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613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docx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898~1899年·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引起金石

  学家注意。

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一

  件大事。

  ·俄国学士院派遣D.A.克列缅茨率领

  的探险队到新疆吐鲁番进行考古发

  掘,开帝国主义国家派人来中国盗

  掘并窃取文物的先例。

1900年·敦煌石窟发现储存大量古代写本文

  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

1900~1901年·中国学者章太炎、梁启超等在自己

  的著作中,论及远古时代考古资料

  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介绍西方考古

学家进行史前时期研究的情况。

  ·英属印度政府派遣A.斯坦因率领的

  考察队,首次潜入中国西北地区活

  动,主要在新疆发掘尼雅遗址和丹

  丹乌里克遗址。

  ·斯文赫定率领的瑞典考察队,在新

  疆罗布淖尔附近发现并发掘古楼兰

  遗址。

1902~1903年·德国考察队由A.格林韦德尔率领,

  第一次到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库

  车调查发掘。

  ·日本伊东忠太在华北地区进行古代

  建筑及云冈石窟的调查。

  ·日本大谷考察队开始在新疆活动,

  这次主要调查克孜尔石窟

和库木吐喇石窟,

窃取了一部分壁画。

1903年 ·刘鹗编纂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

《铁云藏龟》出版,

孙诒让据以作《契

  文举例》,甲骨学的研究自此发端。

1904~1905年·德国考察队由A.von勒科克率领,第

  二次来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哈密

  调查发掘。

1905年 ·日本鸟居龙藏,在被日军占领的旅

  大地区作过初步考古调查的基础上,

  深入整个辽东半岛以至东北的大部

  分地区活动,并进行发掘(延续到

  1909年)。

  ·德国探险队由格林韦德尔和勒科克

  率领,第三次来新疆调查发掘,在

  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等地活

  动,直至1907年。

三次窃取的文物,

  最重要的是克孜尔石窟和

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大量壁画。

1906~1909年·斯坦因第二次来中国,继续在新疆

  发掘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

后又

  发掘楼兰遗址、米兰遗址,以及敦

  煌附近出土简牍的汉代烽燧遗址,

  从敦煌石窟骗取大量写本文书和其

  他文物。

  ·法国中亚考察委员会派遣伯希和来

  西北活动,起初在新疆发掘巴楚和

  库车附近的遗址,并调查克孜尔、

  库木吐喇石窟,1908年到达敦煌,骗

  取了写本文书中的精品约5000件。

  ·日本大谷考察队派遣桔瑞超等来西

  北活动,开始在天山南北和吐鲁番

  调查,1909年由楼兰遗址窃取李柏

  文书。

  ·俄国П.К.科兹洛夫率领的考察队在

  内蒙古西部调查并发掘西夏到元代

  的黑城遗址。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关野贞于1906~

  1907年调查河南巩县和洛阳龙门的

  石窟,陕西的汉唐陵墓,以及山东

  的汉画像石。

  ·法国学者E.┵.沙畹于1907年调查陕

  西的汉唐陵墓、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四川汉阙、

山东碑刻,以及通沟高句丽墓群。

1910~1912年 ·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滨田耕作在旅顺

  刁家屯等地进行汉墓的调查发掘。

  ·桔瑞超于1910年发掘楼兰遗址和阿

  斯塔那墓地。

1912年从敦煌石窟骗

  取一批写本文书。

1912年 ·法国传教士闵宣化调查内蒙古东部

  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遗址。

1913年 ·罗振玉将所藏甲骨文汇编为《殷虚

  书契》出版。

后又出版《殷虚书契

  菁华》(1914)、《殷虚书契后编》

  (1916)及《殷虚书契续编》(1933)。

  殷墟正式发掘前出土的甲骨资料,

  以此四书收录最多。

1913~1915年 ·斯坦因第三次来西北活动,除继续

  在新疆考察外,主要调查发掘了敦

  煌、酒泉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汉代烽

  燧遗址,西夏至元的黑城遗址,吉

  木萨尔的唐北庭都护府城址,以及

  吐鲁番的高昌古城和阿斯塔那墓地,

  再次窃取大批文物。

1914年 ·从此年起,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

  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在黄河流域及

  白河沿岸开展古生物学和石器时代

  考古的调查工作。

  ·法国V.色伽兰等人调查陕西的秦汉

  陵墓、四川的汉代崖墓、石阙及广

  元千佛崖石窟。

1914~1915年·俄国人C.Ф.奥尔登堡率领的考察

  队在敦煌进行测绘,并劫去第263窟

  的壁画和一批写本文物。

1917年 ·王国维发表《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

  对甲骨学研究有较大的推进。

1918年 ·关野贞到河北、山西、河南、山东、

  江苏、浙江等省,广泛进行古代建

  筑、陵墓和佛教艺术方面的调查。

1919年 ·桑志华在林西、赤峰一带发现若干

  新石器时代遗址。

1920年·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北面的晚更新

  世黄土堆积中发现3件人工打制的

