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242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ocx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以及对外贸易地理进口方向;测算出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业的市场占有率、RCA指数、TC指数,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一直很弱或者说是根本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结论。

然后详细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例如政策性因素、生产技术因素、贸易环境因素等等。

最后提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绿色大豆生产、合理控制大豆进口等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Abstract:

Firstly,thisarticleanalysestheactualityofproductionandconsumption,thedirectionofforeigntradeaboutthesoybeanindustryinChina;computesthemarketshare,theRCAandTCindexaboutthesoybeanindustryinAmerica,Brazil,Argentinaetc.Itdrawsaconclusionthat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powerofChinesesoybeanindustryisveryfeeblenessorwecouldsaythereisnocompetitionpowerinoursoybeanindustryatallafterassessingandanalyzingthecompetitionpowerofours.Afterthat,thisarticleanalysesindetailthefactorswhicheffectandrestrictthesoybeanindustryinChina,suchasthepolicy,thetechniqueofproduction,thecircumstanceoftrade.Finally,thepaperputsforwardsomeproposalstoenhanc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powerofoursoybeanindustry,forinstance:

cultivatingthevarietyofsoybeanwithhighquantityandgoodquality;developingthenon-transgenicsoybean;controllingtheimportofsoybeanequitablyandsoon.

Keywords:

SoybeanIndustry;InternationalCompetitionPower;DirectionofForeignTrade

我国曾是世界大豆的最大出口国和生产国,总产量曾占世界的80%~90%以上,而现如今,中国大豆产业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我国在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等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我国大豆停滞不前的时候,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他保健功能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识。

在20世纪末短短的5年中,就召开了3次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专门研讨大豆对人体的各种保健效用及大豆产业的发展问题[1]。

在2005年5月11日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大豆食品发展论坛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术大会大豆食品分会成立大会”上,有关专家表示,科学的进步和科技先进推动“大豆食品热”,面对全球大豆食品产业的加速发展,作为大豆的故乡,我们应该科学地重新认知自然赋予人类的大豆的巨大价值[2]。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大类:

一类是世界大豆贸易的研究。

我国学者陈应志(2004年)主要分析了世界大豆的生产及贸易情况,并指出世界大豆生产和贸易的总体格局是:

面积稳步增加、单产趋于平稳、总产量显著提高、贸易日趋活跃;第二大类是研究中国大豆生产、消费及进出口状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豆问题研究》课题组从大豆的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研究了大豆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农业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基本情况;第三大类是中国大豆的竞争优势分析。

周应恒、邹林刚(2005年)在对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实施差别化策略带来可观的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培养起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

而利用竞争力指数分析大豆产业仍然是空白。

本文则通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贸易竞争指数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可行性方案,从而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

大豆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

在20世纪40~50年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然而,从1996年开始,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且进口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

1996年~2005年的10年中,进口量增长了24倍。

现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3]。

1.1世界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

大豆由于它丰富的营养,是人类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又是动物的重要饲料,所以世界各国对大豆的需求具有普遍性[4]。

大豆生产遍及世界,其中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种植面积最大。

2003年世界大豆的收获面积达到8369.5万公顷,产量达到18923.4万吨[5]。

多年来,世界大豆产量一直居各类油料作物之首。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美国,其次是巴西、阿根廷和中国。

由表一可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近一半,出口量占世界的70%。

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生产和出口上仅次于美国。

而我国的大豆产量则一直居于第四位,且产量较为平稳。

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国有中国、欧盟、日本、南韩、墨西哥、德国等。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世界大豆的总进口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欧共体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地区,每年进口大豆1400万吨左右。

亚太地区是仅次于欧共体的第二大豆市场。

表1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表单位:

万吨

年份

美国

巴西

阿根廷

中国

合计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5917

6478

7318

7460

7222

7506

7867

7482

6678

8501

8282

2568

2316

2639

3131

3099

3273

3906

4277

5202

4979

5020

1244

1120

1950

2000

2120

2600

3000

3550

3300

3650

3900

1351

1323

1474

1515

1425

1541

1541

1651

1650

1760

1690

11080

11237

13381

14106

13866

14920

16314

16960

16830

18890

18892

数据来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1.2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

1.2.1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

1.2.1.1生产现状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几乎遍及全国,常年种植面积最大,占粮食耕地面积的8%~10%,位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并且我国种植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

在油料作物中,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60%。

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分布:

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山东,西至新疆。

现阶段主要产区有:

东北三省、黄淮海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北大豆产区为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45%~5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直到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945.4万公顷,产量达1530.7万吨,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1%和47%。

1994/1995年度产量创记录地达到1600万吨,随后几年,大豆生产量徘徊不前,2002年开始出现较大增长,2005年达1690万吨。

1.2.1.2消费现状

从大豆的消费结构看,我国大豆消费需求主要包括压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种用及出口等方面。

2000年,大豆消费总量是2415.9万吨,其中榨油消费量为1670.2万吨,占总消费量的68.5%;食用和工业用大豆消费量则占消费总量的27.9%,种用及消费量仅占3.6%。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首先是大豆压榨需求增幅极大,主要是因为国内对豆油、豆粕的需求出现持续快速增长。

