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docx
《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六年级美术教案
《巧置换》教案
教
材
分
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公民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在培养新人才的任务中更是责无旁贷。
本课的《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等进行对换,或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德国艺术家冈特_兰堡的《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将一片昭示着生命的绿叶的边缘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以它特有的视觉形象,使人耳目一新,很好地突出了环保的主题。
《精神食粮》和《自然之风》同样是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
教
学
目
标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
学
重
点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意识。
教
学
难
点
巧妙置换的异常组合形式,巧妙的构思深化要传达的主题。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
学
用
具
图片、彩笔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是打开学生创作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
因此在上课时,要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多鼓励学生创新,和学生一道创新。
二、创意培养
进行图形创意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重点,以此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
从教材上的作品范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是怎样将事物巧妙地进行置换的?
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置换有哪些方法等。
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对置换这一表现形式、方法、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补充一些以置换为主要创作手段的招贴设计作品让学生欣赏,丰富他们的创作素材,拓展他们的创作思路。
使学生认识到置换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要想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寓意,就要学会开动脑筋,做到巧妙创意。
三、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是教学的关键。
采取“先放后收”的办法,由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想法多。
围绕教材《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作品,启发学生,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
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在此基础上再“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讨论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也可采取“同题异构”的方法,出示一些主题,例如:
“异想天开”、“请珍爱我们的地球”等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去展开想象,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们听,看看谁的想法最独特,谁最有创意。
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会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备注
四、当堂制作
本课的创作可独立完成,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以手绘为主,还可以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同学还可借助电脑进行创作。
在学生进行创作中,要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较好的想法要予以鼓励和肯定。
学生作业完成之。
五、展示互评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六、课堂小结
学生的创意思维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在思想上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练习,加大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类似图形创意的课业不仅可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很有效的。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新机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提高学生对高智能机器设计的意识;培养学生对设计新机器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图片欣赏了解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现在计算机的高速运转等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创作带来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进步发展创新的时代,那么,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图片,认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学生回答:
我知道了古时候的科技很不发达,人们记事在绳子上。
随着时间的前进,社会越来越进步了。
2、教师提问:
通过欣赏,你都知道了什么?
3、教师小结并揭题:
的确,先进的机器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节省人力资源。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设计的新机器》。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自由发言具体说。
2、欣赏学生设计的新机器,教师启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明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张设计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生欣赏,交流意见,发现这些新机器的独到之处。
3、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你想不想设计一个先进的新机器?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说一说?
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与补充建议。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如:
我想设计一支智能笔,它能帮我纠正错别字、坐姿、英语发音,还可以听音乐等。
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提出作业要求:
1、功能新、多
2、造型美观
3、画面饱满、色彩丰富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灯造型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台灯的设计内涵。
通过对古今台灯的初步了解,学习浅显的台灯的设计方法。
通过参与台灯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热爱生活的态度,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学习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观察、探究、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台灯的设计美、造型美。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内容并不陌生,美术课堂的行为习惯较好。
创新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比较强。
他们喜欢上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因为这个领域可以应用新奇的材料,大胆发挥想象,充分动手实践。
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在玩中学,过瘾”,学生在以前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对于画设计稿并不陌生。
教学方式:
体验式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其它教学形式为辅。
努力营造一种科学严谨的设计态度,使
课堂教学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设计理念下进行开放式的体验过程。
在不同环节采用启发,示范,交流评书等方式提升对台灯的全面认识,曾强对生活用品的关注程度,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技术及用具准备:
1、技术准备: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创设教学情景、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作灵感,提高课堂效率。
2、用具准备:
美术书、8开画纸、示范作品、绘图铅笔、水彩笔、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台灯在造型、结构和材料上的变化。
根据不同时代的台灯的设计理念的变化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完成一个台灯的设计草图。
2、运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对比与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赏析的思维习惯。
3、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培养善于创造的思维,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古今台灯的图片,初步了解台灯在造型、结构和材料上的变化,学习浅显的设计台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外观新颖,造型独特的台灯,绘制成设计草图。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的灯具导入
请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常见照明用具。
从中导入到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台灯的设计》。
对于高年级学生这种导入方法很直接,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欢乐,造型别致的灯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
广泛接触、积累人文知识的习惯的培养同时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解
1、明确结构,通晓古今
播放典型台灯的图片,分析台灯是由哪几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台灯是由:
灯罩、灯杆、灯座这几部分组成的。
明确了结构之后学生就容易区分台灯与其他照明灯具的不同了。
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古代优秀的台灯作品《鹤鸟衔杯》商代,距今3000多年前的台灯,观看优美的外形设计。
《长信宫灯》西汉,距今两千多年。
这两张图片对比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在设计理念上发生了那些转变?
