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
《酒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酒店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酒店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2月
酒店行业经历一年复苏,入住率基数提高,参考北美市场经验,平均房价提升将长期成为RevPAR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酒店行业具有强顺周期性,而有限服务型酒店规模增长不依赖新增固定资产建设,可由其他存量物业转换而来。
在可能转化为酒店的其他物业形态当中,写字楼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种,因为物业框架结构接近,相对容易改造,改建周期一般为6~9个月。
近几年一二线城市出现部分写字楼空置,而酒店相对于写字楼而言,对核心区位的要求不高,将空置的写字楼改造为高景气度的中端酒店,对业主而言是一个备选考虑。
高空置率及盈利差异促使写字楼向酒店转型。
由于供需失衡,我国大部分二线城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已达到30%以上;而对物业条件要求与写字楼类似的中端酒店日趋繁荣,入住率持续增加,双方市场差异必然驱动低出租率、盈利困难的写字楼向中端酒店转型。
以成都、杭州、天津等城市采样数据为基础测算得到:
理想经营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中端酒店的盈利能力约为写字楼的1.3倍左右;考虑2000万左右的资本投入,出租率60%以下的写字楼物业改造为酒店即可获得更高盈利。
“写改酒”对中端酒店供给侧的影响。
受物业条件、所处区位等条件限制,假设当前甲级写字楼空置面积中,50%可转化为中端酒店,以每间客房(含公摊)的建筑面积为45㎡的标准测算,可改造写字楼物业占存量中端连锁+三星酒店的比例不超过20%,参考16/17年中端酒店供给增速,可转换写字楼存量对供给端影响较小。
传统写字楼业主缺乏酒店运营管理经验,转型时更倾向寻求与品牌方的合作,新增供应将促进酒店市场进一步向龙头集中。
一、酒店行业现状
(一)所处周期现状:
17年强势复苏,由OCC驱动转向ADR驱动
16年下半年以来,酒店行业呈现出高景气度,从入住率、房价到RevPAR,各项指标均有趋势性提升。
复苏初期表现为品牌替代星级,连锁化率提升带来的中端酒店的强势增长,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已经充分论述;进入到2017年下半年以来,占连锁酒店绝对大头的经济型酒店强势复苏,部分品牌RevPAR同比增速甚至超过中端酒店。
1、华住酒店
从华住酒店的数据可以看到,2015~2017年,处于蓝海市场的中端酒店同店RevPAR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速由15Q1的5.1%逐步增长到17Q2的9.9%,当季录得最快增幅,17Q3同比增速为9.5%,与Q2基本持平。
17Q4入住率降低较为明显,主要由于:
(1)十九大召开影响10月份北京地区入住率,中端酒店在一线城市占比高,因此受影响较大;
(2)自营酒店淡季装修,逐一封闭施工楼层影响入住率。
华住旗下品牌经济型酒店2016年四季度开始RevPAR同比翻正,随后迎来强势复苏,17Q4在前一年高基数下,RevPAR增速录得6.9%增长,增速超过中端酒店。
此前由于经济型酒店供给端增速较快,竞争过度,15年之前入住率下降较为明显,平均房价尚可保持相对稳定;本轮增长周期入住率提高后,平均房价也随之上调,房价拐点比入住率拐点滞后一个季度出现;17Q2之前,入住率增加对RevPAR的贡献更大,到17Q4,RevPAR增长则主要由平均房价上涨驱动。
2、如家酒店
如家酒店整体入住率自15Q3企稳,平均房价自16Q1开始攀升;并入首旅集团后,平均房价增速始终高于入住率增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房价驱动RevPAR增长特征。
如家经济型酒店表现出与华住相同的趋势,RevPAR增速逐步加快,17Q1~Q3分别为1.9%、4.6%和6.1%,17Q3经济型酒店RevPAR增速超过中端。
3、锦江股份
锦江系酒店RevPAR稳定增长出现在2017年5月之后,从月度数据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到,春节前后的1/2月份酒店入住率显著低于其他月份。