其次,大豆的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也一直稳步增长。

2我国大豆产业的对外贸易地理进口方向

从近几年进口大豆的来源看,美国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其次是阿根廷与巴西。

2001年6月6日国家出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理》以后,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发生转移。

由表二可知,美国的部分进口市场份额开始转移到阿根廷和巴西,进口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份额由2001年的41.08%降低到39.98%,但相比之下美国仍然保持着我国大豆第一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到2003年,巴西超过阿根廷成为我国大豆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大豆进口总量的31.19%,阿根廷占28.76%,加拿大居第四位,占0.065%。

表2我国大豆的对外贸易地理进口方向单位:

%

2

阿根廷

36.02

24.52

28.76

巴西

22.67

34.55

31.19

加拿大

0.12

0.11

0.065

美国

41.08

40.82

39.98

数据来源:

《2004年中国商务年鉴》;由作者计算得出

伴随着世界大豆的快速发展,大豆贸易量也不断扩大。

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改革初获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导致大豆需求量快速增长。

尽管供应量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由于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缺口还是逐渐显露了出来。

终于在1996年,跃过了临界点,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图1我国大豆历年进出口量单位:

万吨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由图1可知,自1996年开始,我国大豆进出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由1993年的10万吨进口量增长到2005年的2659万吨,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我国大豆的出口量基本是在平稳中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3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3.1国际市场占有率

在国际市场上,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来判定。

故可以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进行比较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相同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

MSij=Xij/Xwj

(1)

(1)式中:

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1961年我国大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比较高,为10.4%,但此后一直在波动中下降。

如表三所示,美国大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但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巴西大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阿根廷大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而我国MS值一直低于1%。

说明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很弱。

表3大豆主产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

%

1996

1997

1998

1999

2

2003

2004

美国

74.97

66.13

54.01

59.55

57.77

52.48

52.20

50.95

42.97

巴西

10.23

21.61

24.05

20.82

23.79

26.24

28.15

27.54

34.64

阿根廷

5.91

1.28

7.19

6.68

8.44

11.98

10.39

11.81

11.17

中国

0.67

0.66

0.70

0.81

0.70

0.74

0.71

0.56

0.93

数据来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由作者计算得出

3.2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SpecializationCoefficient,TSC),或称为净出口指数法(NetExports,NX),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简单的度量指数,其基本公式为:

NXij=(Xij-Mij)/(Xij+Mij)

(2)

(2)公式中,NX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出口值;M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进口值。

如果NXij的值大于0,则表示i国是j种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这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如果NXij的值小于0,则表明i国为第j种产品的净进口国,i国的第j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绝对值较大,劣势越大。

贸易竞争指数的数值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

表4大豆主产国的贸易竞争指数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

2003

2004

美国

0.99

0.99

0.98

0.98

0.99

0.99

0.99

1.00

0.99

0.99

巴西

0.60

0.59

0.64

0.84

0.88

0.87

0.90

0.88

0.89

0.96

阿根廷

1.00

1.00

-0.22

0.68

0.81

0.89

0.91

0.92

0.91

0.84

中国

0.12

-0.71

-0.88

-0.90

-0.91

-0.96

-0.96

-0.95

-0.97

-0.97

数据来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由作者计算得出

由表四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维持在1左右,这说明美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很强。

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贸易竞争指数变化幅度不大。

而我国大豆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从1996年起变为负数且一直呈递减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可以说已经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3.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Ballassa)于1965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又称作相对出口绩效(RelativeExportPerformance,REP)指数,指一国某产品在全世界该产品中的份额与该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总出口中的份额的比率[6]。

用公式表示为:

RCAij=(Xij/Xit)/(Xwj/Xwt)。

(3)

在公式(3)中,RCAij表示i国第j种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ij>0);Xij表示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值;Xit表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值;Xwj表示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总值;Xwt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大于1,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在世界经济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若RCA指数大于0.8小于1.25,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为平均的竞争优势;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或者可以说是不具有竞争优势;若RCA指数大于0小于1,则表示该国该产品具有比较劣势,其数值越是偏离1,越是接近于0,比较劣势越明显。

由表5可以看出,大豆主产国之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大小差距很大,总体来说,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大豆生产具有强显示比较优势;美国基本处于世界第三位的水平(1997年为第二位),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为稳定,变化幅度较小;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小于0.8,这说明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较弱,或者可以说是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表5大豆主产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6

1997

1998

1999

2

2003

2004

美国

6.66

5.45

4.5

5.08

4.86

4.41

4.76

5

4.82

巴西

11.84

23.14

26.59

25.52

28.27

27.54

29.55

26.68

33.40

阿根廷

12.86

2.74

15.37

16.85

20.99

27.5

25.66

28.29

29.83

中国

0.24

0.2

0.21

0.24

0.18

0.17

0.14

0.09

0.14

数据来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由作者计算得出

4影响和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4.1政策性因素

4.1.1国家长期不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

历史上大豆曾列入合同定购的范围,但数量逐步减少。

1949年建国以来,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大豆种植,把大豆只作为小作物对待,国家在水利设施、农田基本建设、大豆基础研究和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和技术推广方面投入很少[7]。

