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2170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

《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20℃时在10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则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会()

A.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时,KNO3的溶解度是25g。

则15℃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100mL24%的NaOH溶液取出50mL后,其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

C.把5mL98%的浓硫酸倒入20mL的水中就得到25mL稀硫酸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3.将wg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则正确表示析出晶体质量(m)与蒸发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象是(  )

A.

B.

C.

D.

4.下列对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固体铜

5.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复分解的是()

A.Fe+H2SO4==FeSO4+H2↑B.H2SO4+Cu(OH)2==CuSO4+2H2O

C.Cu+2AgNO3==Cu(NO3)2+2AgD.SO3+2NaOH==Na2SO3+H2O

6.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只用水做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NaCl、Na2SO4B.CaCO3、Na2CO3C.CuSO4、Na2SO4D.NH4NO3、NaCl

7.下列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OH)2→NaOHB.CO2→Na2CO3

C.MgCl2→Mg(OH)2D.CaCO3→Ca(OH)2

8.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B.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C.t2℃时,将等质量的a和c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c

D.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

9.分析、归纳、总结、运用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对初中所学知识“三”进行归纳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A.常见的化石燃料有“三种”:

煤、石油、天然气

B.酸、碱、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同时具备“三条”:

生成物有水、气体和沉淀

C.一般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三点”: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D.水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

C.t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11.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溶液的质量(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中和反应又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SO2+2NaOH===Na2SO3+H2O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Fe2O3+3H2SO4===Fe2(SO4)3+3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1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在化学变化中离子也不能再分

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所以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C.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水(悬浮物)

加入适量的明矾,过滤

B

NaC1溶液(泥沙)

过滤、蒸发结晶

C

Mg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Mg(OH)2,过滤

D

CO(CO2)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二、填空题

15.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由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②。

(2)20℃时,将50克甲溶于100克水中,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3)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甲乙(填“>”、“<”或“=”)。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物质的溶解度a_____b(填“>”或“<”或“=”);

②t2℃时将28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t1℃时,欲将c物质在m点对应的溶液变为p点的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写一种即可);

④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的各项关系符合b>a>c的是_____(填序号).

Ⅰ.溶质质量Ⅱ.溶剂质量Ⅲ.溶液质量Ⅳ.溶质的质量分数

⑤欲配置100g质量分数为15%的a物质的溶液,所需a物质_____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mL,可选择的量筒规格为_____mL(填50或100),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17.海水日晒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在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氯化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60

90

120

溶解度(g/100g水)

50

60

70

80

(1)请在右边溶解度曲线图上添加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

(2)0℃时,____________的溶解度最小。

(3)欲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60℃时,80g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含溶质__________g

(5)将60℃的苦卤继续加热蒸发,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的晶体应是_______________。

18.化学扑克是用卡片类扑克为载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游戏的一种学习方式。

请你和大家一起来玩化学扑克吧。

(1)对出规则:

甲出一对表示相同物质的牌,其他玩家也必须跟进任何一结表示相同物质的牌。

若甲出的牌为:

“生石灰”、“CaO”。

乙有如下五张牌: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火碱”、“NaOH”、“Ca(OH)2”,则乙有种符合对出规则的出牌组合___;

(2)单补规则:

甲出一张牌作为反应物,乙必须跟出一张能与其反应的牌,当反应物凑齐后,后面的玩家才能跟出该反应的生成物。

若甲出的牌为“CaCO3”,乙有如下四张牌:

“氧气”、“盐酸”、“NaOH”、“CuO”,则乙应跟出的牌为___;丙有如下四张牌:

“CO2”、“CaCl2”、“CO”、“H2O”,丙不能跟出的牌为___;

(3)串出规则:

甲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其他玩家也必须跟进一个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若甲出“NaOH+HCl=NaCl+H2O”,则乙应出___(填字母)。

A.NH3+HCl=NH4Cl

B.H2CO3=H2O+CO2↑

C.H2S+Cl2="2HCl"+S↓

D.KI+AgNO3=KNO3+AgI↓

19.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

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3)向

(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_。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如图定量探究:

用21g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共产生0.2mol二氧化碳,另测得固体B中氯元素的质量大于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

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的接龙游戏中,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若A是一种无色物体,B物质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C为一种无色液体,F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

(2)E的一种用途_____;

(3)若C→D是化合反应,则D→A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_____反应。

(4)G→A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

21.A﹣H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蓝色沉淀,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B为红色固体,F、H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⑴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⑵写出反应H→C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反应A→E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⑷答出G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因原料利用率高,并能进行连续生产,从而享誉中外。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按照“侯氏制碱法”原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一套实验装置。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有:

浓氨水、纯碱、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熟石灰、氯化

铵、氯化钠。

(1)A、D中最合适的试剂为:

A_______,D_______(填名称)。

(2)本实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先通______气体,再通______气体,原因是_______。

(3)小红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中存在某些不足,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

(4)在改进装置后,小丽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所用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溶质58.5g,实验最后得到无水碳酸钠26.0g,针对实验结果,该同学认真分析了造成损失的原因,发现其操作步骤并没有错误,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3.翁老师怀疑实验室采购来的烧碱有部分变质,为了测定其变质情况,即测定烧碱的纯度(假设样品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这两种成分,且碳酸钠是变质产生的),做了如下实验:

取烧碱样品

,分四次加入到

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每次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5

5

5

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40.4

44.3

m

54.3

请根据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

(2)烧碱样品中烧碱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计算后果精确到0.1%)

(3)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五、计算题

24.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碳酸钾溶液吸收产生的CO2得到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CO2+H2O=2KHCO3。

现向碳酸钾溶液中通入CO2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

试计算:

(1)把该50g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

(2)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3)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5.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与金属镁反应消耗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

(2)加入120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2.A3.B4.A5.B6.A7.D8.D9.B10.D11.D12.D13.D14.C

15.

(1)①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2)饱和

(3)>

16.<751:

2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Ⅰ、Ⅳ1585100加速溶解

17.KCl蒸发溶剂30硫酸镁

18.4盐酸COD

19.硫酸铜H2O+Ca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酚酞变红有气泡、溶液红色变无色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H2O+CO2↑+2NaCl碳酸钠、碳酸钙、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氯化钠

20.Na2CO3做还原剂或做燃料分解CO+CuO

Cu+CO2;(合理即可)

21.CuSO4CuO+H2SO4=CuSO4+H2O

补钙剂/建筑材料

22.氯化铵和熟石灰稀盐酸NH3CO2CO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NH3至饱和,有利于NaHCO3析出BC之间缺少止水夹NaHCO3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未能全部沉淀出来

23.49.347%

24.50g1.1g7.1%

25.

(1)解:

设与金属镁反应消耗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为y,由图可知生成沉淀Mg(OH)2为5.8g,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是,

由上边两个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H2SO4与Mg(OH)2的关系如下;

解得y=9.8g

答:

与金属镁反应消耗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9.8g。

(2)由图可知,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20g-80g=40g,设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则

解得x=20%

答:

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