17年全年,锦江之星平均入住率为78.8%,与16年持平,全年平均房价为184.5元,同比增长0.6%;锦江都城平均入住率为70.8%,相对16年平均增长1.7pct,全年平均房价为321元,同比增长2.2%。
17年5起,铂涛系的提价策略更为鲜明,优先通过调控房价获得更高的RevPAR。
7天、丽枫入住率同比16年甚至出现小幅下降,同比减少不超过6%,而平均房价同比增幅在5%~12%区间。
17年3~12月,7天系列平均入住率为81.6%,比16年同期下降2.3pct,平均房价为144元,同比增长7.8%;丽枫平均入住率为83%,比16年同期增长1.1pct,平均房价为268元,同比增长8.3%。
注:
1、2月份同比波动较大是由于16/17年春节所在月份不同,而春节前后酒店入住率显著低于平时。
铂涛酒店集团16年3月起并表,因此仅有10个月的同比数据。
(二)发展前景预判:
上升动力换挡,ADR具备长期上涨空间
入住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再上升空间有限;从酒店动态收益管理的角度考虑,当经济型酒店入住率达到90%左右/中端酒店入住率达到85%左右,并稳定一段时间,排除短期事件因素影响后,酒店管理方就会对房间价格作出相应调整,以获取最优的RevPAR。
根据美国酒店周期经验,根据OCC与ADR的不同变化趋势,可将行业上升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复苏伊始,会先表现为入住率的提升,而房价相对稳定甚至惯性下滑;通常入住率开始上升1~3个季度后,平均房价同比增速转正。
第二阶段:
平均房价与入住率共振,推动RevPAR快速提升,这一阶段内,RevPAR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通常会出现由入住率到平均房价的转变。
第三阶段,入住率稳定在相对高位,平均房价仍继续上涨,同时RevPAR涨幅收窄,直至入住率下降,上行周期结束。
2008年,万豪北美地区酒店先出现OCC下滑,09年RevPAR出现快速下滑。
复苏的第一阶段自2009Q4开始,当季入住率同比增长0.5%,平均房价继续下滑两个季度后,10Q2同比增长1.8%。
10Q2~12Q1,入住率提升对RevPAR的贡献更高,这一时期入住率平均同比增长4%左右,而平均房价同比增长率不断上升。
12Q2,房价同比增速达到4.6%,首次超过入住率增速(2.2%);这一时期平均入住率为72%,较高基数下增速放缓,3年平均增速为1.4%;平均房价持续提升,3年内平均增速为4.7%,对RevPAR的贡献度显著高于入住率,房价驱动逐渐成为主导。
15Q2至今为第三阶段,入住率基本平稳,中枢值为75%左右,平均房价仍在继续提升,同比增长幅度逐步放缓。
16Q4,万豪完成对喜达屋的并购,因此高端及奢华酒店占比提升,平均房价再次出现较大涨幅。
精选国际酒店集团入住率在10Q2出现复苏,由于入住率基数较低(55%左右),持续增长时间较长,截止到17Q3,仍处于入住率与平均房价共振的第二阶段,当季OCC达到70%;15Q3之后ADR同比增速超过OCC增速。
从万豪、洲际、精选国际、温德姆等几家上市公司数据来看,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酒店行业自2010年开始复苏,RevPAR已经保持了连续增长7年(17年数据尚不完整)的正增长。
而我国境内酒店市场自16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当前仍然处于复苏阶段,从入住率、房价并驾齐驱拉动revpar增长阶段,逐步切换进入房价拉升revpar阶段。
从17年后半程,整个连锁酒店市场体现出鲜明的ADR驱动倾向。
华住集团以及入如家的中端酒店部分,17年上半年RevPAR提升主要由入住率贡献,下半年则主要由平均房价提升贡献;铂涛则在入住率保持相对高位的前提下,优先提升房价。
进入到2018年之后,提价对酒店经营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二、当前供需特征
(一)我国酒店市场供求关系
STRGlobal采样了国内接近5000家酒店,样本范围涵盖经济型、中高端、高端和奢华等不同档次类型,全面覆盖了各一线及主要省会城市,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我国酒店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STRGlobal数据显示,我国酒店整体入住率在2013年达到最低点,14年有所反弹,16年由于经济活动复苏及大众旅游增长的共同作用,酒店行业入住率开始提升,但12~15年,平均房价在持续下降,直到17年房价才开始稳步增长。
