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3806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docx

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

2012年三大运营商发展情况总结

移动互联网用户总量破8亿 “秒杀”PC用户增速 

2013年03月26日 13:

55   DoNews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DoNews 3月26日消息 据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2013年2月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量表现突出,净增量达1607.0万户,总数达到8.03亿户。

  其中,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量过半。

1-2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7657万G,同比增长53.2%,其中手机上网是主要拉动因素,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70.5%。

  据统计,手机上网用户同比增长18.8%,无线上网卡用户增长开始疲软。

手机上网用户达到77462.4万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比重从去年同期的97.7%下降到96.4%。

无线上网卡用户达1586.4万户,同比增长仅3.5%。

  工信部并预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基础电信企业捆绑话音的数据流量套餐推广,无线上网卡用户不会再出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而从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去年1-11个月,互联网用户人数增长240.3万,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由1.11亿增长到7.5亿,而截止今年2月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已经突破8亿。

  同时,我国智能手机市场高速增长的势头如果保持下去,预计今年将超越美国iOS和Android的装机数。

(完)

三大运营商2012年报解读:

资源不同发展存差异

2013年03月26日 11:

40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我有话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潘丽

  随着3月21日下午中国联通发布2012财年业绩报告,三大运营商均完成了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及新的一年的部署。

基于自身资源储备和战略方向的差异,三大运营商在业绩表现、业务发展、投资重点上均有所不同。

  业绩表现:

  收入和利润变化各异,内因各有不同

  从三大运营商的财报数据比较来看,中国移动仍然在收入、利润、用户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整体市场格局在持续优化,尤其是3G市场,基本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2012年全行业的收入总量持续提升,收入增速达9%,高于同期GDP增速1.2个百分点。

三大运营商聚焦不同的发展重点,收入和利润变化各异。

  中国移动转型战略缓慢推进,增长有所放缓。

2012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呈现双下滑趋势。

2012年中国移动收入增长6.1%,较上年降2.7个百分点;利润增长2.7%,较上年降2.5个百分点。

收入增速下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用户数增速下滑,2012年中国移动用户数增速降为1位数,远低于其他两家的水平,2G用户增速减缓,3G用户增速低于其他两家水平;二是业务驱动力不足,业务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话音业务仍然是收入最主要来源,2012年数据业务收入占比为29.7%,较上年提升了3.3个百分点,而话音业务收入占比仍高达65.7%。

无线上网业务、手机邮箱、手机视频、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对收入的贡献仍然较小。

利润增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折旧和消费费用支出的居高不下,造成营运支出的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中国电信全业务协调发展,实现稳定增长。

2012年中国电信营业收入增速达15.5%,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为-9.5%。

收入增速提升主要来源于移动、宽带、信息化三大核心业务的融合经营和相互促进拉动。

移动市场继续推行终端引领的模式,加强产品融合及流量经营,拉动规模增长。

2012年移动用户数达1.61亿,增长27%,3G用户占比达43%。

移动服务收入达928亿元,增长36%;有线宽带业务市场领先地位持续巩固。

通过稳步推进“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建设,进一步扩大光宽带覆盖。

2012年宽带用户达9012万户,增长17%。

有线宽带收入达678亿元,增长10%。

信息化应用的优势进一步拓展。

聚焦智慧城市、重点客户和合作伙伴三大合作对象,分类推进深度战略合作。

2012年政企宽带用户和信息化应用移动用户规模均超过2000万户。

政企客户群收入增幅超过公司总体服务收入增幅。

利润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营运支出大幅增长,增速达18.5%,网络运营成本及销售管理成本的占比和增速均较高。

  中国联通聚焦核心优势领域,突破规模发展。

2012年中国联通营业收入增速达19%,稍低于上年水平,但仍保持三家最高;净利润增速达68.5%。

收入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3G和宽带两大核心业务驱动。

2012年3G用户达7646万户,增速达91%。

3G服务收入达598亿元,增速达82.6%,拉动总体收入提升14.6个百分点。

3G的ARPU为86元,在三家中最高,拉动移动业务ARPU从47.3元提升到47.9元。

2012年宽带用户为6387万户,增速达15%。

宽带服务收入为394亿元,增速达11.8%,拉动总体收入提升2.2个百分点。

净利润突破性增长主要由于营运支出的增速有所放缓,低于营业收入增速。

经过前几年的高投入发展,折旧摊销费用趋于稳定,营销效率进一步提高,终端补贴占收比进一步下降。

  业务发展:

