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54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朱元思书》八下12.docx

《与朱元思书》八下12

《与朱元思书》八下12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u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u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u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味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移情移景赏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堂。

合理运用讨论法和移情移景赏析法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双重目的:

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与能力目标。

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

  

【时安排】  

  一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

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请大家先看大屏幕: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你们看这里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为之倾倒的美丽的富春江!

今天,我们就到这美丽的富春江来游山玩水!

  

2、在正式开始这趟快乐之旅之前,我先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

下面就让我们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进《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

  

(出示并简介题:

与朱元思书)  

二、朗读文,整体感知  

  1、读准文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我们一起来边欣赏美景边聆听朗读示范,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

  

(播放朗读录音,大屏幕播放图文)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

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

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

  

  (出示朗读要求):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读懂文  

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还要能读懂。

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

结合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

  

(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片,点拨释疑。

  

三、合作探究,赏析文“美”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赏析的语言、意境、情趣等内容。

  

1、吟诵体会——语言美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

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明确:

  

(出示):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对偶)  

2、赏析品味——意境美  

学生自由默读文,重点揣摩文第二小节写“水”写“山”的语句,感受的意境美。

  

天公作美,导游吴均给我们选择了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去富春江游山玩水。

这一去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奇山异水  

a请找出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思考:

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

  

提示:

文中写“异水”的部分,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展示“异水”画面,帮助理解。

)  

b请找出文中描写“山”的语句,思考:

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提示:

文中写“奇山”部分,首先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泉声、鸟声、蝉声、猿声,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最后从视觉的角度写山林中“在昼犹昏”以及“有时见日”的神奇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展示“奇山”画面,帮助理解。

)  

3、体会感受——情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

  

a学生反复品味文,思考: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  

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提示:

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趣。

  

作者在描绘“奇山异水”的景色时,插入了两句观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4、望景生文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文的内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们眼前。

欣赏图片,提问:

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些句子?

  

、分组齐读  

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分组齐读文第二节,感受文中山水之美。

  

(男生读写山部分,女生读写水部分,齐读抒情部分。

)  

四、拓展延伸  

1、富春山水能使吴均产生退隐之心,假如你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提示:

感受因人而异,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2、《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出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五、归纳小结,结束新  

1、小结文  

2、在音乐《渔舟唱晚》中结束新  

今天的旅行一定收获不少吧!

既饱览了这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美景,又结交了这位热爱自然、厌弃尘俗的朋友吴均。

  

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赏一幅  

好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六、布置作业  

1、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

(文化内涵)  

上联: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下联:

  

  2、背诵全文并运用从第一单元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游记散文。

  

3、如果你是一位广告策划人,当你面对富春江的美景,你会创作出怎样的广告词来向人们宣传富春江。

  

 

   

附板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

  

  奇

  山

  异

  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静态

  

  

  清

  澈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异水

    

  

  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

  急  

  

    

  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之形  

  

  

  视觉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山之色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奇山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听觉

  

  

  山之声  

  

  

  蝉转不穷,猿叫无绝  

 

   

 

   

  情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向往自然,厌弃尘俗  

 

   

 

   

 

   

 

   

 

   

 

   

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写景美文,结束新后,我反思如下:

  

1、对于这篇写景美文,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借助感受富春江的美景。

在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在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背景下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在结束时用《渔舟唱晚》作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在整体思路上,采用导游赏景的形式来构建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犹如一次快乐的旅游,以达到快乐语文的目的。

  

2、针对“骈体文”,在教学中,我通过范读、品读、自由诵读、分组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以读促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活跃了堂气氛。

  

3、对于写景美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尝试运用“赏景听读”“以景助讲”“望景生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的内容,挖掘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反复赏景中受到美的熏陶。

  

4、针对文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我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了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训练,因此,我在“拓展延伸”与“后作业”中做了相应的处理。

  

 

   

  

  

  (作者:

朱宏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