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130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x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倒天河污染调查

作者:

李莉(高中生物 贵州毕节毕节生物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1/16  发表日期:

2010-08-0510:

55:

31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倒天河污染调查 

一、活动背景

倒天河是贯穿毕节市城区一条河流,其源头是倒天河水库。

是毕节城区市民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毕节城区不断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倒天河接纳了毕节市大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院废水及制革厂的工业废水,导致了我们的水源倒天河受到严重的污染,鱼儿也没有了家园,有些区段的水体还有臭味发出,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水好吗?

(不好)1998年以来,虽然毕节市人民政府对倒天河的污染进行了第一期的治理,毕节市的倒天河城区河段水质有明显改善,达到标准功能区标准。

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市里下游河段都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这是毕节市民的生命之河,严重的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活动对象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共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实验研究阶段;4.采访调研阶段;5.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知识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环境知识的了解,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引入主题)

 

倒天河是贯穿毕节市城区一条河流,其源头是倒天河水库。

是毕节城区市民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毕节城区不断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倒天河接纳了毕节市大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院废水及制革厂的工业废水,导致了我们的水源倒天河受到严重的污染,鱼儿也没有了家园,有些区段的水体还有臭味发出,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水好吗?

(不好)1998年以来,虽然毕节市人民政府对倒天河的污染进行了第一期的治理,毕节市的倒天河城区河段水质有明显改善,达到标准功能区标准。

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市里下游河段都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这是毕节市民的生命之河,严重的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同学们,面对着这样的现状,通过调查,你们都想知道什么呢?

(同学们踊跃举手)

 

一、请同学们将想知道的问题写出来,交到老师这里;

1.                                         

2.                                          

3.                                          

 

就同学们所想知道的知识,活动全面展开

 

(二)调查研究阶段;

 

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1.收置收集资料:

 

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从图书馆、新华书店、网络等方面调查关于水体污染和毕节地区各个河流的知识;

(说明: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

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

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2.收集倒天河各个河段的水样和土样,并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分析。

 主要调查指标如下表——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表

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表

 

取样地点:

毕节市倒天河段              

小  组:

                     

组  长:

测量项目

取点

测量结果

备注

水温(摄氏度)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水质可见度

(高中低)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植被种类(种)

注:

区域大小相近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水体含有机质的量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水流量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小组成员

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取样表

取样地点:

          小   组:

            

组   长:

小组成员:

取样项目

取样位置

数量

备注

土壤

 

 

 

河水

 

 

 

请同学们在做调研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任务综述

 

1.取样:

取样的装置一定要洁净,瓶子用洗衣粉洗刷,自来水涮三遍,再用温   

开水活着蒸馏水涮过;

1.测量:

测量要精确,尽量随即的选取取样点进行相关的测量;

2.摄像:

要求录像清晰,录制时手一定要稳当,不能随意抖动;

3.照片:

要求清晰自然;

4.记录:

正楷字体,符合实际;

5.◆照顾好自己!

 

取样区域

项目

水温(摄氏度)

水质可见度

(高中低)

植被种类(种)

注:

区域大小相近

河流上游

天河水库段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河流中游

南关桥段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河流下游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工厂附近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总表

取样地点:

毕节市倒天河段

小  组:

                     

组  长:

取样区域

项目

水体含有机质的量

水流量

备注

河流上游

天河水库段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河流中游

南关桥段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河流下游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工厂附近

取点一

 

 

 

取点二

 

 

 

取点三

 

 

 

 

3.实验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

将采集来的水样和土样准备好→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实验→做好相关的记录

(2)实验原理:

利用各种水污染综合指标进行实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具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理化指标,另一类是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和营养盐。

1、理化指标

  

水温 

测量原因: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非离子氨、盐度pH值以及其它溶质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测量方法:

中学生调查水体污染,大多水层较浅,可用普通水银温度计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将温度计没入水中10厘米以下部位,在流动水中至少需感温3分钟,若水静止不动,可轻轻晃动温度计,使之尽快达到温度平衡。

  

 色度    

1.视觉判断

①纯水为无色透明。

②清洁水在水层浅时应为无色

③深层为浅蓝绿色

④天然水中存在腐殖质、泥土、浮游生物、铁和锰等金属离子,均可使水体着色。

  ⑤纺织、印染、造纸、食品、有机合成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染料、生物色素和有色悬浮微粒等,因此常常是使环境水体着色的主要污染。

 

有色废水常给人以不愉快感,排入环境后又使天然水着色,减弱水体的透光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2.测定方法:

用铂钴比色法进行。

水的色度单位为度,即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Ⅱ)(相当于0.5mg钴)和1mg铂(以六价氯铂(Ⅳ)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①原理。

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被测水样进行比较,规定1毫克/升以氯铂酸离子形式存在的铂产生的颜色,称为1度。

  ②用具。

50毫升比色管13支(可用其它玻璃容器代替)。

  ③试剂。

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克氯铂酸钾(K2PtCl6)及1克氯化钴(CoCl2·6H2O),溶于100毫升水中,加入100毫升浓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此标准溶液相当于色度500度。

