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966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docx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1、常见抗癌药物总作用机理

二、常见抗癌药物作用机理

1.氮芥

氮芥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瘤药物。

为双氯乙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本品进入体内后,通过分子内成环作用,形成高度活泼的乙烯亚胺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如蛋白质的羧基、氨基、巯基、核酸的氨基和

羟基、磷酸根)结合,进行烷基化作用。

氮芥最重要的反应是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合,产生DNA的双链内的交叉联结或DNA的同链内不同碱基的交叉联结。

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细胞

毒作用最为敏感,由G1期进入S期延迟。

【适应症】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

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对急性白血病无效。

与长春新碱(VCR)、甲基卡肼(PCZ)及泼尼松(PDN)合用治疗霍奇金病有较高

的疗效,对卵巢癌、乳腺癌、绒癌、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鼻咽癌(半身化疗法)等也有一定疗效;腔内注射用以控制癌性胸腹水有较好疗效;对由于恶性淋巴瘤等压迫呼吸道和上腔静脉压

迫综合征引起的严重症状,可使之迅速缓解。

2.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烷化剂类免疫剂。

【药理作用】该品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中经微粒体功能氧化酶转化成醛磷酰胺,而醛酰胺不稳定,在肿瘤细胞内分解成酰胺氮芥及丙烯醛,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

胞毒作用。

环磷酰胺是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干扰DNA及RNA功能,尤以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它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对S期作用最明显。

【适应症】该品为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进入体内后,在肝微粒体酶催化下分解释出烷化作用很强的氯乙基磷酰胺(或称磷酰胺氮芥),而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此外本品还具

有显着免疫作用。

临床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支气管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

也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儿童肾病综合

征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3.塞替派

本品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合成的抗肿瘤药,是乙烯亚胺类烷化剂的代表。

【药理作用】塞替派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塞替派是多功能烷化剂,能抑制核酸的合成,与DNA发生交叉联结,

干扰DNA和RNA的功能,改变DNA的功能,故也可引起突变。

体外试验显示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在小鼠的研究中可清楚看到有致癌性,但对人尚不十分清楚。

近年来证明本品对垂体促卵泡

激素含量有影响。

【适应症】本品对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消化道肿瘤、肺癌及癌性胸腹水均有较好疗效。

1、卵巢癌:

适用于卵巢癌非根治术后、腹腔播散伴有腹水、小骨分转移、肺转移伴有胸水等,

有效率可达40%。

2、乳腺癌:

适用于非根治术后,皮肤转移、肺转移伴胸水及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有效率为60%。

3、膀胱癌:

对膀胱癌晚期或手术后患者,可以此进行膀胱灌注。

4、其他肿

瘤:

胃肠道腺癌、恶性淋巴瘤、子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

4.卡莫司汀

卡莫司汀属于亚硝脲类代表药。

【药理作用】本品及其代谢物可通过烷化作用与核酸交链,亦有可能因改变蛋白而产生抗癌作用。

在体内能与DNA聚合酶作用,对增殖期细胞各期都有作用,对兔子及小鼠有致畸性。

【适应证】因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故对脑瘤(恶性胶质细胞瘤、脑干胶质瘤、成神经管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白血病有效,对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与其它药物合用对恶性黑色素瘤有效。

5.白消安片

本药为三甲基磺酸酯类代表药。

【药理作用】属双甲基磺酸酯类的双功能烷化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进入人体内磺酸酯基团的环状结构打开,通过与细胞的DNA内鸟嘌呤起烷化作用而破坏DNA的结构与功能。

品的细胞毒作用几乎完全表现在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主要表现在对粒细胞生成的明显抑制作用。

其次是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抑制,对淋巴细胞的抑制很弱。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对缺乏费城染色体Ph1病人效果不佳。

也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6.5-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抗嘧啶类药物,对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肝癌、膀胱癌等均有一定疗效。

体内转化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

苷酸,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

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本品在体外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在体内对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在体内经酶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与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的活动中心形成共价结合

