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063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docx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

2022家长学校心得体会(3篇)

早就听说了我们小学的家长学校,我和王xx爸爸一起兴致勃勃得上完了新的一期面对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学校,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第一讲之杨校长:

  杨校长是特级语文老师,她的讲座更侧重于德育和阅读:

杨校长要求家长认识到孩子爱玩的天性;要对孩子更耐心,学会等待孩子的成长;积极用阅读来引导孩子,并着重讲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家长尊重老师,平时能多多赞美老师!

  我深深赞同校长的思想:

对于7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德育教育隐藏在一些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儿童需要遵守的规那么,秩序当中;这个年龄段的德育教育通过阅读获得是非常可行的方法。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更幼年时期的阅读已经有了比拟完整的感性认识,开始显现他们的个性,成人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难得的个性和创意。

接下来的阅读能使他们的眼界更开阔,知识架构开始建立,同时拥有更加确定的正确的三观〔德育教育成果〕;有句话说:

智商不够,阅读来凑;我非常认同,同时我自己也是阅读的受益者;在各种涉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寻找自己的典范,与此同时一个全面的,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就能成长起来并乐活其中;

  杨校长强调“需要赞美老师〞,也深深启迪了我:

孩子的低段教育,家校互动合作是关键;家庭和学校迈着统一的步伐才能让孩子走得更稳更远!

  第二讲之信息工程老师:

  这个老师的讲座,我根本是张大嘴听完的------信息量大,且内容新;

  信息社会提供应我们更多的工具来达成学习;

  我们必须用开放的心态,掌握新的技术方法,为学习效劳,同时达成让孩子走得更稳更快的目的;

  很遗憾这个老师带的手工科技选修课,王响庭未能参加,虽然他非常向往,希望以后的学年能有时机上这个老师的课;

  第三讲之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强调了书写,计算,学习习惯,以及解读了“粗心〞;

  数学老师回归传统;我们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的根本技能计算书写必不可少,看上去这些技能可以用计算器或电脑代替,或者这些技能最终也会被工具取代,但人的最重要的13岁前的学习时代,还是需要书写和计算支撑;在练习这些技能中,数感被培养出来,严谨的学习能力被培养出来,好的学习习惯被培养出来;

  自己的孩子上了学后才知道根本没有“粗心〞这一说,而是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或者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能力;要是早知道这些,我能克服多少自身的毛病哇!

  第四讲之英语老师:

  英语老师讲了一些低段孩子学英语的重要方法,比方“t.p.r.〞学英语;并启发家长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美;

  作为英语专业的家长,我不懂幼儿英语教育,但我知道英语的美;本来我想等待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后,继而再引导他懂得这门语言的美,并让他认识到跟信息手段一样,把它当作工具掌握后,有另一扇窗能向你开启;虽然我不能带孩子走得更远,但现在我希望自己能更快得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我需要行动起来;

  第五讲之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针对低段语文,对拼音识对家长做了一些答惑;对书写做了合理要求;并对语文的深度学习做了详细要求;

  这一期的语文学习让我的思路更清晰,接下来就是执行的力度深度和坚持程度了;

  总结这几次讲座,我认识到现代的教育仍旧是:

传统的内核+open的心态+新的技术手段---我们需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让孩子练成扎实的根本功,不懈怠不激进,注重过程,不强求结果,用开放的心态有选择地运用新工具,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教育的目的:

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健康的人,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掌握了“渔〞而不是“鱼〞的有用的人;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

  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我会好好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在家长学校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我深感受益非浅。

在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使我更加亲切地体会到,当教师难,做家长也难,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更难。

做一个好的家长真是任重而道远,幸好有家长学校,通过她,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在尽力做好家长的同时,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高,现将粗浅体会浅述如下:

  第一是教育观念的改变。

通过几个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了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因为我感觉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以前,我甚至这样认为,我将孩子送进学校,学好学坏就靠学校老师了,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家长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

通过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第二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能力。

通过学习,明白了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礼貌待人,遵守各种行为标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假期带孩子出外旅游增长知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一些好的习惯。

