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50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docx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

(含新增和修订部分)

目录

2021版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 1

(含新增和修订部分) 1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6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

(一)知识与技能 9

(二)过程与方法 10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0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2

一、科学探究 14

(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4

(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5

(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7

(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8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20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22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24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5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27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28

(二)微粒构成物质 29

(三)认识化学元素 30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31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31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2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33

(三)质量守恒定律 34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35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36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38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39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4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2

一、教学建议 42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42

(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45

(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47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8

二、评价建议 52

(一)评价目标的确定 53

(二)评价方式的选择 54

(三)评价标准的制订 61

(四)评价工作的实施 63

(五)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6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7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67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69

(三)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70

(四)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 72

(六)采用生动多样的虽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 75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6

(一)加强化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 76

(二)提倡因地制宣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 77

(三)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 77

(四)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78

(五)及时总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经验 78

(六)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 79

(七)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 80

(八)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环境 80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应体现基础性。

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

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标准包括前言、课程且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十部分。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并据此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课程实施建议。

3.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

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规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4.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舍的内容及要求。

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化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5.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相关主题中设置“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

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进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采用一系列词语来描述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这些问语中有的是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有的是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

其中,认知性目标主要涉及比较具体的知识内容,体验性目标主要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

(见附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

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舍、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话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祛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阿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

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单元)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认识化学元素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开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合的探究活动。

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