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574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计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钢铁生锈C.汽油燃烧D.食物腐烂

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硫C.海水D.硝酸钾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B.

过滤

C.

称量固体D.

蒸发

4.(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

6.(2分)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

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

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环境保护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

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A.AB.BC.CD.D

7.(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8.(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H+、Na+、CO32﹣B.Ba2+、CO32﹣、Cl﹣

C.Fe2+、H+、SO42﹣D.K+、Ca2+、Cl﹣

9.(2分)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10.(2分)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则对滤渣中固体成分推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Ag

B.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一定没有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Cu和Ag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3小题,第11题4分,第12题4分,第13题4分,计12分)

1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原子  。

(2)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3)

对应的微粒符号是  。

(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单质蒸气的化学式  。

12.(4分)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A图中缺少的微粒示意图补画出来: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

13.(4分)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转化、分离、鉴别、除杂等提供依据。

(1)家庭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将BaSO4、BaCl2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

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  ,滤液经蒸发结晶可得到另一种固体。

(3)根据Mg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可用  (填序号)将其鉴别。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钠溶液

(4)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7分,计13分)

14.(6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  (选填“C”“D”或“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4)若用F装置干燥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

F中应盛有的药品名称为  ,气体应从导管  (选填“a”或“b”)处通入。

15.(7分)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其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甲烷容易泄漏,会加重温室效应。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不充分燃烧生成CO;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体缺氧和中毒;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O、H2O;猜想二:

  ;猜想三:

CO2、CO、H2O。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

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1)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通入甲烷燃烧产物

②加热

(2)实验中观察到A中  ,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  。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气热水器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

四、计算题(5分)

16.(5分)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化学实验小组取27g小苏打样品(含有少量不与HCl反应的杂质)进行测定实验。

现将小苏打样品平均分为3份,分别进行3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苏打样品的质量/g

9

9

9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4.4

4.4

(1)第  次实验中NaHCO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27g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结果精确到0.1g)

2020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计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钢铁生锈C.汽油燃烧D.食物腐烂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钢铁生锈、汽油燃烧、食物腐烂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硫C.海水D.硝酸钾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

A、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硝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

C。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B.

过滤

C.

称量固体D.

蒸发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不能用手拿砝码,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洗洁精、活性炭、熟石灰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解答】解:

A、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故选说法正确;

C、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6.(2分)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

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

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环境保护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

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A.AB.BC.CD.D

【分析】A.根据获取能源的方法以及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

A.①煤、石油等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原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B.②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原说法错误;③合金属于金属,原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③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原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

D.①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原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材料的简单分类及生活、生产、能源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大量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8.(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H+、Na+、CO32﹣B.Ba2+、CO32﹣、Cl﹣

C.Fe2+、H+、SO42﹣D.K+、Ca2+、Cl﹣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

A、CO32﹣与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Ba2+、CO32﹣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特定离子的颜色。

9.(2分)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分析】A、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烧杯内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烧杯内溶液呈酸性,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4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则对滤渣中固体成分推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Ag

B.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一定没有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Cu和Ag

【分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银、铜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Ag。

故选:

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3小题,第11题4分,第12题4分,第13题4分,计12分)

1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原子 Al 。

(2)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3 ,

(3)

对应的微粒符号是 O2﹣ 。

(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单质蒸气的化学式 S4 。

【分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4)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单质蒸气的分子中含有4个硫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铝原子表示为:

Al。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可表示为:

H3。

(3)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4)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单质蒸气的分子中含有4个硫原子,其化学式为S4。

故答案为:

(1)Al;

(2)

H3;

(3)O2﹣;

(4)S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4分)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A图中缺少的微粒示意图补画出来: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3)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1:

8 。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A图中缺少的微粒示意图补画出来。

(2)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3)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

(1)根据质量好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A图中缺少一个氢分子,补充如下:

(2)该反应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2):

32=1:

8。

故答案为:

(1)

(2)2H2+O2

2H2O;化合反应。

(3)1:

8。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13.(4分)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转化、分离、鉴别、除杂等提供依据。

(1)家庭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将BaSO4、BaCl2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

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 硫酸钡 ,滤液经蒸发结晶可得到另一种固体。

(3)根据Mg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可用 A (填序号)将其鉴别。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钠溶液

(4)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加入适量的 碳酸钠 溶液,过滤。

【分析】

(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氯化钡易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4)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

(1)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家庭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将BaSO4、BaCl2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氯化钡易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硫酸钡。

(3)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Mg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不能,可以鉴别。

B.稀硫酸与MgCl2溶液、NaCl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C.硝酸钠溶液与MgCl2溶液、NaCl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4)Ca(OH)2能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答案为:

(1)煮沸;

(2)硫酸钡;

(3)A;

(4)碳酸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