  3G和宽带高速发展,加快业务转型升级

  3G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加快业务转型升级。

依据欧美、日本发达国家3G高速增长的临界点经验,3G用户占比达到15%~20%时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2012年底全国3G用户数占比达21%,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从三家运营商3G用户发展来看,3G用户已经成为用户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2年,中国移动3G用户增速超70%,净增用户中3G用户占比超60%。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用户增速及净增用户中3G用户占比均超90%。

从三家运营商3G业务发展来看,3G业务正在加速转型升级。

中国移动积极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无线上网业务高速增长,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占比达12.2%,较上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

应用及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特色业务发展效果显著。

手机邮箱收入增长55.6%、手机阅读收入增长74.3%、手机视频收入增长63.9%、手机游戏收入增长58%。

中国联通积极推进WO+平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智能管道和互联网应用整合能力,特色业务规模快速发展。

手机音乐收入增长174%、沃阅读收入增长138%、手机视频收入增长122%。

  宽带引来爆发式增长,持续推进升级提速。

国际经验显示,当宽带的渗透率在20%~40%时,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目前主要国家宽带家庭渗透率已达到40%以上,而国内宽带渗透率仅为25%,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2年宽带用户数仍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宽带用户增速均超15%。

同时,2012年运营商持续推进宽带升级提速,中国电信深入推进“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进一步扩大光宽带覆盖,光纤到户用户达1500万户,占比近六分之一;中国联通4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63.8%,较上年提升了22.5个百分点。

  投资重点:

  聚焦有线无线宽带、传输网及基础设施

  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保持平稳或持续增长,均聚焦有线无线宽带、传输网及基础设施等核心领域,支撑未来业务发展。

  中国移动2012年资本开支基本保持平稳。

投资重点仍然是移动通信网及传输网。

未来移动通信网的投资重点将发生变化,向TD-LTE转移,预计2013年TD-LTE占移动通信网投资比例达52%。

中国电信2012年资本开支较上年小幅提升。

宽带仍然是投资重点,2012年宽带投资占比达66.9%,与上年水平相当。

中国联通2012年资本开支较上年大幅提升,增长率达30%。

投资分配较为均衡,其中移动网络41%、宽带及数据25.6%、基础设施及传送网25.6%。

住建部工信部:

下月起新建住宅全面采用光纤到户

2013年03月26日 11:

30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我有话说 

  沉风

  本报讯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贯彻落实此前出台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

根据通知,自2013年4月1日起,在公用电信网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地区新建住宅区与住宅建筑实现光纤到户。

  该通知要求,住宅建设单位必须同步建设住宅区内通信管道和楼内通信暗管、暗线等通信设施,并应满足多家电信运营企业共享使用的需要,保障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设计单位应按照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要求与合同约定进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的设计;住宅建设单位应组织对光纤到户通信设施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文件报所在地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地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及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光纤到户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未按要求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接入公用电信网。

  该通知还要求加快推动既有住宅建筑逐步实施光纤到户改造。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既有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资源共享的监管力度,对阻挠正常光纤到户改造的行为予以纠正。

各地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编制光纤到户改造的实施计划。

住宅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要积极支持光纤到户改造,不得与任何企业签订垄断性协议,不得限制各电信运营企业平等接入和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用户的选择权。

评论:

移动网络信令通道不可长期无偿占用

2013年03月26日 11:

29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我有话说(7人参与) 

  本报记者 徐勇

  当前,微信收费话题被坊间炒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运营商不能因为自己日子不好过,就打向微信收费的主意。

那么,运营商对微信收费到底有没有理由呢?

经过记者深入调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

  上班路上,正赶上三环路大堵车。

“爸爸,为什么我们不走旁边空着的车道呢?

”儿子问,我回答说:

“那是为紧急救援留着的应急车道,我们不能占。

”儿子不依不饶地说:

“那为什么还有车在上面走呢?

”我只能这么回答:

“那是他们不守规矩。

”交通领域,对于普通用户占用应急公共资源有着明确的处罚规定,电信领域呢?