  石制品,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

  发现旧石器。

1921年 ·中国北洋政府聘任的矿政顾问、瑞

  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约请奥地利古

  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共同在北京周口

  店考察,发现龙骨山遗址,发掘出

  第一颗北京人牙齿化石。

  ·安特生发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

  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并与师丹斯基、袁复礼共同进行首

  次发掘,由此提出“仰韶文化”的

  命名。

同年,又发掘辽宁锦西县沙

  锅屯遗址。

  ·北京历史博物馆在河北巨鹿县发掘

  宋代故城遗址。

1922年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设立考古学

  研究室,马衡任研究室主任兼导师。

  ·日本常盘大定调查河北邯郸附近的

  南北响堂寺石窟。

1922~1923年·桑志华和另一法国传教士德日进,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发现并发掘

萨拉乌苏遗址,从晚更新世的地层中采

  集到一批旧石器和一颗人类牙齿化

  石;又在今宁夏灵武县水洞沟,发

  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这些

  遗存,被命名为“河套文化”。

1923~1924年·安特生经西安去甘肃、青海二省的

  洮河、湟水等地区,广泛进行史前

  遗址的调查发掘。

  ·马衡1923年去河南调查新郑彝器出

  土情况,推断出土地点为“郑伯之

  墓”。

1924年又去洛阳调查汉魏故

  城南出土石经的太学遗址。

1925年 ·安特生发表《甘肃考古记》一书,

  将甘青地区的远古文化分成齐家、

  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六

  期。

1925~1926年·美国中亚探险队考古学主任纳尔逊

  调查长江三峡地区的史前遗迹。

1926年 ·清华学校研究院与美国弗里尔美术

  馆合作,由李济邀请袁复礼共同进

  行山西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并发

  掘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

这是

  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进行的考古

  发掘。

李济将发掘收获编撰为《西

  阴村史前遗存》。

1927年 ·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

  合作,由中国学者李捷和瑞典学者

  B.步林负责,开始进行周口店遗址

  的大规模发掘。

  ·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合组

西北科学考察团,由徐炳昶(旭生)和

  斯文赫定分任中外双方团长。

经内

  蒙古前往新疆,进行包括考古学在

  内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由滨田耕作、

原田淑人等出面,约请北京大学考古

  学会马衡、沈兼士等,在东京联合

  组成东方考古学会。

本年在旅大地

  区共同发掘貔子窝(今皮口镇)附

  近的单砣子等遗址。

后中国学者陆

  续退出。

1928年 ·吴金鼎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附近的

  城子崖,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

  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

  “龙山文化”。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旅大地区发掘

  牧羊城遗址。

  ·国民党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

  会,隶属教育部。

  ·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设考古学组。

派董作宾于10月13

  日起在安阳小屯村进行试掘。

这是

  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科学发掘的

  开端。

  ·洛阳金村8座战国大墓被盗,出土

  羌钟等重要文物,加拿大传教士怀

  履光调查并记录了墓地的大体情况。

1928~1929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新疆活动。

黄文弼在吐鲁番附近调查发掘高昌古城、

  雅尔湖故城及麹氏高昌墓地;在塔

  里木盆地周围,调查汉唐时代的城

  堡、寺庙、沟渠和屯戍遗迹;又在

  罗布淖尔附近调查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汉代烽燧遗址。

袁复礼在吉木

  萨尔附近,勘查并实测唐北庭都护

  府遗址。

后黄文弼将其工作收获编

  撰为《吐鲁番考古记》(1954、1958)、

  《塔里木盆地考古记》(1958)、《罗

  布淖尔考古记》(1948)等书。

1929年 ·李济担任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学组

  (以下简称“史语所考古组”)主

  任,本年主持殷墟第二、三次发掘,

  发掘地点限于小屯。

第三次发掘所

  出甲骨中有著名的“大龟四版”。

  为及时发表殷墟发掘简报和有关研

  究成果,创办《安阳发掘报告》。

  ·中国地质调查所成立新生代研究室,

  聘请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加拿大

  解剖学家步达生为名誉主任。

这是

  中国第一个从事新生代地质学、古

  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专门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委派裴文中负责周口