学生思考教师小结,设计更人性化,科技含量更高,非常环保,造型更加优美,材料奢华。
接着欣赏现代台灯,从材料、外形、功能等方面欣赏。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感知古今台灯在材料,外形,功能和设计思想的改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赏析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在正确的描述、分析、解释的过程中产生对台灯的设计兴趣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欲望。
体现善于观察和尚系的习惯。
2、深入学习,自主探究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通过看书分析解决灯杆,灯座,灯罩的功能和作用。
站在使用者或消费者的角度思考设计要从什么角度出发?
学生讨论,提升设计理念,明确设计思路要从生活中来,有需求才有市场。
而现代设计更是倡导绿色消费,环保理念,物美价廉等理念进行设计的。
通过看书及欣赏图片总结设计方法:
借形联想法,启发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形象或大自然中常见的形象,进行联想设计造型。
让学生相互的说一说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喜好,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环境需要,设计一款什么样的台灯?
设计意图:
这种语言的描述是思维建构的立体空间的展现,是形象思维的再现,是灵感思维的发源地,是创造思维的基础。
3、示范引领,启发构思
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设计思想与消费需求的理念进行综合构思,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生活的需求设计一款独特的台灯。
教师示范,从构思,到构图,从落笔到结构,从功能到外形,综合的思考,边讲述边示范,尤其针对比较不好表现的细节,如材料,部分功能,还有透视关系等,看看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设计意图:
直观的演示加上详细地讲解,学生豁然开朗,明确了设计的全过程,突破的本课的教学难点,之后在欣赏一些其他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创作火花被点燃。
(三)艺术实践
出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启发学生构思,提出实践内容:
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计一款台灯。
实践要求:
a设计一盏造型美观简洁、独特、实用的台灯。
b设计图上要标明大概的尺寸数据。
c对特殊功能要做适当的文字说明。
设计意图:
有了明确的要求:
学生便可以展开思维,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
(四)教师辅导
(1)观察学生是否坐姿端正。
(2)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观察整体思考的学习习惯。
(3)设计思路是否独特.
设计意图:
整体观察的习惯、个性体现的习惯、作画行为规范的习惯。
(五)作品展示
以小组推荐的方式,每组推选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明。
设计意图:
运用美术语言、美术术语的习惯培养,加深对本节课知识重难点理解的过程性体现。
教学反思:
《缝缝绣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缝绣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实际的缝绣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找同学说一说自己服饰上的图案都什么,这些图案制作上有什么不同?
(有粘贴的、有印染的、有绘画的、有刺绣的)
二、欣赏民间传统刺绣
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
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
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2、用了哪些针法。
四、学生制作
1、自由想象,为自己的小手帕设计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图案。
2、整体考虑布的运用,把图案绣在恰当的位置上。
五、作品交流
1、选出自己喜欢的绣品,并说出理由。
2、介绍自己的绣品和自己的收获。
3、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缝绣工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光的艺术 》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认识与理解材料透光性强弱特点,合理的运用材料和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能力领域:
通过自主的探索及实验,掌握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领域:
养成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示范教具;与学生交流并布置材料收集工作。
教学重难点:
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美轮美奂的美术作品。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美术课是一门十分特别的课,能激发创作的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
在这里,我们一起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传播美。
今天的美术课就让我们从黑暗中开始吧!
