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蜘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42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蜘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麦蜘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麦蜘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麦蜘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麦蜘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麦蜘蛛.docx

《麦蜘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蜘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麦蜘蛛.docx

麦蜘蛛

麦蜘蛛

百科名片

在我国小麦产区常见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

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

两种麦蜘蛛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

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

目录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

麦叶蜂

1.为害症状

2.生活习性

3.防治方法

粘虫

1.为害症状

2.生活习性

3.防治方法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

麦叶蜂

1.为害症状

2.生活习性

3.防治方法

粘虫

1.为害症状

2.生活习性

3.防治方法

展开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的旱作麦地;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0以南黄淮地区的水浇麦地或低洼麦地,长江流域各省也有发生。

两种麦蜘蛛也可以在同一地区混合发生,为害。

猖獗

  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干燥,多分布于平原、丘陵、山区、干旱麦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易于猖獗成灾。

对大气湿度较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时即停止活动。

麦长腿蜘蛛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

成虫喜爬行,也可借风力扩大蔓延为害。

越冬越夏的滞育卵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的干燥严寒,且有多年滞育的习性。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晾的麦地。

麦圆蜘蛛亦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春季其卵多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秋季卵多产于麦苗和杂草近根部的土块上,或产于干叶基部及杂草须根上。

  麦蜘蛛在连作麦田,靠近村庄、堤埝、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地块发生为害严重。

水旱轮作和收麦后深翻的地块发生轻。

麦长腿蜘蛛的适温为15~20℃,适宜湿度在50%以下,所以秋雨少,春暖干旱,以及在壤土、粘土麦田发生重。

麦圆蜘蛛的适温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因此,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砂壤土麦田易严重发生。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麦蜘蛛的控制要加强农业防治措施,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争取早治,消灭点片时期。

农业防治

  ⑴麦收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苗的虫口密度。

  ⑵适时灌溉,同时振动麦株,可有效地减少麦蜘蛛的种群数量。

  ⑶轮作倒茬,避免麦田连作,可减轻麦蜘蛛的为害。

药剂防治

  ⑴拌种用75%甲拌磷(3911)乳油100~200毫升,兑水5千克,喷拌50千克麦种,对两种麦蜘蛛防效均较理想。

  ⑵田间喷粉3%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或1.5%甲基1605粉,每亩1.5~2千克。

  ⑶田间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或用50%马拉硫磷2000倍,亩施75千克药液。

编辑本段麦叶蜂

  小麦的叶蜂主要有小麦叶蜂和大麦叶蜂,除为害小麦外,还可寄主看麦娘等杂草。

麦叶蜂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麦区。

为害症状

  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严重时可将麦叶吃光,使麦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

生活习性

  麦叶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左右外越冬,3月下旬后羽化为成虫,在麦田产卵,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组织中。

幼虫共5龄,1~2龄幼虫日夜在麦叶上取食,3龄后畏惧强光,白天常潜伏在麦丛里或附近土表下,傍晚后开始为害麦叶,4龄后食量大增,可将整株叶吃光。

4月上旬至5月初是幼虫为害盛期。

幼虫有假死性,稍遇震动即落地,虫体缩成一团,约20分钟后再爬上麦株继续为害。

小麦抽穗时,幼虫老熟入土,分泌粘液将周围土粒粘成土茧,在土茧内滞育越夏,至9、10月间才蜕皮化蛹越冬。

  冬季温暖,土内水分充足,3月间雨量少,而春季气候凉湿,麦叶蜂发生为害重;如冬季寒冷,土壤干旱,3月间又降大雨,麦叶蜂发生轻,此外,砂性土麦田比粘性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在播种前和麦收后,深耕整地,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而死。

