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079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广东汕头模拟)遗传学上,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

B.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

C.玉米的高茎与小麦的矮茎

D.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

[答案] D

[解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等。

2.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答案] B

[解析] 自交n代,其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应为-。

3.下列对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 D

[解析]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中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肯定是显性性状,A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B错误;亲代和子代都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也可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D错误。

4.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2中,有时出现父本的性状,有时出现母本的性状的现象

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

C.杂种后代中,只显现父本的性状或只显现母本的性状的现象

D.杂种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

[答案] B

[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1/8   B.3/8   

C.1/16   D.3/16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

根据分离定律,F2表现型为:

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9331,若F2开花前,把有芒品种拔掉,只有无芒品种,而无芒品种中抗病和感病的比例为31,自交其F3中感病植株比例为×+=。

6.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

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

A.4种   B.6种   

C.8种   D.9种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基因型分别为BbSs和Bbss,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3×2=6种。

7.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遗传因子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遗传因子组合各几种(  )

A.2种表现型,6种遗传因子组合

B.4种表现型,9种遗传因子组合

C.2种表现型,4种遗传因子组合

D.4种表现型,6种遗传因子组合

[答案] D

[解析] 杂交双亲第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相当于测交,在F1中有2种表现型和2种遗传因子组合;第二对遗传因子的传递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在F1中有2种表现型和3种遗传因子组合,则F1的表现型有2×2=4种,遗传因子组合有2×3=6种。

8.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2中的绿色皱粒豌豆种子有6186粒,F2中的绿色圆粒豌豆种子约有(  )

A.6186粒B.12372粒

C.18558粒D.3093粒

[答案] C

[解析] 因在F2中双隐性绿色皱粒豌豆种子数为6186粒,则F2中绿色圆粒豌豆种子为6186×3=18558粒。

9.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1全是黄粒玉米,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籽粒和白色籽粒。

对F2出现两种颜色不同的子粒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由于F1是杂合子,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B.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后代

C.F1黄粒玉米包含有白色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后,受精作用中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籽粒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不同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因而产生了白色籽粒性状

[答案] D

[解析] F2出现白色籽粒性状是由于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后,受精作用中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籽粒性状。

10.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圆果对长果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10B.121

C.11D.1111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杂交的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基因型不确定,如果红色与黄色分别用A、a表示,圆果与长果分别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b和aaB_;如果二者都为纯合体,子代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比例为10;如果二者均为杂合体,则子代有四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如果二者一个是纯合体一个是杂合体,则子代有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

11.通过诊断可以预测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

该夫妇生育的孩子仅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A.1-a×b-(1-a)×(1-b)

B.a+b

C.1-(1-a)×(1-b)

D.a×b

[答案] A

[解析] 两病均患的概率为a×b,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a)×(1-b),所以仅患一种病的概率=1-患两病的概率-两病均不患的概率=1-a×b-(1-a)×(1-b)

12.(2017·黑龙江大庆)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多种基因的控制(每一个体最多同时具有其中的两种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下表,若WPWS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纯合子

杂合子

WW(红色)

W与其他任一基因,为红色

ww(纯白色)

WP与WS、w,为红斑白花

WSWS(为红条白花)

WSw,为红条白花

WPWP(红斑白花)

A.3种,211B.4种,1111

C.2种,11D.2种,31

[答案] D

[解析] WPXS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WPWPWPWSWSWS=121,所以后代表现型为2种,红斑白花红条白花=31,D正确。

13.(2017·文登检测)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的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中属于假说内容的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14.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DD和乙图中的dd、丙图中的Dd都是等位基因

B.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甲和乙

C.理论上图丙可产生数量相等的D、d两种配子

D.基因分离定律可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答案] C

[解析] 根据等位基因的定义,丙图中Dd才是等位基因,甲图中的DD、乙图中的dd是相同基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只有题图丙能够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论上图丙中的Dd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会形成D、d两种配子,且数量相等;遗传规律适用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15.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3/64B.5/64

C.12/64D.15/64

[答案] D

[解析] 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杂交,则F1为AaBbCc,自交后190克的应为只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的后代。

故为15/64,选D。

16.(2017·温州五校联考)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答案] C

[解析] 根据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可知,玉米的有色籽粒、无色籽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应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

17.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D.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答案] D

[解析] A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但表现出显性性状,A错误;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F1产生A和a两种配子类型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确定数量的多少,C错误;区分AA和Aa,理论上自交、测交都可以,但自交简便易行,D正确。

18.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

A.DdrrB.DdRR

C.ddRRD.DdRr

[答案] A

[解析] 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分别从每一对基因考虑,(3+3)(1+1)=31,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杂交,(3+1)(3+1)=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隐性纯合基因型杂交。

据此可知,由于甲DdRr,乙可以是Ddrr,也可以是ddRr。

所以A选项正确。

19.(2017·吉林测试)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色马×棕色马→1匹黑色马②黑色马×黑色马→2匹黑色马③棕色马×棕色马→3匹棕色马④黑色马×棕色马→1匹黑色马+1匹棕色马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答案] D

[解析] 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