,使该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使胸腺嘧啶核苷生成减少,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阻;此外,它还可变成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物形式掺入RNA中,从而干扰RNA的正常生理功能,影

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近年来研究发现,本品的活性代谢物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及甲撑基四氢叶酸可与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形成三联复合物,阻止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的活性发挥,从而抑

制DNA的合成。

本品对增殖细胞有明显杀灭作用,对S期细胞特别明显,但它同时又可延缓G1期细胞向S期移行,因而出现自限现象。

【适应证】较广谱。

消化系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等)、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膀胱癌、肺癌、皮肤癌、头颈部癌。

7.顺铂

【药理作用】本品为铂的金属络合物,作用似烷化剂,主要作用靶点为DNA,作用于DNA链间及链内交链,形成DDP~DNA复合物,干扰DNA复制,或与核蛋白及胞浆蛋白结合。

属周期非特

异性药。

【适应证】为治疗多种实体瘤的一线用药。

与VP-16联合(EP方案)为治疗SCLC或NSCLC一线方案,联合MMC、IFO(IMP方案),或NVB等方案为目前治疗NSCLC常用方案,以DDP为主的

联合化疗亦为晚期卵巢癌、骨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案,与ADM、CTX等联用对多部位鳞状上皮癌、移行细胞癌有效,如头颈部、宫颈、食管及泌尿系肿瘤等。

“PVB”(DDP、VLB

、BLM)可治疗大部分IV期非精原细胞睾丸癌,缓解率50%~80%。

此外,本品为放疗增敏剂,目前国外广泛用于IV期不能手术的NSCLC的局部放疗,可提高疗效及改善生存期。

8.卡铂

【药理作用】本品为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直接作用于DNA,主要与细胞DNA的链间及链内交联,破坏DNA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适应证】主要用于卵巢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膀胱癌、间皮瘤等。

9.奥沙利铂

【药理作用】本品出现铂类化合物的一般毒性反应。

出现种属特异的心脏毒性。

本品未出现顺铂的肾脏毒性,亦无卡铂的骨髓毒性。

本品属于新的铂类衍生物,本品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

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

本品与DNA结合迅速,最多需15分钟,而顺铂与DNA的结合分为两个时相,其中包括一个48小时后的延迟相。

在人体内给药

一小时之后,通过测定白细胞的加合物,可显示其存在。

复制过程中的DNA合成,其后DNA的分离、RNA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均被抑制,某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本品治疗有效。

【适应证】用于经氟脲嘧啶治疗失败后的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氟尿嘧啶使用。

10.卡培他滨

【药理作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能将5-FU代谢为5-氟-2-脱氧尿苷酸单磷酸(FdUMP)和5-氟尿苷三磷酸(FUTP)。

这些代谢产物通过二种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

首先,FdUMP及叶酸

协同因子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与胸苷酸合成酶(TS)结合形成共价结合的三重复合物。

这种结合抑制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形成胸核苷酸。

胸核苷酸是胸腺嘧啶核苷三磷酸必需的前体,

而后者是DNA合成所必需的,因此该化合物的不足能抑制细胞分裂。

其次,在RNA合成过程中核转录酶可能会在尿苷三磷酸(UTP)的部位错误地编入FUTP。

这种代谢错误将会干扰RNA的加工

处理和蛋白质的合成。

【适应证】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大肠癌,及紫杉醇和蒽环类化疗方案治疗无效的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进一步治疗。

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或者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适用于结

肠癌辅助化疗,适用于结肠直肠癌的化疗、乳腺癌单药化疗或者联合化疗。

11.雷替曲塞

【药理作用】新一代水溶性胸苷酸合酶抑制剂,能在细胞内潴留,长时间发挥作用,它对结肠直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强于5-氟尿嘧啶。

