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70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广东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前言

第一节评估任务由来

xx市xxxx垃圾填埋场建成于1996年,由于受到当时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填埋场的没有人工防渗措施和有效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以致该场对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其次,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已超负荷运作,不利于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处理能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xx市拟在xx兴建新的垃圾填埋场。

根据《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拟建工程征地范围位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拟建工程用地范围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需对拟建工程用地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013年12月20日,受xx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委托,xx省工程勘察院承担了xx省xx市xx垃圾填埋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一、法规和政策依据

1、《x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1日施行;

2、国务院29次常务会议通过《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4日;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

4、xx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63号),2004年4月22日;

5、《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07]137号),2007年6月20日;

6、《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2011年6月13日;

7、《xx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粤办函[2011]672号),2011年10月28日。

8、《关于xx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规定的通知》(粤地协字[2013]49号),2013年11月21日。

二、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之附件1),2004年3月;

2、《xx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xx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2013年11月;

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2006年4月;

4、《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GBD14003-89);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021-200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1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7、《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J1070-2010);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

19、《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12328-90)。

三、相关文件及参考资料

1、评估委托书

2、第一章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中所列的成果资料

3、《xx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

180万)》(1992年)

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第三节主要任务和要求

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和要求如下:

1、调查拟建工程及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进行评价;确定致灾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从属因素和激发因素,合理地确定评估区和评估级别。

2、查明评估区范围内已发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主要引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3、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结合已有地质灾害情况,在对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4、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分区;并依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拟建场地位于xx省xx市区300º方向,直距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xx市xx镇管辖。

省道XX从xx镇通过,往东可达xx市区,往西可达xx镇,拟建场地位于xx镇西北部的xx村的xx,距镇中心约1.5km,有简易泥石山路从省道XX通往拟建场地,交通较为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本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

东经113°12′56″,北纬24°16′20″(图1-1)。

图1-1评估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项目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占地面积286706m2(约合430.06亩),设计库容为457.35万m3,其中一期填埋区库容为265.49万m3,二期填埋区库容为191.86万m3,项目规模为日处理垃圾400吨,服务年限为21年,即服务期从2015年至2035年,工程总投资为15532万元,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数值

备注

1

项目规模

t/d

400

2

占地面积

×104㎡

28.67

3

工程项目总投资

万元

15532

3.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5087

(不含征地费用)

3.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55

3.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90

4

工程直接费用

万元

12746.63

5

填埋库容量

×104m3

457.35

5.1

一期填埋区库容量

×104m3

265.49

5.2

二期填埋区库容量

×104m3

191.86

6

每立方米库容投资

27.87

7

填埋每吨垃圾补贴费用

132.59

8

劳动定员

50

9

运营期

21

不含建设期

(一)总平面布置

本垃圾填埋场分两期建设,北部为二期建设预留用地。

本期建设主要由填埋库区、污水处理区及管理区三部分组成。

1、填埋库区

填埋库区位于中部,利用两侧自然山体围闭成独立的垃圾填埋区域,其中包括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与导排系统、地下水收集与导排系统、填埋气收集与导排系统、封场利用系统。

共分为3个区,填埋库区占地面积约为116870m2,总库容约265.49万m3。

填埋区库底设计标高为41~42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北高南低,填埋库区工程封场标高为65m,填埋高度23~24m。

每个填埋库区的上下游设置垃圾拦挡坝,共4个,坝长60~100m,坝宽6m,坝顶设计标高56.00~56.50m,两侧放坡坡率为1:

2。

场内挡坝设计可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冲击。

渗沥液收集干管从库区垃圾挡坝下穿过自流入渗沥液调节池。

2、污水处理区

位于南面,包括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处理站和生产车间。

渗滤液调节池为2个,位于南面低洼的山谷中,占地面积约11908m2,容量为89400m3,底部设计标高为40m,顶部设计标高为48m。

污水处理站和生产车间位于渗滤液调节池东面的坡地,占地面积为2896m2,高度为2层,基础类型为天然基础。

3、管理区

位于场地东南角的坡地,占地面积5460m2,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楼、餐厅、消防水池及泵房、露天停车场等,高度为1~3层,基础类型为天然浅基础。

工程平面布置见图1-2。

(二)填埋工艺流程

采用厌氧式垃圾卫生填埋工艺处理生活垃圾,作业工序分为运输、卸堆、推平、碾压和覆土掩盖。

垃圾逐层堆置推平、分层压实和复土掩盖压实,每次碾压厚度为0.5米,用推土机和碾压机修平、反复碾压密实,要求密实度不小于1.0吨/立方米;当垃圾层累计达到2米时,便覆盖土层厚度0.2米并压实;填埋场要划分成一个一个单元进行填埋作业,以便及时复土掩盖,减少垃圾裸露时间。

填埋场的最终顶面覆盖层从下至上为:

粘土层厚度0.3米、自然土层0.5米、面层0.2米厚度为营养土,以利植物生长。

(三)挖填方

填埋库区和渗滤液调节池开挖:

