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93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总备课

一、教学内容:

所属领域

单元题目

   单元主要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一、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1. 万以上数的认、读、写,十进制计数法。

2. 近似数。

3. 数字编码。

数与代数

二、走进天文宫

 ——年、月、日

1、 24时计时法

2、 年、月、日的认识

数与代数

三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

2、 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数与代数

四、泰山黄金周

------计算器

1、 认识计算器

2、 用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

3、 探索规律

数与代数

五、扬帆奥运

  ——三位数乘两位数

1、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数乘正十数乘法的口算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4、 积的变化规律

5、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6、 回顾整理

实践与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荡秋千

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

空间与图形

六、走进商场

  ——观察物体

1、 从不同位置观察一组组合物体,辨别形状

2、 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数与代数

七、农田里的数学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2、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

3、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4、 商不变性质

5、 回顾整理

实践与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

通过计算和统计认识纸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

1、 认识直线、射线、线段

2、 了解平行与相交,画垂线与平行线

3、 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

统计与概率

九、长大我也去航天

   ——统计

认识条形统计图

 

回顾整理

   ——总复习

系统整理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

1、 结合具体情景,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叔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 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一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斯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1、 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1、 加深对乘除法等知识的理解。

2、 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1、 活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结合具体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 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 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 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1、 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2、 能综合运用平等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

1、 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

2、 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数

一、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8课时

二、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5课时

三、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泰山黄金周——计算器

2课时

五、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12课时

六、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3课时

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

12课时

1课时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4课时

九、长大了我也去航天——统计

3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

5课时

四、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28人。

基础知识优秀的人数是35人,及格人数是21人,不及的有一人。

计算优秀的人数有38人,及格的人数有19人。

应用题的优秀人数是32人,及格人数是22人,不及格的人数是3人。

三年级二班有56人,其中男生有27人,女生有29人。

基础知识优秀的人数是38人,及格人数是18人,不及的0人。

计算优秀的人数有45人,及格的人数有11人。

应用题的优秀人数是30人,及格人数是24人,不及格的人数是2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这些不及格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尽快赶上队伍。

五、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

2、             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新知识。

3、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

4、             正确把握教学节奏,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

5、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i.             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ii.             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的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iii.             经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基本内容: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和一个拓展平台,采用了图片、文字“遥相呼应”的呈现形式。

拓展平台呈现的是为学生参加比赛编参赛号码的情景,由此引入数的编码的学习。

教材特点:

1、           素材选取的领域比较宽泛。

让学生在读书和写数的基础上体会计数单位的大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           主题图的呈现方式有所创新。

信息量足,内容丰富,使学生在京利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3、           体现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4、       素材的选取注重真实性、科学性。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读写万以上的数。

2、         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         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5、         探索万以上数得读、写、比较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8课时

 

一、 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1、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改写方法。

3、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情景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大数的认、读、写。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一课时   万以上数的认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

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索

(一)十万是多少?

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

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

师结:

10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

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想:

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

、、、、、、

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

(学生说,教师写)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如:

分三个数级。

每级有4个数位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

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

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

1、 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2、 讨论大数的读法。

3、 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三、反馈练习

自主练习:

1、数一数同桌对数。

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4、 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4、5、6。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认读

10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数位表、数的读法略)

教后反思:

通过信息交流,学生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会正确读出多位数。

个别读的不够熟练,课后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  )个一万,一百万里有(  )个十万,一千万里有(   )个一百万,一亿里有(   )个一千万。

3、读数练习。

90793100     6400300   1245089      1206799006      20067009000     450089000000

4、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二、、设境激趣

你知道世界上那个国家的人口最多?

阅读第7页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索

怎样写多位数?

1、 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说书写原则。

2、 写大数与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相同,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

重点强调:

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3、 什么情况下写“0”?