药通过细胞膜外还原型叶酸盐载体系统将本品主

动摄入细胞内,而后迅速代谢为多谷氨酸类化合物抑制胸苷酸合酶的活性,并能在细胞内潴留,长时间发挥作用。

【适应证】临床用于晚期直肠结肠癌的一线治疗。

12.阿糖胞苷

【药理作用】本品为主要作用于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

阿糖胞苷进入人体后经激酶磷酸化后转为阿糖胞苷三磷酸及阿糖胞苷二磷

酸,前者能强有力地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后者能抑制二磷酸胞苷转变为二磷酸脱氧胞苷,从而抑制细胞DNA聚合及合成。

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处于S增殖期细胞的作用最为

敏感,对抑制RNA及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较弱。

【适应证】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

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较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

13.吉西他滨

【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是去氧胞苷的水溶性类似物,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是一种抑制性的酶作用物的替代物,这种酶在DNA合成和修复过程

中,对所需要的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

【适应证】用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用于抗天花病毒处临床前。

14.培美曲塞

【药理作用】抗叶酸代谢药物,它通过干扰细胞复制过程中叶酸依赖性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

体外试验可以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甘氨酸核糖核苷甲酰基转移酶等叶酸依赖

性酶,这些酶参与胸腺嘧啶核苷和嘌呤核苷的生物合成。

【适应证】联合顺铂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

15.羟基脲

【药理作用】周期特异性药物,选择性杀灭S期细胞。

本品是一种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干扰嘌呤及嘧啶碱基生物合成,选择性地阻碍DNA合成

,对RNA及蛋白质合成无阻断作用。

【适应证】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移性黑色素瘤,可作为同步化药物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16.6-巯嘌呤

【药理作用】6-MP的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分子中6位C上由巯基取代了羟基。

6-MP通过竞争性抑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使PRPP分子中的磷酸核糖不能

向鸟嘌呤及次黄嘌呤转移,阻断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6-MP可在体内经磷酸核糖化而生成6-MP核苷酸,并以这种形式抑制IMP转变为AMP及GMP的反应。

由于6-MP核苷酸结构与

IMP相似,还可以反馈抑制PRPP酰胺转移酶而干扰磷酸核糖胺的形成,从而阻断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适应证】急性白血病、绒毛膜癌和恶性葡萄胎有效。

17.阿霉素(ADM)

【药理作用】干扰转录过程,抑制RNA的合成也抑制DNA的合成,对细胞周期各阶段均有作用。

【适应证】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对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及多种其他实体肿瘤均有效。

18.柔红霉素

【药理作用】本品为第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其作用机制酷似阿霉素。

作为一种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柔红霉素的抗瘤谱远较阿霉素为窄,对实体瘤疗效大不如阿霉素和表阿霉素。

【适应证】主要用于对常用抗肿瘤药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或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短,需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19.吡柔比星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酷似阿霉素。

【适应证】用于头颈部癌、乳腺癌、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卵巢癌、宫颈癌、恶8性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等。

20.羟喜树碱(HCPT)

【药理作用】喜树碱的羟基衍生物,抑制拓扑异构酶I,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对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

【适应证】抗瘤谱较广,与常用抗肿瘤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21.伊立替康

【药理作用】伊立替康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

喜树碱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物SN-38可与拓扑异

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断裂单链的再连接。

现有研究提示,伊立替康的细胞毒作用归因于DNA合成过程中,复制酶与拓扑异构酶I-DNA一伊立替康(或SN-38)三联复合物相互作

用,从而引起DNA双链断裂。

哺乳动物细胞不能有效地修复这种DNA双链断裂。

【适应证】用于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

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治疗既往未接受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或作为单一用药,治疗经含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

22.拓扑替康

【药理作用】本药为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

拓扑异构酶Ⅰ可诱导DNA单链可逆性断裂,使DNA螺旋链松解,本药可与拓扑异构酶Ⅰ-DNA复合物结合并阻止这些单股断链的重新连接,其

细胞毒作用是在DNA的合成中,是S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适应证】对化疗敏感,一线化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病人。

23.长春新碱

【药理作用】作于微管蛋白,干扰蛋白质代谢,抑制RNA多聚酶的活性,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的运转。