填埋库区和渗滤液调节池的设计尽量接近现有沟谷谷地坡度,以减少开挖量,填埋库区和渗滤液调节池的挖方边坡主要在四周坡面修整时会形成,其中填埋库区挖方边坡高度为17~24m,渗滤液调节池四周挖方边坡高度8m,设计坡率均为1:

2。

道路开挖:

填埋区四周修建环场道路,道路宽6m;长度为1400m,设计标高从38m至65m,道路平均坡度为2%,道路开挖形成的边坡高一般小于2m。

基坑开挖:

工程建设时污水处理站的硝化池、管理区的消防水池及泵房、化粪池、地磅需要基坑开挖,开挖深度均为3m,其中硝化池尺寸为15m(长)×6m(宽)×4m(深),其中地下深3m,地上高1m;消防水池及泵房尺寸为6.24m(长)×6.24m(宽)×4m(深),其中地下深3m,地上高1m;化粪池尺寸为6.50m(长)×2.84m(宽)×3m(深),位于地下;地磅尺寸为19.40m(长)×3.40m(宽)×2m(深),位于地下。

图1-2工程平面布置图

污水处理站和管理区开挖及回填:

污水处理站设计标高为52.00m,现状标高为49.5~63.0m,场地平整后在东侧和北侧形成4~11m高的挖方边坡,在西侧形成3.5m高的填方边坡。

管理区设计标高为54.50m,现状标高为49.0~56.5m,场地平整后在东侧和北侧形成约2m高的挖方边坡,在南侧形成5.5m高的填方边坡。

边坡位置示意图见图1-3,边坡特征见表1-2。

表1-2 边坡工程特征表

边坡类型

分布部位

最大坡高m

边坡

分级

设计坡率

危害对象

挖方边坡ab

填埋库区

西侧

20

三阶

1:

2

填埋库区1、

填埋库区2、

填埋库区3

挖方边坡cd

填埋库区

东侧

24

四阶

1:

2

挖方边坡ef

渗滤液调节池西侧

7

二阶

1:

2

渗滤液调节池

挖方边坡hi

渗滤液调节池东侧

8

二阶

1:

2

挖方边坡jk

污水处理站东侧和北侧

11

二阶

1:

2

污水处理站

挖方边坡mn

管理区东侧和北侧

2

一阶

1:

2

管理区

填方边坡op

污水处理站西侧

3.5

一阶

1:

2

污水处理站

填方边坡qr

管理区南侧

5.5

一阶

1:

2

管理区

(四)排水系统

为了进行雨污分流并减少山体水土流失,需实施地表水系统整治工程,在库区四周设置永久截洪沟等地表水导排系统,并根据填埋作业发展情况设置若干临时性雨污分流排水沟等设施。

二、征地范围

本项目用地面积为286706m2(约合430.06亩),项目用地地理坐标范围为:

东经113°12′47″~113°13′10″,北纬24°16′05″~24°16′33″。

用地范围主要由34个桩界点控制(见图1-2),用地红线主要桩界点坐标见表1-3(西安80坐标)。

图1-3边坡位置示意图

表1-3用地红线主要桩界点坐标

1980西安坐标系

序号

坐标(X)

坐标(Y)

序号

坐标(X)

坐标(Y)

J1

38420424.0765

2685215.9516

J18

38420390.7742

2685936.8536

J2

38420465.7119

2685266.4950

J19

38420344.9140

2685988.6681

J3

38420484.9928

2685258.9554

J20

38420342.9580

2686052.3359

J4

38420566.7652

2685274.9444

J21

38420243.8300

2686060.5263

J5

38420578.7808

2685287.7896

J22

38420218.9605

2686048.7980

J6

38420602.2532

2685268.8010

J23

38420141.4293

2686084.0618

J7

38420647.6305

2685274.3953

J24

38420118.5159

2686122.3184

J8

38420631.9814

2685329.2423

J25

38420048.4991

2686125.7704

J9

38420599.5090

2685374.6329

J26

38419958.6163

2686096.8810

J10

38420525.6962

2685429.4856

J27

38419950.8699

2685948.4729

J11

38420467.7626

2685512.9028

J28

38419989.2650

2685745.2810

J12

38420468.6009

2685556.7443

J29

38420113.5207

2685579.2451

J13

38420452.9509

2685601.5688

J30

38420190.7065

2685558.0823

J14

38420460.4956

2685626.9801

J31

38420304.1830

2685409.2815

J15

38420457.7030

2685687.1845

J32

38420353.8940

2685364.2127

J16

38420373.4219

2685774.5383

J33

38420366.3781

2685314.0831

J17

38420402.7961

2685884.4686

J34

38420413.3934

2685255.1185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所处区域曾进行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专项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主要有:

一、区域地质、水文地质

1、1969年,xx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完成了1:

20万xx幅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图件。

2、1981年,xx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完成了1∶20万xx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图件。

3、1984年,xx省地质矿产局完成了《xx省区域地质志》。

二、环境地质

1、1990年4月~1992年3月,xx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1∶50万xx省地质灾害调查,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图件。

2、1991年4月~1993年12月,xx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了1∶50万xx省环境地质调查,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图件。

3、2002年1月,xx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xx省1:

50万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并提交了文字报告和图件。

4、2006年4月,xx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xx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5、2010年,xx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了《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

