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62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docx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

第三节实数域和复数域

1.实数和实数域

前节所说的,用N中自然数序对作为新数——整数,用Z中整数序对作为新数——有理数,使数系扩充的方法,称为代数扩张.但这种数系扩充法,并不都是成功的;有理数向实数的扩充,就不能套用上一节所用的代数扩张法(因这种扩充,需对极限运算封闭).

但是从Q扩充到R,数系扩充原则和步骤,依然与前面一致.

(1)定义含有有理数域为其子域的连续域R称为实数域,R的元素称为实数.

如果实数域R存在,它应当是由所有有理数基本列组成的序域.

事实上,设R的任一元素a都是某个有理数基本列{an}的极限.则存在k€N,使|ak

—a|v1,从而av1+|ak|.

1+|ak|是有理数,有理数域是阿基米德序域,故存在n€N,使n>1+|ak|.故有n

>a.

因此,R是阿基米德序域.

反之,设R是实数域,则对于任意a€R及n€N,存在m1,m2€N,使

有上界(例如m1).又A非空(至少-m2€A),故A有最大数m€Z,于是

liman=a

即R中任意数a都是有理数基本列的极限.

若R1,R2是两个实数域,则它们的元素都是有理数基本列的极限.

现作映射f:

R1tR1,使对任意a€R1,若liman=a,{an}为有理数基本列,{an}在R2中极限为a',则f(a)=a'.

易知f是R1到R2的同构映射.因此,符合定义的实数域在同构的意义上是唯一的.

(2)构造设M是所有有理数基本列的集合.在M中定义等价关系、加法、乘法及序如下:

对任意{an},{bn}€M.

1°{an}〜{bn}当且仅当lim(an—bn)=O;

2{an}+{bn}={an+bn};

3{an}{bn}={an•n};

4°{an}<{bn}当且仅当存在有理数e>0,及no€N,使当n>no时,bn—an

>£.

由有理数的性质知,上述基本列的加法、乘法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所定义的基本列的序,是全序.

作商集M/〜=Ro,在Ro中定义等价类的加法、乘法及序如下:

对任意a,Ro,{an}€a,{bn}€3,

1°若{an+bn}€y,则规定a+3=Y;

2°若{anbn}€p,则规定a-3=P

3°若{an}<{bn},则规定a<3.

不难验证,这样定义的运算及序与代表元的选取无关;Ro中加法、乘法满足结合律、

交换律和分配律.

a,3,存在n€N,使na>3.

若a>o,称a为正兀;若a

因此,Ro是阿基米德序域

(3)嵌入

设Ri是Ro中所有有理常数列{a}所代表的类的集合,R2是Ro中其余的类所组成的

集合,则Ro=RiUR2.

作映射f:

RitQ,使f({a})=a.则f是同构映射,因而(Ri;+,•,<)与(Q;+,•,<)同构.

作集合R=QUR2,R中的运算由f的扩张决定.贝UR是通常所说的实数域.R2中的实数,称作无理数.有时为了方便,将正实数集合记为R+.

实数集R的若干性质.

1°有理数集Q在R中处处稠密对任意两实数a,b,若a

2°连续统实数集R与直线上点集Ri一一对应.建立对应的方法如下:

在直线l上取O点为原点,OA为单位,A点所在半直线为正向,建立直线坐标系第一次,以OA为单位,从O点开始,向左、右两边等分直线,得第一批分点(与单位端点重合的点),它们对应全体整数.

划分直线,得第n批分点,其中p€N+,p>1,n=2,3,….

这样所得分点,连同第一批分点,对应全体有理数.

现令第n批分点中两个相邻分点之间(包括两端点)所有点组成之集为第n级子区间An,

于是,直线I上每一点B,如果它不是某一批分点,它便包含于一系列子区间An之中,这

些An形成一个区间套{An}:

实数b.这时规定B与b对应.

建立直线坐标系的直线R1称为数直线,或实直线,或连续统;在它上面已不再有“洞”.

由于实数集R与实直线R1等价,以后不再区别R与R1.

3°实数表示成无尽小数形式

由上可知,每一个实数都可以表示成p进制无尽小数.方法如下:

设a为正实数,它对应Ri上区间套{An}(若a为有理数,是某些区间的端点,则规定它属于右边的区间).又令ai为Ai左端点对应的整数(自然数);n>1时,An左端点为An-1中第an(an=O,1,2,…,p-1)个分点.于是得到一个唯一确定的非负整数列(ai,

a2,…,an,…)(0Waj

反之,给出一个这样的非负整数列,可以确定唯一的一个区间套,从而唯一地确定一个实数.

