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599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9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x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册:

说明书

 

设计证书编号: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

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单位:

XX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

建设地点:

XX市十河镇王合拉行政村

设计单位:

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

1.2编制依据

⑴《XX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合肥市市政设计院,XX市环卫处,1999年。

⑵《XX市城市总体规划》,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XX市建设局,2001年12月。

⑶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初步设计委托书,2004年10月。

⑷关于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计地区[2001]110号。

⑸《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合肥市政设计院,2002年2月;

⑹关于《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计地区[2002]633号。

⑺《XX市垃圾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市岩土地基勘测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⑻两个候选场址的地形图(1:

20000)。

⑼拟选场址地形图(1:

1000)。

⑽《XX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复,2002环监函187号。

⑾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基础资料。

 

1.3编制目的

通过对本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对垃圾处理场场址、规模、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方案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行性的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稳妥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省、运行成本低,使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为XX市创建优美、良好的市容市貌打下基础。

1.4编制原则

本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制按以下内容作为编制原则:

⑴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⑵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垃圾无害化为基本出发点,尽量做到减量化,逐步实现资源化的目的,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⑶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卫生填埋及渗沥液处理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技术成熟、运行可靠、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

⑷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建设,把卫生填埋场设计成为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协调的花园式填埋场。

1.5编制范围

本工程的服务范围是XX市城市市辖区谯城区范围,工程处理对象是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

工程服务范围为XX市城区。

工程内容包括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填埋库区防渗设计、垃圾渗沥液处理设计、总图运输设计、进场道路设计、公用辅助设施设计、工程概算等。

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3.《生活垃圾填埋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

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2001]101号。

5.《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8.《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

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10.《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垃圾卫生填埋》CT/T29/3-91;

11.《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清扫、收集、运输》CT/T29/1-91;

12.《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13.《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

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6.《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1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CJJ-30-89;

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2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2.《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07-2002;

2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91;

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7.《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2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90

1.7初步设计的结果概要

本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XX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填埋场库区

1.1

填埋工艺

卫生填埋

1.2

填埋作业方式

分单元逐日覆土

1.3

启用年进场垃圾量

t/d

324.00

1.4

最大垃圾进场量

t/d

629

1.5

垃圾坝主坝标高

m

37.0

1.6

主坝轴线总长

m

1747

1.7

分隔坝标高

m

36.0

1.8

分隔坝轴线总长

m

960

1.9

填埋场库容

万m3

423

1.10

填埋场服务年限

a

17

1.11

填埋场场底最低标高

m

31.0

1.12

最终垃圾填埋标高

m

77.0

1.23

设计地面标高(场区、生活管理区及坝外)

m

35.0

2

渗沥液处理站规模

m3/d

200

3

日用水量

m3/d

60

4

征地

350

4.1

填埋库区

322.26

4.2

生活管理区

5.35

4.3

渗沥液处理及机修区

22.041

含调节池用地13.01亩

4.4

绿化用地

0.34

4.2

土方工程量

万m3

86.05

其中:

填方

万m3

29.65

挖方

万m3

56.4

5

建设期

a

1.0

6

工作制度

6.1

填埋取土

d/班/h

365/2/8

6.2

渗沥液处理

d/班/h

365/3/8

7

在册职工人数

40

8

投资总额

万元

9436.02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255.65

9

单位库容投资

元/米3

22.31

2.城市概况

2.1城市简介

XX市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黄淮平原腹地。

三面与河南省接壤,地理位置东经115°25′~116°31′,北纬33°25′~34°04′。

105国道(北京—珠海)与311国道(连云港—西安)在此交汇,国家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纵穿中心城区东侧。

XX古为南亳故地,XX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历史上均为县、郡、州所在地,也曾短期建都。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谯郡,唐武德七年(624)谯郡复改称XX,为唐代十望州府之一。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复通拥韩林儿于XX称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

明洪武初(1368年)降州为县。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又复称XX。

1912年州改为县。

解放初期设XX市之后又改为县。

1986年5月撤县设市。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直辖市,由阜阳市代管。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即地级XX市。