  信令通道本是专线专用

  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与我们直接相关(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而另一部分与我们间接相关(或者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

信令就是一些通信链路控制信息,它负责用户呼叫的建立、释放、计时计费等。

例如打电话,当我们开始打电话的时候,拿起电话机拨号完成后就有信号传到当地的电信局端,一系列交换后,本局端就先在网络上发送信令,等对端收到信令后回应一个信令同意通话,此时网络上传输信令功能就算完成了,开始传输语音信号,就可以通话了。

等电话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通过信令来控制电路拆除。

总之,信令实际上是一种用于控制的信号。

通信网中的信令通道,设计初衷就是运营商对于用户业务管理协调,呼叫建立、释放,对业务的计时计费,是由业主(运营商)用于对用户使用自己网络资源的行为进行管理的,信令通道也由此成为通信网的神经指挥系统,类似于北京环路上最右侧空着的应急车道,但是承载着比应急车道还多得多的功能。

  之所以现在对于互联网服务商占用信令通道资源存在争议,因为信令通道是运营商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用户正常使用的一个控制通道,不是对外经营的,从来没有一个费率标准(当然啦,后来红极一时的短信业务信息量走的也是信令通道,这是运营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在话音业务为主要流量的时代,大家都是规规矩矩地在正常车道行驶,没有人走应急车道(信令通道),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丛林法则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服务商信奉的是“法所不禁即为可行”,原本仅仅是呼叫建立、释放等几个简单指令使用的信令通道成了互联网服务QQ、微信等IM通信软件发送“心跳信号”的通道。

比如类似微信“永远在线”的应用,会不断向运营商网络发出“心跳”,单独一次“心跳”信号本身流量极低,但是数亿用户,每2~3分钟就发出一次“心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景象,会严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

就好比车流已经很繁忙的环路上,每辆车每2~3分钟上一下应急车道,这就是一个交通灾难事件。

这样的问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信令风暴”。

  收费是为了彼此更加健康发展

  对于不请自来的信令风暴类业务该怎么处理?

  如果运营商任之发展,未来不但这类业务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连网上其他用户的基本通信权利都可能得不到保证。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对于信令信道造成的额外压力,直接威胁到网络运行质量,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体验,如果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严重时会带来断网这样的严重事故。

Verizon、AT&T、NTT DoCoMo、中国澳门电讯有限公司、新西兰电信等多家运营商差不多都是在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频频陷入“断网”梦魇。

这背后都是信令通道被挤占惹的祸。

  在国内,虽然还没出现过这样严重的状况,但是运营商已经开始面临压力。

中国移动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国移动60%的信令通道资源。

  本着尊重既成事实的态度,运营商需要针对与信令风暴相关的业务,进行度身定制的网络优化,保证其用户体验,这就涉及一些费用问题,引发了当下“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微信收费话题。

  需要再次明确的是,拟议中的微信类业务收费是向腾讯等OTT服务商收的资源占用费和未来度身定制的优化网络费用,不是向最终用户收费。

OTT服务商有很多途径(如开发游戏、广告等)把这笔费用给消化掉。

普通微信用户完全不必为此紧张。

  因此,为了彼此更好的未来,运营商有必要对信令风暴类业务进行收费。

同时我们也呼吁电信监管部门,顺应形势发展对通信网络信令通道的收费作出明确规定,以行业规则的方式界定未来有关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营造未来更加健康的生态圈。

中国联通4G投资策略:

两套方案 最低投50亿元

2013年03月26日 11:

20   C114中国通信网    我有话说(52人参与) 

  C114讯 3月26日早间消息(岳明)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联通管理层已经正式明确了对于LTE的投资策略,与全球绝大多数运营商不同,中国联通选择了继续深耕3G市场,可以说对于LTE还是抱着着相对保守的态度。

  “中国联通4G投资每年维持50-100亿的建设规模,目前有两个预选方案,即投资100亿元建设3.1万个4G基站或者投资50亿元建设1.6万个4G基站。

”该人士说。

这略低于一些证券公司预测,但与它们关于联通2013年在4G投资上将走稳健策略的预测相符。

  冷眼看待LTE大潮

  据GSA的最新数据,全球商用LTE网络已达156张,预期年底增至244张,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5倍。

