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23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全国通用.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全国通用

第三单元太阳与影子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能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3、能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等。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影子的行程进行观察;能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一天中阳光下午提影子的变化提出问题、假设,并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进行观察记录、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3、在教师指导下,能认识与使用日晷,并设计与制作日晷。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形成的条件、实验等方面表现出探究兴趣。

2、通过制作与使用日晷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2、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单元设计构想

第三单元《太阳与影子》由第9课《影子》、第10课《太阳和影子》、第11课《日晷》三课组成。

本单元包涵一下教学环节:

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变化。

做日晷模型。

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

认识日晷。

建议授课时间:

3课时

 

9影子

教学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教学难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影子”,提问: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

先回想生活中观察的影子,再说一说。

2、学生汇报。

二、探究活动

(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

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出示图片(课件出示:

教科书中的图)。

教师继续提问:

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都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接着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

同学们画过影子吗?

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

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

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影子的特点:

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影子是灰黑色的;

……

(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出影子?

可以用到什么物品、什么方法?

(2)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4名同学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名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名学生在观察,一名学生在画图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向题与要求:

如果没有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

如果没有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

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活动。

(3)全班展示学生画的实验图以及影子形成的条件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

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白纸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

如果没有橡皮,白纸上不会出现影子;如果设有手电筒,白纸上不会出现影子。

(四)玩手影游戏。

1、教师导课:

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学做几个手影吧。

(1)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做出手影的动作。

(2)学生分组模仿手影操作进行观察。

(3)学生汇报做手影活动中的发现与体会。

2、探究改变物体影子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影子的形状可以改变吗?

怎样改变影子的大小?

影子的方向与光照方向有什么关系?

(2)学生汇报发现与体会。

3、师生共同总结:

调节与屏幕的距离可以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影子的方向与光照方向是统一的等。

三、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同学们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

2、学生汇报自己做得好的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选出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一组。

四、拓展探究

1、师: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生活中影子对我们影响,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2、教师指导学生,对整堂课进行回顾与总结。

板书设计:

9影子

光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形状、大小、方向的改变

教学反思:

 

10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影子游戏,导人新课

师带领生玩手影游戏,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引发谈话: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在的灯光下形成的影子。

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在灯光下可以看到影子,还能什么情况下看到物体的影子?

(生交流。

师小结:

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会产生物体的影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太阳下的影子(板书课题:

太阳和影子)。

二、回忆生活,模拟探究

(一)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师谈话:

生活中,太阳和影子是对好朋友。

同学们知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的吗?

(生交流。

师小结(贴3个太阳):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慢慢变高;到了中午,太阳在南,位置最高;下午,太阳的位置又慢慢变低;到了傍晚,太阳位置更低了,从西面落下。

师提问,带领生回顾知识:

现在如果我我们面向早晨的太阳:

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面向傍晚的太阳:

前后左右叉分别是什么方向?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太阳有什么作用?

(生交流。

师小结:

利用太阳可以辨别方向。

(二)太阳位置变化引起影子变化的情况

师提问:

请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太阳早中晚的位置变化(指着黑板上太阳贴)会引起同物体的影子发生什么变化。

(生交流)

师追问:

同学们认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生回答。

教师板书:

方向相反。

师:

那早中晚影子的长短是分别怎样的。

(生汇报,师板书生观点。

师谈话:

那么,影子的特点究竟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老师这里有一个模拟场景,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中间是模拟的观测对象。

我们设定模拟天空上太阳有3个不同位置(板书上午7:

00,中午12:

00,下午5:

00)。

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呢?

(生交流实验方案,师强调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师:

注意,首先我们要将太阳的位置线和时间线对齐。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录、观察现象,老师准备了实验记录单,我们先把实验记录单套到观测物体上(套的时候要注意,实验记录单的东方要和模拟天空的东方一致并用夹子固定)

师: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不同时间时影子的长度。

除此之外,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小组实验后交流,有序开展实验。

生汇报,师小结:

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一)猜时间,了解古时候的计时工具。

师生谈话:

动手实验真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短短半个小时,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知识。

说到时间,老师想知道,我们平日里要想知道准确的时间的话一般都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看手机、手表、钟表)师:

如果没有钟表呢?