商朝开国圣君成汤、道家鼻祖老子、圣哲庄子、神医华佗、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诗人曹植、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坤、巾帼英雄花木兰等等,他们都生长于XX,给XX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目前,XX共有文物古迹4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7处。

其中花戏楼、尉迟寺遗址、曹操地下运兵道、曹氏宗祖墓群、华祖庵、天静宫、庄子祠、道德中宫等,古韵悠然,享誉海内外。

古城区明清风貌犹存,有72条古街,36条古巷。

 XX交通便捷,北倚欧亚大陆桥,距商丘机场60公里,阜阳机场120公里;京九铁路、徐阜铁路,311、105国道,0908国防公路、202、305、307省道,以及京景高速和界阜蚌高速公路从境内穿叉而过;涡河航运可直通上海、杭州。

XX市下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人口525万,市区人口30万。

2.2水文、地质、地貌

XX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市。

 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淮河第一大支流涡河横贯城区, 向东南流入淮河。

市域共有涡河、包河、南淝河、浍河四条水系。

XX市城市地势十分平缓,坡降为1/7500左右,自西北向东南微倾,为典型的堆积性地貌,地貌类型主要有冲积平原、剥蚀冲积平原以及微地貌。

土壤类型由棕红色粘土、黄色砂土和粉砂土组成,地形标高在37-39米(黄海高程系,以下同),地基承载力10-18吨/平方米。

抗震防灾规划的防御目标为六度。

2.3气象

XX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城市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降水分布不均,夏季最多,年际变化大,且雨量集中。

年平均降雨量为814.3毫米,最丰年份降雨量为1369.1毫米,最枯年份仅为486.2毫米。

历年平均蒸发量是1746mm,历年最大月降雨量215.7毫米(7月),历年最大日降雨量202.4mm。

年平均无霜期20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5.3小时,年平均气温14.5 C。

2.4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2.4.1规划期限

近期 2001-2005年

中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2.4.2城市性质

总体规划确定XX市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为:

中华药都,名酒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4.3城市发展规模

⑴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05年) 35万人

远期(2020年) 70-100万人

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05年) 35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 70平方公里左右

 

3.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分析及垃圾量预测

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XX环卫职工总人数480人,其中一线工人470人。

街道保洁分两级。

中心城区25条主干道为一级保洁,由环卫处负责清扫;其它街道为二级保洁,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清扫。

街道办事处现有环卫工人约400人。

3.2垃圾设施现状

市环卫处拥有垃圾清扫车1辆,垃圾自卸车7辆,垃圾拉背车6辆,吸粪车1辆,人力板车200多辆,原有2辆洒水车已报废,环卫基地位于幸福桥广场东南角市政基地内,环卫停车场位于气象路附近,占地10亩,可停20多辆车。

中心城区拥有垃圾中转站14座,一天6次清运。

各垃圾转运站的处理能力及具体位置见下表。

XX市城市垃圾中转站一览表

表3-1

序号

名称

位置

运距(km)

转运能力(吨/天)

类型

1

垃圾中转站

火车站广场

11.8

18

封闭集装箱

2

垃圾中转站

魏武大道

10.0

24

封闭集装箱

3

垃圾中转站

文帝东路

9.6

24

封闭集装箱

4

垃圾中转站

文帝西路

9.8

24

封闭集装箱

5

垃圾中转站

薛阁路

9

24

封闭集装箱

6

垃圾中转站

气象路

8

21

封闭集装箱

7

垃圾中转站

人民东路(药材街)

9.4

24

封闭集装箱

8

垃圾中转站

人民中路

9

24

封闭集装箱

9

垃圾中转站

人民西路(二中西)

8.2

24

封闭集装箱

10

垃圾中转站

州西街

7.6

24

封闭集装箱

11

垃圾中转站

XX东路

8.5

21

封闭集装箱

12

垃圾中转站

谯陵北路(望汤阁)

8

21

封闭集装箱

13

垃圾中转站

新华北路

6

21

封闭集装箱

14

垃圾中转站

中药材市场

12

15

封闭集装箱

由上表可知,此14个垃圾中转站均为封闭集装箱式的垃圾中转站,总处理能力为309吨/天,可满足现状垃圾量的转运。

此次,需新建5座垃圾转运站。

目前垃圾堆放点在城市西北的卫庄垃圾堆放场,占地60亩,处理工艺为简易堆放,目前已使用20亩。

预计可使用至2005年底。

3.3垃圾处置流程

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转运站和临时简易转运点,再由环卫车队每日定时运至垃圾简易堆放场。

