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docx
《高考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2011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AB卷: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2010-12-2722:
34:
26| 分类:
湘必修三|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1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AB卷: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时训练) A卷
1.(2009年高考广东卷)读下图,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
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解析:
选CD。
读图可知,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核电和燃煤发电均为负增长,且核电减少较多;
风力发电增长量大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2010年江苏南京模拟)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
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2~3
题。
(双选)
2.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A.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B.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解析:
选AD。
该产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减少了煤炭外运,减轻了交通压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3.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解析:
选CD。
该产业结构实现了废弃物的部分回收,仍有废弃物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
生产过程
中有大量废热及二氧化碳排出,加剧了气候变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2010年陕西西安统考)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读2000年我国东北、华北、
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4~5题。
4.表中⑤地区为(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5.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核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解析:
⑤地水电占比例较大,为西南地区。
③为华东地区,④为中南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
大,可建设核电站。
答案:
4.D 5.B
6.(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1)图2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3为能源基地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
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
简要回答导致
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
(1)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天然气能源基地。
区位条件从资源,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
方面评价。
(2)把煤转换成动力,又为其他工业提供动力。
充分利用煤的副产品、废弃物,变废为宝,提高利用
率,保护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与鲁尔区相比,本区不同的环境问题是干旱、草原沙漠化,土地荒漠化。
黄土高原植被少,水土
流失严重。
主要的人为因素是对土地、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
,临近消费区。
(2)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
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2011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AB卷: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
区为例(当堂自测巩固)B卷
一、选择题
读甲、乙两图,完成1~4题。
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解析:
选C。
图示为中国沪宁杭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工业区,都具备重要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
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
而水力资源都不丰富,但水资源充足。
鲁尔区农业不发达,以
工业为主。
2.与图甲中宝山钢铁企业布局类型不同的是( )
A.意大利塔兰托钢铁企业 B.中国鞍山钢铁企业.
C.日本福山钢铁企业 D.法国福斯钢铁企业
解析:
选B。
宝山钢铁企业是临海型布局,选项中只有B属于资源型。
3.甲、乙两地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面不属于其
影响的是( )
A.酸雨 B.水污染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变暖
解析:
选C。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CO2、SO2和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有冷却水污染,容易产生酸雨、
水污染、引起全球变暖等危害。
臭氧层破坏则是由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
4.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
A.铁矿资源缺乏. B.劳动力短缺
C.科技水平较低 D.市场狭小
解析:
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地都缺少铁矿石资源。
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丰富的铁矿资源是其兴起的基础
C.属于分散型的工业化地区
D.新建成或迁入的企业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6.图中工业区后来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导致图示区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世界性钢铁过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鲁尔区形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传统工业以集中为主,后来的新兴工业多为中小型企业。
因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和世界性钢铁过剩,使钢铁、煤炭工业衰落。
答案:
5.D 6.B 7.D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
其生产联系图。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解析:
选C。
煤矿对应火电厂,黄铜矿对应冶炼厂,且有色金属冶炼易产生硫氧化物,可以制造硫酸;
煤炭发电后的炉渣可制造水泥。
9.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解析:
选B。
有色金属冶炼和火电厂排放的硫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危害。
10.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
A.美国“硅谷”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鲁尔区.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解析:
选C。
该地区是资源型工业布局,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治理和发展经验;“硅谷”是高新技术产业
区,沪宁杭工业基地主要是综合性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代表。
新华网北京2009年11月28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资
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
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与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相符的是( )
A.资源面临枯竭
B.产业结构单一
C.环境恶化
D.高新技术产业大量“进驻”冲击原有产业.
解析:
选D。
资源型城市往往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所形成的生产环境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部门主要以钢铁、机械、造纸、化学、石油工业等为主,这种工业体系
的特点是( )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B.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D.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解析:
选B。
东北老工业基地仍然是以钢铁、石油等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体系。
13.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
下列措施不适宜的是( )
A.关、停资源型工业.
B.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C.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现清洁生产
D.合理布局新兴产业,加强产业联系
解析:
选A。
不能全部关、停资源型工业,而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4~15题。
14.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解析:
选A。
虽然从图中能够看出石油的消费比重在降低,但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在提高,
因而不能确定石油消费量在下降。
15.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解析:
选A。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煤炭的比重在增加,说明需求量在
不断增加,因而为山西煤炭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两河通航的优势。
(2)简要说明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级大港的社会经济因素。
(3)图a中鲁尔工业区和图b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区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归纳两地工业形成和
发展的共同的区位优势。
解析:
此题通过对德国鲁尔区和中国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区的比较,要求明确两地发展工业的区位
优势。
答题时,要结合两图明确两地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条件。
答案:
(1)长江流域由于主要地处我国湿润地区,流域内降雨丰沛,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一年四季
均可通航;多数干支流流经地区地势平缓(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而通航里程长;江阔水深,通航条
件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
莱茵河流域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域内温暖多雨,河流因补
给水源充足而终年流量大而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由于流域内落差较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通
航里程长。
(2)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强;背靠西欧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3)接近消费市场;内河航运便利;区内矿产和水资源丰富(鲁尔区煤炭储量丰富,华中地区则拥有铁
矿产地);劳动力密集。
17.(PK重点线)读甲、乙两工业基地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基地发展的不同区位因素是:
甲工业基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工业基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工业基地当前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你认为今后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才能实现重新振兴?
解析:
鲁尔区工业发展的经济条件主要有:
丰富的煤炭资源,进口铁矿石,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
交通,广阔的市场,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强等。
辽中南的区位条件主要有: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
陆上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力量强。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两工业基地区位上
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可借鉴鲁尔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
应的振兴措施。
答案:
(1)①煤炭资源丰富;②便捷的交通运输;③市场广阔;④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2)发达的内河航运 石油、铁矿石等资源,海运便利
(3)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②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③发展
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⑤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答对其中三
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