请把灯关掉。
一、欣赏范作 激发灵感
没有了光,世界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了光,线条不见了;没有了光,形状不见了;没有了光,色彩不见了;没有了光,美仿佛也离开了我们。
教师点燃蜡烛放在示范作品里,然后一一点亮其他作品。
学生欣赏示范作品,交流、品评。
(“作品引入”是一种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分析交流 深入挖掘
初问:
欣赏了这么多美轮美奂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学生自由发言,营造自由、舒适的学习气氛。
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光的艺术”。
再问:
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如:
材料、方法等方面。
(问题的梯次提出,使学生的思维从初步感知走向深入分析,巧妙的突破本课教学的关键点。
)
三、大胆创意 勇于创新 整理回顾:
作品的材料的通光性强弱不同的特点和以前学过的各种方法的运用。
提出要求:
利用身边的材料、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展现“光的艺术”。
在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交流、汲取创作的灵感、大胆修正自己的构思。
教师的辅导也应如此。
(通过条件、材料、工具、方法四者的整合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构思的优化组合。
)
四、畅谈构思 同伴评价
在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激发出奇妙的灵感和精彩的创意。
重点关注:
哪位同学想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构思呢?
邀请同学给你点评价或建议吧!
你打算把自己精美的作品用在日常生活中吗?
( 以同伴评价为主的评价也是一种学生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同时关注作品的应用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
五、立足生活 传承历史
今天我们学习了“光的艺术”,也创作了美轮美奂的作品。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光的艺术”也被广泛的应用着。
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了解“光的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会动的曲轴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曲轴、连杆传动的原理。
2、能够运用曲轴运动的原理,制作会动的曲轴玩具。
3、尝试把科学和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能够体验其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
尝试利用曲轴的工作原理,制作一件会动的玩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
曲轴和连杆的制作以及如何种使玩具动起来。
教学教具:
铁丝、纸盒或纸杯、包装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会动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导出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玩具,谁想来玩一玩?
(同学们很惊奇,他们是怎样动起来的?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老师采访学生它们为什么会动?
找两个同学说。
生:
原来里边有个弯曲的铁丝,某某同学一转它也跟着转,上边的两个人就会动起来。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里边的铁丝很关键,它是曲轴,连着铁丝的纸板相当于连杆,曲轴是种传动轴,它可以使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转换,并传递动力。
飞奔的汽车、驰聘的火车,它们的车轮运动都是通过曲轴的这一特性来实现的。
师: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亲手制作一件会动的曲轴玩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曲轴玩具。
引出课题
三、探究新知
1、讲解及示范(使学生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做到心中有数)师:
我们要想创作出更多样式的曲轴玩具。
第一、要有总体的构思,也就是你要设计一个什么形象的玩具,玩具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哪一部分是需要动起来的。
第二、制作曲轴。
打开书页,让学生知道轴的中段成一个或多个“︹”状。
曲轴和连杆之间可采取不同的连结方式。
教师用透明纸杯边示范边讲解。
第三、根据自己设计的形象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可用色卡纸、板纸、瓦楞纸、泡沫、毛线、布等。
其中,底座的材料要选用既厚又硬的卡纸,使其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
玩具的色彩要鲜艳、深浅颜色要搭配开,为了使玩具更可爱、形象、逼真,可在玩具上进行一些装饰。
如:
人物的头发、服装、帽子,动物的头颈、翅膀、尾巴等。
第四、组装。
把所做的每一部分组装在一起,使曲轴与连杆隐藏在玩具内。
同时,在底座上挖两个洞,让曲轴的两端伸在纸盒的外面。
轻轻摇动曲轴柄,玩具就动起来了,一个可爱的曲轴玩具就做好了。
2、其他的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制作过程,制作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
我们去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会给你很多灵感。
(开拓学生的思维)
五、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师: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曲轴玩具的制作方法了,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自己的玩具呢?
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动的玩具。
四人小组的小朋友可以合作,也可以两人合作。
比一比谁们的作品最有创意。
六、交换玩具,体验成功(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交流评价
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为什么?
(说一说优点及改进建议)
八、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探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利用这些原理就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玩具。
今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之做出了这么都有趣的玩具,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教学反思:
《绘画构图初步》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分析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理。
难点:
培养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构图的感念:
构图:
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2、 构图的形式:
分析作品:
看看艺术家们在绘画中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小组分析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怎么通过构图表现的,用了哪些方法?