(教师边讲边在数位表里做示范)

四、反馈练习

自主练习

1写出下面个数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指导。

在指名板演。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2、4、6、7。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写法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

           9   0   7   9 3 1 0 0

六百四四万零三百      写作:

                6   4   0 0 3 0 0

十三亿                写作:

    1  3  0  0   0   0 0 0 0 0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      写作:

            1  6   4   7 0 0 0 0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    写作:

                          4 5 1 2 3

教后反思:

学生在读亿以内数及万以内数写法的基础上,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的根据要求书写亿以内的数。

个别同学书写有困难,应注意教会书写方法,加以强化训练。

 

 

 

第三课时 信息窗3:

比较大小和改写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根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比较大数的方法。

2、掌握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课本情景图三,让学生同桌俩先观察后讨论: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想法?

   二、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

你怎么知道的?

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

(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6)课题延伸:

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2、学习改写。

(1)出示一组文章:

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

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

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2)怎样改写呢?

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3)教师总结。

三、自主练习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和改写

比较大小:

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改写:

9600000=960万    1300000000=13亿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在正确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上,能够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第四课时 信息窗3:

比较大小和改写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2、利用学具,培养学生摆、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加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2、先让学生读课本给出的信息,然后再独立解答,可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先让学生读信息,再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4、独立解答。

5、口算:

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

6、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7、让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引导学生:

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课后反思:

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进一步巩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巩固数的改写方法。

利用学具,培养了学生摆、读、写的能力。

个别同学掌握不够好,课后多给与辅导。

 

 

第五课时 信息窗4: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习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二、解决问题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2)教师总结:

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举例说明。

(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

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

(2)讨论:

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

为什么?

(3)得出结论:

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

(4)讨论:

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

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5)教师总结: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6)练习:

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三、自主练习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前两题引导学生完成,后面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纠正答案时要说一说你是“四舍”还是“五入”。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      大于5,向它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

舍去,全改成0。

            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

像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教后反思:

通过情景显示,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个别同学方法掌握不够好,应强化训练。

第六课时  信息窗4:

近似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知识,了解0这个最小的自然数。

2、进一步巩固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数0,进一步巩固练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阅读小知识,然后同桌讨论: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知识?

二、解答质疑

教师讲解: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书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师在这也可扩展讲一下整数,并简单讲一下自然数与整数的区别。

三、自主练习

2、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的?

3、首先让学生阅读信息,了解世界之最,然后再来改写。

4、可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一下。

5、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这一作业。

6、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总结,并让学生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独立解决。

提倡回家查找别的城市的面积。

8、引导学生完成。

课后反思:

通过阅读小知识,学生了解了“0”这个最小的自然数。

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部分后进生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应再进一步对其鼓励。

 

 

第七课时  拓展平台:

编码语言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数除了表示数量和顺序之外,还可以表示编码。

了解编码的作用。

2、学会简单的编码。

教学重点:

1

了解编码的实际作用,学会简单的编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19页上的拓展平台,读一读,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二、解答质疑

1、由编一个参赛号码引出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编码,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什么是编码,以及怎样编码?

2、学习身份证编码

看课本上的身份证(也可复印一个身份证)的编号,你知道身份证号码由几部分组成的呢?

同学们可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

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

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2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3—15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这时旧身份证)。

新身份证的15—17位表示顺序代码,18位是校验码。

3、学习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

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

4、学习汽车车牌、条形码、电话号码的编码规律。

5、小结: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三、学会编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注意编参赛号码时可把学校、年级、班级等区分出来),然后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

通过情景,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数除了表示数量和顺序之外,还可以表示编码。

了解了编码的作用。

学会了简单的编码。

学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八课时  拓展平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编码练习,进一步掌握编码的规律。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运动员号码编排的规律。

找到规律后,再让学生解答下面的问题,最后自己做一个简单的编码。

2、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5、4、3、2、1这五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然后再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3、我也来设计。

由学生课后完成。

我学会了吗?

先读一读资料,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1)、

(2)、(3)、(4)等小题。

(5)小题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要说出估计方法。

(6)小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提问题。

课后反思:

通过强化编码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编码的规律。

个别掌握不好的同学,课后应给于强化训练。

单元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能够进行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改写。

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成功的乐趣。

个别同学对改写和求近似数易混淆,应强化训练。

 

 

第二单元 走进天文馆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景,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 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 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