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601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的说课稿.doc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首先是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有了初步的数数和认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根据以上的3个目标,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

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

选择了“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进程的不断进行,我采用了“数学课件、数学卡片、直尺图、口算卡片”等直观教具。

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环节一:

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首先出示一个月饼盒,里面装有两个硬币,请同学来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并提问硬币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这里除了回顾数数的知识以外,也为引出课题做准备。

接着把硬币拿出来,再让同学猜一猜里面盒子里有什么。

这时学生肯定回答什么都没有,那什么都没有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正当大部分学生感到疑惑时,我及时引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并及时讲解:

有些同学说的很对,盒子里一个都没有,我们就用“0”来表示。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环节二:

探索新知,尝试练习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课件出示课本P29的猴子吃桃图。

引导:

盘子里有两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回答后,出示

(2)小猴子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有几个,用数字几来表示?

在指名回答后出示

(1)。

贪吃的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呢?

学生们都抢着回答:

没有了。

那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孩子们齐声回答:

“0”。

在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我要求孩子读出:

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表示一个也没有。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0来表示没有的例子,进一步理解0的含义。

这样设计教学,避免了过去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机械牵引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教师引导思考:

0还可以表示什么?

让学生拿出直尺,随之课件也出示直尺图,要求学生在尺子上找到“0”。

在找到“0”后,让其观察直尺上数的顺序,感知“0”是起点,在直尺的最左边。

提问:

从0开始往右看,0右边第一个数是几?

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数分别是几?

学生一一找出后,再比较0—5各数的大小。

这一环节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认识了0的第二个含义:

表示起点。

3、寻找“0”

“请你说说我们身边的0。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见到的0入手,带领孩子们去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0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学习“0”的写法

“0”像什么?

这个问题学生很乐意讨论:

0像鸭蛋、像气球、像月饼、像太阳等等,我及时补充:

说得真好,“0”呀,最像鸭蛋。

在孩子们对“0”的形状初步了解后,用课件播放“0”的书写过程,并及时讲解(0是一笔写成,顺序是从上到左,再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会合。

写0的笔画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出来的0略有倾斜,显得灵巧好看。

)让学生自己悄悄的在桌面上书空,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在田字格里书写,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的笔顺对不对。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然后,让学生指导我在黑板的田字格里正确书写0,将学生放在了主导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最后再让学生在书上描红写0,同桌互相评价。

最后给孩子们编了一首儿歌,(数字0,像鸭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5、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得数是0的减法。

课件呈现P29的小鸟图,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说出图意:

原来鸟窝里有3只小鸟,后来全飞走了,鸟窝里一只鸟也没有了。

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自主列出式子:

3—3=0。

学生列出算式后,为巩固理解我让大家再一同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并组织学生小结:

“两个一样的数相减,结果得0.”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

于是,我出示了几道题,让学生根据得出的结论来逆思维指导做题。

(2)有0参与运算的加减法。

课件呈现课本P29的青蛙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出图意:

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列出式子:

4+0=4.在学生再一次说出算式每个数的含义后,我帮助其小结出:

一个数加上0后,结果还是这个数。

学生根据得出的结论,很快就理解和完成了出示的练习题。

让学生思考:

5-0=?

一部分学生能快速的说出这个算式的答案,但为了孩子的理解更加深刻,我还是提供直观感知的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得出了结论:

一个数减去0后,结果也还是这个数。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原来教材中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然后,创设情境,用所学来的知识帮助学习伙伴解决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解疑的欲望。

最后,通过学习过程中所列出的算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环节三:

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

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

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例如:

做一做,让学生先伸出手指来比划,在指名回答,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排序题,发给学生卡片,通过摆一摆,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

最后还让同桌互相出题考一考,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我给出的题从浅到深,从直观感知到利用方法抽象思考,一步一步完成了梳理整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流线型地从认知到结论再到实践的过渡。

环境四:

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教学板书,直观简明,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有很强的概括性,使学生容易明白。

各位老师,这节课我通过以上的活动,有效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的说课就到这,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