  店遗址的发掘工作,12月2日发现第

  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这是世界人类

  化石研究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国内外学术界为之震动。

  ·北平研究院成立史学研究会,内设

  考古组,由徐炳昶任考古组主任。

1930年 ·梁思永到史语所考古组工作。

前往

  东北调查试掘昂昂溪史前遗址,又

  去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进行考

  古调查。

  ·北京大学考古学会、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

等单位合组燕下都考古团,

  由马衡率领进行燕下都遗址的调查

  发掘。

  ·陈万里从本年前后开始,在浙江一

  些地方进行古代越窑和龙泉窑遗址

  的调查。

  ·山西公立图书馆与美国弗里尔美术

  馆合作,发掘山西万泉县阎子屹塔

  汉汾阴后土祠遗址。

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

  古迹研究会,由李济、梁思永相继

  主持发掘城子崖遗址,参加工作的

  还有吴金鼎、郭宝钧等。

通过发掘,

  对龙山文化的内涵有了初步认识。

  发掘收获由梁思永主持编写为《城

  子崖》(1934),这是中国第一部大

  型田野考古报告。

  ·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F.贝

  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调查发掘汉

  代烽燧遗址,获简牍1万余支。

其考

  古报告于1956~1958年在瑞典出版。

  后汉简部分汇编为《居延汉简图版

  之部》(1957)、《居延汉简释文之

  部》(1975)和《居延汉简甲乙编》

  (1982)。

1931年 ·裴文中主持发掘周口店遗址的“鸽

  子堂”洞穴,首次发现大批人工打

  制的石英制品,又发现人类用火的

  痕迹,从而确认北京人文化遗存的

  存在。

贾兰坡开始参加周口店的发

  掘。

  ·梁思永参加李济、董作宾分别主持

  的殷墟第四、五次发掘,发掘方法

  有较大的改进,开始在小屯辨识夯

  土建筑基址。

刘燿(尹达)、石璋

  如开始参加殷墟发掘。

  ·梁思永、吴金鼎、刘耀在安阳后冈遗址

的发掘中,第一次从地层上判

  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

  的相对年代。

梁思永撰写《小屯龙

  山与仰韶》和《后冈发掘小记》进

  行论证。

这是中国史前时代考古研

  究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山西公立图书馆、北平女子师范学

  院研究所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合作,

  发掘山西万泉县荆村仰韶文化遗址。

  ·郭沫若著《甲骨文字研究》出版,

  开辟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甲骨

  文研究的新途径。

1932年·李济主持殷墟第六、七次发掘,发

  掘地点除小屯外,还有侯家庄高井

  台子和王裕口霍家小庄。

在小屯发

  现更多的夯土建筑基址,并有排列

  整齐的柱础。

  ·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提出甲骨断代的十项标准,对甲骨

  学研究有重要的推进。

  ·中央研究院与河南省政府合组

河南古迹研究会,

由郭宝钧主持发掘了

  浚县辛村西周时期的卫国贵族墓地

  (发掘延续到1933年),又由刘燿、

  吴金鼎等发掘浚县大赍店新石器时

  代遗址。

辛村的发掘收获,后由郭

  宝钧撰写为《浚县辛村》(1964)。

  ·华西大学博物馆对四川广汉县月亮

  湾遗址进行试掘。

  ·中国营造学社调查大同云冈石窟。

1933年 ·裴文中主持发掘北京周口店山顶洞

  遗址,发现3个完整的晚期智人头骨

  化石、一部分躯干骨、少量石器和

  多量装饰品。

贾兰坡参加了发掘。

  ·郭宝钧主持殷墟第八次发掘,发掘

  地点在小屯村北,继续发现夯土建

  筑基址。

又由刘燿进行后冈的发掘,

  第一次发现有两条墓道的商代大墓。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被日本占领的

  东北,发掘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日本人还以其他名义发掘了

顾乡屯地点,调查了辽代帝陵。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由徐

  炳昶率领,前往陕西长安、兴平、

  凤翔、宝鸡等县,进行周秦遗址的

  调查。

  ·董作宾去山东调查临淄齐国故城和

  滕县滕国故城。

  ·郭沫若出版《卜辞通纂》。

1934年 ·董作宾主持殷墟第九次发掘,在小

  屯村北发掘夯土建筑基址等遗迹,

  在侯家庄南地,发现夯土建筑基址、

  墓葬和有字甲骨,甲骨中有“大龟

  七版”。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徐炳

  昶、何士骥、苏秉琦等,在陕西宝

  鸡斗鸡台地区发掘仰韶文化遗址,