  ⑵利用麦叶蜂的假死性,可在傍晚用脸盆顺麦垄敲打,将其振落在盆中,集中捕杀。

  ⑶采用水旱轮作。

  ⒉化学防治

  麦叶蜂抗药力较弱,在幼虫3龄前用药,效果为佳。

  ⑴粉剂用1.5%乐果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每亩喷施1.5~2千克。

  ⑵乳剂用25%乐果乳剂或50%辛硫磷乳剂,兑水1500倍喷雾。

喷药时间应在傍晚或上午10点以前为好。

编辑本段粘虫

  粘虫是世界性禾谷类重要害虫,我国除西藏和新疆尚无报道外,全国均有分布。

为害禾谷类的粘虫除普通粘虫以外,尚有劳氏粘虫和白脉粘虫,三种粘虫可混杂发生。

一般以普通粘虫最为重要。

  粘虫除为害麦类外,还为害谷子、玉米、水稻、高粱及糜子等作物,猖獗发生年,也能为害豆类、棉花和蔬菜等。

为杂食性害虫。

为害症状

  粘虫以幼虫蛟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才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当一块田禾谷类被吃光后,幼虫常成群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

生活习性

  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取食各种花蜜,对糖醋、酒液的趋性很强。

但成虫从羽化到产卵前趋化性强,产卵后趋化性减弱,而趋光性加强。

白天栖息在植株间,傍晚出来活动。

成虫喜选择生长茂密的农田,将卵块产在叶尖及枯黄的叶片上,用胶质将卵裹住。

  幼虫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初孵幼虫怕光,群集在心叶内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4~6龄为暴食期,3龄以后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的幼虫在植株附近入表土下3厘米筑土室化蛹。

  粘虫成虫能南北远距离迁飞,在我国北纬330以北地区不能越冬,春季在北纬330以南繁殖的成虫开始随东亚季风南北有规律的迁飞。

大部分飞落华中、华东北部,少数飞到华北的河北等地。

  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气温以19~23℃,相对湿度为50%~80%时,生存最适。

30℃以上产卵量降低,干旱不利发生。

在成虫羽化和产卵期间,温度稍高,湿度大或多阴雨,虫害就容易大发生,因此,群众有“阴雨连绵生粘虫”的说法。

防治方法

  ⒈诱杀成虫

  ⑴糖醋酒液诱蛾

  每5~10亩地放一盆,盆高出作物35厘米左右,诱剂保持3.5厘米深左右,白天将盆盖好,晚上开盖,每天早晨取盆中蛾,一星期左右换一次,连续15~20天。

  ⑵杨树枝把诱蛾

  用1米左右长的杨树枝10根,将基部一端扎紧,梢端略松散,待叶片萎蔫后插立田间,高于作物35厘米左右,每隔10米插一把。

每天日出前用塑料袋套上枝把,并摇动收集成虫,然后杀死。

  ⒉药剂防治

  ①喷粉:

用2.5%敌百虫粉剂或5%马拉硫磷粉剂或0.04%除虫精粉剂,每亩施1.5~2千克。

  ②喷雾:

  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40%乐果乳油2000倍;50%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10%除虫精2000~3000倍,每亩用药液75千克;或每亩用药液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号,25%灭幼脲3号胶悬浮剂30~40克。

麦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

2008-06-27  浏览次数:

235

分布区域:

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

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形态特征:

麦圆蜘蛛成虫:

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mm,体宽0.43-0.65m

   分布区域:

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

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形态特征:

麦圆蜘蛛成虫:

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mm,体宽0.43-0.65mm,体黑褐色,体背有横刻纹8条,在体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门。

足4对,第一对足最长。

   卵:

麦粒状,长约0.2mm,宽约0.1-0.14mm,初产暗红色,以后渐变淡红色,上有五角形网纹。

   幼虫和若虫:

初孵幼螨足3对,等长,身体、口器及足均为红褐色,取食后渐变为暗绿色。

幼虫脱皮后即进入若虫期,足4对,体形与成虫大体相似。

   麦长腿蜘蛛:

成虫:

雌成虫形似葫芦状,黑褐色,体长0.6mm,宽约0.45mm。

体背有不太明显的指纹状斑。

背刚毛短共13对,纺锤形,足4对,红或橙黄色,均细长。

第一对足特别发达。

中垫爪状,具2列粘毛。

   卵:

越夏卵呈圆柱形,橙红色直径0.18mm,卵壳表面被有白色蜡质,卵的顶部覆盖白色蜡质物,形似草帽状。

卵顶有放射形条纹。

非越夏卵呈球形,红色,直径约0.15毫米。

初孵时为鲜红色,取食后变为黑褐色,若虫期足4对,体较长。

   为害作物:

小麦、大麦、豌豆、苜蓿、杂草

   为害症状:

麦蜘蛛春秋两季为害麦苗,成、若虫都可为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

   分类属性:

蜘蛛纲、蜱螨目、(麦圆)走螨科;(麦长)叶螨科

   发病特点:

麦长腿蜘蛛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翌年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卵也陆续孵化,4~5月进入繁殖及为害盛期。

5月中下旬成虫大量产卵越夏。

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为害麦苗,完成一世代需24~26天。

麦圆蜘蛛一年发生2~3代,以成、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虫量大,为害重,4月下旬虫口消退。

越夏卵10月开始孵化为害秋苗。

每雌平均可产卵20余粒,完成一代需46/80天。

两种麦蜘蛛均以孤雌生殖为主。

麦长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适温为15~20℃,最适相对湿度在50%以下。

白天活动为害,以下午3—4点最盛,遇雨或露水大时,即潜伏麦株丛及土缝中不动。

麦圆蜘蛛多在早8、9点以前和下午4、5点以后活动。

不耐干旱,生活适温8一15℃,适宜湿度在80%以上。

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

春季成虫将卵产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秋季多产在须根及土块上。

卵集聚成堆,每堆10余粒,水灌麦田低洼湿润或密植麦田发生较重。

麦长腿蜘蛛则以旱地麦田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浅耕灭茬等降低虫源。

   2.化学防治 

   在春小麦返青后,选当地发生较重的麦田进行调查,随即取5点,每点查33厘米,下放白塑料布或盛水的盆,轻拍麦株,记载落下虫数,当平均每33厘米行长幼虫投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1)喷粉可用3%混灭威粉剂或用1.5%乐果粉剂每亩1.5~2公斤。

   

(2)喷雾50%马拉硫磷2000倍,亩施75公斤药液

   (3)毒土40%乐果乳油每亩75克拌20公斤细土,撒在田间,48小时效果在80%以上。

   

   常用药剂:

马拉硫磷 乐果 吡虫啉 

麦蜘蛛防治技术

Y 2006-10-09 浏览次数:

15568  我要去评论 

滴水观音的养护知识

龙血树介绍

发财树的养护知识

绿萝的养护知识

发财树烂根怎么办?

文竹的养护知识

园林树木概述

美国库拉索芦荟的功用及

散尾葵的养护知识

天门冬

铁树的养护知识

盆栽杜鹃花的病虫害防治

如何养好蟹爪兰?

白粉病

金琥的养护知识

花卉红蜘蛛的防治(图)

袖珍椰子的养护知识

金叶女贞叶斑病的防治方

兰花蚜虫(图)

龟背竹的养护知识

杜鹃花花期后的管理

非洲茉莉病害

兰花的养护方法

常见花卉虫害有哪些 怎样

在我国小麦产区常见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

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

  为害症状

  两种麦蜘蛛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

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

  生活习性

  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的旱作麦地;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0以南黄淮地区的水浇麦地或低洼麦地,长江流域各省也有发生。

两种麦蜘蛛也可以在同一地区混合发生,为害。

猖獗

  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干燥,多分布于平原、丘陵、山区、干旱麦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易于猖獗成灾。

对大气湿度较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时即停止活动。

麦长腿蜘蛛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

成虫喜爬行,也可借风力扩大蔓延为害。

越冬越夏的滞育卵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的干燥严寒,且有多年滞育的习性。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晾的麦地。

麦圆蜘蛛亦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春季其卵多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秋季卵多产于麦苗和杂草近根部的土块上,或产于干叶基部及杂草须根上。

  麦蜘蛛在连作麦田,靠近村庄、堤埝、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地块发生为害严重。

水旱轮作和收麦后深翻的地块发生轻。

麦长腿蜘蛛的适温为15~20℃,适宜湿度在50%以下,所以秋雨少,春暖干旱,以及在壤土、粘土麦田发生重。

麦圆蜘蛛的适温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因此,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砂壤土麦田易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麦蜘蛛的控制要加强农业防治措施,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争取早治,消灭点片时期。

  ⒈农业防治

  ⑴麦收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苗的虫口密度。

  ⑵适时灌溉,同时振动麦株,可有效地减少麦蜘蛛的种群数量。

  ⑶轮作倒茬,避免麦田连作,可减轻麦蜘蛛的为害。

  ⒉药剂防治

  ⑴拌种用75%甲拌磷(3911)乳油100~200毫升,兑水5千克,喷拌50千克麦种,对两种麦蜘蛛防效均较理想。

  ⑵田间喷粉3%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或1.5%甲基1605粉,每亩1.5~2千克。