同时,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亲身体会到,孩子有时的“不听话〞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他犯错误的原因,也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第三提高自身的素质。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时刻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通过听老师的讲座,让我掌握了一些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

知道了如何给孩子布置任务,如何处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绝,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等。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入手,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同样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限定时间可以帮助他专心地做事情,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关于孩子成才的看法。

通过学习,明确了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时代要求社会造就复合型的适应时代开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就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一代新人。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单纯追求高分、高学历,而无视孩子个性、意志、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教会孩子与不同的人共同相处,培养孩子的交往、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及与人合作精神,让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开展的人。

  总之,孩子毕竟还小,他分辨是非能力和良好的行为的养成,要来自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所接触的环境和接触的教育,对孩子要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做家长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艺术,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对他能正确引导,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人。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底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

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必须靠家校共同努力。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

  听了邵玲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帮助许多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为家长,我没都还成绩在孩子在小学时的表现如何如何好。

成绩如何好的心态里,见了孩子的中学老师还是说孩子在小学里的表现。

  从小学升入中学,随着科目增多,知识膨胀,孩子不能适应,还依赖在小学授课的气氛里,等着老师反复讲解,反复练习。

孩子不能适应学习的新环境,成绩下滑,而父母还沉浸在小学的优异成绩里,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而是无端的责骂,挖苦,挖苦,致使孩子无处倾诉,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加上新的学习环境和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加上父母的不理解,促使孩子远远地躲开父母,宁愿上网去聊,去寻找新的倾诉对象,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时就出现家长们常说的“叛逆行为〞。

请问我们这些成人,作为孩子最亲的人,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看到孩子们照镜子多梳几下头发,就说孩子臭美,有那个时间去背几个单词看到孩子们追星,你就说他们能帮你考上重点中学吗?

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就说人家张三,李四咋就能做好,同样的人你是“猪脑子〞吗?

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不是在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是在挖苦,挖苦,不是在想我的孩子长大了,知道美了,知道明星们炫丽的表现。

  在孩子们成绩大不如从前时,她本身已经很难受突然觉得没人管了,老师也不像从前那样时刻跟着你,像是一直牵着的手突然被甩开,不知把手仿佛在哪里。

这时做为家长应该多鼓励,多关心。

让孩子不要恐惧。

正确面对自己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做为家长要多理解孩子,不要让孩子紧张,无助,没有倾诉对象,叫他如何鼓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帮助他走出低谷,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翻开孩子闭锁的心门。

接受我们和孩子做朋友,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做好以上这些,我们在帮孩子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孩子多思考,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不要帮他去思考,要让他大胆的去面对失败,细心总结失败,却不能允许他放弃,告诉他放弃就意味着永远失败。

端正他的学习态度。

多与老师,同学沟通,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多一些感情和精神上的关心。

多给孩子一些积极向上的暗示。

  和孩子做朋友吧!

做真正的朋友,帮助孩子点燃心中那盏希望的灯!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2〕:

  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那么》,学习了2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屡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那么。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

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成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那么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自由、爱、规那么。

她提出了两套规那么:

“爱和自由〞家庭规那么: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他人 3、不伤害环境

“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那么:

  1.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可以打搅别人。

  6.错事要抱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抱歉。

  7.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那么,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揽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视,语气的温柔和坚决〔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的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的〕。

这些行为,有的是让孩子放松,有的是为了给孩子勇气,每个细节都有它隐藏的含义……我不得不叹服老师们的仔细和用心。

废话少说,先是解读七大规那么吧。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说明:

粗野、粗俗的行为,分成2类,一类是行为上的,比方打、咬、踢、掐等等;一类是语言上的,语言暗示、控制、威胁、恐吓、侮辱等,让别人做不愿做的事情。

  这里我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敏感期和语言暴力的区分。

语言暴力有个明显特征是带有目的性,就是施暴者会获利。

  应对这类问题的步骤:

1〕询问被威胁人的感受和情绪:

例如,“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他这么对你你舒服吗?

