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017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docx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2016.11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

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听吧!

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

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

”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

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

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材料理解比较全面的是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B.民主法治,深入人心

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D.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9.近年来,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领导权D.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

10.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

”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红军主力胜利会师B.全国抗战首传捷报

C.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建立D.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11.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

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12.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

“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

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

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

”这一致辞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

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

13.右图是我国1950年至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A至B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B至C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C至E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

D.E至F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

1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由此可见,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份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

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

16.右图是1890年英国杂志刊登的题为《放下方向舵》的时事漫画,讲述的是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辞职的大事。

根据当时德国政治体制,你认为最有可能让他辞职是

A.皇帝

B.内阁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

17.有人这样描述如今希腊公务员的工作状态:

上午九点上班,下午两点半下班,每天工作不超过五小时,每年休假不少于一个月,拿14个月薪酬,比私企高一倍,三天两头还能拿些奖金。

所以有俗语说,“宁为希腊公务员,不做华尔街银行家。

”这一现象意在说明希腊

A.扩大了社会消费B.缩小了贫富差距

C.挫伤了工作积极性D.缓和了社会矛盾

18.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

关于这一改革,说法不准确的是

A.针对问题,苏联经济特别是农业形势严峻

B.创新突破,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C.下放权力,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物质刺激,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19.有学者认为,“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

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规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

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

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

20.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

SDR是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解决国际金融市场美元供应不足而进行的一种补充货币,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因此被称为“纸黄金”。

从二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到人民币特别提款权的出现,本质上说明

A.世界金融秩序亟待稳定B.国际贸易体系的规范化

C.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3分,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3分。

21.(12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

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

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法的通行做法。

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

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二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

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

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三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

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

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

前三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

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

——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的有何不同?

综上所述,就制度创新而言,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是什么?

(4分)

22.(13分)统制经济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要经济政策,它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始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统制。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了沿海工厂的内迁。

作为我国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经济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随着大批军公教人员和难民的涌入,政府财政支出迅速扩大,而收入则由于东南沿海的沦陷急剧锐减。

——摘编自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的统制经济政策,加强了经济立法,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并于1942年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是通过统制经济控制了全国金融,通过发行权的统一集中了货币,保证了军费开支和各方面供应。

并且在扶助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面失控的统制政策却给国民政府带来致命的后果。

由于统制政策必然导致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而日渐恶劣环境,却又导致多年积累的国家资本被部分官僚所控,甚至直接转变为官僚资本。

——摘编自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经济进行统制的原因,并分析其推行过程中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制经济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3)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统制经济类同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他们为何有此种看法?

你认为两者是否相同?

为什么?

(4分)

23.(10分)18、19世纪的英国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也留下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2年,曼彻斯特(英国新兴的纺织中心)被授予皇家宪章。

当时的企业名录序言写道: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

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

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

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

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材料二1843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托马斯·奥克利对当时各阶层死亡的平均年龄有个统计:

城镇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材料三托克维尔(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1835年到访英国曼彻斯特,他写道: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伟壁、何成刚翻译的美国《AP欧洲史课程考试大纲》(2007)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曼彻斯特被授予皇家勋章的理由。

(3分)

(2)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托克维尔认为当时的英国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

(3分)

24.(12分)辛亥革命,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但它深深地改变了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二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

很多人都明白,一个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实行共和,而且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其实难免消化不良,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一个“最好的制度”,因为这样,似乎就等于承认自己种族的劣质。

于是,只能把混乱归咎于变革的不彻底,革命不彻底,因此也只好在前进方向上做更激进的动作,革命,再革命,从制度变革走向文化和伦理革命,再则阶级革命,把中国社会翻过来,将传统的结构彻底打碎,建设一个人们谁也难弄明白的新世界。

——张鸣《辛亥:

摇晃的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国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精神是如何实践的?

(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的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8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字数240字左右。

25.(13分)马歇尔计划(TheMarshall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RecoveryProgram),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必须密切关注欧洲形势,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崩溃。

这将导致美国出口锐减,剩余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947年》

材料二下图是1947年和1949年美国(图一)和苏联(图二)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题材创作的漫画。

材料三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

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

……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

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

有什么担忧?

(4分)

(2)材料二中的两幅漫画主题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

美国究竟该不该援助欧洲?

(3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姓不婚”是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根据材料文字“吴晋两国”“打破了‘同姓不婚’基本原则,实行联姻”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了受到冲击。

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文字“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是说行省机构的设置,“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是说行省运行的方法。

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文主旨,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没有世袭等级”“不主张任人唯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指科举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是指世卿世禄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是指察举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是指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是指科举制,符合题意,正确。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清代商帮,②是唐朝的曲辕犁,③是魏晋南北朝的灌钢法,④是北宋的纸币“交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

A项排序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项排序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D两项排序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

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可知,材料表明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的规定,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环,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可知,材料直接反映了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全面理解能力。

材料文字“沈佩贞致函国会”“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反映了民国初年,妇女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开始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反映了新旧社会观念的碰撞。

A、B、C三项表述都不是对材料的全面理解,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全面理解,符合题意,正确。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的标志是1921年的中共“一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1936年10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表述应指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发生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发生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符合题意,排除。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两年反攻,三年扫荡”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也不符合题意,排除;“蒋介石”“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前提就是“一个中国”,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人大常委会”“宣布‘争取和平统一’”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对抗激烈,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致辞应是1972年日本领导人访华时的致辞。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是尼克松访华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1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教材主干知识正确理解图片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民主政治发展完善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1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可知,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可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是现象,不是本质,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所以最有可能让俾斯麦辞职的是皇帝。

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每天工作不超过五小时,每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