市场研究公司ABI也预测,受移动应用程序使用井喷的推动,全球LTE数据流量到2013年将增长207%。

  商用网络数量的增长只是一方面,但更关键的是,已有部分运营商已经从LTE部署运营中占据了市场先机。

比如美国运营商Verizon无线已经有超过50%的流量承载在LTE网络上,爆炸性增长的数据流量也为Verizon无线后期展开的流量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中国联通管理层显然没有为之所动,因为联通有两个很大的依仗:

首先是联通运营的WCDMA网络,后续演进空间很大,HSPA+在引入MIMO和64QAM之后,甚至可以实现与LTE相媲美的速度;其次是中国移动所运营的TD-LTE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对联通造成实质性冲击。

”有业内人士指出。

“TD-LTE产业链还是需要进一步培育,特别是解决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终端问题,估计到2015年才能真正成熟。

  正如中国联通副总裁张钧安所说,“从目前趋势来看,4G代替3G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联通有比较好的3G网络,HSPA+速率和4G区别不是太大,在4G时代仍然具有优势。

”根据中国联通2012年财报,其在去年新增3G基站9.2万个,达到33.1万个,且全部升级到HSPA+,下行峰值速率可达21Mbps。

  继续聚焦3G网络投资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13年资本开支计划,中国移动由于将TD-LTE纳入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大幅增长49%,达到了1902亿元;中国电信维持在750亿元左右,中国联通则从1000亿元下滑至800亿元。

  在整体资本开支缩减的情形下,除了4G上的低投入,联通今年不再对2G网络进行投资,而将有限的资金用在3G的覆盖上。

“联通已经连续四年维持巨额投资,去年资本开支更高达1000亿元,但除了发展3G网络之外,也同时为未来需求作部分准备,相信1000亿元资本开支将成为历史。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说。

  事实上,3G业务已经成为联通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也好于其他两家运营商。

联通去年3G业务营收为617.1亿元,同比增长82.6%;对移动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从2011年的30%左右增长到47.5%;3G用户对移动用户渗透率同比提高11.9%,达到31.9%。

  业内人士指出,网络覆盖能力将会成为今年投资的重心,“联通的网速快,电信的覆盖范围广,这基本上是对于国内3G运营市场的普遍看法。

但中国联通显然是想改变这个现状,并将UMTS900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下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为您详细介绍中国联通在2013年对于UMTS900的规划路线图,以及相关的组网技术选择,敬请期待。

运营商对微信的收费逻辑:

欲重建“网络公平”

2013年03月26日 11:

11   通信产业网    我有话说(1人参与)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林紫玉)“向OTT收费”的逻辑已经清晰,归根结底是技术的推陈出新再一次把旧的商业模式推至变革的十字路口,变革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相互适应。

  好吧,到了该谈谈的时候了。

  据《通信产业报》了解,近日中移动联合其他两大运营商,筹划了8个项目,计划向占用了大量网络资源的OTT类企业收取费用,范围涉及腾讯旗下的微信、360推出的手机助手等应用商店,双方已经展开初步谈判。

截至记者发稿,双方尚未达成最后协议。

  早在两年前,不堪“永远在线”QQ带来网络重负的中移动,就在研究重新制定按照流量和资源来进行分级收费。

中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也曾公开表示:

“应用层过度消耗流量和信令,但没给我们带来收入。

中国电信每半年扩容一次,但总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根据中移动2012年数据,微信等OTT应用拉动了10%的流量,但消耗了60%的网络资源。

  与此同时,OTT轻易地就越过电信围墙,用免费来快速分流运营商收入倚重的话音及短信业务。

今年1-2月,整个短彩信业务同比下降一成,而据中移动内部数据,截至目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连续四个月话音收入负增长。

  “现在需要消弭不合理的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则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认为,“原有计费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存在漏洞,要推动OTT与新规则的融合。

  收费的逻辑

  阻碍收费最大的问题是所谓的“网络中立”,这种观点认为基础网络不应对使用者区别对待,但张昕竹认为,网络中立是国际争论的焦点,但什么是中立却是个伪命题:

“成本不一样、消耗不一样、定价不应该一样”。

  从事多年通信网络计费及结算研究的张昕竹表示,电信业现有的模式就是端口收费,即按照使用人头收费,没有制定业务结算,主要是建立在默认网络资源使用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上,“但现在出现了大量超出平均使用量的业务,造成端口使用率的用户在补贴端口使用率高的用户。

