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49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docx

公共政策概论填空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A.拉斯韦尔)。

2.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B.精英理论模型)。

3.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C.决断子系统)

4.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政策议程的建立)。

5.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B.政策执行)

6.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D.林德布洛姆)。

7.“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B.基本政策)。

8.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A.系统模型)。

9.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C.大众传播媒介)

10.政策咨询机构的职责主要在于(A.“谋”)。

11.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B.政策方案设计)。

12.政策方案在向上层层禀报的过程中,在一定层次上有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合议审批。

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C.禀议合议结合制)。

13.“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求政策的(D.明晰性)。

14.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B.政策执行效果)。

15.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

这一评估是指(A.效果评估)。

16.判断政策价值的基本手段是(C.政策评估)。

17.监控的根本目的是(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18.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而对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组织机构是(A.立法机关)。

19.在政策客体的立体运行层面上,政策过程的起点是(B.社会公共问题)。

20.一般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其他几个步骤的前提和基础的是(B.对政策问题的认定)。

21.美国总统制是一种最典型的(A.首长制)。

22.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A.立法过程)。

23.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D.交易理论)。

24.事前制定出完整的评估方案,并由确定的评估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的评估。

这一评估是指(C.正式评估)。

2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社会组织层级化)。

26.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C.发展型)政策理念。

27.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28.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A、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29.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公共问题)。

30.(A.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1.公共利益是公众(B.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2.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

该书的作者是(B.拉斯韦尔 C.勒纳)

3.我国监控系统的外部监控体系主要有(A.中国共产党的纪检委B.人民政府的监察部门C.人民群众E.新闻舆论)

4.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主要有(B.有限方案的搜集C.内容的初步设计D.重要方案的精细设计)

5.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有(A.评估主体 B.评估客体 D.评估标准 E.评估方法)

6.公共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分为(A.元政策 C.基本政策D.具体政策)。

7.精英理论模型的主要提出者是(B.戴伊C.汤姆逊)。

8.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A.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B.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D.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9.官方决策者主要有(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10.政策问题的特征有(A.相互依存性B.主观性C.人为性D.动态性)。

11.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的明显特征是(A.公共政策的合法性B.公共政策的普遍性C.公共政策的强迫性)。

12.非官方参与者主要有(B.利益集团C.公民D.大众传播媒介E.思想库)。

13.中国国务院享有的行政职权有(A.行政立法权B.提案权C.行政管理权D.人事权E.一定范围的戒严权和建置权)。

14.政策理解包括(A.政策宣传D.政策分解)。

15.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A.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B.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D.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16.在政策问题认定中比较常见常用的分析方法有(A.原因分析法B.对比分析法C.边界分析法D.德尔菲法E.头脑风暴法)。

17.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有(A.评估主体B.评估客体C.评估目的D.评估标准E.评估方法)。

18.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有(B.保证政策的合法化C.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D.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E.促使政策终结)。

19.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原因主要有(A.利益因素B.习惯C.认知)。

1,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7,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8,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9,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20,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21,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内化.

22,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2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7,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7)

28,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29,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30,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31"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32,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组织层级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

34,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6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37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8,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9,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40,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41,政策的导向是行为和观念的导向.

4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分配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

43,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

44,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

4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46,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信息,智囊,决断,监控等子系统

47,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

48,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有:

选择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界定政策问题

5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5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

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5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

交换,说服,强制

5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54,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5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抵触型,僵化型,滞后型,折扣型,结构型

5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突发性

57,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是:

规范,信息,分析,建议

58,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59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60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支持和反对

61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

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6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6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

6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66按照性质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68决策支持系统由基恩,斯科特提出

69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有:

社会主体知识化,社会组织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

70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71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新超前观念,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人本观念.

72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

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

73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

产业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74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信息化

75,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

76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

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77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

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78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

79,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

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一、第一至十一章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

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

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

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

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

大致包括三类内容:

⑴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⑵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

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

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词.

12,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13,系统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4,演化理论:

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7,正式评价:

是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8,非正式评价:

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9,公共政策评价:

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20,完全理性思维: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21,经济合理性思维:

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2,渐进思维: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3,顺序决策思维:

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24,剧烈变革思维:

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5,头脑风暴法: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

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6.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答.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

通常,这些准则、规范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偏好。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引导。

所以,公共政策主体首先要具有充分搜集公共问题信息、最大程度地一般了解把握公众意愿的能力,从而针对某些公共问题制定政策,以便更好地、更有成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

这个为实现有效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解决对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除了政府这个核心公共政策主体外,执政党、利益团体、社会团体、第三部门等准公共政策主体以及公众、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一个公共政策系统。

7.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从实践来看,由于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素质和信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明显不足。

主要有:

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公共政策主体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升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入世”使我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入世后,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否应对新环境的挑战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的进程。

这就要求公共政策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理念,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机制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以迎接入世新环境的挑战。

同时,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更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利益上制定政策,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兴盛与发达。

无论是在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社会利益关系方面,还是在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都对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中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建构一个数字化、电子化的新时代,这为建立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以及其它公共政策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对公共政策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8.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

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

其实,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必须转变公共政策理念。

这些理念包括:

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主动权。

(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公共问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要求政策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主要包括:

①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9.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答.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是否及时得到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是进行有效公共决策活动的必要前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

决断系统是由拥有公共决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公共政策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的全过程。

公共政策的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决断系统不仅拥有决定权,而且还统帅其它子系统的活动,为信息系统指明收集信息的方向,为智囊系统确立拟定备选方案的目标,指导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但信息、智囊等其它系统或机构却不能取代决断系统的地位。

对政策过程的监控,既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的贯彻实施与评估,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

这四个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10.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

11.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答.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

(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

(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12.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

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

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①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