〞之类;2〕告诉威胁人〔语言或者行为的实施者〕那是在威胁,会让对方害怕、担忧〔恐惧等等〕,请看着对方的眼睛,真诚的给她抱歉;3〕告诉他们,妈妈〔老师〕爱你们,同时欣赏抱歉者的勇气。

  孙瑞雪幼儿园针对这类情况,以“主题课〞形式让大家学习,就是给孩子们演情景剧,以小品方式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询问孩子们: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孩子们讨论之后,再次给孩子们演示正确的做法。

  现场演示实例1:

a想要吃b的糖,b不同意。

a威胁b:

“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

〞b不愿意,但是很无奈的把糖给了a。

老师看到这一切会过去,蹲下来和b面对面,一只手轻轻拉着b,询问她:

“你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

〞b说a要糖吃,老师又问他们:

“糖是谁的?

〞b答是他的,a答是b的,老师问b:

“你愿意和他分享你的糖吗?

〞b摇头:

“如果我不给他,他就让幼儿园小朋友不和我玩儿。

〞老师转过头轻拉着a问:

“是这样的吗?

〞a点头。

老师又问b:

“他这样说让你感到害怕了是吗?

〞b点头。

老师对a说:

“你这样威胁他,他会害怕,会给他造成伤害,请你看着她的眼睛,真诚的给她抱歉。

〞a如果不同意,闹情绪,那么老师就陪同,一直到a的情绪稳定,抱歉之后,老师会对a说:

“你能抱歉,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老师爱你。

  现场演示2〔如何应对小朋友的威胁〕:

a要b的糖,b不同意,a威胁b:

“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

〞b答:

“我可以和老师玩。

〞a:

"我让老师也不和你玩。

"b答:

“我可以和自己玩。

〞也可以教孩子这样答复:

“你是在威胁我,老师是不会受你控制的。

  另外,3岁以下孩子打人等行为,不用语言多说,直接将孩子抱走就可以。

因为孩子的感受力很强,他们用身心感受环境,只要他有粗野行为就将他抱走,屡次之后他就知道此行为不被接受。

  孙老师又强调,不要问孩子谁先动的手,这样问不但没有意义,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谁先动手谁错,后动手的人没错。

分享了他们幼儿园的一件事,两个孩子起争执,老师问怎么回事,两个孩子还没说话,一旁的一个大孩子一个劲儿插话:

“我知道怎么回事,谁谁谁*****,……〞老师打断了他:

“这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请你离开。

〞老师将两个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问发生了什么,两个孩子都说是对方打了他。

老师没有询问谁先动的手,而是说:

“打人是粗野的行为,你们需要给对方抱歉。

〞并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谁先抱歉〔自主权一定交给孩子,而不是老师。

  2.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这里强调的一点就是:

除自己的东西外,任何东西都是别人的,未经允许都不能拿。

捡到的东西也不是你的,只要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别人的。

这里特意强调捡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是让孩子养成不贪廉价的习惯。

有个家长问捡垃圾可以吗?

〔全场爆笑但是却又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

〕孙老师的答复是:

“严格意义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我个人不支持。

〞我想起孩子曾经捡过一个手链,在找不着主人的情况下我们允许她留下了,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再次捡到东西,如果价值偏高,如何给孩子讲什么可以留下什么不可以,如果给孩子解释东西的“价值〞“贵重〞?

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迷惑了:

那就是如果捡垃圾也是不可以的,那么如何给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那些从垃圾中回收东西的行为,例如捡水瓶、废旧东西利用等;但是如果可以,那么又给孩子如何解释有些东西捡了可以据为己有,有些就不可以?

这样,到底可以捡与否的标准岂不是家长来定,孩子自己是混乱的?

也许干脆一刀切什么也不让捡最为简单有效,但是孩子对一些管管棒棒之类的东西还真是情有独钟……还是先写笔记吧……我问孙老师,如果在找不着物品主人的情况下孩子先玩,等主人回来之后还给主人可以吗?