【适应证】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也用于卵巢癌、睾丸肿瘤、消化道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

24.长春地辛

【药理作用】抗瘤谱较广,与长春碱和长春新碱无交叉耐药性。

作用机制与长春新碱相似。

【适应证】抗瘤谱较广,与长春碱和长春新碱无交叉耐药性。

用于肺癌、恶性淋巴瘤、食管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对白血病、头颈部癌、生殖细胞肿瘤和软组织肉瘤也有一定疗效

25.长春瑞滨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与长春新碱相似。

【适应证】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

26.紫杉醇

【药理作用】本品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着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

敏感的G2和M期。

【适应证】用于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

对头颈部癌、食管癌、胃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27.多西紫杉醇

【药理作用】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其解聚,使小管的数量显着减少,并可破坏微管网状结构。

在细胞内浓度高,且潴留时间长。

【适应证】用于晚期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对头颈部癌、胃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28.托瑞米芬

【药理作用】绝经后乳癌患者应用托瑞米芬后引致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度下降。

枸橼酸托瑞米芬与雌激素竞争性地与乳腺癌细胞浆内雌激素受体相结合,阻止雌激素诱导的

癌细胞DNA的合成及增殖。

一些试验性肿瘤应用大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显示出枸橼酸托瑞米芬有非雌激素依赖的抗肿瘤作用。

枸橼酸托瑞米芬的抗乳腺癌作用主要是抗雌激素作用,还可能

有其它抗癌机制(改变肿瘤基因表达、分泌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凋亡及影响细胞动力学周期)。

【适应证】适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或不详的转移性乳腺癌。

29.他莫昔芬

【药理作用】该药为雌二醇竞争性拮抗剂,能与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不刺激转录或作用微弱。

药物-受体复合物不易解离,组织受体的循环应用,也是作用机制之一。

他莫昔芬能上

调转化生长因子β生成,此因子减少与恶性肿瘤的发展有关。

还对蛋白激酶C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这些作用都对依赖雌激素才能继续生长的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绝经期前雌激素(ER+)和孕激素受体(PR+)呈进行性发展的乳癌的治疗。

他莫昔芬对血浆脂代谢、子宫内膜和骨的作用则仍是雌激素性质,不呈拮抗作用。

他莫昔芬的抗骨

质疏松作用也可能与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有关,因为此因子能够控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平衡。

30.雷洛昔芬

【药理作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

作为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雷洛昔芬对雌激素作用的组织有选择性的激动或拮抗活性。

它是一种对骨骼和部分对胆固醇

代谢(降低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的激动剂,但对下丘脑、子宫和乳腺组织无作用。

【适应证】目前正在研究雷洛昔芬可能具有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31.依西美坦

【药理作用】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可依赖于雌激素的存在,女性绝经期后循环中的雌激素(雌酮和雌二醇)主要由外周组织中的芳香酶将肾上腺和卵巢中的雄激素(雄烯二酮和睾酮)转化而来。

通过抑制芳香酶来阻止雌激素生成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治疗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方法。

依西美坦为一种不可逆性甾体芳香酶灭活剂,结构上与该酶的自然底物雄烯二酮相似,为芳香

酶的伪底物,可通过不可逆地与该酶的活性位点结合而使其失活(该作用也称"自毁性抑制"),从而明显降低绝经妇女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但对肾上腺中皮质类固醇和醛固醇的生物合

成无明显影响。

在高于抑制芳香酶作用浓度的600倍时,对类固醇生成途径中的其他酶不产生明显影响。

【适应证】绝经后妇女激素依赖型乳腺癌。

32.来曲唑

【药理作用】来曲唑是新一代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为人工合成的苄三唑类衍生物,来曲唑通过抑制芳香化酶,使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消除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

体内外研究显示

,来曲唑能有效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

【适应证】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多用于抗雌激素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