三、专项工程资料

1、2014年2月,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xx市生活垃圾卫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本次评估提供了相关的工程概况资料;

2、2014年4月,xx省工程勘察院完成了《xx市xx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共完成钻孔60个,总进尺1512.57m,取土样20件、岩样2件、水样2件,标贯试验89次。

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执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xx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及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等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开展野外综合地质灾害调查。

一、工作方法

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收集评估工作所需的工程信息资料与评估区及其周边既有的水、工、环等基础地质资料,进行现场踏勘,编写评估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现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条件综合调查。

采用1:

2000地形图作为工作手图,观测点主要布置在微地貌变化处、地表水体、道路及各拟建工程的控制部位和地质灾害点。

观测点利用地形地物,采用手持式GPS定位,并拍摄照片。

野外调查工作主要侧重于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方面。

观测点类型主要有普通地质点、重要地质点和地质灾害点等。

调查时除了对观测点进行现场描述、测量并拍摄典型照片外,同时也结合调查结果初步分析已发地质灾害的性质、影响及危害程度等。

第三阶段为室内资料整理、图件制作与报告编制,室内资料整理是在收集、研究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本次野外调查及勘察资料,并进行校对后处理、计算等工作。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次到现场进一步核实,成果图件比例尺为1:

2500。

报告编写是在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执行,并结合《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07]137号)等文件要求,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作出判别,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最后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对灾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第四阶段为由xx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组织专家对本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报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委托方使用。

评估工作程序图1-4。

二、完成工作量

2013年12月20日,我单位在接收甲方委托后便成立项目组着手开展工作,于2013年12月20日至23日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并编制评估工作大纲,12月25日至12月28日进行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12月29日至2014年4月10日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编制评估报告和制作图件。

本次评估工作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4。

表1-4工作量表

工作项目及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场地及外围区域地质调查路线

km

5

综合地质调查面积

m2

407753

地质灾害点

2

普通地质调查点

28

数码照片/采用

65/16

收集

资料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

8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勘察报告

1

钻孔

孔/m

60/1512.57

土样/岩样/水样

20/2/2

标贯

8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

地质灾害分布图(1:

2500)

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1:

2500)

1

图1-4评估工作程序

第五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主要位于低丘台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根据拟建工程的特征,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故将评估范围确定为征地红线为界外扩至斜坡第一分水岭,整个评估区面积为407753m2。

按照《xx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拟建项目”属于环保项目中的垃圾填埋场,垃圾日处理量为400t/d,小于500t/d,该项目属于一般建设项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详见后述),按照《xx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将此次评估等级确定为三级,见表1-5。

表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评估复杂

分级程度

项目重要性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一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评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

根据xx气象站1969年至2008年观测资料,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气温:

年平均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6℃。

降雨量:

本区年平均降雨量1900mm,年降雨量最大为2643.0mm(1994年),年最小为1800.0mm,月最大降雨量约400.0mm,月最小降雨量约40.0mm,日平均降雨量20mm,日最大值253.4mm(1997年5月8日)。

每年雨季从四月开始,延续至九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2~80%,为地下水的补给期,旱季从十月至次年三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8%左右。

年平均降雨日为155天,四、五、六月多梅雨,连月不断,八、九月多台风雨,狂风暴雨,来势极猛。

蒸发量:

评估区年蒸发量一般为1687.1mm,潮湿系数1.1左右,为湿度充足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绝对湿度为20.7毫巴。

风向和风速:

评估区常年多吹东北风,夏季有时吹南风或西南风。

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18m/s,每年7~9月间受台风影响。

二、水文

评估区东面约1km为锦潭河,沿河建有九级电站,最终汇入连江。

流经xx的河段河宽24~56m,河深6~11m,河床坡降0.7‰,平均流量12.63m3/s。

评估区属低丘台地地貌,场地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丘间谷地,地势较低洼,有季节性积水,季节性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水深一般小于1m;场地北面分布一鱼塘,面积约5000m2,水深2~5m。

工程建设时丘间谷地主要作为填埋区和渗滤液调节池,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北面鱼塘留着二期建设用地,对本期建设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气象水文条件中主要是强降雨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大。

第二节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低丘台地和丘间谷地,两侧高中间低,场地平均高程为42~83m,低丘台地一般呈浑圆状,丘顶标高61~83m,最高丘顶位于场地最北面,自然坡度一般为10º~20º。

丘间谷地位于场地中部,地势较低洼,总体上北高南低,标高为42~49m,与低丘台地相对高差15~25m,两侧丘陵坡度为10º~15º,低丘台地植被发育,主要种植桉树。

拟建场地西侧为一条宽约5m的泥石山路,道路两侧局部由于人工开挖形成边坡,边坡高2~5m;场地北侧为一新建呈矩形的砖厂,占地面积约12000m2,工程建设时保留。

评估区地形地貌见图2-1。

图2-1评估区遥感影像图(来源:

谷歌地图)

综上所述,评估区为低丘台地和丘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地貌条件为中等。

第三节地层与岩石

根据1:

20万xx幅区域地质图及勘察资料,区域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Pzl)、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