4.1.2受追求粮食高产政策影响,农民对大豆重视不够

大豆种植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大豆大多种在地力较差地块,缺乏灌溉条件,不少地区还存在不施肥,栽培管理粗放的现象;农民基本靠天吃饭,依赖自留种子,混种混收,造成了品种混杂和退化,产量低下。

4.1.3在价格形成上风险大

在对大豆主产国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世界大豆平均价格低于我国国内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国家对大豆种植提供了大量的补贴。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给予豆农每吨37美元的补贴,年补贴总额达25亿美元,相当于大豆年产值的25%。

这种情况,要通过我国农民与之抗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平的。

以1998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标志,大豆退出了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

但由于此后出现了粮食供大于求的新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

为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大豆便成为没有政府支持的品种,完全由农民自己承担市场风险。

这种政策意味着农民种植玉米和水稻的收益高而风险小,种植大豆的收益低而风险大。

由此进一步引导了农民多种玉米和稻谷,而不是种植国内不能满足需求的大豆。

我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位退居为继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巨大的供给缺口主要靠进口弥补。

但值得严重关切的动态是,尽管1996年以来国外大豆的大量进口补充了国内的需求,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没有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农民没有得到市场供不应求、应当扩大种植面积的信号,所以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没有增加。

其中深刻的背景,是跨国公司居间操纵,使价格变化不能真实反映国内大豆需求量激增的影响。

事实上,大量进口大豆已经和正在导致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猛跌,大豆主产区大豆滞销,库存压力加大,“金豆子”变成“愁豆子”,农民出现“卖豆难”问题。

如果进口和积压并存的局面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造成我国大豆种植业萎缩,不利于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8]。

4.2大豆的生产缺乏成本比较优势

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农产品必须具有竞争力。

竞争力最终由单位产品的成本所决定,即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

而中国的大豆生产成本高,在价格上处于劣势[9]。

我国大豆生产总成本目前在1500~1700元/吨,而美国等主要出口国生产总成本在1400~1500元/吨,二者相差20%~30%[3]。

造成我国大豆成本高的主要因素:

一是中国大豆单产水平低,是制约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豆单产水平不仅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国产大豆的间接生产费用高。

在大豆总成本构成中,美国大豆直接(物质)生产费用所占的比例为70%左右,间接(可变)生产费用占30%左右,而我国大豆直接生产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约为60%,间接生产费用约占40%,在直接生产费用相近的情况下,间接生产费用的提高自然会造成总生产费用的增加。

4.3大豆贸易环境不佳,大豆进口无配额制

4.3.1我国的大豆生产营销体系难以保证大豆的质量

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生产的大豆相比较,中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更适合加工成传统的大豆食品,也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豆粕。

但是,中国大豆的含油率相对较低,因而出油率低。

美国大豆的出油率一般为19%,中国大豆的出油率一般为15%,相差4%。

由于豆油价格高于豆粕价格,榨油厂加工进口大豆的利润明显高于加工国产大豆的。

而且,国内的大豆收购单位通常从不同的农户处收购大豆,品种混杂,难以保证质量。

因此,造成许多大豆榨油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新型榨油企业宁可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大豆而不愿意购买国产大豆的局面。

另外,从大豆的流通环节看,“物流”不畅,也影响大豆的贸易。

上海的一位商人说到,在国内市场购买大豆3个月才能交货,且掺杂使假严重。

相比之下,买主在支付10%的保证金后18天~25天内便可拿到从海外购买的大豆,而且还无需担心质量问题[10]。

4.3.2大豆进口无配额限制

大豆制品主要有豆油和豆粕,其中豆油加工量大,约为大豆供给量的60%,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1]。

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产品,我国一直处于净出口豆粕的地位,大约平均每年出口40~100万吨,是世界上的主要出口国。

由于豆粕是优良的饲料原料,一方面,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产生了对豆粕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是世界第四豆粕生产国,但豆粕的产量和价格均不能适应国内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这就刺激了豆粕产品的进口,使进口形式在1996年发生了重大转折,由豆粕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我国一直是豆油的净进口国。

1993年油料市场开放以后,国内油脂供应不足,价格急剧上升,进口大豆迅速增加。

自1994年以后,由于国内植物油市场的供需缺口加大,我国豆油的净进口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豆油走私也很猖獗,1998年以后,由于打击走私力度的加强,走私豆油的进口量有所减少。

我国从1996年起放开了大豆和豆粕的国际贸易。

因此,从1996年起开始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对国内的大豆生产和榨油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另外,我国加入WTO后,对与大豆争地的竞争作物玉米的进口实施关税配额制度。

在配额内的进口给予低关税,配额量外的进口给予高关税。

但对大豆和豆粕的进口没有关税配额保护,大豆只有3%的关税和13%的进口1:

1增值税保护。

豆粕的进口关税为5%。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对国内大豆价格具有封顶作用,即使“农民惜售”,也无法抬高大豆国内的市场价格。

5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5.1提高对振兴大豆产业的认识

大豆是我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要改变把大豆作为小杂粮的错误认识,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