我们将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正实数a所对应的非负整数列(a1,a2,…,an,…)记作

a1a2a3…an…

并称之为实数a的p进小数表示.在同构的意义上,它与实数a是一样的,不妨写作

a=a182a3…an…

对每个负实数a,-a>0,故也可表示成无尽小数形式.

为方便起见,常取p=10,把实数表示成10进小数.有理数可以表示成无尽循环小数,当循环节为0时,省略尾部所有的0,成为有限小数.无理数则是无尽不循环小数.

4°R不是可数集

这只须指出单位区间1={x€R

反证,假定I可数,其中数(纯10进小数)排成一列:

a1=0.a11a12a13…

a2=0.a21a22a23…

an=0.an1an2an3…

令b=0.b1b2…b…,其中

显然,b€I,但bzan,n=1,2,3,…•这与I可数矛盾•所以I不是可数集,因此R也不是可数集.

*2.实数的公理化定义

实数域R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连续的阿基米德序域.可以用一组公理(实数公理)将它整体地给出来.

设在集合R中定义了两种代数运算,加法牛”和乘法“;定义了序关系,(R;+,

V)满足以下公理(实数公理):

I.域公理

对于任意x,y,z€R,有

Ii.x+(y+z)=(x+y)+z;

I2.x+y=y+x;

I3.存在兀素o€R,使0+x=x;

I4.存在兀素—x€R,使x+(—x)=0;

(至此,(R;+)为群)

I5.x(yz)=(xy)z;

I6.xy=yx;

I7.x(y+z)=xy+xz;

I8.存在元素1€R,使1-x=x;

(至此,(R;+,)为具有单位元的可换环)

-1-1

I9.若XM0,则总存在元素x€R,使xx=1.

(至此,(R;+,)为域)

n.序公理

对任意x,y,z€R,有

ni.xVy或x=y或yVx,有且仅有一个成立;

n2.若xVy,yVz,贝UxVz;

(至此,(R;V)为全序集)

n3.若xVy,贝Ux+zVy+z;

n4.若0Vx,0Vy,贝U0Vxy;

(至此,(R;+,•V)为全序域)

川.阿基米德公理对于任意R中正元0Vx,0Vy,总存在n€N,使yVnx.

(至此,(R;+,•V)为阿基米德序域)

W.完备公理(柯西准则)R中基本序列在R中收敛

(至此,(R;+,;v)为连续的或完备的阿基米德序域)

公理W又称连续公理,它有许多等价形式:

1°(戴德金定理)R中任意一个分割A|B都确定唯一的一个实数,即或A中有最大数,B中无最小数;或B中有最小数,A中无最大数

2°(确界存在定理)R中有上(下)界子集必有上(下)确界.

3°(单调有界定理)R中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4°(区间套定理)R中任意闭区间套{[an,bn]}确定唯

T0,则存在唯一实数a€[an,bn],n=1,2,3,….

6°(致密性定理)R中每个有界数列必合收敛子列.

7°(聚点定理)R中有界无穷点集至少有一个聚点.

3.复数域

从实数集向复数集的扩充,又可以采用代数扩张的办法.

(1)定义含有实数域R和i(i具有性质i2=-l)的最小域C,称为复数域•即

1°域(R;+,)是(C;+,)的子域;

3°若域(C';+,)满足上述1°与2°,则(C;+,)是(C';+,)的子域.

域C中元素叫做复数.

如果复数域C存在,则C具有形式

2

C={a+bi|a,b€R,i=—1}

因此,所有在此定义下的复数域C是同构的•即复数域C若存在,则在同构的意义上

是唯一的.

(2)构造作集合

C0={(a,b)|a,b€R}

在Co中定义加法牛”和乘法“如下:

对任意实数对(a,b),(c,d)€Co,规定

(a,b)+(c,d)=(a+c,b+d)

(a,b)(c,d)=(ac-bd,ad+bc)

容易证明,(Co;+,)是域.

与前节构作整数环Z、有理数域Q不同,这里无需再定义等价关系和作商集.

(3)嵌入令Co=C1UC2,其中

Ci={(a,0)|a€R}

C2由C0中其余元素组成.

作映射f:

RfCi,使对每一a€R,都有f(a)=(a,0).易知f是(R;+,)到(Ci;

+,)的同构映射,故(R;+,)是(Co;+,)的子域.

令C=RUC2,C中的运算由f的扩张决定,则C就是通常所说的复数域,且由于

(0,i)(0,i)=(-i,0)

所以i=(0,i),i2=-i

复数的性质

i°复数域是代数闭域

这由下面定理保证:

代数基本定理复系数n次方程

nn-i

x+an-ix+•••+aix+ao=0

在复数域C中有n个根.

