡季“半年闲”问题未突破。

因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导致XX旅游客观上存在“半年闲”的问题难以突破,旅游季节性明显。

6、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畅,全社会办旅游的氛围不浓。

重点旅游景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社会各阶层对发展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全社会办旅游的氛围不浓。

第十五条旅游资源评价

(一)资源类型分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下简称《标准》)中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体系,对照本次考察和收集到的资料,XX市拥有8大主类旅游资源中的7个主类,主类旅游资源覆盖率87.5%,在31个亚类中拥有17种,占所有旅游资源亚类的54.8%。

表3-1XX旅游资源主要类型数量比例统计

主类名称

资源单体数量(个)

所占比率(%)

A地文景观

9

7.6

B水域风光

17

14.4

C生物景观

1

0.8

E遗址遗迹

12

10.2

F建筑与设施

60

50.8

G旅游商品

11

9.3

H人文活动

8

6.8

共计

118

100

(二)分布特征分析

XX旅游资源空间上呈五大集聚区:

即贺兰山东麓西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集聚区、都市人文旅游资源集聚区、黄河沿岸湿地风光与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永宁回乡风情旅游资源集聚区、灵武人文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区。

(三)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从总体看XX旅游资源中五级旅游资源4处,分别是: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阅海湿地公园和贺兰山岩画,占资源总数的3.2%;四级旅游资源7处,占资源总数的5.6%;三级旅游资源22处,占资源总数的17.6%;三级以下的旅游资源92处,占资源总数的73.6%。

(四)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以西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享性。

2、以黄河、贺兰山为核心的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3、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聚,便于大规模开发。

4、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资源开发导向分析

1、山岳、湿地等生态旅游资源是XX旅游开发的重点。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提升和展示是旅游开发的核心。

3、多层面旅游资源的组合开发是XX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4、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XX旅游开发的前提和保证。

第十六条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1、发展态势。

XX市作为宁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相对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吸引了绝大多数宁夏入境游客,入境人数与外汇收入持续增长。

2、客源结构。

XX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

3、动机构成。

与周边省区比较,XX入境游客以公务、商务、会议等为主,占市场份额的接近60%,而以观光为主的游客则不足30%,其他不足10%。

4、消费状况。

入境旅游者在XX的停留时间短,日均消费水平不高。

第十七条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发展态势。

2001-2009年,XX市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国内游客量329.8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3亿元,是2001年国内游客人数的1.85倍,是2001年国内旅游收入的4.6倍。

2、客源结构。

XX国内旅游市场中近程客源比例较高,除本自治区内游客外,周边省份内蒙古、甘肃、陕西入XX旅游的游客比重较高。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主要客源输出地的游客占有较大比重。

3、动机构成。

抽样调查表明,来XX旅游的目的日趋多元化,观光休闲仍占绝对优势,商务度假、会议旅游、探亲访友占较大比重。

多功能的健康休闲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4、出游方式。

近年来,XX市国内游客中散客比例不断提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出行的游客比例较高,自驾游市场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

5、旅游消费。

XX市国内游客消费水平较国内旅游强市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随着XX旅游产品开发的逐渐成熟,国内游客消费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6、季节波动性。

因为气候原因,XX国内旅游呈现很强的季节波动特征。

国内游客集中分布在5到10月份,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游客量较低。

第十八条客源市场定位

(一)国内市场定位

1、核心市场。

自治区内及陕甘蒙周边市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

2、拓展市场。

重点拓展国内高潜力出游圈,主要包括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

3、机会市场。

国内其他地区。

(二)入境市场定位

1、核心市场。

中东阿拉伯国家、东南亚穆斯林国家、港澳台。

2、拓展市场。

东南亚、日韩、欧美。

3、机会市场。

其他国家与地区。

第十九条市场规模预测

(一)游客规模预测

2015年国内外游客将达到852.8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24万人次。

2020年国内外游客将达到1555.2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97人次。

2025年国内外游客将达到2015.5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97人次。

(二)综合收入预测

2015年国内游客人均消费达1156.4元,旅游综合收入达98.62亿元。

2020年国内游客人均消费达1512.5元,旅游综合收入达235.23亿元。

2025年国内游客人均消费达1858.2元,旅游综合收入达374.53亿元。

第二十条旅游发展SWOT分析

表3-2XX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表

XX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

旅游发展优势(S)