  先周、西周及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

  葬。

沟东区的发掘收获,后由苏秉琦

  撰写为《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

  又在西安唐中书省遗址进行发掘,

  发现宋吕大防刻唐大明宫、兴庆宫

  图残石。

  ·史语所考古组李景聃、王湘前往安

  徽寿县朱家集,调查寿县楚器出土

  地李三孤堆情况,以及寿县境内的

  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寿春故城等遗址。

  ·容庚、徐中舒、董作宾、商承祚等

  发起组织的考古学社在北平成立。

1934~1935年·梁思永主持殷墟第十、十一、十二

  次发掘,参加工作的有石璋如、刘

  燿、胡厚宣等,1935

年还有夏鼐、高

  去寻。

主要发掘侯家庄西北冈的10

  座商代王陵及其附近的上千座“人

  牲”祭祀坑。

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

  少有的大规模发掘。

  ·郭沫若将其1931年写成的《两周金

  文辞大系》初版本,在重新进行深

  入探讨的基础上,扩充为《两周金

  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为两周青铜

  器及铭文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体系。

  ·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调查南京附近

  的六朝陵墓、洛阳龙门和安阳宝山

  等石窟。

1935年 ·裴文中在广西武鸣县的苞桥、芭勋、

  腾翔和桂林附近,发现并发掘4处洞

  穴遗址,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共

  存,但不见陶片。

  ·郭宝钧主持发掘汲县山彪镇战国墓。

  又发掘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发掘延

  续到1937年)。

两地的发掘收获,

  后由郭宝钧撰写为《山彪镇与琉璃

  阁》(1957)。

  ·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调查河北邯

  郸附近的南北响堂山石窟。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热河发掘赤峰

  红山后遗址。

日本人还在东北发掘

  了通沟高句丽壁画墓(发掘延续到

  1936年)。

1936年 ·贾兰坡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发现3

  个北京人头骨化石。

  ·梁思永、刘燿发掘山东日照县

两城镇遗址。

  ·李景聃、赵青芳等调查发掘永城县

  造律台、黑孤堆龙山文化遗址。

  ·西湖博物馆在杭州良渚镇附近发掘

  几处史前遗址,发现与龙山文化相

  似又有显著区别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后被命名为“良渚文化”。

  ·郭宝钧、梁思永分别主持殷墟第十

  三、十四次发掘,发掘地点主要仍在

  小屯村北,参加工作的有石璋如、高

  去寻等。

第十三次发掘中发现的127

  坑,出土主要属武丁时期的17096片

  有字甲骨,其中完整卜甲近300版。

  ·《田野考古报告》创刊(1936年改

  名《中国考古学报》)。

  ·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水野清一、

  长广敏雄进行响堂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调查。

1937年 ·石璋如主持殷墟第十五次发掘,地

  点在小屯村北,参加工作的还有高

  去寻等。

第十三、十四、十五三次

  发掘,采取全面揭露的方法,共发

  现宫殿基址50座,以及排成方阵状

  的祭祀坑。

  ·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历史语言研究所

  合组西康古迹考察团,由安特生、

  祁延霈前往今甘孜地区的道孚、炉

  霍一带,进行史前遗址的调查。

  ·刘燿作《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

  析──论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

  分期问题中的错误》,最早指出仰

  韶村遗址包含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

  遗存,安特生所说的“仰韶文化”

  在内容上有所混淆,并对安特生划

  分的甘肃远古文化的六期提出了质

  疑。

  ·梁思成等在山西五台县发现唐大中

  十一年(857)佛光寺大殿。

这是当

  时所知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木构建

  筑。

  ·抗日战争爆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言研究所和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

