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36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3

八年级语文下册检测题三

(第三单元)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0分)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柳宗元《小石潭记》)

(3)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

(4)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衿》)

(5)《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自己想从政而无人引荐,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以上文段选自《傅雷家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__傅聪(填人名)悉心的关怀与指导。

在这封信中,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坦然接受(勇于面对或正视现实)、客观分析(用理智分析)、引以为戒(彻底感悟)。

(2分)

(2)“重蹈覆辙”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__克利斯朵夫经过多回这种情形,他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

(2分)

(4)对如何教育孩子,作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这些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结合原著回答:

他是如何教导儿子的?

(6分)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3.班级开展“读古诗·会朋友”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3分)

(1)请按要求修改邀请函。

(6分)

 

邀请函

遵敬的李老师:

您好!

我们班要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想听听您对交友的看法,诚邀您于2019年9月15日下午2点莅临我班参与本次活动。

2019年9月11日

(1)班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遵敬”,正确写法是“尊敬”。

(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在“想听听您对交友的看法”前面加上主语“我们”。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落款时间和落款单位位置互换。

 

(2)朋友欢聚一堂,开展各种活动,古人也不例外。

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的活动名称。

(4分)

①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斗草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

③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来上钩:

钓鱼

④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爬山

(3)下列对一首七律首联和颔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______。

(首联)

________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颔联)

A.去 花径 B.来 径花 C.去 径花 D.来 花径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一树花开,一树叶落

葛取兵

①南方的花事络绎不绝,春繁盛,夏火热,即使秋风起,花期却未尽。

此刻,丹桂飘香兀自而来,为质地硬朗的金秋添上一股柔软蕴藉之气。

②推开秋的门窗,桂花香气扑面而至!

一个“香”字,怎么了得。

秋是桂花盛开的舞台,桂花是秋天的主角。

对,主角总是从从容容登台入戏,不急,一树一树地开,一波一波地开,从远到近,从高到低,花小,但密集。

③桂树是一种普通的树种,乡间城边,尽是桂的身影,千姿百态。

晨起,走在街角巷尾,有浓郁香气袭来,弥散在晨雾里香了满头满脸。

黄昏,或静坐马路一隅,看尘世喧嚣,听秋虫唧唧,染一襟幽香。

风轻轻一吹,桂花如细雨,铺满整个路面。

在办公室忙忙碌碌,忙中偷闲,伫立窗前遥望,有一种香味忽远忽近,充斥于鼻端,沁人心脾,瞬间的累就在花香中散去。

呵,桂花开了。

生活在花香四溢的城市多么幸福,这才是秋天真实而又温暖的味道。

④桂花不及紫薇的艳丽繁华,又不如栾树花开得高高在上,桂花细小如一粒粒粟米,四片花瓣围着几丝细蕊,每一个小小的米黄色芽从花瓣中冒了出来,花朵和绿叶相称,好像点缀在绿色的刺绣补丁上的一粒金子,又像躲在绿色树叶里的害羞的娃娃在向我们微笑。

数十朵这样的小花,成丛成簇聚集于枝头,如一柱小花棒。

花细小但不掩大气,永不招摇,与世无争,静静地开,悄悄地落……秋光落尽,花落尘埃,这一季开过,下一季犹自再来。

⑤桂树很入一般寻常里巷、市井人家,这是它的布衣性格。

桂树树质干净,甚至不招惹虫害。

如此干净的树,闲庭院落,植种一株,真的是寻常人家的寻常精致。

生活里的平常、持久常在不经意之中。

江南古镇,老宅老树,多为桂树,只是树郁聚了江南太多的烟雨,敷满了旧时光的苍苔。

岁月飘摇,宅院里的人事物早已随花开花落隐没于岁月的深处。

⑥桂花自有它的妙处,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桂花茶,丰盈了人们的生活。

年少时,格外喜欢外婆的桂花糕,又香又甜。

只是外婆已远离我们,那一盘桂花糕成了童年遥远的记忆。

如今喜欢上了父亲酿的桂花酒。

我惊叹父亲对酿酒的挚爱,一季桂花有三波,父亲选择第二波桂花盛开时,摇一树桂花,选一壶二道酒,酒亦如花,头酒涩,二道酒才是精华。

清冽的白酒被芬芳染成了琥珀色,桂花酒飘香万里,让人闻香而往。

想起南宋词人刘过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原本很中年的心境,因为桂花美酒,也夫复何求。

真的要感激好花好树,人生若有一时深啜低诵,细细算来,许多皆是因了草木。

⑦秋天开花的树,通常是隐忍、理性、蕴藉的。

想一想桂树一年中绝大多数时光里真的默默无闻,开花就有惊心动魄,惊心的不仅仅是花,还有时光。

桂花一开,中秋节就到,十五的月自然是圆而又亮,天气晴好,坐在桂花树下,闻着桂香,喝着桂花酿成的小酒,品尝桂花月饼,就有一种“明月醉清风,丹桂香满城”的诗情画意。

⑧“上怕端午,下怕中秋”,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口边的乡间俚语,讲的就是时光易逝。

少不更事时尚不知其意,等到自己暮入中年,才知晓光阴似箭的冷锐。

⑨也许花朵落下或留在树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

花开花落,生命轮回,人也罢,草木也罢,都有自己的使命,或伟大,或卑微,都有存在的理由。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4.文中写了桂花具有哪些品质?