只将二次方程x2+1=0的一个根i添入到R,就能获得任意n次复系数方程的所有的根,这真是一个数学奇迹.

2°复数域不能成为序域

首先,要明确全序集与序域的区别.复数集C,可以定义序V,使(C;<)成为全序集.例如,对于任意ai+bii,a2+b2i€C,规定ai+bii<*a2+b2i当且仅当ai

但是,对于复数域C上任意序<,(C;+,,<)都不是序域.

事实上,只要考虑i与0的序关系即可•由于i工0只有0

若0

0

所以

0<(-i)(-i)=i(*)

又由序公理n3,应有0+1<(—i)+i,即i<0,与(*)矛盾

若i<0,则0=i+(-i)<0+(-i)=-i,同样推得矛盾.

因此,复数域不能成为序域,或者说作为复数域(C;+,)中的复数,没有大小顺序.这

就是通常所说的“复数不能规定大小”的意义所在.

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数的范围不断扩大,数的结构逐渐完善,数的性质有所增加,但有时也失去一些原有性质.例如,N扩充到Z,失去了良序性等.当复数域再扩充到四元数、八元数、十六元数等等时,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如乘法交换律,甚至连乘法的结合律都要失去,与“数”的传统概念就相去很远了.因此,通常所说的数,都是指实数或复数.

第四节代数数、超越数和作图不能问题

1.代数数和超越数有理系数(或整系数)多项式

p(x)=anxn+an-ixn-1+…+aix+ao

(1)

的根,称作代数数;非代数数的复数,称为超越数.以下主要讨论实代数数和实超越数.

一个代数数a所满足的有理系数多项式的最低次数,称作a的次

为它们满足一次方程qx-p=0.

代数数,而

是四次代数数,因a5是四次方程

42

x-5x+5=0

的根

有限次加、减、乘、除和开平方这五种运算而得到的数,都是代数数.超越数是无理数中的非代数数.

人们在对代数数和超越数的认识史上,曾经有两个误解:

①认为在的无理数经过四则运算与开平方而产生的.

但实际情况是,实数中的超越数不是很少,而是很多,比代数数要多得多;代数数也并非都能由如上方法产生出来.第一个问题发展为超越数论,第二个问题与几何作图“三大问

题”相关.

1874年,Cantor在一篇论文中证明了,一切代数数与正整数可以建立一一对应,从而证明了超越数存在,而且还比代数数“多得多”.

然而人们具体认识的超越数却很少.1873年,Hermite(1822—1901)第一次证明了e是超越数.1882年,Lindemann(1852—1939)越数,列为他著名的“23个问题”的第7个.1929年,Gelfond(1906—1968)证明了en是超越数;1930年,Kuzmin(1891—1949)将

本世纪以来,超越数论有很大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不少超越数类.例如

sin1,cos3,ln2,ln5,…

un是不同

都是超越数(这方面最主要的结果是林德曼-外尔斯特拉斯定理:

若u1,u2,…,的代数数,那么复指数e"1,e"2,…,e"n在代数数域上线性无关).

然而,我们所认识的超越数,仍然是极少极少,连n+e,ne是不是超越数,至今还不

知道.

*2.n和e

这是两个最常见、最有用的超越数.然而人们对它们的无理性和超越性的认识却很迟.

圆周率n,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直到18世纪初,人们还把它当作一个有理数,企图通过计算来得到它的精确值.1761年,Lambert(1728—1777)证明了n是无理数,这才打破了人们的梦想.

但在这之前,Euler于1744年已证明了e的无理性,Lambert是借用了与前人类似的方法•因e的级数表达式简单,证明较方便,这里只介绍e的无理性的证明.

取自然数n>q,用n!

乘下列级数表达式两边:

n!

e=an+bn

因n>1,故0vbn<1•即bn不可能是整数•产生矛盾•所以e是无理数.

n和e的超越性证明比较复杂,这里用初等方法只给出e不是二次代数数的一个证明

大意,方法与上面相仿.

e不是二次代数数即证明:

对于任意ao,a1,a2€Z且ao工0,都有

2

aoe+a1e+a2工0

事实上,如果有某三个整数ao(丰0),a1,a2使

2

aoe+a1e+a2=o

-1

aoe+a1+a2e=o(3)

(2)代入(3),便有

从而

(n-1)!

Sn=-(n-1)!

Rn

因(n—1)!

Sn为整数,故

也应为整数.

令A=|ao|+|a2|,取n>3A.则

因此,(n—1)!

Rn=0,(n-1)!

Sn=0.由此可以导致矛盾(详见[39]).