  迁往内地。

  ·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水野清一、

  长广敏雄等,从本年起至1944年8次

  前往日军侵占的山西大同,对云冈

  石窟进行调查和实测,并发掘第9、

  10、19、20等窟,以及冈上的北魏

  佛寺遗址和阳高汉墓等。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掘元上都遗址。

  ·郭沫若出版《殷契粹编》。

1938年·冯汉骥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

  族地区,调查古代的石棺葬。

  ·日本人原田淑人调查北魏平城遗址。

1938~1939年·吴金鼎在云南大理附近,调查马龙、

  龙泉、下关、佛顶等史前遗址,以

  及南诏时期的五华楼、太和城等遗

  址。

1939年 ·金毓黻等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校

  园内清理汉代画像石棺墓,并调查

  附近的崖墓和石阙。

1939~1940年 ·史语所考古组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合作,由吴金鼎、曾昭燏等发掘大

  理附近的马龙、清碧、佛顶、中和、

  龙泉、白云等遗址,发掘收获编撰

  为《云南苍洱区考古报告》(1942)。

1940年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和东亚文化协议

  会,在日本侵占的华北地区活动。

  由原田淑人主持发掘邯郸赵王城。

1940~1941年·日本人关野雄又调查临淄齐国故城

  和滕、薛二国故城。

此间,还有其

  他日人在周口店和殷墟等地进行发

  掘。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原由北京协和

  医学院美国人保管的北京人和

山顶洞人的全部化石被弄得下落不明。

  ·容庚著《商周彝器通考》出版。

1941~1942年·史语所考古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中国营造学社合作,由吴金鼎主持

  发掘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参加工作

  的有夏鼐、高去寻、曾昭燏等。

1942年 ·尹达在延安附近的大砭沟发现龙山

  文化遗址。

1942~1943年 ·史语所考古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四川省立博物馆合作,由吴金鼎主

  持发掘成都附近的五代前蜀王建墓,

  参加工作的有冯汉骥、王振铎等。

  发掘收获由冯汉骥撰写为《前蜀王

  建墓发掘报告》(1964)。

  ·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

  处等单位合组西北史地考察团,考

  古方面由劳榦、石璋如负责,开始

  在敦煌附近的额济纳河流域考察汉

  代长城和烽燧遗址;后又转往关中

  地区,调查史前时期遗址、传说中

  的周都以及汉唐帝陵。

  ·尹达撰写的《中国原始社会》一书

  在延安出版。

  ·原田淑人发掘曲阜汉鲁灵光殿遗址。

1944~1945年·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

  处、中国地理研究所、北大文科研

  究所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古方

  面由向达、夏鼐、阎文儒负责。

  始在敦煌附近发掘魏晋和唐代墓葬,

  继而考察汉代阳关、玉门关和长城、

  烽燧遗址;随后,在河西走廊和洮

  河流域,调查发掘史前时期及其他

  时代的遗迹。

夏鼐在甘肃宁定县阳

  洼湾齐家墓葬的发掘中,第一次从

  地层上找到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的证据。

又在武威发掘唐代吐谷浑

  慕容氏墓葬。

1946年 ·尹达在华北解放区邯郸附近清理一

  座汉墓,第一次发现散乱的玉衣片。

1947~1948年·裴文中等在甘肃的渭河、汉水上游、

  洮河流域、河西走廊和兰州附近,

  以及青海的湟水流域和青海湖附近,

  进行史前时期的调查与试掘。

1948年·解放区东北行政委员会根据《土地

  法大纲》成立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

  并颁布《东北解放区文物古迹保管

  办法》等文件,注意在土改中保护

  文物。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对吉林西团山

  石棺墓进行试掘。

  ·华北人民政府派人收集河北景县

封氏墓群出土的重要文物。

  ·为准备和平解放北平建立的军事接

  管委员会,所属文化接管委员会下

  设文物部,由尹达任部长,王冶秋

  任副部长。

1949年 ·北平解放后不久,华北人民政府颁

  布禁止文物出口的法令。

  ·华北人民政府高教会图书文物处印

  发《全国建筑文物简目》,以便中

  国人民解放军南进时注意保护。

  ·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断12年后,

  9月27日重新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