33.比卡鲁胺

【药理作用】康士得属于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没有其它激素的作用,它与雄激素受体结合而使其无有效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了雄激素的刺激,导致前列腺肿瘤的萎缩。

康士得是消旋

物,其抗雄激素作用仅仅出现在(R)-结构对应体上。

【适应证】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或外科睾丸切除术联合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

34.贝伐单抗

【药理作用】贝伐单抗(商品名阿瓦斯汀)是一种重组的人类单克隆IgG1抗体,通过抑制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而起作用。

也就是说阿瓦斯汀可结合VEGF并防止其与内皮细

胞表面的受体(Flt-1和KDR)结合。

在体外血管生成模型上,VEGF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导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

在接种了结肠癌的裸(无胸腺)鼠模型上,使用阿瓦斯汀可减少

微血管生成并抑制转移病灶进展。

【适应证】适用于NSCLC、转移性结直肠癌。

35.西妥昔单抗

【药理作用】本品可与表达于正常细胞和多种癌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阻断EGF和其他配体,如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结合。

本品是针对EGF受体的IgG1单克

隆抗体,两者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对与EGF受体结合的酪氨酸激酶(T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适应证】适用于NSCLC、转移性结直肠癌。

36.曲妥珠单抗

【药理作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均显示可抑制HER2过度表达12的肿瘤细胞的增殖。

另外,曲妥珠单抗是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的潜在介质。

在体

外研究中,曲妥珠单抗介导的ADCC被证明在HER2过度表达的癌细胞中比HER2非过度表达的癌细胞中更优先产生。

【适应证】适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

作为单一药物治疗已接受过1个或多个化疗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与紫杉类药物合用治疗未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

37.利妥昔单抗

【药理作用】大约9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由不正常的B细胞引起的。

传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式除了破坏肿瘤细胞,还会损伤身体中的健康组织,而美罗华?

只特异性针对B细胞。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与正常的和恶性的B细胞表面粘合,通过这种粘合,来帮助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适应证】复发或化疗抵抗性B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人。

38.伊莫单抗

【药理作用】伊莫单抗(泽娃灵)由放射性同位素钇90和CD20单抗组成,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相比,钇90放射纯β射线,具有更强的射线能量。

同时由于钇90不产生γ射线,对医护人

员及患者家属非常安全,因此FDA批准Zevalin?

可用于门诊病人,并无需隔离防护。

【适应证】于难治复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39.尼妥珠单抗

【药理作用】EGFR在多种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如头颈癌、肺癌、结直肠癌中,都存在EGFR过度表达现象。

EGF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力、高转移性及不良预后高度相关。

泰欣生(尼

妥珠单抗,Nimotuzumab),是全球第一个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单抗药物,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泰欣生能够竞争性结合EGFR,阻断由EGFR与其介

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放化疗疗效。

【适应证】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神经胶质瘤、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癌、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

40.阿伦珠单抗

【药理作用】阿伦珠单抗(Campath)识别表达于正常与异常B淋巴细胞的CD52抗原。

【适应证】用以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对NHL有效;对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即使对嘌岭类药物无效者,亦可诱导出分子缓解。

41.托西莫单抗

【药理作用】托西莫单抗(百克沙)通过放射性碘131以Tositumaomab抗体为载体,与NHL癌变的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白蛋白CD-20结合。

放射性碘131杀死癌细胞。

【适应证】化疗无效,CD20阳性,分化低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42.依决洛单抗

【药理作用】依决洛单抗是鼠源性的IgG2a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表达于上皮细胞表面的细胞粘附分子糖蛋白17-1A。

依决洛单抗通过CDC及ADCC效应导致靶细胞死亡。

【适应证】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前列腺癌。

43.帕尼单抗

【药理作用】EGFR在正常情况下可帮助调节人体内细胞的生长,但其也会刺激癌细胞生长。

EGFR存在于癌细胞的表面,当体内出现蛋白质与EGFR相结合时,EGFR会被激活,如表皮生长

因子(EGF)或转化生长因子a(TG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