你能不能试着归纳出来。
(1)三角形
在其中一条边处于水平时,有稳定、坚实的感觉;有两条边成多倍地大于第三条边时(长三角形),有飞驰、向上、崇高的感觉。
(2)“S”形
优雅有变化
提问:
画家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构图?
构图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这样构图会是怎样的效果?
二、学生活动
1、寻找图片资料,从构图的角度去欣赏、评价优秀美术作品。
并画出它们构图分析小稿。
2、尝试用构图的眼里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三、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
静物写生
四、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教学反思:
《夸父追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泥塑人物的基本技巧,能够掌握泥塑人物的基本动态。
2.通过泥塑造型练习,加深对泥塑艺术的理解与感受。
3.体验泥塑制作过程的乐趣,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制作泥塑人物作品。
难点:
掌握泥塑人物的基本动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动画
师:
播放动画《夸父追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你觉得里面的人物怎么样?
生:
欣赏交流感受。
师:
小结(这个故事通过夸父为追赶太阳寻求光明而最后渴死的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勇于向自然挑战的精神,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故事有关,学习《夸父追日》。
)
二、探究人物的神态动作
师:
夸父开始追赶太阳时神态会是什么样?
夸父在翻山过河时会是什么样?
夸父在跑累的时候他又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衣服会怎样,会有什么样的面部表情?
生:
回忆交流
师:
你能做出他的表情或动作吗?
生:
交流试做
师:
看书中的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吗?
(四肢表情)谁能在教室中模仿一下?
生:
交流、演示
制作方法:
师:
泥塑我们接触好多次了,但今天的书中用了铁丝这是为什么呢?
生:
同桌交流师:
小结
师:
小组研究一下我们怎样能够把一块泥变成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呢?
生:
小组交流;汇报
师:
播放光盘:
(介绍泥塑的方法图片)
生:
观察学习
师:
播放光盘:
泥塑人物欣赏看都表现了哪样的人物,你觉得怎么样?
你想表现怎样的夸父形象?
生:
欣赏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
师:
明确要求,指导要点
1.既注重人物动态特点的表现,又重视人物外部形象的刻画
2.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体会泥塑作品的立体造型特点。
生:
创作表现(可以合作)
师:
我们来开展一次故事会,把你的作品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
交流评价
师:
总结全课的学习情况,表扬表现好,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教学反思:
《留下美好记忆》教案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留下美好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留下美好的记忆
教具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不是美丽的图画,而是一首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课件
1:
学生配乐朗读:
每到六年级
心里就有些难过
你们就要离开
而我刚刚收获
我不知道你们将来会怎样生活
你们总说你们永远永远记得我
我知道那记得的原因是什么
那是因为欢欣、痛和酸涩
于是我用我的方式留住他们
我说
孩子们
发扬你们的优点
彰显你们的特色
老师要为你们写一本书
记录下我们所有的哀伤和欢乐
记录下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思索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自己就要告别这个校园,很伤感)
是啊,一转眼,大家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将分离,看着你们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就像面对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曾共同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总是不停地在我的眼前闪过。
2、板书课题:
我们即将毕业。
(二)新授:
1、学生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美好生活,畅所欲言,感受那浓浓的师生情、学友情、爱校情,将“情”字升华,为下面作好铺垫。
2、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有着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那些我们共同经历的美好的往事,我们一起度过的风风雨雨。
此时此刻,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3、往事回忆,真情再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在这六年当中最难忘的事情、最难忘的人或最难忘的景。
4、指答心情。
听了这么多,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点明:
感激之情,感谢之情,愧疚之情,惭愧,幸福,祝愿,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歉意、难舍难分之情等。
)
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送礼物)
(三)欣赏探究(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要素,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
1、此时此刻,同学们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情,真想把自己的礼物送给最珍惜的朋友、老师、母校作为留念,××学校的杨雪同学也是这样,今天老师带来了她的礼物,你们瞧。
2、仔细观察她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这件礼物的。
(用字体变形,设计自己的签名)
3、有了这么独特的签名做礼物,相信你的朋友一定会永远记得你。
4、可是这样一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