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482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docx

地质灾害工作的总结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

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

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

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

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

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

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

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

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

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

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

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

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措施。

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

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

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

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

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

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

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

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围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

一方面我市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

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4、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

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许多与人为因素有关。

如有的些方随着采矿的延伸,长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塌陷。

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设的大面积开挖,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

2、引导农民科学建房。

在农村民居选址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好用地审批关,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对农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建立地灾防治基金。

资金来源可采取从矿山企业按年度矿产品销售额比例提存地质灾害防治基金,从矿业权市场收益中按比例适度提留,发动社会赞助等方法筹措,力求多方筹集资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规工程建设活动。

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打石、取土、切坡、过量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坏山体的自然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险情的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二0一0年度中,切实按照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

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二0一0年度中,切实按照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二、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2年7月,继我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

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

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

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

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

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面广,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

一方面我乡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

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四、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

2、引导农民

科学建房。

在农村民居选址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好用地审批关,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对农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建立地灾防治基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规工程建设活动。

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打石、取土、切坡、过量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坏山体的自然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险情的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

总之,我乡对地灾防治工作下了大力,做了大量工作,及时按上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极减少了人们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成绩是肯定的,不容质疑的,但离上级要求还很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灾的防治和监测工作,我们将以此为责任,努力承担、努力完善和做好其相关工作。

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是典型的山城,城市依山傍水,多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尤其是20xx年6月8日,市区围普降大暴雨,引发了点多面广、危害性极大的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市委、市政府因此将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列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20xx年8月30日止,市区急需治理的210个地质灾害点中有206个已经开工,完工的有197个,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工程投资1.37亿元,房屋拆迁0.25亿元,工程勘察设计等前期费用0.18亿元)。

通过近几年市区地质灾害治理的实践,该市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市地质灾害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20xx年,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

20xx年,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20xx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

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

“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广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并编制了《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

该治理方案于20xx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

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市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

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20xx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

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20xx年2月出台了《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

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

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

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

一方面从市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

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

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及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

并委托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

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

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

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

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

因此,目前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

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

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

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

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

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

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xx~2020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xx~2020年),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

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

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如“6·8”灾害后,四中后山的山体滑坡整治,由市国土部门提出结合房地产开发的治理方案,经市政府同意招标拍卖,不仅为政府筹措到了3000多万元资金,同时整理出来的100多亩土地得到了集约利用。

又如,市政府计划利用亚洲发展银行贷款进行市区平民冲地质灾害整治,除对该地约20xx户居民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拟在西环路选两个点作为安置小区,建设12万平方米安置房)外,同时对平民冲实施开挖土方及回填,加固、绿化、美化周边坡,即进行综合规划、治理,整体开发建设。

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向亚行申请贷款1亿元,地方自筹5000万元,申请国银行贷款5000万元。

最后可以用整体开发取得的土地收益来偿还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