期间,酒店供给增速持续下滑,2014年起,我国酒店市场需求增速超出供给增速,此后需求增速线一直在供给线上方波动。
特别是2016年后,在宏观经济回暖大背景下,酒店行业需求复苏爆发,而市场供给总量仍在逐步减少,二者走向背离,供需缺口扩大。
(二)中端酒店的供给侧变化
1、低基数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
当前几大上市公司旗下中端酒店拓展迅速。
为剔除并购影响,我们按品牌口径进行统计,观察上市公司旗下中端酒店的扩张速度,选取典型中端品牌包括:
如家旗下的和颐、如家精选;锦江股份自有品牌锦江都城,通过收购获取的丽枫、喆啡、维也纳系列;华住酒店旗下全季、形成以及并购获得的桔子水晶、桔子精选。
截止到17Q3,以上品牌共开业酒店1940家,15~17年(17年数据截至到9月30日)每年新开业酒店合计超过500家,15、16年增速约为97%、55%。
根据盈蝶咨询统计,2014~2016年,(截止到每年年底)我国中端连锁酒店客房总量分别为13.5/26.5/30.7万间,15~1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96.3%、15.7%。
2016年,上市公司旗下主要品牌增速远超市场整体增速,依靠大型连锁企业完善的后台系统、管理机制、人才培养速度以及CRS系统导流能力,这些品牌在获取加盟商及优秀物业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截止到17年初,中端酒店CR3约为63%,行业集中度急剧提升。
2、供给来源分析:
写字楼可能提供重要增量
据了解,华住696家已签约筹建酒店中,一半以上为存量酒店物业改造,这部分不带来新供给,但会提升品牌酒店连锁化率;锦江股份17年新开业的直营酒店全部来源于现有酒店翻牌;如家集团17年新开业中端酒店,绝大部分也来自存量酒店改造。
连锁酒店的扩张以整合市场上零散的单体酒店为主,其中包括非标准化单体酒店、招待所、公寓以及规模日益收缩的三星级酒店。
以上这些存量住宿物业不会带来新增供给,也不冲击供需关系;另有少部分酒店由其他形态物业改造而来,形成了市场的新增供给,如写字楼、百货商场等,以及少量的非商用物业。
在可能转化为酒店的其他物业形态当中,写字楼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种。
因为物业内部结构问题,商场改造为酒店需要重新进行分割,布置水电管道,改造成本较高,且暗房多、采光不好,很可能达不到中端酒店的暗房率要求;写字楼相对容易改造为酒店,所需改造周期不长(6个月~1年),近几年一二线城市出现部分写字楼空置,而酒店相对于写字楼而言,对核心区位的要求不高,因地段问题而空置的写字楼改造为高景气度的中端酒店,对业主而言是一个备选考虑。
下文将详细测算不同商圈写字楼改造为酒店的可行性以及相对回报。
三、写字楼改造酒店的综合分析
(一)高空置率促使写字楼寻找转型方向
由于近几年写字楼供需不平衡,我国大部分二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已达到50%以上。
优铺网对世邦魏理仕、戴德良行等房地产顾问公司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列出了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较低的10个城市:
北京空置率最低,仅为7.7%,广州、上海、深圳、杭州空置率在10%~20%之间,成都、上海、武汉、沈阳、天津等城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在30%左右,而重庆的写字楼空置率已达到50.5%。
从近几年的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贬值、股市低迷,金价不稳导致众多投资转向了以写字楼为代表的商业地产;从2016年5月起营改增政策全面推开,国家首次将不动产列入抵扣范围,降低了企业置业投资的门槛和成本,也对写字楼的投资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由于前期规划体量与市场需求的协同欠佳,加之后期交通、商业配套跟进不够及时,新兴商务区——尤其在大部分二线城市,普遍面临供应充沛而需求不足的困境。
以金融、互联网、高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据了对新供应写字楼需求的绝大部分,近几年增速趋于平稳;从戴德良行统计数据来看,17年前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