孙老师很坚决的答复不可以。

  这个规那么下,就是孩子间对物品的争夺,物品又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的东西;另外一个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孩子把东西送人之后又反悔,这个反悔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干预认为东西太贵重要求要回,一种是孩子自己的反悔。

幼儿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小朋友未征得别人同意拿走了对方的东西;

  2〕小朋友拿走了环境中不明主人的东西;

  3〕小朋友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了玩具,转送了他人;

  4〕当小朋友把物品送人之后,懊悔了。

  场景1:

一块手表放在椅子上,周围没有人,a走过看到了很喜欢,就拿了起来。

另一边b正在找手表,看到a手里的东西发现是自己的,要求a归还,a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

老师过来处理。

老师蹲下平视两个孩子:

“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

〞b说他的手表不见了,发现在a手里,想要回来但是a不给。

老师问a:

“这块手表是你的吗?

〞a答:

“我在椅子上捡的。

〞老师仍然问:

“这块手表是你的吗?

〞a仍然答复“我捡的。

〞老师问:

“是你从带来幼儿园的吗?

〞a摇头,老师又说:

“只要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别人的,请把这块手表还给b。

〞a交出手表,老师又对他说:

“你很喜欢这块手表是吗?

〞a点点头,老师继续说:

“如果你喜欢这块手表,可以征求b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和你分享。

〞后续的拒绝与否是另外一条规那么的事情了,稍后再提。

  场景2:

只有2个秋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又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有个老师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老师决定轮流玩,每人5分钟。

老师在一旁计时,孙老师示意另外一个老师过去找计时的老师谈话,这边孩子开始焦虑:

“老师,到5分钟了吗?

〞“老师,到时间了吗?

〞……孙老师解释,老师的介入是错误的,只要没有粗野行为,老师就不应该干预,老师的干预将评判权拿到了自己手里,使得孩子们在这个关系中丧失了自主权很容易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们自行解决。

  重新演示:

a坐在秋千上玩,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他们和a商量:

“让我玩一会儿吧,你都玩了很久了……〞a:

“我还没玩够呢,请等待。

〞“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什么时候能玩够啊?

〞“不知道……〞反正a是油盐不进,最终那几个孩子就玩别的去了。

  还演示了如果两个孩子争执一件无主的物品怎么办?

那么老师需要确定东西是谁的,如果不是两个小朋友的,老师就要求小朋友交出物品,他们谁都不可以玩。

如果一件公共的物品大家同时拿到谁也不让,例如选择看书的时候两个人都拿一本书,都说自己拿到的,那么老师也是先收回书,让他们自己协商,商量好了之后再去找老师拿书。

孙老师强调,先将物品收回很重要,一般是这么对孩子说:

“这件东西是你的吗?

〞“不是〞“请伸出手,请把东西先交给老师。

〞一定是先收回物品再继续。

  另外我提问,在公共场所,如果遇到不遵守规那么的小朋友怎么办?

孙老师给的建议是,蹲下,和对方小朋友平视,询问对方是不是也喜欢***,是不是也想玩?

告诉他,已经有小朋友先到了,请先等待。

孙老师说只要你用温柔平和的语气表情和对方说话,一般孩子都会遵循规那么的,如果对方孩子不讲理甚至动手,那么第一原那么一定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当时她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

如果在你的眼皮下让你的孩子受到了暴力,那么就等于是你在实施暴力。

〕。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那就是自己孩子的玩具被抢怎么办?

领着自家孩子和对方沟通,再和对方说了3遍“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请还给我〞之后如果对方还不归还,那么就从孩子手里拿回来〔我觉得这个我做不到,我会找对方家长沟通。

〕孙老师强调一点就是,语气一定不要带有责备,也不要严厉,就像和自己孩子说话一样温柔。

孙老师分享了一个家长的趣事,她家孩子玩具被抢了,对方孩子跑了,她给孩子说了一声:

“你等着,妈妈去追。

  物品送出又反悔的情况,解决问题思路:

  询问反悔孩子:

为什么你反悔了?

