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864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docx

全国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D.凸透镜B的焦距大于凸透镜A的焦距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不相同,故B错误;

CD.由甲图可知,物距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

可得

所以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2.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

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

故B正确;

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

u=40cm﹣10cm=30cm>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

故选D。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答案】D

【解析】

A.如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故A错误;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

,由图知此时像距为15cm,可得:

所以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是找不到像的,故C错误;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即减小物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知,像距应增大,即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会变大,这里的像变大,是与之前比变大,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

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下图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小于15㎝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求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

A、观察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u=30cm>2f,解得f<15cm;而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故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

10cm<f<15cm,故A正确;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可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正确;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C错误;

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用一个凹透镜,D正确。

故选:

C。

5.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6.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点光源S运动的轨迹看成一个物体,在物体上找出四个点:

上、下、左、右各一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出像点,可以发现,四个点正好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圆,且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所以像点运动图象是选项D的形状;

故选D.

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D.只有一个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按题意,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②由于成像后的光线是射向右下方的,所以不能在平面镜上成像(平面镜只在主光轴的上方),所以只能成一个实像.

③如果平面镜足够大,则“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又会在平面镜上成一个等大的虚像,平面像反射后的光线又会经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成在凸透镜左侧f与2f之间.此时相当于物距为4f.当然,也要满足凸透镜是足够大了才有此种情况).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此题的突破点是,AB只有在主光轴上的那点折射后入MN,其它均没有,故只有一个实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某一位置,把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右侧,然后移动光屏,恰好在凸透镜右侧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

A.焦距可能是8cm

B.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C.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会变小

D.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把凸透镜往右移动2f,所成的像也会往右移动,且移动距离小于2f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那么像距符合关系式

,因为

,所以

,可解得

所以焦距不可能是8cm,A项不合题意;

B.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由于

,这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凸透镜的右侧是不能成像的,B项不合题意;

C.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像的大小会变小,选项C符合题意;

D.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然后把凸透镜往右移动2f,这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物距还在小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虚像往左移动到无穷远处,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后,会成实像,所成的实像会从右端无穷远处往左移动,D项不合题意。

9.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D.使屏向下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当物距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u=v=2f=20cm,则焦距为f=10cm;更换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15cm<20cm<30cm,即蜡烛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2f=30cm,则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出现清晰像.故A正确.

10.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①将光屏靠近“水透镜”②将蜡烛远离“水透镜”③对“水透镜”注水④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

A.①和②都行B.②和③都行

C.①和③都行D.②和④都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近视镜是凹透镜,给水透镜戴上近视镜后,相当于减弱了凸透镜的会聚能力,所以像远离了凸透镜,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像,须将光平远离透镜;或增大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向水透镜中注水。

故选B。

1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物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详解】

(1)由图象知,

,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选项错误.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错误.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正确.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错误.

故选C.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

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

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得: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

,得:

综合以上条件得:

,故③正确;

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13.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

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D.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此时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只要物距仍在

这个范围,此时只需要把光屏远离凸透镜,还可以成放大的实像;故A项错误;

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后,此时

,故此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B项正确;

C.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

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

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故C项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像会变暗。

故D项错误;

14.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

A.2厘米<f<4厘米B.4厘米<f<5厘米

C.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f

8cm

f,即4cm

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

故选B.

15.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

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答案】D

【解析】

如果凸透镜放在C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A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所以不可能;当光源在A点时,像在透镜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在B点时就也会在相对于B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点.所以透镜不可能在AB和BC之间.如果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像都是虚像.故此时凸透镜只能放在A点的左侧;所以该情况下有如下几种可能,即若C点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外,像应成在透镜左侧的1倍焦距以外;另一种可能是,若C点还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所成的像应在C点的右侧.故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是正确的.

故选D.

二、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6.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

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

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17.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考点:

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

18.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详解】

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

19.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音调太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

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超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即音调太高了,所以人不能觉察到,不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大;故选B。

2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

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铃的振动发出声音,所以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不可以直接对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BCD。

2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D.丙、丁的响度相同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和频率相同,故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

B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丁波形的形状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振幅不相同,响度不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D错误;

 

22.在人与山崖间有一条铁路穿过,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人看见火车冒出烟1s后听到汽笛声,又经过2s后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距离多远?

【答案】680m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如图所示,声音从鸣笛处→人,传播用时1s;声音从鸣笛处→山崖→人,传播用时:

(1+2)s=3s

设人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

2s=340m/s×1s+340m/s×3s

得出:

s=680m

答:

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是680m

2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和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答案】乙粗细乙丙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详解】

(1)[1][2]因为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该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

(2)[3][4]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

(3)[5]由图可以知道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丙和丁两根钢丝,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丝发出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