证明n是超越数,不是代数数的意义很大,它直接指出了古希腊几何问题化圆为方”

作图是不可能的.

3.几何作图不能问题

华罗庚在1952年发表过一篇题为三分角问题”的文章①•他说:

我建议传授几何问题的人,如要谈到三分角问题,就必须把它交待清楚(即使不能严格证明),以免引人走入歧途.”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对“三等分角”等几何作图不能问题,自己首先要弄清楚.

古希腊数学家提出的所谓“几何作图三大问题”是

1三等分任意角问题;

2倍立方问题(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体积2倍);

3化圆为方问题(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如果限于尺规作图,即只准使用圆规和不带刻度的直尺作图,那么这三个作图问题,都是作图不能问题.

所谓“作图不能问题”,不是没有找到作图方法的、尚未解决的作图问题,而是从理论上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的、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如何证明它们是作图不能问题呢?

先看看用尺规可以作出哪些几何图形.

设给出一单位长线段1(用线段的长度表示该线段),则可作出:

1°所有正整数n(长度为n的线段);

3°上述各种数的和、差、积、商及算术平方根.

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可以用尺规作出,那么一定是从已知线段(设为

和、差、积、商、开平方的有限步复合运算产生的“多层平方根数”.例

其中a,b,A是较低层平方根数或有理数.

每一个这样的“多层平方根数”,都是一个n次整系数方程

(1)或有理方程

xn+aixn1+…+an-ix+an=0,a"€Q(4)

的根•反之,方程(4)如果有这样多层平方根数”的根x=a,则a是由方程(4)的系数经过有限步四则运算和开平方运算产生的代数数.

设方程(4)的系数域为F0=Q,它的根是“多层平方根数”,所在生成的扩域:

42

x-5x+5=0

于是a5€F2•

为解决几何作图问题,我们先证明

定理Q上三次方程

2

X3+aix+a2X+a3=0(5)

的一个根若为多层平方根数”则一定有有理根.

证设(5)有一个根xi是“多层平方根数”:

其中a,b,A€Fk-i,k》l.

(6)代入(5):

整理得

x3=-ai-xi-x2=ai-2a

也是(5)的根

如果a€Q,则定理已经证明.若a€Fk-i工Q,那么又令a=a'

因此,方程(5)有根

x1或x2,即

由此定理得

推论如果三次方程(5)没有有理根,那么这个方程的根不是有理数域上的多层平方根数,因而不能尺规作图.

利用这一推论,很容易解决“几何作图三大难题”.

4.“几何作图三大难题”的解答

(1)三等分角问题

设给定角A,相当于给出了cosA所对应的单位圆上余弦线

由于

3

4x-3x-cosA=0

的根.特别地,当A=60°时,cos20°是方程

3

8x3-6x-1=0(8)

的根.

方程(8)没有有理根.事实上,令y=2x,(8)变成

y3-3y-1=0(9)

323

p—3qp=q

p(p2—3q2)=q3(10)

从而p|q3,但(|p|,|q|)=1,故p=±1.

同样,由(10)有q|p3,又得q=±1.

从而(9)若有有理根,则只能为y=±1.经检验,y=±1均不是(9)的根.所以方程(9),从而(8),没有有理根.由上段推论,

(2)倍立方问题

设已知立方体棱长为1,2倍体积的立方体校长为x,则有

x3=2或x3—2=0(11)

同上可证,(11)也无有理根,因此,它的根不能尺规作出.

方程(8)和(11)都至少有一个实根,显然它们都是代数数,但却不是“多层平方根数”.这说明:

代数数并不都能用有理数的多层平方根来表示.

(3)化圆为方问题

设给定圆半径为1,则其面积为n设正方形边长为x,面积为x2,与圆面积相等,得方程

x2=n或x2—n=0(12)

有代数数根,当然更没有有理数域上的“多层平方根数”根,所以它的根不能尺规作出.至此,三个几何作图不能问题,均化为二次或三次方程有理根的判定问题,从而得到彻底解决.

研究与思考题

1•试说明在数的扩充过程中,从NtC的每一步,数的性质增加了什么?

减少了什么?

2•试证明:

有理数域Q是最小的无限域;实数域R是最小的完备域.

3.从Q到R的扩充,与数的其他几次扩充,在方法上有何不同?

原因何在?

4•证明:

实数集R中实数项基本列{rn}不再定义出新数.

5.证明:

代数数集A构成实数域R的子域.又问,超越数集T是否也构成R的子域?

6.作图不能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希腊“几何作图三大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7.“复数不能规定大小”的含义是什么?

8.能否用尺规作图方法,作出正七边形?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