  张昕竹的建议是:

协商业务结算,利用大数据对业务使用量进行精准收费。

  支撑向OTT收费的另一个逻辑是信令消耗。

IM、天气、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为了保持“永远在线”,会经常向核心网发送控制信号,形成与无线网络大量的信令交互,极易造成拥堵,从而令网络失去控制,无法与应用的链接导致瘫痪,这样的案例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已经多次在美国、日本等移动互联网发达国家上演。

  曾主导国内最大数据网建设的韦乐平曾表示,“互联网的网络、业务分离,使得开发业务的人不需要了解网络消耗,就按照互联网平等的方式开发这个业务,造成了过度消耗的问题。

  但信令消费从未出现在计费体系中,“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应用毫无忌惮地消耗信令。

”中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称。

他表示,应该根据资源占用制定向OTT收费的规则。

  一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

“向OTT收费”的逻辑已经清晰,归根结底是技术的推陈出新再一次把旧的商业模式推至变革的十字路口,变革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相互适应。

  左中右争论

  尽管事实和逻辑都摆在眼前,但对于是收费,还是将其纳入更高一层的“竞合”视野,在运营商内部也有三种针锋相对的声音。

  激进派认为,运营商就应该专心做“管道”,提供公共基础网络服务,不应该收费。

现实派认为,做管道就是一种渠道,苏宁国美家乐福不都要收进场费吗?

而中间派则认为,OTT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它对电信业务的取代还有一个过程,现在带来的依旧是增量,“收费”未必是最优的合作手段。

  在这一点上,越是弱势运营商,越趋向中间派,据悉联通总部已向分公司征集英雄帖:

发挥想象力,与OTT共同提升客户价值。

中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称:

微信会与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两者目前不存在竞争。

而坐拥7.1亿用户的中移动,一方面受益于包括OTT在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拉动,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收入增长53.6%,另一方面,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承认,“来自互联网的竞争比对手更可怕。

”数据显示,占中移动收入65%的话音业务,已经破纪录地出现四个月的连续负增长。

  运营商内部的辩论为OTT添加了谈判空间。

参与首轮谈判的运营商人士对达成协议前景表示担心,“腾讯方面表示已经在改进算法,减少对信令的利用。

互联网企业普遍提出资源互换,试图打破三个运营商之间微妙的平衡与联合。

  终级命题

  相对OTT已造成刚性成本而言,最令运营商担心的是OTT业务强大的替代性,可能让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传统电信业务体系,在一夜之间坍塌。

  根据测算,1M流量可以用微信说几千句话,而用户只需向运营商支付套餐外1元/M的费用。

而这些基本功能变成微信强有力的用户黏着力,实现应用大平台,从而能够让这平台之外的应用,包括运营商自己的业务,失去市场的话语权。

  在主管部门眼中,这种强替代性已成了“市场的问题”,而非越界。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此前在两会期间时对此表示,“把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

”负责行业管理政策制定的电信管理局相关人士也证实,“部长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我们主要是把互联网的业务质量纳入管理体系之内。

  失去政策保护的运营商该如何应对?

相对于发展自己的OTT业务,自己革自己的命,更多运营商人士更倾向于智能管道,提高分级服务和计费能力,不但能够实现对OTT的应用计费,还能开发出更多的服务层级,利用互联网“天生的缺陷”,满足高质量的业务需求。

  “分级分群分域营销是未来,”中联通产创中心人士表示。

他认为此前香港电讯盈科推出的8港元包月微信包是个不错的尝试,“就联通自己来说,目前广东2G随意玩已经有了200多万用户,每月带来几千万的收入,挺划算的。

  但由于涉及层面庞杂,智能管道的时间表并不明确,流量经营策略成为过渡期的主要策略。

在这一时期,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已成为拉动流量的用户动力,运营商如何厘清这样的关系,并着眼未来,成为考验智慧的最大难题。

广电直接挑战电信 有线电视网将具备上网功能

2013年03月26日 04:

56   经济参考报    我有话说(2751人参与) 

  三网融合三年规划核心目标确定

  广电直接挑战电信将促上网资费下调

  记者 侯云龙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3月25日从权威人士处独家获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加紧制定2013年至2015年三网融合规划(以下简称“三年规划”),其核心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