(学生交流。

师:

老师想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图上分别大约是什么时间(出示3张时钟图片,时间分别约为7:

0012:

005:

00)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师:

看来真的可以利用太阳知道时间。

师小结:

这是日晷,(展示图片)古时候人们发明了这种计时仪器。

可利用光下晷针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的。

(二)探究大阳位置的变化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谈话:

太阳除了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了解时间外,它的位置变化还与我们有哪些关系?

(学生交流:

太阳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利用影子可以乘凉;

太阳能使湿衣服变干;

……)

师:

其实,太阳的位置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老师这里也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展示塑料大棚相关影像资料(讲解:

中午天气热,卷起草帘;早晚天气冷,就放下草帘)

师展示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站相关影像资料(讲解:

它们都是利用太阳能来工作的,可以帮助人们节约能源)。

4、师小结:

太阳和影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掌握了太阳和影子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三)拓展延伸。

师:

其实,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秘密还有很多。

请同学们以一个月为单位,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0太阳和影子

影子的方向随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与太阳相反)

早晚较长,中午较短

教学反思:

 

10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种仪器。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

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种仪器。

了解到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

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与学生交流:

现在是什么时间?

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是如何知道时间呢?

(学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太阳确定时间的实例。

例如:

看太阳的位置、看阳光下物体影子推算现在的时间等。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日晷。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日晷的实物模型和相关图片观察。

教师出示日晷模型和日晷的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观察学习活动。

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如晷面和晷针以及相关特点,并测量日晷各部分的尺寸、角度等数据。

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

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人们根据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变化而进行计时的。

教师进一步出示形式多样的日晷图片,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进步了解日晷的科学道理。

(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晷学习活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关于日晷的相关资料,设计自己要制作的日各。

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以不断完善设计作品。

待学生初步制作完成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事先划定好的校园区域中摆放自己小组制作的日晷模型,学习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

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调节日晷的晷面角度,使晷针影子指向正确的刻度,并向学生提问如“现在是上午十点钟,晷针影子应该在哪给正确刻度呢?

”“预测一下,中午十二点的时间时,晷针的影子应该在什么位置呢?

”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拓展活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其他计时的方法。

教师可与学生进步交流:

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除了可以用日晷计时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呢?

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古人计时方法的变迁,适时出示水钟、漏刻这些古人计时工具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出拓展主题:

到科技馆或博物馆进步了解古人的计时工具,或查阅资料了解这些计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计时原理。

板书设计:

11日晷

晷针垂直穿过圆盘中心

晷针朝向正北方

调整晷面倾斜角度,使晷针的影子与钟表的时刻一致

教学反思:

 

做一个日晷

古代没有钟表的时候人们怎么计时?

方法很多,日晷就是其中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诞生于我国。

日晷的结构很简单,由一个刻度盘和一个指针构成。

古代有很多大型的日晷,是用石头制成的,为了方便制作,我们用纸板和铁丝来做一个日晷。

先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两面都贴上白纸,把正面的圆等分为24份,由0到23顺时针排列,每份15度——可以用量角器测量。

反面和正面一样,都是分成24分,不过刻度是逆时针顺序排列的,这样贴在同一张硬纸板上,正面是几时,背面也是几时。

为了防止表盘滚动,把12时下面的圆弧剪平,这条剪痕一定要与0到12时之间连线垂直,否则表盘放到地上就是个歪的。

然后找一段30厘米长的铁丝,穿过表盘圆心,正面留出10厘米,反面留长一些。

下一步就是调试了,表盘斜立在桌面上,使表盘与桌面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大小不是一定的,和你所在的纬度有关,角的大小是90度减去当地纬度,比如北京的纬度是40度,夹角就是50度。

确定好度数,背面铁丝的长度也就确定了,把多余的铁丝向内弯好,把日晷放到阳光下,正面向着北方,春分到秋分这半年,太阳高度高,看上面的针影;秋分到春分这半年,太阳高度低,看下面的针影。

这种日晷适合在中低纬度使用,在高纬度地区就不太适用了,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