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
《山东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
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完成1~3题。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区别的理解。
正确判断的关键在于对各种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的准确把握。
遥感(RS)主要应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和灾害监测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
其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地理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模拟结果等。
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实际就是对地理事件的模拟预测和分析。
2.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表1
国家
种植面积
(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
(吨/公顷)
总产量
(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的判读分析能力及亚洲四国区域特征的掌握。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四国中,印度耕地面积最大,日本耕地面积最小;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本精耕细作,单产水平最高,我国近年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单产水平也较高,近年水稻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及对区域开发整治的掌握。
由图示可知,乙处有断层,不适于修建护坡堤;丙处位于地势较高的陡坡,应注重生态保护,而不应再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4.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I、IIB.III、IVC.I、IIID.II、IV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及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的掌握情况。
由图示可知,I处为河流冲积平原,属于外力作用;II处为断层构造,由内力作用形成;III处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IV处为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形成,属于内力作用。
图2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时推算及地球光照图的判读分析能力。
由题干可知,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①处位于45°E,应为7时。
又知,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应位于晨线上。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处昼短夜长,应处在冬半年,选C。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B.②处风平浪静
C.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D.④地森林密布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示区域环境特征的掌握情况。
根据所学,①处附近为暖流经过,该船
为顺水航行;②处西风带,受西风漂流影响,不会风平浪静;④地处于回归线大陆西侧,受寒流及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主要为荒漠景观。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及城市相关内容。
由图示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降低,乙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上升;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均增大。
2000年,甲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仍远大于乙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且甲城市服务范围远大于乙城市,甲城市的人口规模应比乙城市的大。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像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及城市功能区相关内容。
由图示可知,甲城市商务楼最高处并不位于M处,因此不能判断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乙城市规模较小,Q处人口密度并不突出,也不能判断Q处为卫星城。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必做部分】
26.(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6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分)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5分)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像信息的获取解读分析能力及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1)题中R地的气温特点要通过对比两地气候资料图分析得出,对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要结合R地位置和地形分析;
(2)题中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时,关键要从其位置可知该山脉主要受来自于西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影响。
分析(3)题时应结合大盐湖的位置和所给小资料内容,从水循环环节入手分析。
(4)题综合性较强,分析时应结合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的区域特征完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等角度选择分析。
【答案】
[答案]26.
(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
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少雨,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只有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给分)
(4)
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图10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五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
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
——据《张文襄公全集》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6分)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
(5分)
【答案】
(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便利,接近燃料地(铁厂)。
(6分)
(5)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5分)
【解析】
(1)题完成时要一要紧密结合材料一,尤其是图10内容进行分析。
二要围绕工业区位主要因素比如交通、市场、原料等展开分析。
(5)题应从城市化的发展影响入手分析。
【选做部分】
30.(10分)【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得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一拉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
图11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
运用旅游地理知识。
分折线路一的优势。
(6分)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4分)
[答案]30.【地理-旅游地理】
(1)旅游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线路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资源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解析】
(1)题:
结合图示从沿线旅游资源类型及组合、经济、时效等方面考虑。
(2)题:
应结合海南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31.【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31.【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少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题:
通过图示寒潮总次数等值线的数值分布判读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图示“山西高原”、“太行山脉”等文字信息和区域位置信息综合分析。
32.【环境保护】
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32.【地理-环境保护】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3分)
(2)破坏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2分)
【解析】充分挖掘图示信息是完成本题的关键之一。
(1)题:
通过图示和题干可知,A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水库周边分布有居民地、耕地、森林等。
(2)题:
C处山坡现为森林分布,开辟为采石场后,生物首遭破坏。
再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由此带来的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