  送给别人的东西就已经是别人的了,你要为你做的事情负责任;

  如果你不能为你的玩具做主,你就不能送人;

  谁能为这个玩具做主?

你应该征求他〔能做主的人〕的同意,才能送给别人。

〔这个是针对借来的东西送给别人的情况。

  场景1:

a送了车给b,但是a的妈妈知道后认为太贵重的东西不同意送,要求a向b要回。

a去和b要,b不同意给“东西送给我就是我的了,现在不是你的了。

〞为此两个孩子争执起来。

老师过来:

“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

〞b说了,老师问a:

“是这样的吗?

〞a点点头。

老师问a:

“你为什么反悔了?

〞a说妈妈不同意。

老师又问:

“你不能为这个车做主是吗?

〞a没吭声,老师继续:

“如果你不能为这辆车做主,那么就不要把它送人,你只能将你能做主的东西送人。

〞转向另外一个孩子:

“她不能为这辆车做主,她妈妈做主,所以她同意送你车是无效的。

  孙老师一旁说明:

请家长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她自己可以做主的,哪些不可以,也请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带他不能做主的玩具到幼儿园。

  场景2:

a送了东西给b,又懊悔了,想找b要回,b不同意,两人争执起来,老师过来:

“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

〞老师知道原委以后问a:

“是这样的吗?

……你是为什么反悔?

〞a说了理由,老师告诉她:

“东西送给别人就是别人的了,你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老师知道你懊悔了,是吗〞?

a必然的会大哭闹情绪,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倾听。

  这里孙老师也说到一点,就是邀请小朋友来家玩的问题处理。

如果是孩子自己邀请的,那么孩子的玩具就由自己决定哪些可以和对方分享,哪些不可以;如果是家长邀请的,那么请家长准备好来做客孩子的玩具〔这点很重要。

〕在家里客人小朋友和自己孩子争抢东西,一定要遵循谁的玩具谁做主的原那么。

想起以前,我好似做的不对,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哦。

一般都是家长抹不开面子的问题。

另外,如果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做客,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因为家是共同的,所以孩子一个人没有决定权,去对方家,也一定要征得对方家长的同意。

  另外,有家长提问说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送人了,结果没多久又让家长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该给孩子买吗?

孙老师答复是,可以买。

因为这是两码事。

还有家长问关于购置玩具的事情,孙老师说:

“买玩具是经济问题,不是教育问题。

〞孙老师同时指出:

玩具是不需要珍惜的。

孩子只有过了青春期,才会对他以前的玩家怀旧,在以前小时候,是不懂得珍惜玩具的。

  3.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孩子的玩具要让其归位,但如果孩子已经离开了,那么应该由家长或者老师归位,因为那属于成人没有尽到责任及时提醒孩子。

  场景1:

孩子操作完毕想走,老师走了过来:

“你观察到了什么?

〞孩子答复之后,老师就说一句话:

“请归位。

〞语气一定不要有责备。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归位?

〞“玩具怎么乱七八糟的〞……这样的问话明显让孩子有被指责感,会让孩子有抵触或者害怕情绪。

如果孩子不肯归位,例如孩子说:

“我太累了,我不想归位〞老师在一旁共情:

“老师知道,你很累,我们休息一会儿在归位吧。

“休息了我也不想归位。

“老师知道你累了,老师陪着你。

“我什么时候都不想归位。

“老师知道,你现在不想归位,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

〞……不管孩子说什么,老师都不会被孩子的话语所影响,只是一直柔和的陪着,倾听,如果孩子闹情绪哭闹,老师还是倾听。

最终孩子会妥协的。

  这里有家长提出,家长帮孩子拿的,孩子说:

“你拿的,你归位〞。

告诉孩子“谁使用的谁归位。

〞孙老师强调,归位对孩子来说是有压力的,所以家长除了不能责备孩子,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评估一下孩子是否有归位的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归位。

  4.等待〔谁先到谁先玩,谁先拿到谁先玩〕

  这个主要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