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484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docx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

21望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

4、学习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三)教学难点: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意境。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也有许多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板书课题:

望月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检查字词读音。

外甥闪烁比喻云絮呵欠挑战

4、指导描红“絮”“斑”“锁”

5、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6、学生质疑理解词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

清辉:

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

出神地看。

瞳仁:

黑眼珠。

绘声绘色: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通过工具书理解)

云絮:

淡淡的云。

剪影:

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

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通过讨论理解)

晶莹:

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

看起来不很清楚。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讨论。

课文除了写月光下的景色,还写了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的事,以及小外甥对月亮奇特的想象。

3、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有关课文。

2、作者描写的月下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图画中的景物有:

月光、江面、芦荡、树林、山峰。

景物的特点:

月光——淡雅清纯

江面——浮光跃金

芦荡、树林、山峰——镀上花边

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朗读体会。

播放课文第一段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朗读。

试背诵。

五、作业设计。

生字描红,临写。

背诵第一段。

写近义词(从课文中找)

光点()凝望()

惊奇()封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作者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

试背诵课文第一段。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

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从这句话你看出小外甥的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又体现在哪里呢?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

端着酒杯。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

 比…… 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乌啼:

乌鸦叫。

眠:

睡。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

秋天。

平羌:

平羌江。

7、指导读诗,背诵。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1)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

相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

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

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想象很奇特,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让人想也想不到,又十分自然。

“月有阴晴圆缺”,有时候,月亮完全看不见,这是月亮闭上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又圆又亮,这是月亮睁大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半闭半睁,有时侯月亮眯成一条缝……还富有童趣,月亮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是羡慕我们人间的美好生活吧!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板书:

爱幻想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这一段写了什么?

板书: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

先请你闭上眼睛。

三、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引导学生幻想。

请不要睁开你的眼睛,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个人。

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

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你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四、作业设计:

1、抄写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

3、举行赛诗会。

板书设计:

21望月

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爱幻想

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我的教学反思:

 

 

22、只捡儿童多处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三、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难点:

正确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

谈话: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

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

题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

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

    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过渡导入

1、提问: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

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院里

4、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     闹嚷嚷     挤     飞涌出     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

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 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

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2、继续理解诗句内容。

(二)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三)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

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

(2):

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

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

“朋友,春天在哪里呢?

”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

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

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多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我的教学反思:

 

 

23、半截蜡烛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二)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3  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

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

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

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

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

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

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

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

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

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二、三、四段。

1、自读课文,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线条画出本文的故事情节,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的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再在适当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

四、指导编排课本剧。

1、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泊诺德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3、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

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

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需准备的道具:

教师准备打火机,学生准备半截蜡烛、油灯

4、指导其他几场的编排。

五、学生练排课本剧。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23半截蜡烛

                    

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端走

夺回拿上楼

我的教学反思:

 

 

24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世界和平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珍惜我们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知道世界和平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珍惜我们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教学难点:

知道世界和平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珍惜我们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引入课题。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

)教师:

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

(学生介绍略)

  教师:

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三、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

教师的提问:

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

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

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

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

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

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

  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

思考:

你想知道什么?

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

教师提问:

“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

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

先展示资料。

(很重要的一点是:

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

)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

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

四、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

你们说战争是什么?

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

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

什么叫呼吁?

他“呼吁”什么?

读“要……不要……”。

  朗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