(4分)

从容不迫、平凡低调、与世无争、隐忍、理性、蕴藉等。

 

5.作者写桂花,提到了“紫薇”和“栾树”,有什么作用?

(3分)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桂花平凡、低调、不招摇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6.品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4分)

每一个小小的米黄色芽从花瓣中冒了出来,花朵和绿叶相称,好像点缀在绿色的刺绣补丁上的一粒金子,又像躲在绿色树叶里的害羞的娃娃在向我们微笑。

“冒”本意是从里面往外面生长,生动形象地把桂花开花的样子写活了,富有动感,表现了桂花旺盛的生命力。

 

7.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喜欢外婆做的桂花糕和父亲酿的桂花酒?

(5分)

因为外婆做的桂花糕和父亲酿的桂花酒里包含了浓浓的亲情、美好的回忆和幸福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8.“也许花朵落下或留在树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此句在文章结尾处,深化了文章主旨。

花开花落,生命轮回,花无论在树上还是落下,都会有不同的用途,给人们带去快乐、美好和幸福,它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使命。

 

【二】(18分)

材料一:

甲骨文外形多以长方形为主,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

类如“裘”作“

”,像毛露在外的皮衣;“车”作“

”,像车的俯视图形;“攴(攵)”作“

”,像一只手拿着木棍敲打;“保”作“

”,像大人把孩子背在背上。

甲骨文还具有一字多形的特点,例如“涉”的写法有好几种:

”“

”“

”“

”,四种写法中间部分都是水,水的两边一边一只脚,表示徒步过河。

材料二:

“高冷”甲骨文走入大众生活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甲骨文作为目前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宣传推广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

原本“高冷”的甲骨文,其实早已悄悄走入大众生活,逐渐变得有温度、有热度。

(1)文创产品吸引眼球

打开微信,搜索甲骨文表情包,便出现了各式各样以甲骨文为素材制作的有趣动图。

这些表情包以甲骨文来展示“友谊的小船”“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语,生动形象、趣味盎然。

除了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甲骨文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被年轻人奉为时尚。

“甲骨文主题文创作品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甲骨文文化,让人眼前一亮。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误传、瞎传,不能为了趣味性而胡乱造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严志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2)_______________

“‘龙’字的甲骨文拆开来看,上面是‘辛’,中间是龙头,下面是龙角。

”在史家小学《汉字的魅力》甲骨文讲座上,老师生动地讲解了甲骨文的字形和由来,让同学们感到饶有趣味。

“汉字不仅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名同学感慨道。

近两年,甲骨文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小学校园,不少地方的老师利用甲骨文“因形赋义”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育,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在重庆南开小学“甲骨文学堂”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们练习甲骨文书法,在书写这种古老文字的过程中获得了美的体验。

“面对不同的学生,甲骨文课堂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就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不必作为一种课业上的要求,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

”严志斌说。

(3)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安阳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坐落于此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举办了“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第七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等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甲骨文文化。

在国际上,甲骨文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18年12月,“水墨聚焦·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在摩洛哥举行,吸引了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前来参观。

在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明表示,甲骨文虽源于中国,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此次艺术展能够让世界人民亲身感受这古老艺术的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材料三:

近日,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

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赞、大神、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

这套甲骨文表情包叫《甲骨有表情》,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几何化的甲骨文字和汉字一一对应,搭配局部小动画及网络流行词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方便读者读写识记。

在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看来,甲骨文就像是商朝的照相机,先民将目光触及的万事万物化为龟甲上形象的文字符号,为后人展现了一幅远古图卷。

“我认为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当下生活,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

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脉络不断的保证。

”陈楠说。

的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至今审读和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

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

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摘选自北青网)

9.综合三则材料,概括甲骨文的特点。

(3分)

①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是目前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的形态,历史悠久;②文字以长方形为主;③或多或少留有象形图画的痕迹,因形赋义;③一字多形;④刻在龟甲(兽骨)上;⑤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0.阅读材料二,仿照小标题

(1)的短语结构,为后面两部分文字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4分)

小标题

(2):

甲骨文拓宽学生视野

小标题(3):

甲骨文文化走向世界

11.材料三图中“赞”这个字并没有用甲骨文的写法,甲骨文表情包设计者把小篆的“

”中的“貝”用甲骨文的“

”替换,拼接成甲骨文表情包。

你对这种做法是否赞同?

请结合以上材料中的观点说明理由。

(5分)

示例:

不赞同,因为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文字,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误传、瞎传,不能为了趣味性而胡乱造字,以免让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

 

12.有媒体用“甲骨文表情”解读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一片点赞。

请你参考下面示例和材料一,对“环保”这一甲骨文表情进行解说。

(6分)

【三】(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

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①坐。

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溯源而上,屡陟弥②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释】①踞:

蹲坐。

②弥:

更加。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具答之      具:

详细

(2)便要还家要:

同“邀”,邀请

(3)无论魏晋无论:

不用说,更不必说

(4)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之:

去,到

(5)溯源而上溯:

逆流而上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桃树大约有一千多棵,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

15.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中桃花源的特点。

(2分)

【甲】文:

环境优美。

【乙】文:

地势险要、复杂;清幽。

 

16.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写出来并简要谈谈理由。

(4分)

【甲】文:

作者表达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乙】文:

作者表达的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乙】参考译文: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

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桃树大约有一千多棵,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地流淌。

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5分)

泰戈尔:

天空不曾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刘禹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李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无论是否留下痕迹,岁月自是流淌。

请以《岁月有痕》或《岁月无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