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101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立元件小耳放.docx

分立元件小耳放

分立元件小耳放报告

 

制作:

张帅

2010.3.29

目录:

题目,任务,要求…………………………………………………3

基本方案选择………………………………………………………4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5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6

辅助子程序流程图…………………………………………………6

测试仪器与设备……………………………………………………7

测试过程,分块调试,整机系统调试……………………………8

结果分析……………………………………………………………9

创新发挥……………………………………………………………10

总结…………………………………………………………………10

参阅文献……………………………………………………………11

附录…………………………………………………………………1

 

题目:

分立元件简单小耳放

一、任务

选用合适分立元件组装一个简单小耳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电源部分:

根据设计的放大电路工作电压制作一个供电电源。

2)功放部分:

要有最基本的双声道声音放大能力,输入阻抗为500欧,输出用8欧扬声器;电路要有音频输入,音频输出,电源输入接口。

稳定输出时候没有杂音,输入信号为零时电路没有交流输出。

系统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三、功放知识简介;

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

因为声音是不同的振幅和不同的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的B倍,B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B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B倍的大信号这现象成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经过不断的电流电压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

一、基本方案选择

1、单级放大电路:

由于三极管的单级放大一般实现不了功放要求的放大倍数,故不采用三极管的单级放大这种电路。

2、多级放大电路:

主要是多级放大能实现功率的较大倍数的放大。

首先实现电压的放大,然后实现电流的放大,级间采用直接耦合方式,因为阻容耦合的低频功能不好。

原理图

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1、系统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极管多级放大部分

信号输入,输出部分

2、系统各模块单元的理论分析与实际电路设计

1.)系统控制部分的电路设计

四个独立按键分别接在P3口的0,1,2,3管脚

功能:

根据按下的按键的不同和按下次数的不同,可以发送0~9,a~f等数字和字母

2.)外围辅助部分电路设计

数码管显示作用非门按键控制发送数据,复位

调试(系统测试)过程

1、测试仪器与设备

PC机

2、测试过程

1.)分模块调试

ISP下载接口

确定ISP下载接头的连线:

P1.5接1口,P1.6接7口,P1.7接9口,RST接5口;2与8接GND,4接VCC;

用下载线调试直至成功。

数码管模块

检查数码管各脚与非门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段选与位选的位置。

选择端口通电调试,保证各数码管位选与段选显示正确。

独立按键模块

查看物理连接,保证当键按下后,与之连接的单片机管脚电平置低。

定义第一个按键为数值按键,第二个按键为字母按键,第三个按键为确认按键,第四个按键为发送按键。

2.)整机系统调试

一、一对一通信:

将单片机的P2.4~P2.7赋给各自数码管的位选,将P0口赋给数码管的段选,连接三个单片机的P1.0~P1.3口(SCK,MOSI,MISO,SS1)MOSI和MISO交叉连接,上电后载入程序调试。

发送一位数字或字母

按下任意单片机按键1,发送相应的数值,观察各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数值,是否产生误码及不显示的情况。

按下任意单片机按键2,发送相应的字母,观察各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字母,是否产生误码及不显示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只有部分单片机显示的情况。

发送多位数字或字母

按下任意单片机按键1,发送相应的数值,按确认键确认数字;

按下主单片机按键2,发送相应的字母,按下确认键确认字母;

按下发送键发送。

二、一对多通信:

过程与一对一通信相似。

在硬件上多一个从机,其他基本相同。

3、结果分析

1.)测试数据分析

在一对一通信与一对多通信过程中,发送与接收单个数字或字母无误差;但在发送和接收多位数字或字母时出现无法接收或误码现象。

2.)误差分析

SPI协议对发送接收数据的时序要求高,软件编程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因此无法发送和接收相应的数组数据,导致单片机工作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在发送多位数据时出现意外。

4、创新发挥

//自行设计一个程序以极高的比特率发送

ucharbdatass=0xff;

ucharbdatars=0xff;

voidSPISendByte(ucharch)

{ss=ch;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0;

SCK=1;

delayNOP();

delayNOP();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1;

SCK=1;

delayNOP();

delayNOP();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2;

SCK=1;

delayNOP();

delayNOP();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3;

SCK=1;

delayNOP();

delayNOP();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4;

SCK=1;

delayNOP();

delayNOP();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5;

SCK=1;

delayNOP();

delayNOP();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6;

SCK=1;

delayNOP();

delayNOP();

SS1=0;

SCK=0;

delayNOP();

MOSI=ss^7;

SCK=1;

delayNOP();

delayNOP();

}

ucharSPIreceiveByte()

{while(SCK==0);

delayNOP();

rs^0=MISO;

while(SCK==0);

delayNOP();

rs^1=MISO;

while(SCK==0);

delayNOP();

rs^2=MISO;

while(SCK==0);

delayNOP();

rs^3=MISO;

while(SCK==0);

delayNOP();

rs^4=MISO;

while(SCK==0);

delayNOP();

rs^5=MISO;

while(SCK==0);只可惜程序以失败而告终

delayNOP();单片机不按意图工

rs^6=MISO;

while(SCK==0);

delayNOP();

rs^7=MISO;

returnrs;

}

总结:

 

参阅文献: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第四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接口与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

XX搜索

附录1:

分机原理图

 

附录2元件清单

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芯片

89S52

3

74HC04

3

电阻

10K

3

10K

3

排阻

底座

40脚

3

14脚

3

晶振

12MHZ

3

按键

4脚

15

数码管

七段共阳

3

ISP接口

3

杜邦线

若干

排针

单排

4

双排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