✧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文化类型多样;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区域旅游合作潜在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

XX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旅游发展态势好,知名度日益提升;

✧旅游投资热点,大型旅游项目逐渐落户,将构成新一轮发展的驱动力。

旅游发展劣势(W)

✧气候劣势形成“半年闲”;

✧旅游发展的观念制约,市场意识薄弱;

✧资源等级高而开发程度低;

✧旅游中心城市缺乏旅游服务功能;

✧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畅,事业经营性质,缺乏大型的旅游投资集团;

✧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仍有待出台。

旅游发展机遇(O)

✧西部第二轮大开发战略实施;

✧沿黄城市群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阿论坛在宁夏举办的历史机遇;

✧西北旅游业持续发展,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旅游发展挑战(T)

✧西北地区旅游地空间竞争,周边旅游地的兴起与同质旅游产品竞争;

✧本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旅游资源环境容量的制约;

✧旅游者需求多样化;

✧相对脆弱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第四章XX旅游发展定位与战略

第二十一条总体定位

XX市旅游发展总体定位为:

中国西北风情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及中国西北旅游的集散地

XX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西北河山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山、水、文化”高度复合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其具有不可多得的休闲度假环境。

面向世界,把XX塑造为中国西北风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二十二条区域目标定位

世界层级:

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中国层级:

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西北旅游集散地

宁夏层级:

宁夏旅游集散地、目的地、旅游中心城市,推动宁夏旅游全面崛起的战略抓手

第二十三条产业发展定位

根据XX市城市发展战略和旅游发展总体定位,将旅游产业定位为:

XX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XX市现代服务业的先锋产业。

第二十四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西北、放眼全国、面向世界,以“多彩的自然资源与回乡风情”为本底,以“文化休闲度假”为特色,以“回乡风情、贺兰山东麓、黄河金岸、西夏文化”为龙头,以“三主题六基地”为支撑的,中国西北风情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主题六基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经济目标

2011年国内外游客将达到462.59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44.85亿元;

2015年国内外游客将达到852.82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98.62亿元;

2020年国内外游客将达到1555.28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235.23亿元。

表4-1XX市旅游发展指标体系

年份

国内外旅游人数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

(亿元)

XX市GDP

(亿元)

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2010年

397.15

36.84

763.26

4.83%

2011年

462.59

44.85

854.85

5.25%

2015年

852.82

98.62

1345.12

7.33%

2020年

1555.28

235.23

2166.34

10.86%

(注:

①全市GDP以2010年为基数,2011-2015年增幅按年递增12%推算;2016-2020年增幅按年递增10%)。

2、社会目标

旅游业作为XX经济重要产业,在对国家和地方做出经济贡献的同时,也承担促进就业、消除城乡差距、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战略目标。

首先是通过XX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旅游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就业带动功能。

其次是通过XX环城市游憩带的建设,用城乡和谐互动的方式实现财富流动和再分配,使部分首府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城市购买力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通过旅游发展、环境改善,提高XX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品味,也提高外来游客在XX的旅游质量和生活质量。

3、品牌目标

积极确立“塞上湖城·回味XX”的旅游新形象。

依托XX“三大文化”优势,塑造享誉国内外市场的特色文化、商务、会展旅游品牌;依托打造黄河金岸和“两个最适宜城市”,塑造面向国内中远程市场的运动休闲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品牌;依托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塑造面向周边市场的休闲、娱乐、度假旅游品牌;依托塞上新天府的知名度,发展城市居民所喜爱的乡村游、健康游、养生度假游等旅游品牌。

到2015年,全市建成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2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