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XX市生活垃圾成份(%)(1996年)

表3-2

有机物%

无机物%

动植物

厨余

纸张

塑料橡胶

竹木

纺织物

合计

玻璃

砖瓦

陶瓷

煤渣

灰土

金属

合计

15.38

1.43

3.54

0.39

0.94

21.68

1.63

2.01

74.40

0.28

78.32

经测试,XX市垃圾平均容重为0.52吨/m3(非压实),平均含水率为40%,平均可燃物含量(干基)为31.73%,灰分含量达68.27%。

由上表可以看出,XX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如下:

⒈无机物含量较高(78.32%),垃圾中煤渣等占较大比重(74.4%),这与XX市较低气化率14%有关。

⒉可燃物(纸类、塑料等)含量低。

⒊厨余含量大,致使垃圾含水率较高。

⒋混合收集方式致使垃圾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匀且随季节波动较大。

3.5垃圾量现状

1995-2001年XX市垃圾清运量如下表(以下数据为车吨位)。

 

1995-2001年XX市垃圾清运量一览表

表3-3

年份

日清运量(吨/天)

清运量(万吨)

年增长率

1995

87

3.17

1996

1117

4.0668

22%

1997

1467

5.338

23.8%

1998

189

6.884

28.9%

1999

217

7.91

10%

2000

240

8.76

4.16%

2001

270

9.89

4.1%

由上表可以看出,1995-1999年4年间垃圾产量增长率变化起伏大,尚缺乏规律性,不能反映垃圾的实际增长率,这与XX市为新建城市、户口政策放宽等因素有关。

1999年以后垃圾增长率趋于稳定,约在4%左右。

XX市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素有“中州门户”之称。

随着京九线的开通,XX市的交通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升为地级市后,辖区范围有所扩大,是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X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城市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增加很快,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人均垃圾产量增加,所以XX市垃圾产量逐年上升。

3.6垃圾量预测

XX市2004年垃圾日产量为300吨,由于XX市未列入“西气东输工程”的第一批城市,第二批城市的输气规划尚未纳入议事日程,故以最不利因素(燃煤习惯不会有重大突变)预测垃圾增长量。

垃圾量与人口和人均垃圾产量有密切关系。

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做的《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人口计算口径为:

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的中心城区人口由居住在城市的人口(非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组成,2000年XX市中心城区总人口24万人,其中含非农业人口18.7万人、暂住人口2万人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3.2万人;《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预测近期200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2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10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万人左右、暂住人口8万人左右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1万人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预测,到2006年初XX市垃圾场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因此以2006年的垃圾产量作为此垃圾处理场的起始填埋量。

由于以上人口数据与CJ/T106-1999《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中的根据常驻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预测垃圾量的方法口径有不一致之处,且95-99年间垃圾增长率为超常规的20%以上,不足以作为线性相关分析预测的依据。

以下从人口数量增长和垃圾产量增长两个方面来预测垃圾产量。

1.从人口数和人均垃圾量预测垃圾量

利用总人口与人均垃圾量之积预测垃圾产生量。

《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预测近期200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100万人。

根据全国大中城市人均垃圾量统计,人均垃圾产量为0.8~1.2kg/人.日,XX虽不属大中城市,但由于其新辟为省辖市,处于新建城市的高速发展阶段,人均垃圾产量取0.88kg/人.日,可得XX2005年垃圾日产量为308吨/日,以后城市发展趋于稳定,2020年人均垃圾量仍取为0.86kg/人.日,则垃圾日产量为602吨/日。

城市规划人口及人均生活垃圾产率预测表

表3-4

规划年限

城市规划人口(万人)

人均生活垃圾产率(kg/人.日)

2005

35

0.88

2010

44

0.88

2015

55.6

0.88

2020

70

0.86

 