  ④步骤。

先配制标准色列。

向12支比色管中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7.00毫升用水稀释到标准线。

其色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40、45、50、60、70度。

若能封严瓶口可长期使用。

  然后进行水样测量。

用比色管盛取50毫升澄清水样与标准铂钴色列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比较。

比较时,应在比色管底部衬一张白纸或白色瓷板,比色管要稍倾,让光线由液柱底部向上透过。

分析者对着比色管液面,自上而下观察,记下色度。

  ⑤计算。

水样色度:

相当于铂钴色列的色度×水样稀释倍数。

  ⑥注意事项。

若无氯铂酸钾,可用重铬酸钾代替,其制备方法为:

称取0.0437克重铬酸钾及1克硫酸钴(CoSO4·7H2O),溶于少量水中,加入0.5毫升浓硫酸,用水稀释至500毫升,此溶液色度为500度。

当水体被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水样的颜色与标准色列不一致,不能进行比色时,可改做颜色描述。

颜色描述可用无色、微绿、绿、微黄、黄、浅黄、棕黄、红……等文字,记载颜色种类及特征。

  气味

测定原因:

无臭无味的水虽不能保证其不含污染物,但有利于使用者对水质的信任。

水中产生臭的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天然物质分解、或微生物、生物活动的结果。

某些物质只要存在零点几微克/升即可察觉。

然而,很难鉴定产臭物质的组成。

   

测定方法:

可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

定性描述又分为冷法和热法两种。

  ①冷法。

是取100毫升水样,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调节水温至20℃左右。

振荡后从瓶口闻其气味。

②热法。

是取100毫升水样,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盖一表面皿,加热至沸,立即闻其气味。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热法。

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悬浮物质和胶体时,透明度便会降低。

通常地下水的透明度较高,由于供水和环境条件不同,其透明度可能不断变化。

透明度与浊度相反,水中悬浮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pH值 

测定原因:

pH值不仅与水中溶解物质的溶解度、化学形态、特性、行为和效应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测定方法:

比色法;用pH计或pH试纸直接对水样进行测量

溶解性固体:

溶解性固体又称过滤性残渣。

在规定条件下,将经过过滤的水样蒸发至干,烘干至恒重后留下的干固物,单位mg/L。

可粗略反应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含量,也可能包括胶态物质。

测定方法:

  溶解性固体包括水中溶解性盐类、某些有机物以及某些不溶解的可过滤固体细粒和微生物。

其测定过程是水样经过滤后,将滤液在温度(105±3)℃烘干,称量。

  1仪器:

分析天平、水浴锅、瓷蒸发皿、滤器:

滤膜孔径为0.45μm。

  2步骤

  2.1将蒸发皿洗净,于(105±3)℃干燥箱中干燥1h,移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再次干燥、称量直至恒重。

  2.2取适量混合均匀水样用滤器过滤,然后取100mL此滤液,或取100mL测定悬浮性固体时的过滤液(不含洗涤蒸馏水),于蒸发皿内。

  2.3将蒸发皿置于沸水浴上蒸发至干(勿使皿底接触水浴液面),于(105±3)℃干燥箱内干燥1h,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再次干燥、称量直至恒重。

  3计算,见下式

  溶解性固体(mg/L)=(G1-G2)X1000X1000/V

  式中G1——蒸发皿质量,g;

  G2——蒸发皿和溶解性固体质量,g;

  V——水样体积,mL。

悬浮性固体

悬浮性固体的测定,本检验方法采用滤膜法,过滤残渣在(105±3)℃烘干,称量。

3.3.1 仪器

3.3.1.1 分析天平。

3.3.1.2 滤器。

3.3.1.3 滤膜:

孔径0.45μm。

3.3.1.4 表面皿。

3.3.1.5 无齿镊子。

3.3.2 步骤

3.3.2.1 将滤膜贴放在过滤器上,抽真空并用20mL蒸馏水洗涤三次,继续抽真空以除去痕量水。

用镊子取下滤膜置于表面皿上(表面皿尽可能轻),置于(105±3)℃干燥箱中干燥1h,移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

3.3.2.2 用无齿镊子将滤膜粗糙面向上贴放于过滤器上,注入500mL摇匀水样(如悬浮性固体量多,可适当减少水样量),抽滤。

用蒸馏水洗涤数次水样器皿及滤器壁。

然后继续将水抽干。

3.3.2.3 小心用镊子取下滤膜,移至3.3.2.1的表面皿中,于(105±3)℃干燥1h。

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

再次干燥、称量,直至恒重为止。

3.3.3 计算,见式

(2)

           式中 G1——滤膜及表面皿的质量,g;

G2——滤膜表面皿和悬浮性固体的质量,g;

V——水样体积,mL。

 

4.采访调研阶段;

(1)总分为4个采访小组,分开采访;

(2)采访对象是周边居民、学生和商人等;

(3)采访内容见光碟;

5.汇报评价阶段

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

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

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

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

1、这一节实践课,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和研究学习、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

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然而在这一课中我又加入了一个互通信息的“交流研究学习”。

从效果上看,它既是对前一阶段自主研究中资料收集方法的一个指导,变“收集”为“搜集”,又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能力方面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2、在课题研究中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开展调查,以及调查材料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小论文的撰写等工作,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

在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他们有一种冲动和渴望:

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感跟他人分享。

由学生自己组织一次课题汇报课:

各课题小组的活动介绍、成果展示,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而且在相互交流中,还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