  ⑶田间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或用50%马拉硫磷2000倍,亩施75千克药液。

 

  五、麦叶蜂

  小麦的叶蜂主要有小麦叶蜂和大麦叶蜂,除为害小麦外,还可寄主看麦娘等杂草。

麦叶蜂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麦区。

 

  为害症状

  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严重时可将麦叶吃光,使麦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

  生活习性

  麦叶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左右外越冬,3月下旬后羽化为成虫,在麦田产卵,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组织中。

幼虫共5龄,1~2龄幼虫日夜在麦叶上取食,3龄后畏惧强光,白天常潜伏在麦丛里或附近土表下,傍晚后开始为害麦叶,4龄后食量大增,可将整株叶吃光。

4月上旬至5月初是幼虫为害盛期。

幼虫有假死性,稍遇震动即落地,虫体缩成一团,约20分钟后再爬上麦株继续为害。

小麦抽穗时,幼虫老熟入土,分泌粘液将周围土粒粘成土茧,在土茧内滞育越夏,至9、10月间才蜕皮化蛹越冬。

  冬季温暖,土内水分充足,3月间雨量少,而春季气候凉湿,麦叶蜂发生为害重;如冬季寒冷,土壤干旱,3月间又降大雨,麦叶蜂发生轻,此外,砂性土麦田比粘性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在播种前和麦收后,深耕整地,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而死。

  ⑵利用麦叶蜂的假死性,可在傍晚用脸盆顺麦垄敲打,将其振落在盆中,集中捕杀。

  ⑶采用水旱轮作。

  ⒉化学防治

  麦叶蜂抗药力较弱,在幼虫3龄前用药,效果为佳。

  ⑴粉剂用1.5%乐果粉剂或2.5%敌百虫粉剂,每亩喷施1.5~2千克。

  ⑵乳剂用25%乐果乳剂或50%辛硫磷乳剂,兑水1500倍喷雾。

喷药时间应在傍晚或上午10点以前为好。

 

  六、粘虫

  粘虫是世界性禾谷类重要害虫,我国除西藏和新疆尚无报道外,全国均有分布。

为害禾谷类的粘虫除普通粘虫以外,尚有劳氏粘虫和白脉粘虫,三种粘虫可混杂发生。

一般以普通粘虫最为重要。

  粘虫除为害麦类外,还为害谷子、玉米、水稻、高梁及糜子等作物,猖獗发生年,也能为害豆类、棉花和蔬菜等。

为杂食性害虫。

  为害症状

  粘虫以幼虫蛟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才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当一块田禾谷类被吃光后,幼虫常成群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

  生活习性

  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取食各种花蜜,对糖醋、酒液的趋性很强。

但成虫从羽化到产卵前趋化性强,产卵后趋化性减弱,而趋光性加强。

白天栖息在植株间,傍晚出来活动。

成虫喜选择生长茂密的农田,将卵块产在叶尖及枯黄的叶片上,用胶质将卵裹住。

  幼虫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初孵幼虫怕光,群集在心叶内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4~6龄为暴食期,3龄以后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的幼虫在植株附近入表土下3厘米筑土室化蛹。

  粘虫成虫能南北远距离迁飞,在我国北纬330以北地区不能越冬,春季在北纬330以南繁殖的成虫开始随东亚季风南北有规律的迁飞。

大部分飞落华中、华东北部,少数飞到华北的河北等地。

  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气温以19~23℃,相对湿度为50%~80%时,生存最适。

30℃以上产卵量降低,干旱不利发生。

在成虫羽化和产卵期间,温度稍高,湿度大或多阴雨,虫害就容易大发生,因此,群众有“阴雨连绵生粘虫”的说法。

  防治方法

  ⒈诱杀成虫

  ⑴糖醋酒液诱蛾

  每5~10亩地放一盆,盆高出作物35厘米左右,诱剂保持3.5厘米深左右,白天将盆盖好,晚上开盖,每天早晨取盆中蛾,一星期左右换一次,连续15~20天。

  ⑵杨树枝把诱蛾

  用1米左右长的杨树枝10根,将基部一端扎紧,梢端略松散,待叶片萎蔫后插立田间,高于作物35厘米左右,每隔10米插一把。

每天日出前用塑料袋套上枝把,并摇动收集成虫,然后杀死。

  ⒉药剂防治

  ①喷粉:

用2.5%敌百虫粉剂或5%马拉硫磷粉剂或0.04%除虫精粉剂,每亩施1.5~2千克。

  ②喷雾:

  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40%乐果乳油2000倍;50%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10%除虫精2000~3000倍,每亩用药液75千克;或每亩用药液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号,25%灭幼脲3号胶悬浮剂30~40克。

 

麦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图)

2005年2月22日07:

15农博网

 

  中文名称:

麦蜘蛛

  英文名称:

greewheatmite

  中文别名:

红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

  拉丁学名:

麦长腿蜘蛛(Petrobialatens)、麦圆蜘蛛(Penthaleusmajor)

  分布区域:

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

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形态特征:

麦圆蜘蛛成虫:

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mm,体宽0.43-0.65mm,体黑褐色,体背有横刻纹8条,在体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门。

足4对,第一对足最长。

  卵:

麦粒状,长约0.2mm,宽约0.1-0.14mm,初产暗红色,以后渐变淡红色,上有五角形网纹。

  幼虫和若虫:

初孵幼螨足3对,等长,身体、口器及足均为红褐色,取食后渐变为暗绿色。

幼虫脱皮后即进入若虫期,足4对,体形与成虫大体相似。

  麦长腿蜘蛛:

成虫:

雌成虫形似葫芦状,黑褐色,体长0.6mm,宽约0.45mm。

体背有不太明显的指纹状斑。

背刚毛短共13对,纺锤形,足4对,红或橙黄色,均细长。

第一对足特别发达。

中垫爪状,具2列粘毛。

  卵:

越夏卵呈圆柱形,橙红色直径0.18mm,卵壳表面被有白色蜡质,卵的顶部覆盖白色蜡质物,形似草帽状。

卵顶有放射形条纹。

非越夏卵呈球形,红色,直径约0.15毫米。

初孵时为鲜红色,取食后变为黑褐色,若虫期足4对,体较长。

  为害作物:

小麦、大麦、豌豆、苜蓿、杂草

  为害症状:

麦蜘蛛春秋两季为害麦苗,成、若虫都可为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

  分类属性:

蜘蛛纲、蜱螨目、(麦圆)走螨科;(麦长)叶螨科

  发病特点:

麦长腿蜘蛛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翌年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卵也陆续孵化,4~5月进入繁殖及为害盛期。

5月中下旬成虫大量产卵越夏。

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为害麦苗,完成一世代需24~26天。

麦圆蜘蛛一年发生2~3代,以成、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虫量大,为害重,4月下旬虫口消退。

越夏卵10月开始孵化为害秋苗。

每雌平均可产卵20余粒,完成一代需46/80天。

两种麦蜘蛛均以孤雌生殖为主。

麦长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适温为15~20℃,最适相对湿度在50%以下。

白天活动为害,以下午3—4点最盛,遇雨或露水大时,即潜伏麦株丛及土缝中不动。

麦圆蜘蛛多在早8、9点以前和下午4、5点以后活动。

不耐干旱,生活适温8一15℃,适宜湿度在80%以上。

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

春季成虫将卵产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秋季多产在须根及土块上。

卵集聚成堆,每堆10余粒,水灌麦田低洼湿润或密植麦田发生较重。

麦长腿蜘蛛则以旱地麦田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浅耕灭茬等降低虫源。

  2.化学防治

  在春小麦返青后,选当地发生较重的麦田进行调查,随即取5点,每点查33厘米,下放白塑料布或盛水的盆,轻拍麦株,记载落下虫数,当平均每33厘米行长幼虫投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1)喷粉可用3%混灭威粉剂或用1.5%乐果粉剂每亩1.5~2公斤。

  

(2)喷雾50%马拉硫磷2000倍,亩施75公斤药液

  (3)毒土40%乐果乳油每亩75克拌20公斤细土,撒在田间,48小时效果在80%以上。

  

  常用药剂:

马拉硫磷 乐果 吡虫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