采用方法一预测2005-2020年XX市生活垃圾产量表

表3-5

序号

年份

城市人口

人均生活垃圾产率

(kg/人.日)

生活垃圾日产量(吨/天)

1

2005

35.0

0.87

305

2

2006

36.7

0.88

323

3

2007

38.4

0.88

338

4

2008

40.2

0.88

354

5

2009

42.1

0.88

371

6

2010

44.1

0.88

388

7

2011

46.2

0.88

406

8

2012

48.4

0.88

426

9

2013

50.7

0.88

446

10

2014

53.1

0.88

467

11

2015

55.6

0.88

489

12

2016

58.2

0.88

512

13

2017

60.9

0.87

530

14

2018

63.8

0.87

555

15

2019

66.8

0.86

575

16

2020

70.0

0.86

602

2.从垃圾年增长率预测垃圾量

据建设部统计“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为4%-5%”,以2004年垃圾日产量300吨作为起始量、4%作为2005年以后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率。

2004~2028年的垃圾量预测见下表。

采用方法二预测XX市2004~2028年的垃圾日产量表

表3-6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日产量(吨)

300

312

324

337

350

365

379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日产量(吨)

395

410

426

444

461

480

499

年份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日产量(吨)

519

540

561

584

607

632

657

年份

2025

2026

2027

2028

日产量(吨)

683

710

738

768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2008年,第二种方法预测垃圾日产量较高,到2008年时两种方法相差无几,2008年以后第一种方法预测的垃圾日产量较高,到2020年时两者相差40吨/日,考虑到采用第二种方法时采用的垃圾年增长率小,只有4%,而2005到2020年人口年增长率为4.73%,结合XX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建议2020年以前垃圾预测量采用两种方法的加和平均,2020年以后按4%逐年递增。

垃圾日产量预测详见下表。

2005-2022年XX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表

表3-7

序号

年份

日产量(吨)

1

2005

308

2

2006

324

3

2007

338

4

2008

352

5

2009

368

6

2010

384

7

2011

401

8

2012

418

9

2013

436

10

2014

455

11

2015

475

12

2016

496

13

2017

515

14

2018

537

15

2019

558

16

2020

582

17

2021

605

18

2022

629

结论:

以填埋场建成的2006年的垃圾产量324吨/日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起始填埋量,以两种方法预测的垃圾量的加和平均作为2005-2020年的垃圾日产量,2020年以后按4%逐年递增。

由表3-7可以看出,此填埋场建设规模为Ⅲ级。

 

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1必要性

XX市城区是XX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不仅是市域范围内的行政中心,承担着保证全市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领导和行政管理职能,也是市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住处中心,肩负着带动市域“3县1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其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成为皖西北又一颗闪亮的明珠。

但XX市的环卫处理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现有卫庄垃圾堆放场只是简单的堆置,此垃圾堆放场既无覆盖又无围堤,也无渗沥液防渗和处置系统,填埋气导排更无从谈起,此处简易堆场弊端如下:

⑴对地下水体污染严重。

XX市地处黄淮平原,地下水位较高,无任何防治措施的垃圾堆场将污染周围地下水。

而XX市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全部采用地下水,若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⑵垃圾散发臭味,滋生蚊蝇和鼠类,传播疾病。

⑶安全性差。

垃圾堆层在静风、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的CH4等易燃易爆气体,可能会引起事故。

虽然沼气产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就有可能留下事故的隐患。

工程建设必要性如下:

⒈目前卫庄垃圾堆放场只能用至2005年底,且对地下水体污染严重,散发臭味,安全性差。

⒉由于场地狭小和周边居民密集等原因,卫庄垃圾堆放场已无扩容可能。

⒊因卫庄垃圾堆放场即将填满,2005年以后的垃圾出路问题已成为XX市政府的当务之急。

必须兴建新的垃圾处理场,以解决XX市2005年以后生活垃圾消纳问题。

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是提升XX市城市发展水平的需要。

由此可见,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XX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更不能适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为保证市民健康、优化投资环境,为XX市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兴建垃圾处理场显得尤为迫切。

4.2可能性

现状垃圾只是简单堆放,它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使得垃圾出路问题是摆在XX市市政府面前一项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